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布氏菌病(简称布病)人间疫情以20世纪50、60年代最为严重,于1957~1963年、1969~1971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波动在1.17/10万~1.77/10万和1.20/10万~1.23/10万之间。疫区范围波及全国28个省(区)。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多年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至“八五”规划末期,布病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过去有人、畜疫情的省(市、区)已有8个省(市、区)的布病疫情达到我国规定的控制标准,有1031个疫区县达到基本控制和稳定控制区标准,占疫区县数的76.04%。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市2009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畜牧业迅猛发展,牲畜存栏量加大,牛羊交易频繁,流动性大,而畜间检疫免疫滞后,病畜捕杀淘汰难以落实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各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呈明显的上升势态,石家庄市疫情也不例外,近5年来,疫情呈现缓慢上升态势,全市23个县(市、区)均存在布病疫情的散在发生,年平均发病率为1.04/10万,可谓遍地开花,为了及时掌握我市目前布病的流行状况,于2009年5~10月对辖区内1251名布病重点职业人群进行了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近年来性传播疾病(sTD)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辖区sTD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8年各医疗机构报送的丰台辖区的性病疫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辖区内2002—2008年共报告STD病例15900例,其中男性10579例,女性5321例,男女比例为1.99:1。年龄最大94岁,最小的4天,其中20-40岁年龄组占71.65%。已婚者与未婚者的比例为2.68:1。主要集中在工人(13.47%)、干部(15.55%)及无业者(19.89%)。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1.33/10万,各种STD报告发病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淋病(43.57/10万)、尖锐湿疣(38.77/10万)、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36.97/10万)、梅毒(23.61/10万)、生殖器疱疹(4.51/10万)、HIV感染(3.21/10万)、艾滋病(0.69/10万)。结论2002—2008年,丰台区性病平均报告发病率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以非淋、淋病下降趋势明显,但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及梅毒报告发病率升高,尤其是HIV感染者、AIDS升高趋势明显。预计此趋势在未来几年中仍将延续,建议根据STD的发病趋势制定丰台区性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北京中关村人群1984—2000年16年间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与它的关系。方法采用北京MONICA监测方案及后续研究中资料,按其统计方法用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计算标化发病率,并分析各年龄组在检测初、中、末期发病率变化。结果(1)中关村地区冠心病发病率46.55/10万,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41.47/10万,缺血性脑卒中251.33/10万。(2)冠心病男性发病率128.50/10万,女性51.40/10万。脑卒中男性发病率378.16/10万,女性209.95/10万。两种疾病男性发病率均大于女性(P〈0.01)。(3)监测该地区总胆固醇水平冠心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现总胆固醇水平上升的一致性。结论中关村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总胆固醇水平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应加强这些危险因素的一、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5.
2005~2006年布氏菌病全国监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布病疫情曾得到较好控制,发病率一度低至0.02/10万左右,90年代中后期疫情开始回升,特别是2000年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部分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暴发和流行.我国曾经于1990年在农业部、卫生部共同领导下,在全国14个省(区)开展监测工作,设监测点15个.2005年中国疾控中心重新组织制定了<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将布病纳入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截止目前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他省区均开展了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市1956~2003年布氏菌病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呼伦贝尔市是布氏菌病(简称布病)严重流行地区,从1959~1966年布病在全市局部地区呈暴发流行状态,1961年和1963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发病率分别达68.85/10万和72.20/10万,牧区发病率高达117.46/10万,农区、城市和林区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3.6/10万、13.78/10万和6.98/10万。1967~1989年发病率显著下降,进入90年代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1995年以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民食盐加碘(USI)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肿大(甲肿)、甲状腺瘤(甲瘤)和甲状腺癌(甲癌)的发病趋势。方法在原碘缺乏病病区县、非病区县中各抽取1个县,再将每类县(市)的乡镇分成2类.一类为自1996年起,食用碘盐覆盖率〉90%、尿碘中位数〉2000μg/L的乡镇(A乡镇),另一类为至2002年食崩碘盐覆盖率仍然〈50%、尿碘中位数〈100μg/L的乡镇(B乡镇)。在2类乡镇中随机各抽取1个调查点.调查并比较USI前、后4种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结果原病区县USI前4种甲状腺疾病年均发病率依次为0.11/10万、0.08/10万、0.42/10万、0,USI后依次为0、0、0.43/10万、0,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非病区县USI后的8年中.A乡镇4种甲状腺疾病年均发病率依次为4.15/10万、0.61/10万、0.31/10万、0,B乡镇依次为0.88/10万、8.93/10万、0.88/10万、0,经X^2检验,两乡镇间甲亢、甲肿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甲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癌均无发病。结论原病区县USI后4种甲状腺疾病年均发病率没有增高:原非病区县贯彻USI后8年内A乡镇比B乡镇年均甲亢发病率增高.甲肿发病牢降低.甲瘤和甲癌的发病率尢改变。  相似文献   

8.
