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最佳方法。方法大面积脑梗死病人60例。均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甘露醇、罗氏芬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9d加用针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委中等穴,并合用头针和体针)治疗10d(每日1次),以神经功能缺指评分法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手术病死率为20%;术后采用针刺法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3.3%(P〈0.05)。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能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病死率。采用手术和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离子(Ca^2+、Mg^2+)含量的变化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测3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7例脑梗死患者,2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正常体检组42例进行对照。结果病例组血清Ca^2+、Mg^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显著低于脑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P〈0.0l,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血清Ca^2+、Mg^2+含量均明显降低,与脑损害程度相关,可作为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脑梗死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儿童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感染为病因24例(41.38%),头部外伤15例(25.86%),烟雾痛5例(8.62%)。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梗死位于顶叶者25倒(43.10%),额顶叶者18例(31.03%),枕叶者10例(17.24%),皮质下腔隙性脑梗死5例(8.62%)。58例中52例(89.66%)基本治愈,6例(10.34%)显著进步。结论儿童脑梗死以感染为病因者最多见,头部外伤次之;脑梗死部位以顶叶多见,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急性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资料,总结其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疗效及预后。结果伤后6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3例(12.5%)、中残6例(25.0%)、重残5例(20.8%)、植物生存2例(8.3%)、死亡8例(33.3%)。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的病死率高,主要确诊手段是术后及时CT复查,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早手术治疗,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04例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发病因素,为预防梗死发生提供依据。方法10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CTA或MRI\MRA、经颅多普勒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部位、闭塞血管及其病因。结果心源性脑栓塞69例(占66.3%),其中冠心病3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6例,风心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甲亢性心脏病2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104例中并发心房纤颤63例(60.6%),并发高血压病75例(72.1%)。结论心房纤颤、心源性脑栓塞是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病因。在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动脉.动脉栓塞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另一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24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病例鲜见报道,应总结其临床特点。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4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2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3.0岁.9例(37.5%)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为肝硬化,14例(58.3%)为大出血,14例(58.3%)使用抗纤溶药物,21例(87.5%)伴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因素。发生脑梗死的平均时间为上消化道出血后3.6d,大面积梗死多见。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伴有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以及既往有肝硬化史的老年患者,尤其是大出血者。应认识到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出血后3d左右脑梗死的发生率最高。治疗应禁用或慎用抗纤溶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尿酸(BUA)水平与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95例(观察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95例(对照组),检测两组BU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梗死面积,分析BUA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BUA、FPG、TG、TC、LDL-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A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1.005,95%CI=1.002~1.008,P=0.001)。脑梗死灶越大,患者BUA水平越高(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大面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梗死的面积与BUA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8例脑梗死患者和90名健康对照者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结果发现5种apoE基因型,脑梗死组E3/4基因型频率(23.1%)及ε4频率(14.7%)显著高于对照组(7.8%,5.0%),P〈0.05。而E3/3基因型频率(56.4%)及ε3频率(75.6%)显著低于对照组(78.9%,88.3%),P〈0.05。不同apoE基因型间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有关,并影响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患者血清酶学及肌钙蛋白Ⅰ(TnI)的变化,了解其与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右心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19例PTE患者来自北京24家医院参与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肺栓塞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根据2001年5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的诊断标准确定大面积、次大面积、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采用溶栓治疗,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采用抗凝治疗。按中心随机方法将患者分组,应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结果(1)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74±33)、(88±40)、(157±75)、(419±264)U/L]明显高于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52±21)、(43±18)、(75±30)、(284±176)U/L]和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38±13)、(35±11)、(78±24)、(239±178)U/L];(2)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应用普通肝素治疗7d后血清ALT[(84±39)U/L]明显高于应用低分子肝素患者[(67±26)U/L];(3)519例患者中45例肺动脉收缩压≥80mmHg(1mmHg=0.133kPa),治疗前存在右心运动功能减弱169例,预后不良48例。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17例(41.5%)AIJT升高,次大面积中76例(45.5%),非大面积中26例(54.5%)。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24例(54.4%)LDH升高,次大面积中68例(40.2%),非大面积中15例(30.8%);(4)39例血清TnI≥0.07μg/L的患者中右心功能减弱24例(63.3%),预后不良者8例(24.2%)。结论(1)急性PTE患者可出现血清ALT、ASF、CPK、LDH水平升高;(2)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应用抗凝治疗,普通肝素较低分子肝素更易引起血清ALT升高;(3)血清ALT、LDH以及TnI的升高与PTE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右心运动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变化可能有助于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0.
