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临床上由于创伤、肿瘤等原因导致的骨缺损发病率较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中自体或异体骨移植存在着骨源有限和排斥反应等问题,预后不理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骨组织工程学的兴起和发展为骨缺损的修复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即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出修复、保持或改善骨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物,充填骨缺损,逐渐与宿主骨愈合并被自身骨组织替换,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制备的骨替代物称为组织工程化骨。种子细胞、基质材料、活性因子是骨组织工程学的三个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组合,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就有三种方式,也是三个发展的方向:基质材料与种子细胞、基质材料与活性因子、基质材料加种子细胞与活性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出现了血管化的复合组织工程化骨。骨组织工程的临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临床应用和有关文献报道较少。根据骨构建的方式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学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在体外或在体内制造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修复损伤组织和改善其功能的一门交叉学科[1]。骨组织工程学是组织工程研究领域中专门从事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研究的一个分支,处于组织构建与缺损修复的最前沿。由于骨组织具有相对单一的组织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物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的来源、体外培养和调节因子几方面简述了软骨组织工程的进展,并试图提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TE)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分支。它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能修复和改善损伤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是一个综合细胞生物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学和移植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1)种子细胞;(2)细胞外基质替代物支架材料;(3)组织工程化组织对各种病损组织替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近年来组织工程化胆管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收集近年来组织工程化胆管领域中与体外测试平台、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的获取方式及种子细胞与材料复合后的体内修复效果相关的文献,对组织工程化胆管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情况作一综述.结果 组织工程化胆管的发展极为迅速,在体外测试平台、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动物模型修复效果方面已经...  相似文献   

7.
血管组织工程学是将体外培养扩增的血管壁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饱),种植于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细胞外基质上,经体外培养后,再移植到体内,以替代病损  相似文献   

8.
软骨组织工程的基本技术路线是在体外培养种子细胞,并以一定浓度将其种植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合适支架上,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物,将此复合物植入生物体内组织缺损部位,最终完成对组织的修复和再造[1,2]。软骨组织工程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骨科和整形外科。整形外科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方向与骨科有所不同:就临床常用作修复或填充的器官类型(耳廓、气管、鼻翼、鼻假体、颏假体等)而言,它们属于非承重结构,因而对其在软骨力学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然而,整形外科对于修复体形态的  相似文献   

9.
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和原理构建具有功能活性的组织和器官,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并取得了许多成果。骨组织工程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是最早被涉及的领域之一,也是最有可能首先被应用于临床的领域之一。为此,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笔者仅就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输尿管长段缺损或狭窄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较为棘手的问题,组织工程材料为实现输尿管的完全再生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本文就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材料在修复输尿管中的应用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及前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藻酸钙培养法在体外构建工程化关节软骨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suda等最近报道了用藻酸钙短期培养牛软骨细胞。然后利用收集的细胞及基质培养成无支架的软骨组织获得成功。我们试图用羊的软骨细胞,采用该方法培养无支架的软骨组织,为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用于临床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1引言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和淋巴系统两部分,脉管移植是临床用来治疗脉管系统疾病的手段之一。自体血管和淋巴管是较理想的脉管移植物,但是人体自身可供移植的非必需脉管的来源有限,而异体脉管移植存在免疫排斥等问题,因此寻  相似文献   

13.
骨组织工程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工程学作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前沿课题,至今仅20余年的发展时间里,在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及临床初步应用等方面已取得颇多具有重大价值的成果。时至今日,组织工程研发的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更有产品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上市销售(如美国的组织工程皮肤和软骨产品),而经典组织工程骨目前已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出现了一系列可喜的研究成果。现结合国内外骨组织工程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作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三种支架材料与软骨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目的:研究细胞、材料及孔径在诱导关节软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与支架的三维培养和体内植入技术。结果:种入支架的原代软骨细胞增殖差,未形成软骨组织。而第2代软骨细胞生长良好,最终发育成软骨组织。孔径为25-100μm的胶原海绵捕捉的细胞量明显多于孔径为100-550μm的明胶海绵和PDLLA泡沫。裸鼠皮下植入16周时3种支架-细胞复合体比较,胶原海绵-细胞复合体中的支架材料降解最彻底,软骨组织发育最好。结论:第3代软骨细胞细胞增殖优于原代细胞;25-100μm的小孔径支架对细胞的吸附量优于100-550μm的大孔径支架;软骨发育中支架材料的彻底降解是优质软骨组织形成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 arrow strom a cells,BMSCs)为种子细胞,接种于管状聚羟基乙酸(PGA)支架上,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管状软骨。方法取长枫杂交仔猪髂骨骨髓,在低糖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2周,传代后以浓度为5×107/m l细胞悬液均匀接种于管状PGA支架上,以高糖DMEM低血清特定培养液诱导(含胰岛素2 mg/L、转铁蛋白3 mg/L、丙酮酸100mg/L、地塞米松10-7mol/L、TGF-β10ng/L、葡萄糖4.5 mg/m l、2%胎牛血清),连续诱导培养10周,从大体、组织学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对再生组织进行评价。结果6周时染色见BMSCs-PGA复合物表层为2~4层成纤维样细胞组成的软骨膜,下层为较成熟的软骨组织,软骨细胞包埋在软骨陷窝内,有很多散在PGA纤维,而在中间部分,组织量较少,结构较构散。10周时BMSCs-PGA复合物外观呈乳白色软骨样,管壁较厚,有一定的弹性,但中间部管腔塌陷较明显,苏木素-伊红染色见实验组管状BMSCs-PGA和6周时相似,但结构更致密和规则,细胞数量较正常软骨组织少,还可见少量的未降解的PGA纤维。免疫组化证实形成的组织有Ⅱ型胶原分布。结论管状BMSCs-PGA复合物在特定培养液诱导下,在体外能形成管状软骨,这为将来临床应用BMSCs作为种子细胞,修复软骨缺损或构建复合组织气管提供了实验基础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6.
骨组织缺损是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植骨术已成为仅次于输血术的组织移植技术。但目前主要应用的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及人工替代品移植技术难以满足临床上各种骨缺损修复的需要。近20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技术及理论的发展。将骨组织工程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修复骨缺损的趋势。近年来骨组织工程研究发展迅速,已成为最有希望首先进入临床应用的组织工程技术之一。其中,种子细胞的选择、支架材料的制备、细胞与支架的相互作用以及辅以何种生长因子是近年来研究的核心问题。笔者就当前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覆盖于人体表面的皮肤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屏障,不仅起保护、分泌、代谢和感觉等作用,而且.参与免疫反应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但严重创伤和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皮源缺乏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构建或预制皮肤可望成为解决皮源缺乏的理想方法:组织工程化皮肤通常可分为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和复合皮肤替代物三种类型,目前虽有近二十种组织工程化皮肤产品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沛  雪原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9):633-636
组织工程是骨科临床应用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目前,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的前沿是细胞外基质如何通过细胞膜表面的整合素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本文通过回顾不同组织来源细胞整合素研究的普遍问题及成骨细胞整合素研究的最新进展,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输尿管长段缺损或狭窄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较为棘手的问题 ,组织工程材料为实现输尿管的完全再生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本文就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材料在修复输尿管中的应用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及前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把握契机加快我国组织工程学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人类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革命性技术的诞生挽救了大量的生命,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如器官移植、人工器官等技术为治疗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器官衰竭与组织缺失带来了希望,已成为 20世纪现代医学的一大标志。然而,组织器官移植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治疗手段,存在着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诸如供体严重不足,许多患者在等待中丧失治疗机会;自体组织移植在努力修复病损的同时又造成新的创伤;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仍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