嘉兴市原属水网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所属7个县(市、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20100万m,历史累计病人127.3万人,晚血4.6万人,其中嘉善、嘉兴二县(区)曾是全国10个最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反复防治,1994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并于1995~1998年进行了监测。1监测内容和方法1.1螺情监测对3年内有螺的村,每年春季轮流普查1次;对3~9年无钉螺的村,每年轮流查1/3村或面积;对10年以上无螺的村,每年轮流查1/5村或面积。对未经彻底改造的钉螺孽生地、毗邻交界处、引进外来水生植物的地段、钉螺反复出现的环境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上海市农村社区2008-2010年卒中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卒中的预防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奉贤区2个社区约10万自然人群,每年收集人口学资料,在监测人群中建立三级监测网络,调查卒中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监测人群2008-2010年间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临床类型的分布。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以2009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结果作为标准人口进行标化。结果①2008年开始监测100622人,至2010年累计监测304306人次,共发生卒中585例,死亡313例。3年卒中发病率分别为275.3/10万、173.5/10万、129.3/10万,年均192.2/10万;标准化发病率分别为180.7/10万、115.3/10万、81.7/10万。卒中的死亡率分别为113.3/10万、102.1/10万、93.3/10万,年均102.9/10万;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73.5/10万、67.5/10万、57.2/10万。②〈45岁、45-64岁、i〉65岁年龄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9/10万、122.8/10万、913.8/10万,年均死亡率分别为2.8/10万、22.6/10万、591.8/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男女性别间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64岁年龄段,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56.7/10万,死亡率为32.0/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90.4/10万,死亡率为13.6/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未分类卒中发病的构成比分别为22.6%、75.7%、0.9%和0.9%。结论上海市农村社区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92.2/10万和102.9/10万。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死亡率均增加,在45-64岁年龄段,男性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脑梗死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脑出血。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阐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监测方案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即网络直报)系统中上报的2005-2011年新疆兵团布病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新疆兵团共报告布病病例797例,男女比例为2.78:1,暴发疫情23起,除建工师和十二师外12个师均有报告,分布于87个团场,占全部团场总数的54%。布病平均发病率为5.16/10万,其中10个师发病率高于1/10万,发病率前五位的师分别是农十师为45.07/10万、农九师为18.68/10万、农二师为15.49/10万、农一师为7.72/10万、农六师为3.72/10万。结论 新疆兵团的布病疫情还处于上升期,为有效控制布病疫情,需要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成立防治工作协调小组,联合开展疫情监测和综合性防控工作,及时对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结果进行通报和处置,从源头遏制布病疫情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疟疾监测措施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1991-1995年江苏省10个发病率<1/万的县(市)疟疾监测措施效果,结果表明疟疾发病率在较低水平上仍持续下降,年平均下降速率为34.93%,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和疟疾基本繁殖率呈低水平。表明监测措施效果显著。监测结果还提示,在上述疟区血栓对象拟可改为“二热”病人。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 ,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危害极大。延安市早在 195 1年就有病例报告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疫情出现反弹 ,现就 1996年洛川县布病点状暴发和 2 0 0 2年黄龙县小暴发疫情情况报告如下。1 疫情概况1.1 人间疫情 :1996年延安市共监测 7667人 ,发病 2 6人 ,患病率 0 .3 3 % ,发病率 1.3 7/10万洛。川县发病 13人 ,发病率 7.0 2 /10万 ,重点在秦关、杨舒两乡发生布病暴发。2 0 0 2年全市共监测 485 11人 ,发病 13 8人 ,患病率 0 .2 8% ,发病率 6.71/10万。黄龙县发病 13 5人 ,发病率 2 70 .0 …  相似文献   

13.
