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558例患者,利用SPSS 17.0软件分别对性别、血型、年龄、手术方式、术式选择、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无脉管瘤栓、有无胸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切缘情况、疾病分期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手术方式、肿瘤大小、有无脉管瘤栓、有无胸膜侵犯、淋巴结转移、疾病分期情况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血型、切缘情况、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术式选择情况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得出:手术方式(P=0.822)、肿瘤大小(P=0.298)、有无脉管瘤栓(P=0.284)、有无胸膜侵犯(P=0.315)、淋巴结转移(P=0.412)、疾病分期(P=0.284)。结论手术方式、肿瘤大小、有无脉管瘤栓、有无胸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疾病分期不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组织芯片在胃癌研究中的意义,并初步研究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1072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利用组织芯片仪构建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检测P53和PCNA的表达。并用Kaplan-Meier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1072例胃癌信息的组织芯片,P53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55.1%和89.3%,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中的表达。P53的过度表达与年龄、男性、贫血、腺癌、分化、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而PCNA则与年龄、肿瘤部位、腺癌、分化、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TNM高度相关。单因素分析当中,年龄、贫血、肿瘤大小、分化、肿瘤分期、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切缘、术中输血以及PCNA均与患者恶性预后相关。而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当中,年龄、分化、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术中输血以及PCNA与患者恶性预后相关。结论:1072例胃癌的大规模组织芯片为胃癌的深入研究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P53和PCNA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患者、肿瘤、手术情况和生物学因素在内的综合因素影响了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河南省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7例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的患者,根治性切除76例,分析根治性切除患者临的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关系,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姑息性切除21例,比较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根治性切除组复发转移率为19.7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活动情况、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活动情况、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根治性切除的2年生存率为90.78%,未能根治性切除的2年生存率为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肿瘤活动情况、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直肠癌联合脏器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根治性切除可以明显的提高2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2010年2月收治并随访记录的结肠癌患者215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梗阻、肿瘤部位、肿廇最大直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术前CEA均与复发转移有关;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梗阻、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复发转移有关;化疗对B期无统计学意义,对C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梗阻、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是复发转移独立预后因素,淋巴结转移是最大危险因素,其次为梗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第8p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行胃癌根治术且有第8p淋巴结清扫的9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93例胃癌患者中第8p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第8总体(P〈0.001)及第8a(P=0.001),其淋巴结转移度与第8及第8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p阳性淋巴结与肿瘤部位(P=0.004)、大小(P=0.013)、Bormann分型(P=0.013)、T分期(P=0.000)、N分期(P=0.000)和TNM分期(P=0.000)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肿瘤的T分期(P=0.000)和N分期(P=0.005)与第8p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第8p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T分期和N分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姜孝奎  李振想  孟鑫  李韶山 《安徽医药》2022,26(10):2009-2012
目的检测胃癌病人血清中循环微小 RNA-203(miR-203)对胃癌肝转移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 115例,非胃癌病人 40例。 qRT-PCR检测胃癌病人和非胃癌病人外周血中 miR-203的表达水平,并比较胃癌病人不同病理特征组间 miR-203的表达水平。 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胃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术后 3年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检测外周血中 miR-203预测胃癌肝转移和胃癌术后 3年死亡的临床价值。结果胃癌病人外周血中 miR-203的表达水平为 0.482±0.107,低于非胃癌病人外周血中的水平 1.529±0.154(t=8.20,P<0.001)。胃癌病人的区域淋巴结( N)分期、远处转移( M)分期、原发肿瘤区、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 TNM)分期、肝转移、腹膜转移和术后 3年存活情况与 miR-203的表达水平有关( P< 0.05)。 N分期、 M分期、 TNM分期和 miR-203为影响胃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N分期、 M分期、 TNM分期、肝转移、腹膜转移和 miR-203为影响胃癌术后 3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中 miR-203预测胃癌肝转移的曲线下面积( 95%CI)为 0.91  相似文献   

7.
金荣  何新阳  陈志强  刘成业 《安徽医药》2018,39(11):1322-1327
目的 比较淋巴结转移数(pN)、淋巴结转移率(MLR)、阴性淋巴结数(NLNC)、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4种淋巴结分期方法对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标准胃癌根治术治疗的24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pN、MLR、NLNC、LODDS 4种淋巴结分期方法的分组标准对241例患者分别进行分组,比较pN、MLR、NLNC、LODDS 4种淋巴结分期方式分组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差异,使用Kaplan-Merier生存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比较组间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pN、MLR、NLNC、LODDS 4种淋巴结分期方法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判断四者的评估价值优劣。结果 按照4种不同的淋巴结分期方法pN(P<0.05)、MLR(P<0.05)、NLNC(P<0.05)、LODDS(P<0.05)进行分组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手术方式、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大体分型、分化类型、淋巴结清扫总数等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Cox多因素分析pN、MLR、NLNC和LODDS 4种淋巴结分期方法对应的似然比△χ2值分别为3.539、7.812、14.780、6.161,显然MLR、NLNC和LODDS分期要高于pN分期,其中NLNC对应的似然比△χ2值最高。结论 与pN分期方法相比,MLR、NLNC和LODDS分期方法,尤其是NLNC具备更好的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媛媛  宋育林 《安徽医药》2013,17(10):1707-170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NO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的经病理检查无明显异常的胃切缘组织(作为对照组)中NOB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0例胃癌组织中NOBl的阳性表达率为65.7%(46/70)高于切缘胃黏膜中NOB1的阳性表达率(47.1%,33/70)(P〈0.05)。不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胃癌组织中NOB1蛋白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NOB1蛋白表达上调,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影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的预后因素,探讨乳腺癌综合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例100例。全部病例术后均接受锁骨上、腋窝及内乳区域淋巴结放疗,DT40~53Gy/4.0~5.5周。其中36例合并胸壁放疗,DT35~52Gy/3.5~5.3周。进行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多个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及生存率影响的Cox回归分析。结果局部复发(包括胸壁复发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与T、N分期、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胸壁复发与放疗后合并化疗呈负相关;T、N分期、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放疗前合并化疗是影响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是否合并化疗是影响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的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Cox-2和Her-2/neu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志丽  孙国平  吴强  范璐璐  付卫争 《安徽医药》2010,14(10):1171-1173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Her-2/neu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胃癌石蜡标本419例,,分别检测Cox-2和Her-2/neu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419例胃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66.35%(278/419),Cox-2的表达与胃癌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分期、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Her-2/neu的阳性表达率为13.6%(57/419),Her-2/neu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远处转移、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Cox-2与Her-2/neu表达密切相关(P〈0.025)。结论 Her-2/neu的表达与高中分化胃癌显著相关,Her-2/neu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明显升高,两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赵志华  陈可欣 《天津医药》2016,44(9):1120-1123
