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珺  王松梅  刘银坤 《中国药房》2008,19(13):970-972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PEG)修饰对三聚β肽(β3)抗肿瘤转移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黏附试验观察β3及其PEG修饰物(β3-PEG)对肝癌细胞株与纤连蛋白(FN)黏附能力的影响;采用人工基底膜胶观察β3和β3-PEG对肿瘤细胞侵袭重组基底膜能力的影响。结果:β3和β3-PEG对肿瘤细胞SMMC-7721和HCCLM6与FN黏附能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呈剂量及时间正相关;PEG修饰可增强β3对2种肿瘤细胞的黏附抑制作用(P<0.05)。β3和β3-PEG对2种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PEG修饰可增强β3抗黏附作用,但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抗肿瘤转移多聚β肽聚乙二醇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抗肿瘤转移多聚β肽的聚乙二醇(PEG)化的方法及其作用。方法: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丙醛(mPEGALD5000)修饰多聚β肽;采用电泳和成像分析系统检测修饰率。以粘附实验检测生物活性。结果:(1)二聚β肽(β2)的修饰率为66.7%,三聚β肽(β3)为52.7%。(2)最佳反应条件为:pH值为5,多聚β肽和mPEGALD5000的摩尔之比为1∶10,反应温度为4℃,反应时间为24h。(3)修饰后产物在4℃下可稳定放置50d。(4)修饰后产物水溶解度增加。(5)β2,β2-PEG,β3和β3-PEG对SMMC-7721和HCCLM6细胞与纤连蛋白(FN)粘附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而且PEG修饰后作用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采用mPEGALD5000能有效地将多聚β肽PEG化。多聚β肽和PEG修饰物对肿瘤细胞与FN的粘附具有特异的抑制作用,且PEG修饰后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张建玲  李忠东 《中国药师》2010,13(4):456-458
目的:考察小分子靶向肽(RGD):C与力达霉素的偶联物的抗肿瘤作用。方法:MTr法观察偶联物和力达霉素在体外对人口腔鳞癌KB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以及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细胞毒性。克隆形成法观察其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采用C57BIM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其实验治疗作用。结果:MrlT法结果表明,偶联物对人口腔鳞癌KB细胞、人肝癌Bel7402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比力达霉素分别下降13倍、46倍和186倍。克隆形成法表明.偶联物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率比力达霉素下降10倍。0.2,0.1,O.05mg·kg-1偶联物对C57BL/6小鼠Lewis癌皮下原发瘤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5.8%,25.6%和10.3%;0.05mg·kg-1素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为32.4%。0.2,0.1,0.05mg·kg-1偶联物对小鼠Lewis癌肺转移的抑制率分别为69.6%,50.5%和34.2%,0.05mg·kg-1达霉素、0.05mg·kg-1力达霉素+1mg·kg-1(RGD):C肽的抑制率分别为53.3%和54.9%。结论:按等细胞毒性剂量来计算,偶联物体内抗肿瘤活性和抗肿瘤转移活性比力达霉素强,提示小分子靶向肽RGD与力达霉素偶联后发挥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鸦胆子油乳对B16-BL6小鼠高转移细胞黏附、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黏附实验、重组基底膜侵袭实验以及小鼠黑色素瘤自发性转移模型,观察鸦胆子油乳对B16-BL6细胞黏附、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3和6μL·mL-1浓度时,鸦胆子油乳与B16-BL6细胞作用24h,可抑制其与纤粘连蛋白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24.5%和63.2%;也抑制其与层粘连蛋白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17.0%和34.5%;对B16-BL6细胞侵袭重组基底膜的抑制率为26.7%和41.3%.在小鼠黑色素瘤自发性转移模型中,鸦胆子油乳2.5,5.0,10.0mL·kg-1连续注射给药1个月,小鼠肺转移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鸦胆子油乳具有抑制B16-BL6细胞黏附、侵袭及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了LyP-1,一种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能力的环状九肽,及其荧光素标记物(LyP-1-FAM).利用巯基和马来酰亚胺的专属性反应制备了功能化脂质材料LyP-1-PEG 3400-DSPE.用成膜水化法制备了LyP-1修饰的多柔比星(1)、荧光素(FAM)和近红外染料(DiR)脂质体,并评价其对SCI 375黑素瘤细胞的体内外靶向性、细胞毒性和体内抑瘤效果.体外试验表明,SCI 375细胞对LyP-1-FAM或LyP-1修饰的FAM脂质体的摄取显著高于5-FAM或普通FAM脂质体.LyP-1修饰及未修饰的DiR脂质体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荷瘤裸鼠后,可见LyP-1修饰组肿瘤组织的荧光强度较高,提示DiR脂质体经LyP-1修饰后体内靶向性提高.LyP-1修饰及未修饰的1脂质体在体外对SCI 375细胞的IC50分别为3.4×10-6和8.0× 10-6 mol/L;修饰组在荷瘤裸鼠体内的抑瘤效果也显著高于未修饰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苦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MAP30及其聚乙二醇修饰物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和caspase3相关凋亡途径的诱导作用。