1995-2002年郑州市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北部 ,辖 6区6县 (市 ) ,2 0 0 2年底人口 687万 ,除市区和上街工业区外 ,大部分为农业区。2 0世纪 60 70年代布鲁氏菌病 (布病 )曾在荥阳市、登封市、巩义市等农区广泛流行 ,80年代基本控制 ,90年代后疫情再次在登封市、巩义市的一些局部地区出现[1]。为掌握我国中北部地区农区布病的发展趋势 ,1995年国家在郑州市建立了全国布病监测点 ,进行连续监测 ,现将 1995— 2 0 0 2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监测方法按照布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的要求 ,结合郑州市实际 ,制定出郑州市布病监测工作方案 ,我们将全市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粤桂琼流动人口疟疾联合管理区广西玉林市1992-2008年疟疾监测结果,评价联防联控措施。方法收集1992~2008年广西玉林市辖7县(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IFAT)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17年间玉林市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75.84万人次,重点居民913万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0.17万人次.流动人口非发热人群6.71万人次,四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4%、0.001%、0.704%和0.003%,共检出疟疾病例747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3.75%(28/747),输入性病例占96.25%(719/747),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06%(211/368746)。结论玉林市参加三省疟疾联防17年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1999年起至今无当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发生.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3.230%降至2008年的0.036%,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得当,联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梅里斯区农民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梅里斯区是历史上的布病老疫区,从1998年开始发病率逐年上升,2005年发病率是445.83/10万,达到历史最高,居黑龙江省之首,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此,2008年7月3—24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梅里斯区布病发病及对健康危害情况、当地农民对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开展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工作情况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浙江省原是血吸虫重度流行省之一,曾有54个县(市、区)、628个乡、7962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950万,历史有螺面积64亿m2,病人204万多例,病牛13万多头(次)。经积极防治,1995年全省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6年全面转入巩固监测工作。现根据近年监测工作情况,提出当前及今后血吸虫病巩固监测工作的建议。l监测巩固工作情况1.1查螺技工减少,有螺面积上升,但没有查到阳性钉螺查螺投工,1992年为37万工,是90年代最多的一年,1995~1997年分别减少为21.4万工、17.3万工和18.2万工。近3年每个查螺村的投工分别为39.7工(2…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系统监测工作始于90年代初,通过监测基本掌握了全国布病疫情,对调整布病防治策略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近些年布疫情态势,为进一步加强布病监测工作,2009年对全国布病监测点布局进行了调整,重点加强疫情较重省区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农五师88团位于温泉县境内,有天然草场约 3万km2,牲畜存栏数2.5万头。1994年经兵团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考核验收达到稳定控制标准.为进一步了解布病防治效果,我们于1998年8月进行该团人群布病感染监测,现报告如下。 此次监测 2 072人,布鲁氏菌素试验阳性 81人,血清RBPT阳性 29人,血清 SAT阳性 11人,三种试验布病感染率依次为3.9%、1.4%、0.5%.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试验阳性86人,其感染率为4.2%。各年龄组布病感染率见表1,其中男性感染率为4.8%,女性为3.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甘肃省2000~2010年人间布鲁杆菌病(布病)流行特点,为下一步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0年甘肃省人间布病监测和疫情调查资料,采用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 11年间共报告年内新发病人166例,发病率在0.004~0.271/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0.054/10万,特别近几年来,全省布病阳性血清地区分布前几位均为兰州市所辖各县(区)。结论全省人间布病感染率逐年上升,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布病疫情出现大幅回升;疫情重点地区已由传统的牧区逐渐转向农区,并向城镇逼近和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全国共报告布病病人20279例,与去年(19964例)相比,报告发病人数上升1.58%,无死亡病例报告。疫情分布在23个省(区)(新增加江苏、湖北、四川和云南)。报告病例数居前10位的省份为:内蒙古8408例、山西3747例、黑龙江3131例、河北2461例、陕西705例、吉林641例、辽宁457例、新疆276例、河南232例、山东116例。上述10个省(区)报告的布病病例为20175例,占全国的99.48%,是影响我国布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