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简称B19)感染相关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巢式PCR和ELISA法对7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B19-DNA及IgM检测;对B19-IgM阳性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比较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结果1.病例组75例中B19-DNA阳性26例(34.67%),B19-IgM阳性21例(28.0%);健康对照组32例中B19-DNA、B19-IgM阳性各1例(3.13%),两组B19-DNA和B19-IgM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2.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各型间B19-DNA及B19-IgM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B19-IgM阳性患儿中混合型所占比例最大,皮肤型次之。3.激素组和丙种球蛋白组治疗关节肿痛、胃肠道症状、肾损害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在皮疹消退方面,后者疗效优于前者。4.激素组B19-DNA清除率25.0%,丙种球蛋白组B19-DNA清除率为81.82%,两组清除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19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原体之一;B19感染相关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应进行B19病毒检测;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B19感染相关过敏性紫癜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AD)人细小病毒B19(B19)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检测133例AD患儿血清(BS)或骨髓(BM)标本B19-DNA。另设3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AD患儿B19-DNA总阳性率为2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例过敏性紫癜(AP)患儿BS标本B19-DNA阳性率2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RA)B19-DNA阳性率40.0%(12/30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身型、多关节型和少关节型B19-DNA阳性率依次为44.4%、36.4%和40.4%,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可能与B19感染有关,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B19感染相关性AP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关节症状更突出;B19相关性JRA可表现为JRA各型。  相似文献   

3.
ELISA法与巢式PCR法诊断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与巢式PCR法诊断人细小病毒B19(简称B19)感染临床价值的差异。方法对55例常见疾病患儿血清同时进行ELISA法检测B19病毒衣壳蛋白抗体IgM及巢式PCR法检测B19-DNA。结果①ELISA法与巢式PCR法检测总阳性率分别为18.18%和30.91%,前者略小于后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ELISA法与巢式PCR法相比,总符合率为87.27%。结论①ELISA法是一种较好的诊断B19病毒感染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②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诊断B19病毒感染时最好同时检测B19-IgM及B19-DN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对骨髓巨核祖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PVB19-IgM、PCR检测HPVB19VP独特区DNA。筛选出并HPVB19感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骨髓行巨核祖细胞体外培养,集落细胞计数。结果外周血HPVB19-DNA阳性及血清HPVB19IgM阳性ITP 31例患儿中,巨核祖细胞集落细胞形成减低,与正常对照组及非HPVB19感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PVB19可影响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与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36例新生儿高胆及123例正常新生儿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血液HPVB19-DNA的检测.结果 136例新生儿高胆的患儿HPVB19-DNA阳性者48例,阳性率35.3%,123例正常新生儿HPVB19-DNA阳性者12例,阳性率9.8%,两组之间阳性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3.7,P<0.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的发生与HPVB19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与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ITP)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3例小儿急性ITP及17例对照组小儿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HPVB19一DNA的检测。结果 23例急性ITP患儿HPVB19一DNA阳性者7例,阳性率30.4%,17例对照组小儿HPVB19-DNA检测均阴性,两组间阳性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4.096,P<0.05)。结论小儿急性ITP的发生与HPVB19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小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关系及该地喘息性疾病患儿MP感染状况。方法:观察喘息性疾病患儿120例及健康对照组儿童4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微滴板技术检测MP特异性抗体IgM。结果:喘息组M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54例,阳性率45%,而健康对照组仅3例弱阳性,占6.5%,阳性率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小儿喘息性疾病与MP感染有密切关系,对喘息患儿对症治疗同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与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36例新生儿高胆及123例正常新生儿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血液HPVB19-DNA的检测。结果 136例新生儿高胆的患儿HPVB19-DNA阳性者48例,阳性率35.3%,123例正常新生儿HPVB19-DNA阳性者12例,阳性率9.8%,两组之间阳性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23.7,P<0.005)。