方法用MTT法测定MAP30和MAP30-PEG结合物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A549细胞凋亡形态,并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以及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细胞caspase3表达。结果 MAP30和MAP30-PEG结合物均对A549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关系;MAP30-PEG结合物对A549细胞增值抑制率约为MAP30的60%;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后均呈典型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MAP30和MAP30-PEG结合物作用于A549细胞48 h后均可使A549细胞呈现Sub-G1凋亡峰,凋亡率分别为58.7%、42.7%;MAP30和MAP30-PEG结合物对胞内caspase3在凋亡过程中显示有激活作用。结论 MAP30和MAP30-PEG结合物均对A549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者均能通过caspase3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姜黄素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黏附、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姜黄素在体外处理SMMC7721细胞48 h,通过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姜黄素对SMMC7721细胞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的影响.结果 姜黄素20.0、40.0、60.0μmol/L处理SMMC7721细胞48 h,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率分别为(17.31±1.78)%、(60.30±4.54)%、(100.00±0.00)%(P<0.01).SMMC7721细胞迁移能力抑制率分别为(15.70±1.33)%、(41.90±3.34)%、(100.00±0.00)%(P<0.01).姜黄素20.0、40.0、60.0μmol/L均能有效抑制SMMC7721细胞与Matrigel胶的黏附力.结论 姜黄素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体外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HGKHKNK八肽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IO细胞转移及其机制。结果:1.不同剂量的GHGKHKNK八肽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IO的克隆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剂量的GHGKHKNK八肽在体外作用24h后可以显著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IO细胞的侵袭,穿膜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GHGKHKNK八肽在24h时5.5&#215;10^-4mol/L、5.5&#215;10^-5mol/L、5.5&#215;10^-6mol/L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10黏附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经GHGKHKNK八肽作用后,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ICAM-1、LN—R表达降低表达降低,E-cadhesion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差异P〈0.05.5.GHGKHKNK八肽对B16一F10人工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显示:GHGKHKNK八肽各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肺转移灶的平均数目与生理盐水组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GHGKHKNK八肽500ug/kg/d、50ug/kg/d剂量组与环磷酰胺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HGKHKNK八肽在体外能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能力,能显著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侵袭。提示HGKHKNK八肽可能通过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而抗肿瘤细胞的转移。2.GHGKHKNK八肽抑制小鼠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IO与人工基底膜的黏附,提示GFIGKHKNK八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与基底膜的黏附来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3.GHGKHKNK八肽能够下调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层黏连蛋白受体(LN—R)在细胞内的表达,提示GHGKHKNK八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因子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4.GHGKHKNK八肽能显著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在小鼠体内的肺转移。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与博来霉素A6偶联物对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泽  甄永苏 《药学学报》1991,26(5):331-335
用Dextran T40为中介体的方法偶联抗人肝癌单抗Hlll和博来霉素A6,体外实验显示Hlll与A6偶联物对人肝癌细胞抑制90%克隆生成浓度(IC90)为0.17μmol/L:游离A6以及无关抗体与A6偶联物M3-A6分别为17/μmol/L和7μmol/L;同时加入Hlll单抗明显降低Hill-A6偶联物的细胞毒性;体内实验证明:Hlll-A6偶联物对裸鼠移植的人肝癌抑制率达78%,等剂量A6,M3-A6偶联物和Hlll与A6混合物的抑制率均约为30%。结果表明单抗Hlll与A6偶联物对肝癌的抑制作用明显比游离A6强。  相似文献   

10.
