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的局部控制率及对肿瘤周围的颅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86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所有患者均有患侧听力不同程度下降,均经CT和MRI检查确诊为听神经瘤.肿瘤的最大径在MRI上测量,平均3.15 cm(2.0~4.3 cm),边缘总剂量为31.8~33.6Gv/6~8次(50%等剂量曲线).结果 随访12~60个月,平均26个月,5年局部控制率为93.02%,听力保护率为82.6%,三叉神经功能保护率为94.7%,无面瘫及其他并发症发生,1例治疗后半年出现脑积水,行脑室分流术后好转.结论 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听力保留率高,其他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脑转移瘤在临床上比较多见。我院自 1997年 10月至 1998年 11月 ,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 ,且随访超过 6个月 4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 .1 伽玛刀治疗组   4 8例中男性 2 9例 ,女性 19例。年龄 30~ 74岁 ,平均 52岁。病灶部位 :幕上 4 5例 ( 93.75% ) ,幕下 3例 ( 6.75% )。单发者 33例 ,多发者 15例 ,共 98个病灶 ,。病灶来源 :肺癌 4 1例 ,肝癌 2例 ,肾癌 2例 ,鼻咽癌 2例 ,未查到原发病灶 1例。所有病例都经过CT、MRI、B超和 或病理证实。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 34例 ,癫痫 9例 ,神经系统有局灶性体征 2 7例。1 .2…  相似文献   

3.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听神经瘤,以其安全、有效、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快速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的特点,尤其是对肿瘤生长的良好控制及较高的听力保存率,较低的面神经、三叉神经损伤率,使伽玛刀在治疗听神经瘤方面有较强的优势[1,2].因此,近年来,伽玛刀已经成为听神经的重要治疗手段[3].  相似文献   

4.
周燕华 《广西医学》2006,28(12):1976-1976
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对30例听神经瘤病人施行了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安全有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听神经瘤的发病率占全部脑瘤的 9%左右[1] 。听神经瘤是包膜完整的良性肿瘤 ,女性多于男性。以前多采用手术切除 ,近 30年来 ,随着伽玛刀的应用 ,以及治疗经验的积累 ,伽玛刀治疗脑瘤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将治疗听神经瘤一例报道如下。病人 ,女 ,5 0岁 ,蒙古国人。以右耳进行性  相似文献   

6.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对听神经瘤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8月~2007年8月经我院治疗的92例经伽玛刀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平均直径29mm。平均边缘剂量14.5Gy,等剂量曲线48.2%,中心剂量33.5Gy。结果:肿瘤缩小者占40%(37个),肿瘤无变化者占52%(48个),生长控制率92%,肿瘤进一步增大者占8%(7个)。除听力受损症状外其它症状改善率达31%,无死亡病例。结论: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安全、有效、简便、颅神经受损少,肿瘤控制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听神经瘤的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对82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均有患侧听力的进行性下降或肿瘤进行性增大,或两者兼有,MRI测量肿瘤的最大径平均为3.2cm(1.8-4.0cm)。有牙齿的患者采用分次治疗,接受剂量为20-24Gy/5-6次(80%等剂量曲线),无牙齿的患者采用单次治疗,剂量为11~13Gy(80%等剂量曲线),所有患者均设一个等中心。结果随访12~62个月。平均26个月,5年局部控制率为91.5%,听力保留率为75.8%,三叉神经功能保护率为91.4%.无面瘫、脑积水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有效的控制肿瘤的生长,听力保留率高。其它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的护理体会,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临床治疗安全顺利.方法 对采用伽玛刀立体放射技术治疗的98例患者进行术前全面评估、全程心理护理、规范护理流程、出院后电话随访指导.结果 患者均能较好地配合治疗,出院后均能按时复查,并进行适当的神经功能训练.结论 规范化工作流程及指导方法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9.
术后残余听神经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淄博万杰医院神经外科及伽玛刀中心自1993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共治疗术后残余听神经瘤 187例 ,其中资料完整并得到长期随访病例10 6例 ,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和极低的并发症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10 6例 ,其中男 5 8例 ,女 4 8例 ,年龄 2 3~ 5 6岁 ,平均 38.3岁。本组所有病人均为单侧听神经瘤术后残余肿瘤 ,所有病人均有病理证明 ,手术距伽玛刀治疗时间为 2 0d~ 2 5个月不等 ,平均为 6个月 ,治疗时肿瘤直径 5~ 32mm (平均 19.6mm )。治疗时 5 2例病人残余肿瘤侧尚保留有用的听力 ,37例病人术侧有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侧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和伽玛刀治疗方法,及如何保留神经功能和长期的肿瘤控制率。方法:分为两组治疗,A组12例病人直接采用伽玛刀治疗;B组14例病人采用单侧手术而对侧和术后残余肿瘤伽玛刀治疗。结果:A组病人全部保留至少一侧有用的听力,听力保留率为87.5%(2l/24,24耳中有21耳保留听力),肿瘤控制有效率为91.7%。B组14例病人除2例病人双侧听力丧失外,12例病人均至少保留一侧有用的听力。听力保留率为46.4%(13/28,28耳中13耳听力保留),肿瘤控制有效率为100%。结论:双侧听神经瘤的治疗应该根据病人的双侧听力情况、双侧肿瘤的大小以及颅高压及解除脑干压迫的必要性等情况,以伽玛刀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合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并尽力至少保留病人一侧有用的听力。  相似文献   