奥扎格雷钠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神经营养剂,大面积脑梗死降颅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160mg/d静脉滴注,连用14d,联合降纤酶10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d;对照组给予舒血宁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检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36.7%)(P〈0.01);观察组治疗后1例出现大便潜血阳性,两组治疗前后均未出现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硬化及脑梗死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在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58例(观察组)及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08例(对照组),采用头部CT检查脑梗死灶发生情况,采用ATLI-IDI-超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确定颈动脉斑块形态、大小。结果观察组有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者分别为173例(67.05%)和46例(17.83%),对照组分别为399例(56.36%)和77例(10.88%),两组比较P〈0.05;有颈动脉斑块者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是无颈动脉斑块者的1.58倍(95%CI为1.17~2.13),有脑梗死者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是无脑梗死者的1.78倍(95%CI为1.19~2.64),同时有颈动脉斑块、脑梗死者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是两者均无的2.71倍(95%CI为0.84~3.98)。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均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媛 《内科》2011,6(4):312-313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52例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HI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35例(67.3%);非血肿型占43例(82.7%);脑梗死后出血时间多在1—7d。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时间、梗死的部位、范围等;行CT动态观察,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8例老年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灶范围及转归分组,另选3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3)、甲状腺素(Tr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飓)、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n)和促甲状腺素(TSI-I)水平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吗、Fr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皿、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玛、Fr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T4、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较非大面积脑梗死组’IT3、Fr3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1);脑梗死好转组及预后不良组TB、F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O.05),预后不良组较好转组TB、兀j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老年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卒中是当今导致死亡或致残的常见疾病之一。文中探讨了首发脑梗死后的生存与复发情况,以便为卒中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1111例首发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649例(58%)。全组平均年龄74.5±13.0岁。911例因首次脑梗死住院。888例接受了颅脑CT或MRI抑或尸体解剖检查。结果随访结果表明,首次脑梗死后764例(68%)死亡。其中27.0%死于卒中,10.1%死于心肌梗死,7.9%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6.3%死于无法解释的摔死,48.3%死于其它死因。首次脑梗死后第7天、第30天、1年和5年时的死亡危险率分别为7%±20.7呢、…  相似文献   

15.
纤溶酶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设对照组32例应用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脑复康0.8g,每日3次。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纤溶酶100u,每日1次。每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痊愈5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1例,总有效率75.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纤溶酶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与对照组30例、急性脑梗死存活组75例与死亡组23例的24h动态心电图,比较各组间HRT的TO和TS结果(1)与对照组TO、TS(-6.1±3.7%、13.1±5.6ms/R-R间期)比较,急性脑梗死组TO高(-3.2%±6.3%)、TS低(6.1±6.0ms/R-R间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2)与急性脑梗死存活组TO、TS(-5.2±5.7%、7.0±2.1ms/R-R间期)比较,死亡组TO值高(-2.2±4.3%)、TS低(5.4±4.0ms/R-R间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RT与急性脯樟死患者的死亡及预后有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与舌下络脉变化的关系。方法:观察11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及HBV携带者的舌下络脉,并采用细针穿刺术,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研究肝组织分期与舌下络脉的关系。结果:①在行肝活检的88例CHB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纤维化改变的占86.36%(76/88),而其中已有43.18%(38/88)的患者组织学可见假小叶形成,S。期仅有13.6%(12/88);30例HBV携带者中,s。期有30%(9/30),肝组织学异常者占70%(21/30),其中肝硬化者13.33%(4/30);②S0~S。各分期95%的可信限(CI)分别为9.81~12.29,11.26~13.41,12.11~14.71,14.53~16.90,17.43~19.52。积分〉14者,86%肝活检分期≥S:,积分〉17者,肝组织多可见假小叶形成。组间比较,S。与S1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舌下络脉积分与肝组织学分期成正相关,积分越高,纤维化程度越明显,在判断肝纤维化的病程、动态跟踪的过程中,观察舌下络脉的变化是个安全、简单、科学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大面积脑梗死病人被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应用脱水药,极化液,抗菌素静点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另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静点。结果:治疗组在脑梗死进展状况、高颅压缓解程度、肢体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结论:中药血栓通注射液对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缺血灶有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52例,将注射用奥扎格雷钠8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日2次,2周为1个疗程,根据统一制定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2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9例(36.5%),显著进步21例(40.4%),进步8例(15.4%),总有效率92.3%。不良反应少。结论奥扎格雷钠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脑梗死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收集连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例,随机选取30例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既往病史、吸烟、饮酒等,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并于急性期内进行口腔牙周检查。以菌斑指数(PLI)、龈炎指数(GI)、临床附着丧失(CAL)均值、牙齿脱失个数等作为研究变量。结果:两组间性别比、年龄、职业、经济状况、牙周病家族史、吸烟、饮酒、糖尿病等无显著差异。脑梗死组牙龈指数(P=0.005)和重度牙龈炎的患病率(P=0.018)显著高于对照组,CAL〉5mm的范围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37);而两组间CAL均值、CAL≥3mm的范围和牙齿缺失数无统计学差异。脑梗死组25例中有9例(36%)、对照组30例中有2例(10%)出现CRP异常增高,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2)。牙齿缺失数与PLI、CAL均值呈正相关,船值分别为0.243(P〈0.05)、0.611(P〈0.001);CAL均值与PLI、GI、牙齿缺失数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15(P〈0.001)、0.432(P〈0.001)和0.611(P〈0.001)。结论:牙周病与急性脑梗死有密切联系,研究二者的关系可能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