康莱特注射液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观察了康莱特注射液(含薏苡仁中提取的中性油脂)对移植性肿瘤小鼠Lewis肺癌、大鼠W256癌肉瘤、小鼠B16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和移植于裸鼠的人体肝癌(QGY)的疗效。结果表明,康莱特注射液对上述移植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4.1%、53.2%、76.4%和83.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黏附及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基质黏附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紫杉醇对SMMC-7721与Matrigel胶(人工基底膜胶)黏附性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模型测定紫杉醇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紫杉醇对细胞内黏着斑激酶(FAK)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紫衫醇(10、20、40nmol/L)作用SMMC-7721细胞60min后,细胞与Matrigel胶黏附性下降;紫杉醇干预24h后,细胞的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随紫杉醇浓度提高而明显减弱;细胞内FAK蛋白的表达量也随紫杉醇浓度增高而明显下降。结论紫杉醇能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黏附及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癌细胞内FAK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α-苦瓜素(α-MMC)对绒癌JAR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行为的影响及其聚乙二醇(PEG)修饰物保留这一活性的程度.方法 利用分子量为20 kDa的聚乙二醇氨基酸衍生物[(mPEG)2-Lys-NHS]以共价连接的方式对α-MMC分子表面进行修饰.采用MTT法、细胞黏附试验、划痕损伤试验、transwell法和明胶...  相似文献   

13.
俞力  范钰  邱志远  周永静  龚丹丹  肖秀娣  武正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17-2019,I0003
目的探讨TROP-2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乳腺癌细胞黏附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培养人乳腺癌Bcap-37、LCC1、MCF-7、MDA-MB-231、MDA-MB-435、MDA—MB-468及ZR75-1细胞株,以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ROP-2基因mRNA表达;筛选出TROP-2表达最高者。采用TROP-2基因小干扰RNA转染乳腺癌细胞,分别以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TROP-2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然后以四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黏附性,以Transwell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7株乳腺癌细胞中,TROP-2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以MCF-7细胞最高;以TROP-2siRNA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后,癌细胞TROP-2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黏附试验结果显示,5、10、20nMsiRNA组黏附率分别为(52.9±2.5)%、(25.6±2.3)%、(12.8±2.2)%(P〈0.01);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5、10和20nMsiRNA组穿过滤膜的细胞分别为(78±17)、(39±15)、(19±16),而对照组分别为(136±25)、(139±21)(P〈0.01)。结论TROP-2基因在乳腺癌细胞黏附和侵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siRNA转染乳腺癌细胞,可抑制乳腺癌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
蝎毒多肽提取物体外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及相关机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对人高转移胰腺癌细胞MIA-PaCa2-3转移相关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的机制。为PESV在临床上治疗胰腺肿瘤提供理论根据。方法以高转移的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3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增殖实验(MTT法)观察在PESV影响下肿瘤细胞活性及增殖情况,通过细胞黏附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PESV干预后细胞的黏附、侵袭及运动能力变化。免疫细胞化学实验及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癌细胞的E-钙粘蛋白、纤粘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PESV对胰腺癌细胞呈明显剂量及时间效应关系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P<0.05);黏附实验表明PESV可降低胰腺癌细胞的黏附力,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的结果表明PESV可以使细胞的侵袭力和运动能力下降,PESV(40mg.L-1)干预8h后,黏附力、侵袭力和运动能力的抑制率分别为(30.3±4.7)%、(42.1±3.7)%、(47.6±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均显示,PESV干预后,胰腺癌细胞E-钙粘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量上升,灰度值明显上调(P<0.05),FN及MMP-9蛋白阳性表达数量减少,灰度值明显下调(P<0.05)。结论PESV能够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黏附力、侵袭及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E-cad表达、降低FN和MMP-9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小细胞肺癌4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85-86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组织起源。方法:回顾分析41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组化标忘物的表达情况。