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芬太尼两种药物对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诱导时均用芬太尼3μg/kg,Ⅰ组于麻醉诱导前5min用乌拉地尔0.5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后0、5、10min记录两组血压、心率。结果:Ⅰ组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稳定,而Ⅱ组则反应较明显(P<0.01)。结论:乌拉地尔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气管插管前静脉注射乌拉地尔、利多卡因时对心管反应的临床效果,选择ASAⅠ~Ⅱ级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查组和B组对照组。A组先静注乌拉地尔0.25mg/kg和利多卡因1mg/kg,3min后麻醉诱导。B组先静注生理盐水2mL,3min后麻醉诱导。A组患者心率(HR)和血压(BP)在插管后1min较术前变化不大,而B组较术前变化比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3min均逐渐趋于平稳。认为气管插管前静注乌拉地尔、利多卡因可明显减轻气管插管的刺激而产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urapidil)对老年患者胸腔镜围手术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26例,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65~81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乌拉地尔组,每组13例.在双腔气管插管前和拔管前乌拉地尔组经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5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气管拔管前和气管拔管后不同时期的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双腔气管插管和拔管时对照组心血管反应明显增强,乌拉地尔组心血管反应相对稳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拉地尔能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胸腔镜围手术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用于防止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4 0例全麻择期病人 ,随机分为 2组 (n =2 0 ) ,麻醉诱导用 2 .5 %硫喷妥钠 5~ 8mg/kg ,琥珀胆碱 2mg/kg ,进行快速气管内插管。对照组不用乌拉地尔 ,实验组诱导前静注乌拉地尔 0 .6mg/kg。分别记录诱导前 ,用乌拉地尔后 1、3、5min ,用硫贲妥钠、琥珀胆碱后 1min及插管时 ,插管后 2、5min时的HR、SBP、MAP及RPP值。结果 对照组插管时 ,插管后 2min的HR、SBP、MAP及RPP值明显升高 (P <0 .0 5 )。乌拉地尔组插管时 ,插管后 2min的HR及RPP值明显升高 ,SBP和MAP恢复到诱导前水平。两组之间比较乌拉地尔组HR、SBP、MAP及RPP值升高相对较低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诱导前使用乌拉地尔可以减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了乌拉地尔(urapidil)对老年胸腔镜围手术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老年胸腔镜手术26例,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65~81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乌拉地尔组,每组13例。在双腔气管插管前和拔管前乌拉地尔组经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5 mg/kg, 对照组静脉注射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气管拔管前和气管拔管后不同时期的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双腔气管插管和拔管时对照组心血管反应明显增强,乌拉地尔组心血管反应相对稳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乌拉地尔能有效地预防老年胸腔镜围手术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预防高血压患者气管内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 38例择期手术高血压患者 ,随机平分为 A、B两组。麻醉诱导 :经茂菲滴管滴入哌替啶 1.6 m g/ kg、氟哌啶 0 .0 8mg/ kg,待患者安静入睡后 ,静注潘库溴铵 0 .15 m g/ kg、2 .5 %硫喷妥钠 5 m g/ kg、琥珀胆碱 1.5 m g/ 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组 A在给哌 -氟合剂后即静注乌拉地尔 0 .5 mg/ kg。麻醉诱导前后及气管插管后 0 .2 5、3、5、10 m in分别测定 SPB、DBP、HR和 RPP,所得参数均与诱导前进行对比。结果 :插管后 0 .2 5 min,两组病人 SBP、DPP、HR和 RP与诱导前比较 ,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P<0 .0 1~ 0 .0 5 ) ,但组 A各时值 (HR除外 )明显低于组 B(P<0 .0 1~ 0 .0 5 )。结论 :乌拉地尔能有效地预防高血压患者气管内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马进文  张艳茹 《吉林医学》2008,29(5):405-406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用于防止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食管癌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50):实验组诱导前静注乌拉地尔0.6mg/kg,对照组不用乌拉地尔。分别记录各时点的数值:诱导前、用乌拉地尔后3min、插管时、插管后2min、5min时的HR、SBP、MAP值。结果:对照组插管时、插管后2min测得的HR、SBP、MAP值明显升高(P〈0.05)。乌拉地尔组插管时,插管后2min的HR、SBP、MAP值无明显升高,较为平稳(P〉0.05)。两组之间比较实验组HR、SBP、MAP值升高相对较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诱导前使用乌拉地尔可以减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8.
