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中医眼科文献在谈到治目病的体会时 ,常会提到“开通玄府” ,什么是玄府 ?玄府和眼睛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开通玄府 ?怎样开通玄府 ?本文汇集历年文献 ,希望给这些问题一个粗浅的答案。1 玄府学说的渊源玄府一词最早见于《素问》[1] ,《素问·水热穴论》云 :“所谓玄府者 ,汗孔也” ;《素问·调经论》云 :“腠理闭塞 ,玄府不通 ,卫气不得泄越 ,故外热” ;《灵枢·小针解》中也出现了“玄府者 ,汗孔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有“汗濡玄府”。王冰在对《内经》的注疏中也提出 :“汗液色玄 ,从空而出 ,以汗聚于里 ,故谓之玄府。”可…  相似文献   

2.
玄府概念诠释(三)--玄府的历史演变轨迹与述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玄府释义 "玄",<说文>解释为:"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主要意思有五:①赤黑色.<说文·玄部>:"玄,黑而有赤色者为玄."②深之意.即<说文·玄部>"玄,幽远也."③远之意.如<广雅>谓:"玄,远也."④神妙、深奥之意.如<玉篇·玄部>说:"玄,妙也."<老子>第一章亦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⑤透彻,通达之意.如<淮南子·精神>谓:"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则望于往事之前,而视于来事之后,犹未足为也."  相似文献   

3.
玄府概念诠释(四)--玄府为气升降出入之门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玄府从狭义之汗孔到广义的玄微之府,不仅是结构从相对宏观到绝对微观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1].从刘河间论述的玄府原文来看,玄府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最基本的功能是"流通气液".除此之外,以病测用,"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 素问玄机原病式*二、六气为病>),说明玄府尚与血脉的流通渗灌和神机的运转有关.为何玄府的主要生理功能定位于流通气液而不是流通气血?因为广义玄府作为玄微之府结构的猜想,是基于发泄气液的汗孔、流通气液的腠理而诞生的.按有外窍必有内窍的理论,外窍可察,内窍难见,可以外窍推测内窍之功用.外有气汗发泄,内亦应有气液流通.如此,以外揣内,以大知小,天人相应,内外相类,构成了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色.也就是说,玄府的存在或玄府之结构,是与外窍的存在相应的.外窍与内窍在开阖方面是一致的.故可以外窍的开阖司发泄气液之功推测内窍的开阖司流通气液之用.又如河间谓:"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由此及彼,故尔作为玄府的功能,也当以流通气液为主.也就是说,玄府是气机运行和津液流通的道路门户.本文拟就玄府作为气升降出入之道路门户作一浅识.  相似文献   

4.
“玄府”一词,始见于《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窑”与“孔”通,“玄府”即指汗孔。明·张景岳注释:“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日玄府;从孔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由于汗孔不通,故可引起浮肿,故《素问·水热穴论》继续说:“肾汗出逢遇风,内不得入于脏府,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肘肿。”玄府不通,外闭则郁而发热,故《素问·调经论》也指出:“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金·刘河间更从生理、病理角度,认为  相似文献   

5.
玄府概念诠释(一)--玄府相关名词演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两千年来玄府概念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其有以下特点:其一,概念内涵不清:或言气门、鬼门,或言汗孔、汗空,或言毫窍,或言元府,或言细络,或言腠理等.其二,结构定位模糊:或言空,或言孔,或言窍,或言纹理,或言腔(缝)隙,或言白膜,或言细络等.其三,功能阐发不一:或言开阖,或言通利,或言渗泄,或言灌注等.其四,作用阐述不详:或谓发泄气汗,或谓气机通降,或谓津液渗泄,或谓气血渗灌等.诠释玄府概念,探讨玄府相关名词历史沿革,明确其异同,对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玄府理论与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玄府理论肇源于<内经>,发扬于金元医家刘完素,散见于明清医家著作,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由于玄府概念抽象、形态结构不明,长期以来,未能为医家重视.王永炎院士指出,五脏六腑皆有玄府.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状态为介于健康与疾病中间的游移大状态.基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亚健康状态的游移特性,其游移区间上涉健康低质状态;下及疾病亚临床状态.因此,理论上有必要从上游界定健康状态与健康低质状态;从下游界定疾病亚临床状态与疾病状态,进而完善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定义.<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曰:"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病者,谓之因." <医学源流·脉症于病相及论>还曰:"症者,病之发现也."故亚健康亦可称亚健康疾病.如主观性亚健康疾病和诊断性亚健康疾病.持续三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亚健康疾病,即为亚健康状态.包括主观性亚健康状态和诊断性亚健康状态.人们一般都将亚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等同看待.二者集合基本吻合,却小有差别,就像点与线的关系一样.从某种意义讲,主观性疾病和诊断性疾病的二一状态即为亚健康状态;"状态医学"就等同于体质医学;病理体质亦可称亚健康状态.此外,中医未病学的范畴包容了亚健康的内容;未病学的重点就是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8.
基于“玄府气液”学说,探讨“玄府-气液-三焦”轴在慢性便秘中医证治中的应用。文章开篇首论玄府具备广布周身、通利气血之性,继予“玄府气液”学说贯彻全文,以三焦气化液行为基,玄府开阖启闭为枢,阐述“玄府-气液-三焦”轴与人体排便之间的生理过程。根据各部玄府所主生理功能不同,分别提出上焦玄府司开、中焦玄府主阖、下焦玄府泌别的观点,再依据证候病机的不同划分气滞玄府、火郁玄府、湿裹玄府、瘀结玄府、玄府失养五者,且据此提出理气通玄、散郁启玄、健脾运玄、化瘀开玄、温阳启玄的治法。慢性便秘治疗总则在于畅三焦、通玄府、调气液。  相似文献   