11.
经扩大迷路进路巨大听神经瘤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扩大的迷路进路切除巨大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扩大迷路进路的要点是,充分暴露乙状窦及其后方硬脑膜、岩上窦、颅中窝硬脑膜,暴露并下压颈静脉球,内听道周围骨质270°以上切除.肿瘤切除应从前下极处开始,以早期暴露脑干及脑干表面面神经,随后即可从内侧向外侧解剖面神经.术中均使用面神经监护仪,术后均复查CT和MRI.结果:18例直径在3 cm以上的听神经瘤(平均直径4.2 cm),均能手术全切,脑组织无明显损伤,2例术后一过性脑脊液漏自愈,无颅内感染;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存14例,其中8例面神经功能1~2级(44%),6例面神经功能3~4级(33%),4例面神经中断者均为术前已有重度面瘫或已中断;16例术后1~3月恢复工作,2例恢复生活自理.结论:经扩大迷路进路既能达到全切巨大听神经瘤的目的,同时具有损伤小、面神经保存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体会,探讨如何全切肿瘤并避免对周围重要结构的损害。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及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21例(87.5%),次全切2例,大部切除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75.0%(18/24)。依据House-brackmann大型听神经瘤评定法评定面神经术后功能,其中Ⅰ~Ⅲ级10例(41.6%);术前患侧尚有听力9例,术后3例听力保留。结论: 熟悉大型听神经瘤的病理特点、局部解剖,通过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可以达到全切肿瘤并减少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对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影响。方法使用英国牛津公司Medelec神经生理术中监测仪,对22例听神经瘤术中进行面神经自发面肌电图及电刺激诱发面肌电图监测。结果通过术中监测自发肌电图结合电刺激诱发肌电图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本组22例大中型听神经瘤,术后6月面神经H-B分级Ⅰ-Ⅱ级13例,Ⅲ级2例,Ⅳ级1例,Ⅴ级1例,Ⅵ级5例。结论术中肌电图监测可以提示面神经的位置和走行,为手术时避免损伤神经提供依据;肿瘤切除后可帮助确认面神经结构是否完整;全切肿瘤后引出肌电图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与面神经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致神经损伤的临床随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i S  Yu X  Li S  Zhou D  Liu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9):637-639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致听神经和面神经及三叉神经损伤情况。方法 收集1997~2000年采用伽玛刀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听神经瘤患者43例,共46个听神经瘤。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6.9个月。肿瘤周边剂量12—15 Gy。肿瘤平均直径28mm、10-20mm12个,21~30mm23个,31mm以上11个。结果 肿瘤总控制率91.3%。治疗前听力正常患者有用听力保留率治疗后为100%,6个月87%,2年78%,小肿瘤的听力保留高于大肿瘤。面神经和三叉神经放射损伤在治疗后0.5年出现。治疗后0.5年、1年和2年面神经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15.3%、7.6%和3.8%。三叉神经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11.4%、3.8%和3.8%。30mm以内肿瘤面神经和三叉神经放射损伤均为3.8%;30mm以上肿瘤面神经和三叉神经放射损伤分别为11.5%和7.6%,治疗后2年均为3.8%。20mm以内肿瘤听力保留在治疗前水平的为100%。结论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用12.15Gy的周边剂量对控制听神经瘤是有用的,对患者的有用听力保留有重要意义。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后发生的临近神经损伤是亚致死性且能逐渐恢复。伽玛刀治疗具有较高的有用听力保护率和相对低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损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病灶 数134个)伽玛刀治疗后的颅内CA病例。结果:平均随访43个月,无患者死亡,1人再手术,83%癫痫患者症状改善或 消失,44%的患者病灶体积缩小(59/134),病灶再出血者7例,年出血率1.6%,11.5%患者出现脑水肿(14/122),经治疗 后均明显好转。结论:伽玛刀是治疗颅内CA的安全手段,对患者的癫痫症状改善较明显;海绵窦区CA建议首选伽玛 刀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面神经监测的方法学以及术中监测时的电刺激强度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在实验解剖保留面神经的基础上,分析影响面神经预后的因素。方法:报告了130例听神经瘤,129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采用经迷路入路。术中使用Viking-IV型多导术中监测仪,监测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结果:通过术中监测自发EMG结合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EMG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面神经解剖率为94.61%。刺激量由大到小,距离由远及近,可以准确定位面神经。结论:长期随访发现诱发面肌肌电图的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负相关,阈刺激或接受阈刺激可诱发出肌电图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术前弥散张量成像(DTI)重建联合术中面听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8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前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TI面神经重建。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和面神经空间位置、面神经走行判定准确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除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及患侧术后听力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和面神经空间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面神经走行判定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切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面神经功能优于对...  相似文献   

18.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后的面神经功能和听力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R或CT为复查手段,随访经伽玛刀治疗的21例听神经瘤病人,随访时间4~25个月,平均13个月。1年后肿瘤生长控制率为95%,肿瘤缩小率为43%,听力保存率为36%。治疗后新的面神经病变发生率为233%,新的三叉神经病变发生率48%。资料表明,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能提高面神经功能及听力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19.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1):2084-2085
目的 探讨泌乳素腺瘤患者伽玛刀治疗后早期内分泌功能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对有完整近期随访资料的27例患者进行同顾分析,调查其临床症状和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在治疗后6个月的动态变化,并评估该变化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 在随访的6个月中,临床症状短暂或持续好转者24例(89%),PRL水平短暂或持续降低21例(78%).临床症状好转和PRL下降主要发生于治疗后前2个月.l临床症状好转率及PRL水平在治疗后前2个月与其他月份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泌乳素腺瘤伽玛刀治疗后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改善在2个月内更为显著,应被视为育龄女性着孕或避孕的重点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20.
钟鸣谷  牟永告  张湘衡  赛克  陈忠平 《广东医学》2011,32(11):1370-1372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术中无电生理监测辅助时的面/听神经功能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诊断,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中无电生理监测的40例听神经瘤病例,讨论患者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结果 镜下肿瘤全切38例(95.0%),次全切和大部切除2例(5.0%);术中面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