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理程控起搏参数在生理性起搏治疗病窦的远期随访中的意义.方法植入起搏器AAI 12例.DDD28例,起搏方式为AAI、DDD、DDI、DVI或DDD伴自动模式转换,慢-快综合征(BTS)患者同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定期检查心电图、Ho1ter、胸片,平均随访22.3±21.4月.结果术后原有与心动过缓相关的症状均消失.随访中1 2例AAI起搏患者未发生房室传导功能及起搏感知功能障碍.19例BTS中AAI 7例,DDD 12例,术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心房误感知触发心室3例,远期起搏阈值增高3例.经程控改变起搏模式、房室延迟、感知灵敏度、输出电压等予以矫正.结论 AAI/DDD是病窦理想的起搏方式,起搏器植入后应加强随访,根据患者基础心脏病、心功能、症状、慢性起搏阈值等合理程控起搏参数,对于优化治疗方案、确保起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生理性起搏器 (AAI及DDD)与非生理性起搏器 (VVI)对病窦综合征 (SSS)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 5 1、2 9、15例VVI、DDD、AAI起搏患者进行 6 5 3± 3 2 (10~ 15 4 )、6 3 1± 4 5 (36~ 94 )个月随访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症状等。结果 AAI/DDD组房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降低 (有效率 85 % ) ,VVI组下降不明显 (有效率 4 3%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心脏超声心动图AAI/DDD术后LVEF、CO升高 ,心功能改善 (P <0 0 5 ) ,房室大小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VVI组术后LVEF、CO下降 ,心房、心室扩大 (P <0 0 1) ;AAI/DDD组无 1例发生血栓及心原性死亡 ,AAI组 2例 5~ 7年时发生永久性房颤改为VVI起搏器 ,无电极脱位 ;DDD组 1例发生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 ,经起搏器程控后消失 ;VVI组血栓 2例 ,心原性死亡 3例 ,5例发生电极脱位及感知不良 (均为心脏扩大 )。结论 生理性起搏AAI/DDD优于非生理起搏VVI,前者有利于消除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王东升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2):130-131
心房起搏(AAI)既符合生理性又经济价廉,但有发生传导阻滞及心房纤颤的风险,颇受争议。为探讨AM的实用性及安全性,对我院1998年1月~2003年9月安装AAI的病窦综合征(SSS)患者进行了随访,现将一些情况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久性心脏起搏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DDD起搏器植入比例逐渐升高,但对于许多病窦综合征(病窦)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病人因阵发性房颤而不能应用DDD起搏模式。笔者发现,许多病窦伴阵发性房颤的病人在采用VVI起搏后转变为持续性房颤。现大多数DDD起搏器带有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可以在病人发生房颤时由DDD起搏转换为VVI起搏模式。本研究希望通过观察两种起搏方式对病窦伴阵发性房颤病人的影响,为其寻找合适的起搏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129例接受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简称病窦)患者的心律进行随访,结果转变为持久性房颤者26例(20.2%),其中13例心室率长时间稳定在60 ̄110次/min,无长RR间期,起搏器变得无用。故2例起搏器电池耗竭未行更换,1例终止起搏治疗,随访3 ̄4年心室率依然稳定,患者情况良好的事实,表明对这些病人终止起搏治疗是可行的。这即是终止起搏治疗的适应证。对他们,持久性房颤是良好的转归。作者强调,对存有窦 相似文献
8.
对11例生物生理性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与同期行非生理性起搏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生理性搏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状态,生活质量明显优于非生理搏患者。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未期容量显著增加。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理性起搏。 相似文献
9.
10.
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Iw察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16$资料本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冠心病所致3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例,老年退行病7例,药物中毒1例。中医辨证属脾肾气虚、痰浊中阻型21例,心气虚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比较心房起搏与心室起搏对病窦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从1990年 5月~ 2 0 0 3年 7月应用心房起搏治疗和预防房颤 5 9例 ,并建立对照组为植入心室起搏组 4 2例 ,两组性别比例 ,年龄 ,病程及合并基础心脏病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心房起搏组房颤及慢性房颤发生率低于心室起搏组 ,单心房起搏预防房颤效果肯定 ,房颤的发生率较术前下降 39% ,与心室起搏相比房颤发生率显著下降 (P <0 . 0 1) ,并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心房起搏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心力衰竭及死亡率均低于心室起搏组。心房起搏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心室起搏组。结论 :永久性心房起搏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房颤的发生 ,改善临床症状 ,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避免心力衰竭的加重 ,减少死亡率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心房起搏与病窦综合征(附九例报告)蔡新根曹宏宇郭治彬王剑秋(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南昌330006对于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窦综合征(SSS),心房起搏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7年3月为9例SSS患者进行了心房起搏(AAL)。1资料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生理性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心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115例SSS合并阵发性AF患者置入生理性起搏器(DDD、AAI起搏器).术后分别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1年后每年随访1次.观察起搏器工作状态、心功能及左房内径有无变化,有无AF及其他并发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3±3.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E/A比值明显增加[分别为DDD起搏器组:(52.1±5.7)% vs (45.8±8.2)%,(4.89±0.55) L/min vs (4.15±0.59)L/min,(1.02±0.25)vs(0.91±0.09);AAI起搏器组:(52.3±6.2)% vs (43.9±1.2)%,(5.07±0.62) L/min vs (4.32±0.31)L/min,(0.99±0.13)vs (0.85±0.11),均P<0.011,左房内经(LAD)无明显变化.115例中82例患者未并发AF,15例服用胺碘酮后未复发,15例有较多房早而长期服用钙离子拮抗剂,3例转为持续性AF而改为VVI起搏.结论:生理性起搏对SSS并发的阵发性AF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同时有助于患者远期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窦生脉饮治疗病窦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17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病窦综合征患者6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氨茶碱治疗;试验组应用氨茶碱联合复窦生脉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报道10例病窦综合起博治疗情况,起搏方式:AAI2例,AAIR1例,DDD1例,VV16例。经临床观察VVI起搏6例因不符心生理房室收缩规律,故心功能有所减低;而生理起搏4例心排出理和射血分数显著增加,在起搏方式选择上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探讨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8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两组,对照组4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