结论 新生儿高胆的发生与HPVB19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41例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病毒感染及其相关因素与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41例AA患儿均详细询问病史。对照组为同期我院保健门诊1~12岁32例健康儿童。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肝炎病毒、EB病毒抗体IgM(EBV-IgM)、巨细胞病毒抗体IgM(CMV-IgM),用PCR法检测EBV-DNA和CMV-DNA,巢式PCR扩增微小病毒B19(B19-DNA)。结果:41例中,病因不明12例,占29.3%;有病毒感染或红斑狼疮等病史者29例,占70.7%。4种病毒检出率为61.0%(25/41),高于对照组病毒感染阳性率6.3%(2/3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儿AA以继发性为主,可能与CMV,EBV,B19及肝炎病毒等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微小病毒B19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微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的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观察组)及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浆中微小病毒B19-DNA进行检测,并对观察组中HPV B19-DNA检测阳性与阴性两组中血CK、CK-MB及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B19-DNA检测阳性率为26.7%(16/60例),对照组B19-DNA检测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中HPV B19-DNA检测阳性与阴性的两组中血CK、CK—MB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功能指标LVS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V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与HPV B19感染有关,HPV B19可能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病原之一;HPV B19感染所致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功能改变中左室功能受累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儿童EB病毒(EBV)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3年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EBV-DNA的疑似EB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 402例疑似EBV感染患儿中,EBV-DNA检出阳性409例,总阳性率为12.0%。其中2011年阳性率为8.1%,2012年为10.4%,2013年为19.5%,三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学龄前组为最高。EBV感染性疾病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最多(61.6%),其次为呼吸道感染(26.7%)、颈淋巴结炎(3.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等。在部分EBV感染患儿中,检出MP-IgM阳性79例,CP-Ig M阳性47例,细小病毒B19-IgM阳性20例,单纯疱疹病毒IgM阳性11例,巨细胞病毒IgM阳性10例,风疹病毒Ig M阳性4例。结论中山市儿童EBV-DNA阳性年检出率呈上升趋势,EBV感染后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常见,但可累及多个系统。EBV感染后可能伴有多种病原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2.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技术对 13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进行血液B19DNA检测 ,以同期 80例健康新生儿的血液作对照组。结果  13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血液B19DNA阳性率为 34 6 % (45 / 130 ) ,对照组为 8 8% (P <0 0 1)。在 4 5例B19阳性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有 2 5例为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6例为头颅血肿 ,其余为感染性疾病 ;且具有贫血、出血、发热、皮疹等临床特点 ,少数病例出现一过性再障危象与多脏器功能损害。结论 ①细小病毒B19感染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重要的原因。②B19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密切相关 ,且对病情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与人细小病毒B19(B19)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巢式PCR法和特异性抗体ELISA法对 5 5例HSP患儿血清标本进行B19 DNA、IgM、IgG检测。 结果  1.HSP 5 5例中B19 DNA、IgM、IgG阳性率分别为 18% (10 / 5 5 )、14 % (8/ 5 5 )、16 % (9/ 5 5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HSP 5 5例中 2 4例有腹症 ,其中 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 ;34例有关节表现 ,其中 8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 ;30例有肾损 ,其中 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 3.并腹症或关节症状B19感染率分别达 2 0 .8%和2 3.5 % ,同时并两个症状 14例中 4例 (2 8.6 % )与B19感染有关 ,皮肤紫癜 腹症 关节 肾损 6例中 2例(33.3% )与B19感染有关。结论  1.B19不是HSP患儿的主要病因 ,但可能是重要的病因之一 ;2 .B19感染相关性HSP临床表现多样 ,症状重 ,关节症状和腹症更突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细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HPVB19)在新疆地区不同疾病患儿中的感染情 况。方法 用ELISA法对2001年8月至2002年12月该院儿科81例住院患儿和来自儿保体检门诊16例健康儿 童(对照组)的血清标本进行了B19 IgM和B19 IgG检测。结果 B19 IgM阳性检出率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最高,分别为44.4%(4/9)和41.2%(7/17)。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 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19 IgG的检测结果,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新疆地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中有较高的HBVB19感染率。