9.
汗是津液的组成部分,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出于体表者谓之汗。无论外感内伤,皆可引起出汗异常,正如《临床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因此,对以下几种异常出汗做一解析。  相似文献   

10.
癫痫病记载始见于<内经>,<内经>称之为癫疾.<素问·奇病论>云:"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 "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此处说明癫痫病的病因之一,而其病变机理在<难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对癫痫病的发病表现,<素问·通评虚实论>曰:"癫疾何如·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  相似文献   

11.
玄府学说起源于《黄帝内经》,由金代医家刘完素正式提出,经后代医家的继承和发展,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本文对玄府学说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同时对玄府学说在中医眼科中的临床运用作了概括."玄府郁闭"为各类眼病的病理基础,因此"开通玄府,解除玄府郁闭,恢复玄府的通利功能"成为了眼病的诊治思路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黄帝内经>以来,人们对痴呆就有了深刻的认识.<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之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段话是对常人的记忆、认知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汗症浅议     
出汗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无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证候均可见到。同一患者,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汗出的情况也不同,所以临床仔细观察汗出的异常,对辨证论治有着重要意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有三十多篇论及汗症。《灵枢·五变篇》日:“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肉不坚,腠理疏……。《素问·经脉别论》曰:“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  相似文献   

14.
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便呈清稀,甚至如水样,谓之泄泻. 本证在<内经>中称为"泄".有濡泄、洞泻、久食泻、注泄等,汉唐时代称为"下利",宋代以后统为"泄泻".根据病因或病机而称为署泄,大肠泄者,名称虽多,都离不开"泄泻"的字样.<丹台玉案·泄泻门>指出:"泄"者如水之泄也,势优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曰"泄泻".  相似文献   

15.
《灵枢·五变篇》曰"肉不坚,腠里疏,则善病风."小儿脏腑薄,藩篱疏,易于感触.风者,百病之长,至其变化,乃为它病.故在儿科临床,不论风邪表证,还是顽固杂证,如能据证灵活运用风药,常可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6.
陈达夫教授在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 中创造性地将眼科六经辨证与河间玄府理论相结合,对玄府概念的内涵、 玄府闭塞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作了重要的发挥与补充;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探索开通玄府治疗多种疑难眼病的方法并取得很大成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其意义已经远超出眼科领域.先生为玄府学说的发扬光大贡献卓著,堪称河间之功臣,更是...  相似文献   

17.
"肾为先天之本"是中医学约定俗成的概念.考其源流,概因<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灵枢·本神>亦云"肾藏精";同时于<内经>一书中又有"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生之来,谓之精"(<灵枢·本神>),"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以及"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等记载,致使后人将人体先天之精的寄存之处定位于肾而有"肾为先天之本"之称.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治疗青春期功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春期功血以无排卵型多见,相当于中医的崩漏.崩漏病名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诸病源候论·漏下候>认为,崩中之病是因"冲任之气虚损,不能制其经脉,故血非时而下"所致.李东垣阐发<内经>"土者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重要作用.在<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沉浮之间论>中曰:"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于中医消渴病痹证范畴,其病机属本虚标实,以脏腑亏虚为本,瘀血痰毒阻络为标.玄府、络脉皆为维系周身气血津液有序运行的微观结构,也是瘀血、痰、毒产生的关键病位,故基于中医"玄府-络脉"理论,提出玄府开阖失司、络脉瘀滞不通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玄府郁闭,精微不布,化生糖毒,发为糖尿病,诸邪滋生进一步加重玄府闭塞,成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发环节,日久内生毒邪、损伤络脉为其病机关键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宿病顽疾,病邪痼结难解,非一般之药可解.临证组方时借藤类风药以"开玄通络",玄府开、络脉通、瘀痹除,则诸症皆除,临床获效颇丰,为从中医微观结构层次认识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所谓校勘,亦称校雠或雠校,刘向<别录>云:"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向宗鲁<校雠学·正名篇>提出:"辨章学术,校雠之余事;是正文字者,校雠之本务也."可见,校雠包括校订核正文字和考辨学术源流两个内容,通过对一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核对比较,订正其讹误和错乱,即谓之校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