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临床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分析、诊断.方法:复习120例PLG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胆固醇息肉105例;腺肌瘤性增生3例;腺瘤10例;炎性息肉2例,其中腺瘤1例癌变.AB(PH2.5)使酸性黏蛋白呈蓝色;PAS中性黏蛋白呈红色;AF硫酸黏蛋白呈浅红色,EMA及LCK均为阴性.结论:提高PLG的检出率,有助于发现早期胆囊癌.  相似文献   

2.
胆囊息肉样病变8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胆囊息肉病变中,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占74.4%,肿瘤病变中,腺瘤和腺瘤恶性变、腺癌占25.6%。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形态学变化,良性大多体积小,<1cm;恶性时常体积增大,>1cm。本文还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病率、病变特点及相关病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胆囊息肉样病变 (PLG)为胆囊壁息肉样隆起性病变。随着B超的普及 ,PLG的发现逐渐增多 ,但由于术前PLG的性质难以确定 ,因此 ,其手术适应证仍有争论。本文就我院 1 994~ 2 0 0 1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 2 6例PLG诊断与手术适应证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1 2 6例 ,男 5 8例 ,女 68例 ,年龄 1 8~ 79岁 ,平均 48.5岁 ,病程 3个月~ 2 6年不等。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无症状 9例 ,其余 1 1 7例表现为右上腹胀痛或隐痛不适 ,可忍受 ,部分病人 ( 1 6/1 1 7)伴恶心呕吐 ,少数患者 ( 8/1 1 7)与饮食有关 ,表现为餐后胀痛。体…  相似文献   

4.
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2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病变22例(84.6%),恶性病变4例(15.4%)。其临床症状与胆石病相似。诊断主要依赖B超,正确率为92.0%。当与胆囊结石并存时,会出现误诊。病变的良恶与息内的大小和发病的年龄有关,恶性病变直径大于2.0cm,年龄高于60岁。癌瘤侵犯的深度和播散的范围与预后关系密切,侵润不超过肌层,无淋巴结转移者(3例)预后较好。良性病变行单纯胆囊切除,恶性病变加行胆囊床附近部分肝组织的切除及所属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 对病理诊断的胆囊息肉样病变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息肉样病变好发于中青年,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胆固醇息肉为最常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表现为多发,平均直径<5 mm;腺瘤性息肉倾向于单发,直径>10 mm。结论: 单发、年龄>50岁、直径>10 mm或合并结石的P LG,应行外科手术治疗;直径<10 mm但有明显临床症状、影响工作生活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对无症状者可定期B超随访。  相似文献   

7.
8.
自B超应用于临床以来,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我院自1990年至1998年间共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1!&床资料1.1性别年龄本组男16例,女H例,年龄12~71a,平均48a,SOa以上15例,有8例胆囊癌年龄均在SOa以上。病程最短20d最长达IOI以上,31——一2记I例,占H.Z%。1.2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有急、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右上腹疼痛33例、多为隐痛、胀痛不适或绞痛,5例无症状属体检发现,合并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4O%)、发热印%)、黄疽(丁5%)、右上腹包块或胆囊大(12.5’y…  相似文献   

9.
随B型超声诊断仪的普及,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日益增多,如何正确诊断和处理这类病人,及早发现癌变,又力求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是胆囊息肉病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统计43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例,现就其临床、病理、影像和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B超技术的发展及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日渐提高,其中包括非肿瘤性与肿瘤性两种病变性质。本文收集了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因各种原因而行胆囊切除的病例1302例,对其中106例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曹文华 《自贡医药》1995,17(2):18-18
作者报告了6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并结合病理改变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2例中胆固醇性息肉46例。占74.19%居首位。其它良性病变9例。检出7例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其中6例息肉体积大于1厘米,有3例合并有胆石症。  相似文献   

12.
施敦 《浙江医学》1989,11(2):89-91
近年来随着B型超声波检查的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亦称隆起性病变)的发现机会日渐增多.白井在1421例患者的切除胆囊内发现有196例共659个息肉样病变,占13.8%;高桥报道在5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腺癌占11.8%,故此类病变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其中日本学者对此尤为重视.但  相似文献   

13.
报告经B超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52例,其中假阳性6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报告经胆囊切除术和病理证实的2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其中胆固醇息肉19例(70.3%),炎性息肉5例(18.5%),乳头状腺瘤3例(11.1%).息肉在1cm以内者22例(81.4%),全组经B超检查确诊,74%的患者有症状。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年龄40岁。作者讨论了本病与病理的联系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5.
16.
胆囊息肉样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胆囊息肉样病变100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33例手术切除的胆囊标本中,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100例,其中以胆固醇性息肉最多,其次为胆囊腺瘤。20.0%病变合并胆石。100.0%胆囊腺瘤合并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组发病年龄以30-50%最多,性别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占同期胆囊切除数的8.1%。其中胆固醇息肉33例,良性腺瘤4例,炎性息肉3例,腺瘤恶变1例。术前B超诊断符合率95.1%,2例因多发结石而出现假阴性。对并发急慢性炎症,胆囊无功能;疑有癌变者;病灶在5~10cm间症状明显而不能排除恶变者应积极手术切除胆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1986~1989年6月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47例、占同期胆囊切除术5.5%。共有息肉样病变134个、单发性13例、多发性34例。息肉直径大小2~17mm。病理检查结果:腺瘤样息肉8例,胆固醇性息肉28例,炎性息肉6例,腺肌瘤样增生5例。合并胆囊结石者4例,术前主要诊断方法为B型超声波检查。  相似文献   

20.
王忠平  叶采蓁 《浙江医学》1997,19(2):112-112
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分类以胆固醇性息肉、腺瘤和腺肌瘤为主。我院近年来采用胆囊镜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58岁。均以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收入院。B超检查胆囊多发性息肉20例,单发性息肉10例,息肉大小2~12mm,其中2例有结石。口服胆囊造影提示有充盈缺损者20例,但胆囊收缩浓缩功能均良好。病理诊断:胆固醇性息肉22例,腺瘤6例,炎性息肉2例。 2.治疗方法与结果:术前准备与胆囊切除相同。B超检查确定胆囊底部距腹壁最近处,硬麻后作一小孔进腹。在胆囊底部无血管区作小口置入胆囊镜,观察腔内粘膜和息肉情况。并用活检钳摘除息肉送病检。退出胆囊镜后,胆囊内置入改良18F“T”管以备抗生素冲洗(亦可直接一期缝合不置引流)。麻醉前使用抗生素1次以预防感染。术后当日下床活动,无需注射止痛剂,常规胆囊冲洗3日,经胆囊逆行造影证实无异后拔管。住院5~8天,平均1周。30例均无并发症发生。分别随访1~3年,无一例息肉复发,亦无临床体征,1例胆固醇性息肉患者术后有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