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冠边缘设计对龈沟液中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修复体边缘位置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在严格限定轴面外形、边缘适合性、牙周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下,选取烤瓷熔附金属全冠22例,分为龈下组和平龈组,在修复后1个月和6个月时,用Whatman Ⅰ号滤纸采集龈沟液。用ELISA法对GC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介素—6(IL—6)进行测定。结果:已修复牙的局部龈沟液中IL—6和TNF—α较修复前都有显著增高,TNF—α的浓度龈下边缘组比平龈组增加更为明显,而IL—6在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冠边缘位于龈下对龈沟液中某些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慢性牙周炎治疗前后龈沟液中PGE2、IL-6、IL-8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牙龈沟液(GCF)中PGE2、IL-6、IL-8在治疗前后的浓度,探讨评价牙周治疗效果的指标.方法选择20例牙周炎患牙,用超声波治疗仪进行龈下刮治,检查治疗前、治疗后4周龈沟出血指数(SBI),并收集治疗前后的GCF,用ELISA检测其中PGE2、IL-6、IL-8的浓度.结果治疗前后SBI分别为2.87±0.52和1.32±0.28,P<0.01;PGE2 浓度为254.86±123.60和157.78±129.06 (ng/ml),P<0.05;而IL-6、IL-8的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过彻底的牙周治疗后,GCF中PGE2浓度明显降低,IL-6、IL-8降低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作为牙周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PGE2较IL-6、IL-8等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牙周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牙周洁利治对患牙龈沟液中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成人牙周炎患者的重度牙周炎换牙12颗,采集治疗前患牙的龈沟液并记录相关的临床指标。然后对患牙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两周后,再次采集患牙的龈沟液并记录相关的临床指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IL-6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牙周洁刮治前后龈沟液中IL-6水平的差异。结果:经过牙周洁刮治,患牙龈沟中IL-6的水平明显降低,同时患牙的牙周临床指标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在缓解牙周炎患牙局部炎症的同时,也对患牙局部的IL-6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吸烟与不吸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分析吸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男性慢性牙周炎患者27例,分为吸烟组12例和不吸烟组15例。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测定龈沟液TNF-α和IL-10水平以及牙周临床指标。结果基础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的下降值吸烟组低于不吸烟组(P〈0.05)。临床附着丧失的下降值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浓度的下降值吸烟组低于不吸烟组(P〈0.05)。IL-10浓度的升高值吸烟组低于不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影响牙周基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 C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1,SFRP1)的总量,探讨SFRP1与CP的关系及其在CP活动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中、重度CP患者22例为试验组,牙周健康者5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刮治前及刮治后1个月检查试验组的探诊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CAL),并于洁治后1周、刮治后l周及刮治后1个月收集试验组的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SFRP1总量,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刮治前(洁治后1周)龈沟液中SFRP1总量在中、重度CP组、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0.80±4.85)pg、(33.42±2.24)pg,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中、重度CP组刮治后l周、1个月龈沟液中SFRP1总量分别为(45.99+5.23)pg、(36.92±4.00)pg,刮治后1个月SFRP1总量均显著低于洁治和刮治后1周,而刮治后1周龈沟液中SFRP1总量显著高于洁治后1周及刮治后1个月(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1个月后BI、PD显著改善,且SFRP1在龈沟液中的总量随牙周炎症状况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7.
牙种植体龈沟液中IL-1β、IL-6、TNF-α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CF)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特点。方法:34位接受种植义齿治疗的患者作为受试者,检测种植体数目为43枚,其中种植体龈组织有炎症表现的31枚作为实验组,龈组织健康的12枚作为对照组。用whatman 1#滤纸条吸取种植体龈沟液(PICF)。采用ELISA法检测PICF中的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种类及含量。结果:种植体龈组织健康的PICF中未检测到IL-1β和IL-6,但有少量的TNF-α。种植体龈组织有炎症表现的PICF样本中可检测到IL-1β、IL-6的存在,TNF-α的含量有显著增加。结论:IL-1β、IL-6、TNF-α参与了种植体组织炎症的免疫调节,并且有可能作为评价种植体组织健康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3种牙科合金对龈沟液中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种牙科合金对局部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全冠(钴铬合金、镍铬合金、金合金),在修复后第一个月和第六个月,用WhatmanⅠ号滤纸采集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样本.用ELISA法测定GCF中Interleukin-6(IL-6)和Tumeo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结果:对TNF-α的影响,修复后1个月3种材料之间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别;修复后6个月钴铬合金相对于镍铬合金、金合金引起TNF-α分泌量增加.而3种全冠都没有引起IL-6分泌量的显著增加.结论:不同的牙科合金材料对龈沟液中某些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究龈沟液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与孕妇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纳入确诊牙周炎76例孕妇为研究组,同期纳入76例牙周健康的孕妇为对照组。检测龈沟液IL-6和TNF-α水平,并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做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龈沟液IL-6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1),并且研究组重度患者比轻中度患者IL-6和TNF-α明显升高(P<0.01)。Spearman检验显示,IL-6和TNF-α与牙周炎严重程度分级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6和0.777,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和TNF-α是牙周炎诊断以及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孕妇牙周炎患者龈沟液IL-6和TNF-α水平升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同时也说明炎症反应是牙周炎的重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PR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症控制、炎症指标龈沟液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SPR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仅接受龈上洁治术,比较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牙周指数[包括平均探诊深度(PO)、临床附着水平(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和龈沟液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采用 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牙周指标SBI、PD 和 CAL以及龈沟液CRP均降低。