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体神经组织匀浆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聚四氟乙烯膜管内植入自体神经组织匀浆桥接兔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寻找修复面神经的新方法。方法: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均制成双侧面神经颊支8mm缺损的模型,用聚四氟乙烯膜管内植入自体神经组织匀浆桥接每只动物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单纯膜管桥接左侧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行神经电生理测试后,处死动物,切取再生的神经组织标本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结果:电生理测试显示,匀浆组术后4周,电刺激通过神经缺损区可引起肌收缩,空管组未引出肌动作电位。术后8、12周两侧均有动作电位引出,但匀浆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大于空管组。光镜观察,匀浆组在术后各个时期神经再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术后8周匀浆组管内充满再生神经纤维和髓鞘,排列较规则、整齐,呈束状分布,束间新生血管丰富;空管组有极少量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缺损区,纤维排列较紊乱。结论:自体神经组织匀浆进行神经再生室内移植.可获得比空膜管桥接面神经缺损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聚四氟乙烯膜管内植入自体许旺氏细胞桥接面神经的实验研究,面神经在腮腺内膜状变异3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徐欣  马跃  李茜  王力  王继同 《上海口腔医学》2000,9(3):156-157,182
目的 观察并比较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硅胶管桥接法修复面神经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硅胶管桥接法进行兔面神经缺损修复 ,以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 ,通过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方法 ,观察和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效果。结果 上述两种方法都具有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作用 ,但其效果存在差别。膜引导组织再生组术后 3个月时 ,两侧面神经干传导速度之差值为 2 .33± 1.2m/s ,而硅橡胶管组为 10 .2 1± 1.5m/s,自体神经移植组为 2 .16± 1.6m/s。结论 膜引导组织再生术修复面神经的效果明显优于硅橡胶管桥接法 ,且具有其它优点 ,有望成为修复面神经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比较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静脉桥接法修复面神经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自体静脉桥接法对家兔进行面神经缺损修复,以自体神经移植为对照,通过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种方法都具有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作用,但效果存在一定差别。膜引导组织再生组,术后3个月时两侧面神经干传导速度之差值为(2.10±1.2)m/s,而静脉桥接组为(6.80±1.4)m/s,神经移植组为(2.16±1.6)m/s。组织学上,膜引导组织再生组,术后3个月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延续连贯;静脉桥接组,神经纤维排列不整齐,结缔组织增生明显。结论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自体静脉桥接法均可用于面神经缺损的修复,膜引导组织再生术的修复效果优于自体静脉桥接法。  相似文献   

5.
肖红喜  胡敏  牛宇  李妍  乔言平 《口腔医学》2010,30(8):449-451
目的 探讨异种脱细胞神经桥接大鼠面神经缺损后的神经再生方式。方法 用脱细胞兔面神经作为移植物桥接大鼠面神经颊支2 cm缺损,以自体腓神经移植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5周和12周,取面神经移植段中部及远端吻合口处各3mm神经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 12周时,两组中移植段分叉处远端均有再生纤维,再生纤维数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异种脱细胞神经作为神经再生通道,其再生能力与自体神经无显著差异,可以作为自体神经移植的可选替代物。  相似文献   

6.
去细胞异体面神经移植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修复兔全面神经缺损对面神经及肌功能恢复的作用,比较各支之间神经再生速度的差异。方法:造成兔左侧面神经主干加分支共2cm的缺损,采用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进行外膜缝合桥接缺损,并设自体面神经原位移植作为对照。术后3、6个月进行颊支、颞支神经电生理检测以及运动终板染色,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兔面形已经基本对称,闭眼完全。实验组及对照组颊支传导速度分别为(50.63±3.28)m/s和(54.22±4.78)m/s,颞支传导速度分别为(23.95±4.83)m/s及(25.37±5.74)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颊支传导速度显著快于颞支(P〈0.01)。口轮匝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可见复筵的运动终板,每高倍视野终板的数量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1)个和(12±3)个(P〈0.05),实验组终板的纵、横径均小于对照组(P〈0.01),但与健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化学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修复兔2cm全面神经缺损,可恢复面神经的运动及传导功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自体静脉桥修复面神经缺损中促进神经再生的效应.方法选用3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切除双侧10mm长面神经颊支,制作面神经缺损动物模型.以同侧面后静脉作为神经再生管道,修复面神经缺损.静脉管腔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A组,n=16)或GDNF溶液(B组,n=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silk fibroin-chitosan blend,SFCS)导管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21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8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使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神经导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4、6、8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2、4、6、8周显微镜下观察大体形态,取材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检查,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FCS导管修复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达到(27.50±3.00)m/s,单位面积(5μm2)的轴突计数为(741.80±49.92),髓鞘厚度达到(12.71±0.42)pm,与自体神经修复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CS神经导管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组织学观察化学去细胞异体面神经移植修复家兔面神经缺损时,早期神经再生的变化。方法对72只家兔人为造成左侧面神经干及分支缺损2cm,分为去细胞异体面神经(A组)、自体面神经(B组)、去细胞异体腓神经(C组)、自体腓神经(D组)共4组,A组用去细胞异体面神经干外膜缝合以桥接缺损,B、C、D组作为对照。术后1、3、6个月取材行特殊三色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A组、B组的移植段内均有大量新生神经纤维及新生血管,可见大量的长梭形雪旺细胞纵形排列,两组在纤维数量及髓鞘厚度方面差别不明显。C、D组恢复效果差。结论异体面神经干移植术后6个月轴突的再生已通过远端吻合口,移植段再血管化及雪旺细胞增殖均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复合许旺细胞的羊膜衍生物膜修复神经缺损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构建包含许旺细胞和基底膜的组织工程材料,为周围神经缺损的桥接修复提供可行替代物。方法复合培养的自体许旺细胞的羊膜衍生物膜,桥接SD大鼠2·5cm的坐骨神经缺损,采用行为学、电生理、组织学、电镜、神经丝蛋白(NF-200)、突触素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神经再生、肌肉与神经功能性连接的建立及再神经化的情况。