张文斌  林高翔 《广西医学》2009,31(4):535-536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洛尔组20例,麻醉诱导时首先静注艾司洛尔1 mg/kg,然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芬太尼4μg/kg和依托咪酯乳剂0.2 mg/kg麻醉诱导;对照组20例,诱导时除不用艾司洛尔外,其余麻醉诱导用药与艾司洛尔组相同。分别记录各组诱导前、诱导后及插管后1、3、5、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插管后血压、心率明显升高,艾司洛尔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控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抑制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用于预防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效果明显,为保证麻醉诱导安全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临床对危重患者应用不同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观察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寻找最合适的一种方法.方法 选取6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静脉给予芬太尼(5 μ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铵(0.1 mg/kg)+氯胺酮(1 mg/kg),对照组患者选择芬太尼(5μg/kg)+异丙酚(1.5 mg/kg)+维库溴铵(0.1mg/kg)+咪唑安定(0.1mg/kg);观察2组患者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2组患者经过麻醉诱导后插管前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心率下降,与诱导前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插管后血压、心率升高明显,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异丙酚用于危重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是临床最为有效且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物预防全麻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曲马多、乌拉地尔用于预防拔除气管导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作用.方法:将60例拟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成利多卡因组、曲马多组、乌拉地尔组及对照组4组, 每组15例.符合拔管指征时4组患者分别静推利多卡因(1 mg/kg)、曲马多(50 mg)、乌拉地尔(12.5 mg)及生理盐水(2 ml),3 min后拔除气管导管.记录诱导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3、5、10min各时点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值.结果:拔管后曲马多组、乌拉地尔组的HR、SBP和DBP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曲马多比其它3组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曲马多、乌拉地尔均可有效预防全麻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且曲马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乌拉地尔、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时循环副反应的效果。方法: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C)组14例、乌拉地尔(U)组19例和艾司洛尔(E)组17例。U组和E组于诱导前5min分别静注乌拉地尔0.3mg/kg和艾司洛尔0.5mg/kg,C组静注5mL生理盐水。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2、3、4、5、6min的SBP、DBP、HR的数值,并计算RPP。结果:C组于插管后发生明显的心血管反应(P<0.01)。U组病人插管后BP无明显增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HR变化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E组各项指标于插管后稳定,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乌拉地尔能有效地减轻气管插管的升压反应,但不能防止心动过速的发生;艾司洛尔较乌拉地尔更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后的心率增快,同时亦能预防血压升高和降低心肌氧耗。  相似文献   

12.
石凌  张抗抗 《中原医刊》2011,(21):12-14
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用于麻醉诱导的安全、有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I~Ⅱ级,将其随机分为三组:I组为对照组(舒芬太尼组),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1mg,/kg,舒芬太尼0.2μg/kg,罗库溴铵0.6mg/kg行全麻诱导;Ⅱ组应用咪达唑仑0.01mg/kg,地佐辛0.1mg/kg,罗库溴铵0.6mg/kg;m组应用咪达唑仑0.01mg/kg,地佐辛0.2mg/kg,罗库溴铷.6mg/kg;三组均行微量泵输注异丙酚,BIS值降至60以下时行气管插管。观察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时及插管后1min、3min及5min6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变化,并记录各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应用异丙酚的总量。结果①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②与I组相比,Ⅱ组在插管时及插管后1min、3min及5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高于I组,Ⅲ组在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I组相比无明显差异;③异,丙酚在诱导气管插管时的总用量,I组为(88±11)mg,Ⅱ组为(124±17)mg,Ⅲ组为(91±13)mg,Ⅱ组异丙酚用量显著大于I组和Ⅲ组,I组和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可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0.2mg/蝇能维持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达到有效的麻醉深度,抑制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曹江北  米卫东  张宏 《北京医学》2009,31(10):605-60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丙泊酚及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患者行视可尼可视喉镜辅助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时除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2mg、氟哌利多1~2mg/kg及罗库溴铵0.5mg/kg以外,Ⅰ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1.5mg/kg,Ⅱ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mg/kg,Ⅲ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1mg/kg。Ⅲ组患者在给予罗库溴铵和丙泊酚之前,经环甲膜穿刺并注射2%丁卡因2ml进行气管表面麻醉。3组患者均进行BIS监测,在BIS达最低值时,行视可尼可视喉镜辅助气管内插管。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平静时(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min(T3)无创血压、心率及BIS值的变化,以及拔管时患者呛咳评分、术后24h随访患者对环甲膜穿刺及气管插管等操作的不良记忆情况。结果各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及BIS值均显著下降,其中Ⅱ组BIS下降最显著,明显低于Ⅲ组(P〈0.05)。插管后即刻Ⅰ、Ⅱ组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明显高于Ⅲ组(P〈0.05);Ⅰ、Ⅱ组血压变化相似(P〉0.05),与入室后平静时相当,但Ⅰ组心率升高明显高于Ⅱ组(P〈0.05)。拔管时,Ⅰ、Ⅱ组呛咳反应评分明显高于Ⅲ组(0.85±0.75、0.75±0.79vs.0.14±0.45,P〈0.01)。术后3组患者对麻醉诱导期的环甲膜穿刺及气管插管等操作均无记忆。