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牙周指标及龈沟液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牙周指标及龈沟液CRP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但治疗后6个月牙周指标、龈沟液CRP逐渐上升。结论: 相对于龈上洁治,完整的SPR牙周基础治疗更能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C反应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牙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慢性重度牙周炎患者的患牙30颗,收集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治疗前后患牙的GCF并记录相关的临床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GCF中IL-35含量,Pearson相关分析GCF中IL-35与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平均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平均值的相关性.结果 牙周洁、刮治后患牙牙龈GCF中IL-35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3,P<0.01).牙周洁、刮治后患牙GI值和PD值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GCF中IL-35含量与GI值呈正相关(r=0.557,P<0.01),而与患牙牙周袋的PD值和CAL值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可明显影响患牙GCF中IL-35水平,IL-35可能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牙周治疗对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采用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治疗后,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变化。方法:对周围龈组织有炎症表现的31枚种植体进行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whatman1#滤纸条吸取种植体龈沟液(PICF)。ELISA法检测PICF中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经过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治疗后的PICF样本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软组织炎症有明显缓解。结论:PICF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程度具有相关性,具有作为评价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牙周优势菌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分泌IL-6、TNF-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牙周优势菌——中间普氏菌和具核梭杆菌内毒素对人牙周膜细胞(PDL细胞)分泌IL—6、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6、TNF—α水平。结果:在孵育6h后,即可在培养上清中检测到IL—6和TNF—α;IL—6在6—12h内呈上升趋势(Fn除外),24—48h呈下降趋势。TNF—α在6—24h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48h时开始下降。结论:牙周膜细胞在内毒素作用下局部分泌IL—6、TNF—α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吸烟对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量和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吸烟是否影响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 (gingivalcrevicularfluid ,GCF)量和龈沟液中弹性蛋白酶 (elastase ,EA)的水平。方法 将 37例男性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吸烟组 (2 2例 ,12 2个牙位点 ,每日吸烟≥ 2 0支 )和非吸烟组 (15例 ,90个牙位点 )。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用滤纸条法收集GCF ,用Periotron 6 0 0 0龈沟液测量仪测定GCF量。对吸烟组 92个位点和非吸烟组 6 0个位点GCF样本 ,用底物分解法检测EA水平。结果 治疗前吸烟组GCF量 (139 2± 33 4 )U和EA水平(0 6 34± 0 5 87)明显低于非吸烟组 [GCF量 :(15 5 4± 39 7)U ,EA水平 :0 835± 0 5 72 ],P <0 0 1。治疗后 ,两组GCF量和EA水平均显著降低 (P <0 0 0 1)。但吸烟组 91个位点 (74 6 % )GCF和 70个位点(76 1% )的EA水平治疗后有改善 ;而非吸烟组高达 88个位点 (97 8% )GCF和 5 6个位点 (93 3% )的EA水平有改善 (P <0 0 1)。结论 治疗前探诊深度相同的情况下 ,吸烟组GCF量和EA水平均低于非吸烟组 ,治疗后吸烟组的GCF和EA的减少程度不如非吸烟组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骨钙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2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60颗牙齿牙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的牙周临床指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的骨钙素水平。并与20例牙周健康对照组的60颗牙齿对照。结果实验组龈沟液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牙周治疗后实验组骨钙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明显改善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指数,降低龈沟液骨钙素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钴铬合金、纯钛金属及二氧化锆不同烤瓷冠基底材料对局部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病例30例,分为3组,分别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冠、纯钛烤瓷冠、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在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龈沟液(GCF)量、菌斑指数(PLI)、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的测定及统计分析。结果:修复前3组之间各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修复后1个月、3个月时钴铬合金烤瓷冠组的GCF量、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均高于纯钛烤瓷冠和二氧化锆全瓷冠组;而纯钛烤瓷冠组与二氧化锆全瓷冠组的GCF量、TNF-α和IL-1β水平无显著变化且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钴铬合金烤瓷冠可导致GCF量及其成分变化,对牙周组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而纯钛烤瓷冠和二氧化锆全瓷冠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张政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6,(2)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的浓度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进行种植义齿的患者按照是否有种植体周围炎分为炎症组23例,无炎症对照组19例。用WhatmanⅠ号滤纸条吸取种植体周龈沟液。检测两组龈沟液的量、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以及龈沟液中PGE2、IL-6和TNF-α的浓度。结果:炎症组龈沟液量为(0.84±0.23)μL,PD(4.15±1.31)m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龈沟液PGE2浓度(59.34±21.31)μg/L,IL-6浓度(4.87±1.35)μg/L,TNF-α浓度(19.87±4.35)μ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E2、IL-6、TNF-α参与了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的免疫调节和骨吸收,可能作为评价种植体周围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术对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4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方法,实验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治疗后6个月对疗效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龈沟液中TNF-α、IL-6水平,种植牙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种植牙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固位功能、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及美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过程中感染、刺痛感、核桩脱落、牙缺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术对牙列缺损患者龈沟液中的TNF-α、IL-6水平影响较小,种植牙功能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