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组54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应用大、小两种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大剂量组为25u/h持续静滴4小时,然后以2-4万u/h维持24小时;小剂量组以2万u/h维持24小时静滴,疗效观察:大剂量组有效16.0%,部分有效72.0%小剂量组分别为17.2%,7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上,大剂量组轻度出血12.0%,重度出血8.0%,致命出血4.0%,肺栓塞4.0%,截肢4.0%;而小剂量组轻度出血13.8%,重度出血3.5%,致命出血0%,肺栓塞3.5%,截肢3.5%,两者在重度及致命出血发生率上存在差异,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所以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尿激酶在溶栓疗效上与大剂量组无差异,而在减少溶栓并发症发生上优于大剂量组。建议临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甘露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甘露醇可降低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性而改善正常和缺血组织血液供应[1,2]。在某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VBAD),椎动脉代偿性扩张受到限制,其血流量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粘度的变化。血粘度轻度增高即可使椎动脉血流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脑梗死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进展型脑梗死于发病后6小时至一周内根据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和肢体肌力分级判定,相关因素由综合调查表记录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最重要的因素为空腹血糖,高密脂蛋白,CSS 评分,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中风及相关因素分析对预后估计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对于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塞(AMI)普遍开展溶栓治疗尚有争议。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0年7月对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在6h以内的AMI患者进行对比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老年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5~85岁,平均(71.2±4.2)岁。非老年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5~64岁,平均(55.2~4.8)岁。两组患者除年龄差异有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折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溶栓方法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8例骨折术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均行骨折内固定术,其中1例骨折内固定并血管吻合术后形成,通过造影确定栓塞的程度、范围、部位后,在抗凝的同时用尿激酶溶栓,开通后常规口服抗凝剂3个月。结果8例急性形成的血栓均溶解,患肢远端血运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急性形成的血栓通过造影明确栓塞的部位、程度、范围,然后采取急诊溶栓措施可有效地解除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7.
烟雾病 ,即牟雅牟雅病 (Moyam oya disease)。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者极为罕见。由椎 -基底动脉系统烟雾病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亦更是具有其特殊性。本文作者曾于2 0 0 0年在国内首次作了个案报道。在此 ,进一步就椎 -基底动脉系统烟雾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3 3岁 ,护士。患者自 1998年以来 3年间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复视。头痛为双侧颞部搏动性疼痛 ,一次持续数小时到数日不等 ,严重时伴恶心、呕吐。复视多与头痛同时发生 ,偶可单独出现。发病以来 ,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 ,对症治疗无效。曾以“…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的BAEP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多发于中老年人 ,其临床症状较多 ,体征少 ,治疗效果较好。为比较VBI在治疗前后的脑听觉诱干发电位 (BAEP)变化 ,对 1997年 3月— 1999年 3月的 74例VBI病人进行了治疗前后的BAEP检查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病例组 :为临床诊断VBI的病人 74例 ,其中男 39例 ,女35例 ,年龄 35~ 6 6岁 ,平均 48 6岁。VBI的诊断标准[1] :①眩晕为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或不稳感 ,多因头位和 (或 )体位改变而诱发 ;②眩晕同时至少尚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 ,如眼症状 (…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脑梗死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进展型脑梗死于发病后6小时至一周内根据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和肢体肌力分级判定,相关因素由综合调查表记录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最重要的因素为空腹血糖,高密脂蛋白,CSS评分,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中风及相关因素分析对预后估计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椎基底动脉阻塞急诊血管内治疗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管内重建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收集急性椎基底动脉阻塞20例,全脑造影后进行动脉溶栓和支架血管成形术等血管内重建治疗,比较手术前后NIHSS评分、TIMI血流等级及临床表现。结果:完全开通9例(45%),部分开通9例(45%),未开通2例(10%),总开通率为(90%);继发脑出血1例(5%),死亡2例(10%)。术前、术后NIHSS评分分别为18.05±6.72、13.24±5.36(P〈0.01),术后TIMI靶血流可达2~3级,术后18例(90%)临床症状好转。结论:血管内重建是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血浆NO,ET和甲襞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微循环(MIC)障碍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在永久性局灶缺血模型中,NO的释放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毒副作用。ET是目前所知缩血管最强的内皮收缩因子,与NO相拮抗[1]。微循环障碍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在TIA中上述物质及微循环状态以及NO、ET、NO/ET与MIC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尚少。本文就推一基底动脉系统TIA(VBI)发作期与缓解或血浆NO、ET和甲襞微循环(NMIC)进行了检查及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VBI发生中的作…  相似文献   

12.
血塞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血塞通为三七皂甙 ,具有活血化瘀 ,通脉活络功能 ,近几年临床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所致的眩晕、耳鸣、上肢麻木、乏力等症状取得满意疗效。本文主要对血塞通治疗VBI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做了临床探讨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56例VBI患者 ,有程度不同的眩晕、耳鸣、上肢麻木、乏力 ,恶心欲吐。男34例 ,女22例。年龄39~77岁 ,平均(58.1±16.6)岁。所有患者诊断均按1986年修订的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VBI诊断要点。(1)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 :全血比黏度、低切值、高切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用高脂饮食喂养猕猴,造型期17个月,取其椎动脉颅外及颅内段、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作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颅外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程度较颅内段重,其脂斑数目多,面积大;颅内段也可见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脂斑,但大部分内膜仍较正常;基低动脉损害较轻,内膜仅含2—3层泡沫细胞,但中膜平滑肌细胞已开始变性;大脑后动脉未见有脂斑,但有弥漫性内膜增厚,且超过了中膜的厚度。本研究结果与我们先前报道的同一模型的颈动脉系统比较,发现颈动脉系统的损伤程度更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这和人类脑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颈内动脉和Willis环的规律一致,因此我们认为猕猴可作为研究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十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BAEP和MRA检查。将BAEP异常患者按潘氏定位理论分为内耳型、脑干型和混合型,并治疗1w后复查,分析其前后变化。同时选取3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BAEP异常44例(73.3%),MRA异常35例(58.3%),BAEP、MRA均异常者31例(51.7%)。结论:BAEP、MRA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AEP与MR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率,并有助于缺血定位。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猕猴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经颅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其首发的主要症状为眩晕,而客观诊断依据较少;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能无创伤地穿透颅骨,直接取得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态信息,对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独特的诊断价值。我们对临床诊断VBI的90例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09例VBI患者做常规BAEP检查,并对其结果按年龄、病程进行分析。结果:109例中异常81例(743%),异常表现为各主波的潜伏期和波间期延长。其中病程<2年者异常率为406%(13/32例),2~5年者为878%(36/41),>5年者为889%(32/36)。结论:VBI患者的BAEP异常率有随病程延长而增高的倾向。BAEP对VBI缓解期病例的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报告了3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BAEP。异常率为86.84%。结果表明:该病各波潜伏期及其双耳差、各峰间期双耳差、各波振幅较健康对照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波形不规整是椎基底动脉长期供血不足引致的一种严重的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天麻素,观察组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比较二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6例和无效3例;对照组患者痊愈7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和无效9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观察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派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BAEP和MRA检查。将BAEP异常患者按潘氏定位理论分为内耳型、脑干型和混合型,并治疗1w后复查,分析其前后变化。同时选取3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BAEP异常44例(73.3%),MRA异常35例(58.3%),BAEP、MRA均异常者31例(51.7%)。结论:BAEP、MRA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AEP与MR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率,并有助于缺血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