结论在咪达唑仑和氟哌利多辅助镇静的基础上,芬太尼2~3μg/kg、丙泊酚1.5mg/kg快速诱导麻醉即可较好抑制视可尼可视喉镜辅助气管内插管反应;若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则丙泊酚可降至1mg/kg,同时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心脏手术患者快通道心脏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择期通过快通道心脏麻醉进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诱导麻醉,观察组于诱导前加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和插管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右美托咪定后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血压值差异较大,观察组变化较为平稳,插管前血压平稳下降,插管后血压平稳上升,而对照组插管前血压下降变化较大,插管后上升变化较大,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1.5%(3/26),对照组为7.7%(2/26),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9.29/6(5/26),对照组为15.4%(4/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手术患者快通道心脏麻醉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减轻麻醉诱导所致的血压下降及气管插管所致的血压上升,提高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不同给药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ASAⅠ~Ⅱ,分成三组:A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2 m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B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1 mg/kg,3 min后追加丙泊酚1 mg/kg行气管插管),C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3 min后静注丙泊酚2 mg/kg行气管插管)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 min、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插管后10 min监测MAP、HR、SPO2.结果:在麻醉诱导期间,A组MAP和HR变化幅度最大、B组变化幅度次之,C组变化幅度最小,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内随访三组患者均无诱导或手术期间术中知晓.结论:C组丙泊酚诱导给药方法可以明显减少MAP和HR波动,对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一种较好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氟醚与丙泊酚联合诱导对MAP、HR及BIS的影响,以期达到循环稳定和达到气管插管所需麻醉深度的目的。方法选择择期甲状腺瘤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地氟醚+丙泊酚组(D+P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所有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 ,10 min后P组(丙泊酚)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D+P组(地氟醚+丙泊酚)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异丙酚0.5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两组静脉注药时间均为1分钟。然后D+P组(地氟醚+丙泊酚)开启地氟醚蒸发罐刻度至12%,氧流量8 L/min。所有患者均于静脉注药结束4 min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后关闭地氟醚蒸发罐,维持新鲜氧流量2 L/min,潮气量8~10 mL/kg,调整呼吸频率或潮气量维持呼气末CO2分压35~45 mmHg。记录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的MAP和HR和BIS。结果与基础值相比,两组患者MAP在T1时均降低,在T2时均升高,P组(丙泊酚)变化较D+P组(地氟醚+丙泊酚)明显(P<0.05),MAP在T1时降至(68.1±8.1)mmHg;两组HR在 T1时均减慢(P<0.05),在T2时均加快,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BIS值在T1均在45以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临床意义。结论地氟醚与丙泊酚及舒芬太尼联合诱导可维持循环相对稳定并可达到气管插管所需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气管插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2 mg/kg、罗库溴胺0.6 mg/kg诱导麻醉,雷米芬太尼组采用雷米芬太尼2μg/kg,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3μg/kg,观察诱导前(T1)、插管前1 min (T2)和插管后2 min (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较诱导前均明显降低(P<0.01),插管后雷米芬太尼组SBP、DBP、HR基本接近诱导前值(P>0.05),芬太尼组SBP、DBP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1和P<0.05),而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SBP、DBP和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均能抑制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雷米芬太尼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艾司洛尔(ESM)用于预防气管内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胸、腹及下肢择期全麻手术者60例,按先后顺序随机将病例分成A、B、C三组,每组20例。A组诱导前静注ESM1.5mg/kg,1min注完;B组ESM改诱导后静注,注完后立即气管内插管、C组用同容量生理盐水代替ESM,三组诱导用药相同。结果:A、B组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除插后即刻高于(P<0.05)术前基础值外,插管后1、5、10min以上各参数与基础值基本接近,而C组SDP、DBP、MAP及HR插管后即刻明显高于(P<0.01)术前基础值,插管后5min以上各参数仍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且插管反应较A、B两组剧烈。A组窦缓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ESM对预防气管内插管的应激反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不足以完全抑制气管内插管的应激反应。将ESM诱导后用药能有效地减少窦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喉罩与气管导管插入及拔出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卵巢瘤或子宫切除术气管导管或喉罩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组。常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或放置喉罩,观测气管插管或喉罩插入后1、3、5 m in以及气管导管或喉罩拔出前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气管导管或喉罩插入及拔出时点BP和HR比较,数值差异明显(P〈0.05)。结论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卵巢瘤或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优于气管内插管,麻醉诱导和恢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应激反应轻,全麻恢复过程平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期间舒芬太尼与顺式阿曲库铵不同剂量伍用时的气管插管反应,探讨其最适宜的配伍诱导剂量。方法将45例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各组全麻诱导均以丙泊酚2mg/kg缓慢注射;同时A组予舒芬太尼0.3μg/kg配伍顺式阿曲库铵0.1mg/kg、B组予舒芬太尼0.2μg/kg配伍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C组予舒芬太尼0.1μg/kg配伍顺式阿曲库铵0.3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2min(T4)、3min(T5)、5min(T6)时的SBP、DBP和HR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三组的SBP、DBP在T1时明显下降(P〈0.01),A组和B组T2、T3时SBP、DBP与T0时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T3时的SBP、DBP明显高于T0时(P〈0.05或P〈0.01),A组HR在T1时较T0时明显减慢(P〈0.05)。HR上升幅度C组较A组和B组明显(P〈0.05或P〈0.01)。B组气管插管期间血压波动幅度均较A组和C组小(P〈0.05或P〈0.01)。气管插管呛咳反应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在丙泊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舒芬太尼0.2~0.3μg/kg配伍0.15~0.2mg/kg顺式阿曲库铵可以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