特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与B19感染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微小病毒(HPV)B19-DNA定量检测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26例ITP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血清标本进行HPVB19-DNA定量检测,同时检测其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 ITP患儿HPVB19阳性率(DNA载量>103Copies/m L为阳性)为34.9%;健康儿童均为阴性,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新诊断ITP B19-DNA平均载量为107.55±2.05Copies/m L,持续性ITP为106.01±1.98Copies/m L,慢性ITP为104.72±1.07Copies/m L,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ITP组中,HPVB19阳性的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G、PAIg A均显著高于HPVB19阴性ITP患儿,且B19DNA阳性组中DNA高载量的组别(≥107Copies/m L)血小板相关抗体显著高于DNA低载量的组别(103~107Copies/m L)。结论本组研究提示,HPVB19感染可能是导致小儿ITP的重要因素之一,且急性型和持续性ITP病毒DNA载量较高。血小板相关抗体浓度和HPVB19的DNA载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巨细胞病毒(CMV)UL44(P52)、UL32(P150)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P52-IgM、抗P150-IgM)与CMV肝炎的临床关系。运用免疫印迹技术(IB)对26例CMV肝炎患儿外周血特异性抗P52-IgM、抗P150-IgM进行检测。结果:26例患儿中抗P52-IgM阳性率为100%,抗P150-IgM阳性率为61.5%;先天感染抗P150-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围生期感染(P<0.01);围生期抗P150-IgM阳性患儿其白细胞计数、直接胆红素值、γ-谷氨酰转肽酶值、锁骨中线肋下肝肿大值均高于抗P150-IgM阴性患儿(P分别<0.01、0.01、0.01、0.05)。提示抗P52-IgM和抗P150-IgM均阳性与疾病严重性有一定关系,抗P52-IgM阳性在确诊CMV肝炎中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011043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成胜权…//中华儿科杂志一2000,38(尽)一477~479 采用巢式PCR方法对患儿骨髓及关节液进行B19一DNA检测。结果:(1)30例JRA患儿血清B19一DNA阳性12例(40%),25例对照组中阳性1例(4%),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26例骨髓B19一DNA阳性12例(46%),10例对照组阳性1例(1/1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尸>0.05)。(3)8例血清和骨髓配对标本中B19一DNA同时阳性2例(2/8),只骨髓阳性2例(2/8),只血清阳性1例(1/8).(4)4例血清和关节液配对标本中B19一DNA同时阳性2例(2/4),只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婴儿癫痫与TORCH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40例婴儿癫痫患儿(癫痫组)和30例同龄健康婴儿(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Ⅰ、HSV-Ⅱ)抗体IgM、IgG水平检测.结果 癫痫组TORCH-IgM抗体阳性7例,其中CMV-IgM阳性7例,TOX-IgM、RV-IgM、HSV-Ⅰ-IgM和HSV-Ⅱ-IgM阳性例数均为0,健康对照组TORCH-IgM抗体阳性例数为0,癫痫组CMV-IgM检出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他TORCH系列抗体的检出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05).≤6个月癫痫患儿CMV-IgG抗体阳性24例(82.76%),7~12个月的癫痫患儿CMV-IgG抗体阳性5例(45.45%),≤6个月癫痫患儿CMV-IgG抗体阳性率高于7~12个月患儿(P<0.05).≤6个月癫痫患儿CMV-IgM抗体阳性6例(20.69%),7~12个月的癫痫患儿CMV-IgM抗体阳性1例(9.09%),≤6个月和7~12个月癫痫患儿CMV-IgM抗体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儿癫痫与CMV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隐匿性IgM型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隐匿性IgM型类风湿因子(HIgM-RF)并探讨其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聚乙二醇(PEG)分离含类风湿因子(RF)的免疫复合物,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出RF,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HlgM-RF.68例JRA患儿中的16例在活动期和缓解期HIgM-RE,与正常对照组(35例)比较.结果(1)HIgM-RF在JRA的阳性率为71.4%,其中多关节炎型阳性率为80.0%,少关节炎型阳性率为71.4%,全身型阳性率58.8%.(2)多关节炎型、少关节炎型、全身型JRA活动期HIgM-RF均值高于缓解期,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t=11.15,t=14.67,t=5.78;P<0.01).全组活动期JRA均值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6.34,P<0.01).但缓解期均值同正常组比较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P>0.05).(3)HIgM-RF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正相关(r=0.69,P<0.01;r=0.32,P<0.01).同年龄、性别、病程无关.结论HIgM-RE在JRA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与病情活动性有关,可作为JRA诊断、评估活动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心脏肌钙蛋白I(cTn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程、病情演变等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和速率法测定38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4例非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CK-MB。间接ELISA法测定柯萨基病毒B1-6IgM(CVB1-6-IgM)。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分别为 89.5%,60.5%,明显高于非心肌炎组(8.3%,29.2%)和对照组(0)(P<0.05)。82.4% 的血清cTnI阳性出现在病程1周以内。CVB 1-6 IgM阳性与阴性组的cTnI和CK-MB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cTnI反映心肌细胞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有较宽的诊断时间窗,是一项极具临床价值的心肌炎诊断和转归监测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