结果修复后3个月,神经成功再生,功能恢复达40%~60%,再生神经纤维丰富,可与靶肌肉重建功能性连接,神经-肌肉传导速度(N-MCV)为(21·77±1·15)m/s。结论复合许旺细胞的羊膜衍生物膜可成功修复大鼠2·5cm的坐骨神经缺损,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降解膜对面神经离断伤延期修复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复合降解膜组(吻合处包绕复合降解膜)、降解膜组(吻合处包绕不含试剂的降解膜)和对照组(不放置任何膜),每组20只。制备大鼠面神经离断伤模型。3周后,再次解剖出面神经断端.修剪后进行吻合,、术后12周取材,进行形态学观察,测定各组大鼠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并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应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合降解膜组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卣径以及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均明显较降解膜组多、粗、快,2组问存在显著差异(P〈0.05)。降解膜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眇0.05)。结论:bFGF复合降解膜具有提高面神经离断伤延期修复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面神经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抽取兔骨髓液经Percoll液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纯化后获得兔骨髓MSCs。15只新西兰白兔的两侧面神经上颊支分别造成12mm的缺损,一侧硅胶管套管连接后植入MSCs,另一侧单纯硅胶管套管。于术后第4、8、16周行大体观察,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处死动物后作组织学检查。结果:第4周时双侧管内未见明显再生神经纤维;第8周和16周时,双侧管内可见再生神经纤维。神经电生理测定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结果显示,MSCs侧优于单纯套管侧(P<0.05)。结论:MSCs可促进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提示MSCs可应用于修复外周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端侧神经吻合术配合神经生长因子(NGF)修复面神经缺损的研究,探索简便、省时、不损伤供神经而又可获得较好神经再生效果的修复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1)神经移植组:切断兔面神经的耳眼睑神经分支1.2cm后用神经干移植修复缺损;(2)单纯端侧神经缝合组:切断兔面神经的耳眼睑神经分支1.2cm后不用神经干移植修复,而将其远颅段断端向下吻合于面神经颊上神经分支的侧方,采用外膜、束膜均切开“开窗”的端侧神经吻合术;(3)端侧神经缝合术配合NGF修复神经缺损组:手术处理同(2)组,但在术中及术后配合局部NGF的注射使用。术后4、8、12、16周采用肉眼观察睑裂大小,并作组织学检查,观察吻合口近颅及远颅段的神经轴突数和再生髓鞘的厚度。结果:3组均可见明确的神经再生现象,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端侧神经吻合术可作为一种较好的面神经修复手段,简便、省时、不损伤供神经而又可获得较好的神经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14.
Traumatic injury to peripheral nerves results in considerable motor and sensory disability. Several research groups have tried to improve the regeneration of traumatized nerves by invention of favorable microsurgery. Effect of undifferentiated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combined with artery graft on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was studied using a rat sciatic nerve regeneration model. A 10-mm sciatic nerve defect was bridged using an artery graft (IOAG) filled with undifferentiated BMSCs (2 × 107 cells/mL). In control group, the graft was filled with phosphated buffer saline alone. The regenerated fibers were studied 4, 8 and 12 weeks after surgery. Assessment of nerve regeneration was based on behavioral, functional (Walking Track Analysis), electrophysiological, histomorphometric and immuohistochemical (Schwann cell detection by S-100 expression) criteria. The behavioral, function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ies confirmed significant recovery of regenerated axons in IOAG/BMSC group (P < 0.05). Quantitative morphometric analyses of regenerated fibers showed the number and diameter of myelinated fibers in IOAG/BMS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is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of using undifferentiated BMSCs combined with artery graft in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without limitations of donor-site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isolation of Schwann cells. It is also cost saving due to reduction in interval from tissue collection until cell injection, simplicity of laboratory procedures compared to differentiated BMSCs and may have clin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fter facial nerve transe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研究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BMP-2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兔的面神经压榨伤模型,以自身左右侧为对照,实验侧给予BMP-2,对照侧给予生理盐水,对两组面神经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实验侧面神经组织学形态更接近正常,平均传导速度也略快于对照侧,而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提示BMP-2可能对面神经的再生过程有一定的作用,但还不能确定这种作用是否能影响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TGF-β3的诱导下牙髓干细胞对修复受损面神经的可行性,比较不同时间点面神经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动物模型,人为制备兔损伤面神经标本,选择同体面神经标本作对照,随机分为1月组和3月组两个大组,通过牙髓干细胞和TGF-β3再生室进行修复,收集兔断端面神经标本,进行行为学观察、组织学观察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神经生长的特异性标志物S100和Nesti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行为学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再生神经恢复良好,损伤症状明显缓解。2)HE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新生的神经纤维较多,神经束大小不均,束间血管多,神经纤维髓鞘化程度高,且厚度增大。3)实验组面神经中S100和Nestin均有特异性表达,其中S100在1月组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较3月组mRNA基因表达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Nestin在3个月组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较1个月组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行为学、组织学观察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神经生长特异性标志物S100和Nestin在mRNA基因水平的表达,证明通过TGF-β3的诱导作用,牙髓干细胞可定向分化成神经干细胞,从而起到修复面神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