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附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中毒致急性呼吸衰竭是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早期气管插管并有效机械通气是救治急性呼吸衰竭的关键措施,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我院急诊科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采用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MV)治疗此类患者(ARF)9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重症医学科行气管切开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按带管时间(14d为界)分成两组。带管时间≤14d40例,带管时间〉14d54例。33例患者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OT),61例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对实施气管切开术后出现的最严重四大并发症:脱管、下呼吸道感染、气管食管瘘、气管大出血,结合其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并探讨OT患者与PDT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4例患者中25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脱管1例,下呼吸道感染20例,气管食管瘘2例,气管大出血2例。气管切开术后带管时间≤14d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4/40),明显低于带管时间〉14d患者的37.0%(20/54),P〈0.01。其中带管时间〉14d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带管时间≤14d的患者(24.0%(20/54)比10.0%(4/40),P〈0.05]。OT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管、下呼吸道感染、气管食管瘘、气管大出血、皮下气肿、声门下肉芽肿等是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其中前四位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行气管切开术时,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应选择适当的气管套管,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尽量减少带管时间,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在适应症允许的情况下,采用PDT可以更加迅速、微创、简易地实现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急诊危重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在急诊科或急诊危重病监护病房(EICU)内,对53例有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采用导丝扩张钳法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总结其临床应用的效果及体会。结果按照常规操作方法,在2~15min内完成了气管切开及气管套管的插入,其中2例插入困难患者经调整位置后插入,3例术后切口少量渗血,2例切口周围局部皮下气肿。术后17例因基础疾病不可逆转在拔除气管套管前死亡,22例病情好转尚未拔管回当地治疗后失访,余14例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为12~61d,拔管后创口愈合时间3—6d,10例随访拔管后半月~1年,均未发现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微创急救新技术,适合于急诊科及EICU医师操作,对危重患者的急救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在急诊科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与开放性气管切开术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D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2例需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度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重症呼吸道疾病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72例应用PDT技术治疗,50例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与并发症。结果PDT手术时间平均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5ml,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平均5d,均明显低于OT组(16min、22.5ml、10d,P〈0.01)。PDT组切口出血、皮下气肿等总并发症发生率[15.1%(26/172)]显著低于OT组[(62%(31/50),P〈0.05]。结论PDT术具有简便快捷、出血少、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适应证受限,不能完全取代OT组。  相似文献   

5.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严重损伤。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后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开放性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应用中最早且最为广泛嘲,是治疗、解决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对急诊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留置气管切开套管的原则是早期切开,早期拔除。  相似文献   

6.
急性会厌炎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喉部急性炎症进展迅速,常可突发上呼吸道阻塞而致死,需要急救处理。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自1993年~2010年,共收治急性会厌炎12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ICU的危重患者,因病情需要经常需行气管切术,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需较大的皮肤切口,分离颈前组织和切开气管前壁,创伤较大,且速度慢、并发症较多,已不能适应ICU危重患者的抢救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深静脉穿刺包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效果:方法将46例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深静脉穿刺包和气管切开套管实施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包实施手术。对比深静脉穿刺包在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中应用的优势和不足: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分别为(15.22±1.75)nin.(10.49±2.17)ml.和(3.96±2.61)ml,与对照组相比[13.29±2.73)min.(9.76±2.48)ml,和(3.32±1.8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费用为460元,显著低于对照组(3300元。P〈0.01)。结论深静脉穿刺包经皮气管切开术同样具有简单、快速,出血少的特点。同时现成包装且价格便宜,取材容易,在特殊情况下,如重大灾害发生时,可作为经皮气管切开包缺乏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9.