目的 研究胃癌中 Vav1 的表达情况, 分析 Vav1 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实时定量 PCR 检测并比较胃癌细胞株(HGC-27、SGC7901、MGC803)及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中 Vav1 mRNA 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 105 例胃癌病理组织石蜡标本中 Vav1 蛋白的表达情况, 分析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与 Vav1 蛋白阳性表达间的关系, Kaplan-Meier 法及 Cox 回归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Vav1 mRNA 的表达在胃癌细胞株(HGC-27、SGC7901、MGC803)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胃癌组织标本中, Vav1 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5)。 预后生存分析中,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 Vav1 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P < 0.05)。 Cox 回归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深(HR=2.764, 95%CI 1.316~ 5.817, P=0.007), 淋巴结转移分级高(HR=1.298, 95%CI 1.098~ 1.534, P=0.002)和 Vav1 阳性表达(HR= 2.577, 95%CI 1.066~ 3.946, P=0.006)是影响本组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 Vav1 在胃癌的侵袭和迁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且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宋魏 《天津医药》2014,42(8):799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和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和34例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和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肿瘤发病部位、远处转移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yN 、CgA和CD56三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2个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短于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P<0.05)。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对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和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数量的多少对患者预后评估及辅助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3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对结肠癌术后复发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复发率为16.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Dukes’分期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有关。结论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结肠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卵巢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Ⅲ~Ⅳ期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共11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时间分析,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1例Ⅲc期卵巢癌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42%和35.62%,Ⅳ期(6例)的3年生存率仅为30.14%。88例残余肿瘤直径≤2cm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1%和38.83%,高于残余肿瘤直径〉2cm者(P〈0.05)。组织学分化为G2和G3者,3年(46.82%)及5年(31.53%)生存率明显低于G1者(P〈0.05)。比较术前CA125〈500U/ml,500~5000U/ml,以及〉5000U/ml3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发现各组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手术病理分期[相对危险度(RR)=2.473,P=0.025],组织学分化[RR=2.316,P=0.033]及残余肿瘤的直径[RR=3.584,P=0.001]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化、残留肿瘤的直径是晚期卵巢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共 6 6例胃癌手术患者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切除标本的VEGF C表达 ,RT PCR测定VEGFⅢ型受体 (VEGFR 3,Flt 4 )mRNA表达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 C在胃癌的表达率为 39.7% ,VEGFR 3mRNA表达和VEGF C的表达有相关性 ,VEGF C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 (P =0 .0 13)、淋巴结转移 (P =0 .0 2 1)、肿瘤病理分期相关 (P =0 .0 16 )。多变量分析表明 ,VEGF C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VEGF C和胃癌淋巴转移和进展相关 ,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刘宝露  张霞  张铁梅 《河北医药》2012,34(19):2916-2919
目的分析ⅢA-N2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手术及辅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经手术治疗的ⅢA-N2期肺腺癌患者249例,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各变量与预后的关系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术后全组患者1、3和5年累计生存分别为43%、17%、10%,中位生存期21个月。影响生存期的因素病理亚型、淋巴结阳性率、肿瘤直径、T分期、N2阳性个数、隆突下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无跳跃性转移、治疗方式。T分期(P=0.015)、化疗周期(P=0.02)、N2阳性个数(P=0.013)、术后放疗(P=0.023)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ⅢA-N2期肺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手术仍为其主要治疗手段;T分期、化疗周期、N2阳性个数,术后放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联合放化疗优于术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OX-2和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胃癌各项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理确诊胃癌的患者104例。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检测切除胃癌组织标本中环氧合酶-2(COX-2)及P53的表达水平,联系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比较探讨COX-2及P53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以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COX-2和P53在胃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且与胃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则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胃癌COX-2与P53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因素,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22例切除胃癌原发灶患者的病理资料,对肿瘤原发部位、大体形态、细胞来源、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分化程度不是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部位、大体分型、细胞来源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与浸润深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度对手术治疗Ⅲ期大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归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行根治切除术的120例Ⅲ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有无远处转移将他们分为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然后分析Ⅲ期大肠癌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与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结果 转移组患者41例,非转移组患者79例。两组患者在肿瘤类型、检出淋巴结总数、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度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的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度都是影响Ⅲ期大肠癌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Ⅲ期大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与淋巴结转移度独立相关,淋巴结转移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可作为预测Ⅲ期大肠癌术后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和CK20mRNA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56例胃癌患者,2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CEAmRNA和CK20mRNA。结果胃癌组,CEAmRNA及CK20mRNA的阳性率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6.8%,较单项阳性率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不同分化程度,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CEAmRNA的阳性表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CK20mRNA的阳性表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微转移检出率,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可作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