结果:小细胞肺癌男女之比为2.7:1,平均年龄58.6岁,63.4%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标记CD56、NSE、CgA、Syn、CKpan、LCA的阳性率分别为90.2%、85.4%、68.3%、73.2%、92.7%、0。结论:小儿细胞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容易转移以及对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神经内分泌源性抗体和上皮源性抗体标记阳性等特点,其组织起源倾向于支气管黏膜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抑瘤肽注射液。方法采用生化方法从乳猪肝中提取可溶性胶原,经胃蛋白酶水解后制成抑瘤肽注射液,同时拟订质量标准并进行检验;观察抑瘤肽注射液对荷瘤昆明小鼠HepA肝瘤和S180纤维肉瘤及小鼠体内肝癌H22移植瘤的影响。结果抑瘤肽注射液生产工艺路线合理,质量达到拟订标准。抑瘤肽注射液能明显抑制HepA肝瘤生长,25,50,100,200mg/(kg·d)的抑制率分别为43.26%,55.06%,74、71%,40.47%;对于荷瘤小鼠S180纤维肉瘤,25,50,100mg/(kg·d)的抑制率分别为53.87%,76.53%,58.20%,而阿霉素阳性对照组[2mg/(kg·d)]的抑制率为62.41%;对小鼠体内肝癌H22移植瘤生长的抑制呈剂量相关性,50,100,200mg/(kg·d)的抑制率分别为48.1%,60.0%,74、8%,而卡铂阳性对照组[20mg/(kg·d)]的抑制率为63.7%。结论制备出的抑瘤肽注射液合格,且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能明显地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干扰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 MHCC97?H)中的骨桥蛋白( OPN)、肿瘤增殖性因子肿瘤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使之减少OPN、TGFβ1表达,观察MHCC97?H转移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对MHCC97?H细胞行OPN、TGFβ1基因干扰,qPCR法检测干扰效果。 MHCC97?H细胞迁移细胞学实验采用transwells法。肺转移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裸鼠尾静脉注射各组细胞,含细胞数5×106个/只,隔天连续注射3次,2周后观察肺脏组织。离体肺脏组织标本制作,DAPI 染核处理10 min,甘油PBS 封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免疫荧光法检测裸鼠动物模型整合素αvβ3表达。结果经基因干扰后MHCC97?H表达OPN和TGFβ1明显降低( P<0.05)。细胞学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经OPN和TGFβ?1干扰组MHCC97?H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减少( P<0.01)。动物模型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PN和TGFβ1干扰组肺组织中肝癌细胞较少,定量分析显示OPN和TGFβ1干扰组肺脏组织中肝癌细胞I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OPN和TGFβ1干扰组与对照组比较整合素αvβ3表达I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OPN和TGFβ1基因干扰的MHCC97?H细胞肺转移能力有明显的下降,尤其是TGFβ1基因干扰组下降更加明显,但经OPN和TGFβ1基因干扰的MHCC97?H细胞表达整合素αvβ3能力无变化,整合素αvβ3介导参与了OPN和TGFβ1共同作用肝癌转移行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 24h,以MTT法检测细胞黏附能力,采用Matrigel试剂、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随β-榄香烯浓度增大细胞黏附能力降低,同时侵袭及迁移细胞数目明显减少;β-榄香烯可以浓度依赖性地减少MMP-2及MMP-9蛋白表达。结论β-榄香烯可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这主要是通过减少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β-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 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黏附能力,采用Matrigel试剂、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β-榄香烯浓度增大细胞黏附能力降低,同时侵袭及迁移细胞数目明显减少;β-榄香烯可以浓度依赖性地减少MMP-2及MMP-9蛋白表达.结论 β-榄香烯可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这主要是通过减少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贺武斌  苏荣健 《天津医药》2016,44(3):302-305
[摘要]目的 探讨白头翁皂苷D联合索拉非尼对人肝癌细胞株侵袭与转移的影响。 方法 将人肝癌细胞BEL-7402分为白头翁皂苷D单药处理组、索拉非尼单药处理组及两药联合处理组,观察比较三种处理方式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结果 检测分析各组黏附抑制率,作用3h,索拉非尼组显著高于白头翁皂苷D组(P<0.05或<0.01),联合用药组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和白头翁皂苷D组(P<0.01);作用5h,白头翁皂苷D组黏附抑制率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P<0.01),并且高于白头翁皂苷D组作用3h(P<0.01),说明两药联合对肝癌细胞的黏附抑制率具有协同作用(Q=2.33>1.15);检测分析各组迁移抑制率,索拉非尼单药组和两药联合组对肝癌细胞的迁移抑制率均显著高于白头翁皂苷D单药组(P<0.01),并且两药联合组的抑制率显著高于索拉非尼单药组(P<0.01),说明两药联合对肝癌细胞的迁移抑制作用具有协同作用(Q=1.39>1.15);检测分析侵袭抑制率,索拉非尼单药组和两药联合组均显著高于白头翁皂苷D组(P<0.01),说明两药联合对肝癌细胞的侵袭抑制作用具有拮抗作用(Q=0.68<0.85)。各组的VEGF-C、MMP-9表达情况:白头翁皂苷D单药组的MMP-9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索拉非尼组和两药联合组的VEGF-C、MMP-9及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白头翁皂苷D单药组比较,两药联合组的VEGF-C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两药联合组较白头翁皂苷D单药组VEGF-C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白头翁皂苷D、索拉非尼单药以及两药联合对肝癌细胞BEL-7402细胞株的黏附、迁移、侵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二者对肝癌细胞的黏附、迁移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