会阴切开术是最常见的产科干预措施,其目的在于预防产妇会阴严重撕裂、保护盆底肌肉、缩短产程、保护胎儿等。但在会阴切口愈合的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会给产妇带来痛苦并降低其产后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对会阴切开术及其并发症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临床会阴切开术后如何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脑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救治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脑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经呼吸机救治前后呼吸指标,血压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生存率与格拉斯哥(GCS)评分关系,带呼吸机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经呼吸机治疗后,呼吸指标、血压改善。137例患者生存42例,生存率30.6%;死亡33例,病死率24.1%;放弃治疗者62例,占45.3%;并发VAP患者53例,发病率为38.7%。生存患者平均GCS评分明显高于死亡患者(P〈0.05)。生存患者平均带机时间明显长于死亡患者(P〈0.05)。结论呼吸机在脑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起关键作用,GCS评分可作为评估脑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albumin ratio,hs-CRP/Alb)、血清肤抑素C(cystarinC,CysC)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0例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观察,分为预后良好组(n=49)及辛后不良组(n=21)。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赭数(body mass index,BMI)、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饮酒史、吸烟史、丙氨酸氣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hs-CRP/Alb、CysC],利用ROC曲线分析hs-CRP/Alb、CysC预测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明确hs-CRP/Alb、CysC是否为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病程、BMI、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饮酒史、吸烟史、ALT、AST、PaO2、PaC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hs-CRP/Alb、CysC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备析hs-CRP/Alb、CysC的下曲线面积分别为0.926、0.939。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证实hs-CRP/Alb>1.205、CysC>1.195是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加重期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体内hs-CRP/Alb、CysC水平呈高表达,同时经ROC、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证实hs-CRP/Alb、CysC在急性加重期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结探讨通过负压救护车转运,运用ECMO辅助治疗院间转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方法和效果,提高今后类似重症患者呼吸衰竭的救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武汉2020年初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利用静脉-静脉(V-V)ECMO支持的呼吸衰竭患者院外转运的流程、方法及管理经验.结果 因准备充分,转运过程顺利,防护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动脉血气分析是指临床上对动脉血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物质进行分析的过程,它是当今临床上一项重要的监测技术,用于测定和评价患者的氧合作用、酸碱状态和通气功能,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可了解患者血液各项指标和酸碱平衡状态,对休克、创伤或外科手术等所造成的急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的慢性呼吸衰竭、心肺复苏、心脏手术及儿科、内外科的危重患者的抢救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呼吸衰竭是指原有慢性疾病,包括呼吸和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等,导致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为呼吸衰竭。若在此基础上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或气道痉挛等,出现急性加重,在短时间内PaCO2明显上升和PaO2明显下降,则称为慢性呼衰急性加重,其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7个月早产儿,第一胎,产后8小时死子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6.
喉头水肿是气管插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容易发生于多次气管插管拔管后,或者粗暴插管、困难插管的病例,因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患者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喉鸣、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严重者可猝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纳洛酮结合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山东省莱西市人民医院呼吸科确诊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观察组患者在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延迟机械通气对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312例需机械通气的急性脑卒中合并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开始机械通气的时间先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78),对照组(n=134)。对比研究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PACHEⅡ评分值、并发症、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极严重缺陷和严重缺陷占幸存者比例下降,轻度缺陷和自理占幸存者比例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延迟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和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适时呼吸支持在急性中毒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急性重症中毒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早期适时呼吸支持策略,观察治疗模式选择、通气指标、血压、心率、血气指标、APACHEⅡ评分的动态变化以及病情转归。结果呼吸支持模式分别为SIMV+PSV+PEEP 16例,BiPAP+PSV+PEEP 6例,CPAP+PSV 4例,所有患者上机时间1-11d,平均(3.40±2.05)d,其中6例在72h后行气管切开人工机械通气。治愈出院23例,死亡3例,治愈者均一次成功撤机。全部患者在给予人工呼吸支持前APACHEⅡ评分11-35,平均为16.53±4.89;动态APACHEⅡ评分在治愈者第1-3天有明显下降。结论实施早期适时呼吸支持策略将有助于提高急性重症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