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HCC的病因研究已经颇为深入。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H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5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肿瘤致死原因的第3位,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人患有肝癌,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国。在中国,慢性乙肝感染仍然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此外,丙型肝炎感染、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食物、酗酒、吸烟等也是重要原因。1992年始,乙肝疫苗在中国人群中的全面应用,而在2000年后中国政府宣布了对新生儿进行免费接种乙肝疫苗,预计中国人群的乙肝发病率会得到有效控制,而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率下降趋势也会在此后的20年内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采用中医药治疗肝癌是我国的一大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将其临床研究现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5.
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建  岳丽娟 《农垦医学》2006,28(5):380-384
介入治疗被认为是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肝癌介入治疗方法可分为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和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前者主要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及经肝动脉门静脉结合栓塞化疗术;后者则指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局部治疗,包括瘤内药物注射与物理损伤治疗。单纯动脉内灌注抗癌药效果不理想,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非血管介入方法有机的结合可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陆东东 《右江医学》2000,28(6):468-470
原发性肝癌 (简称肝癌 ,PLC)已成为我国第二位癌症杀手 ,在城市仅次于肺癌 ,在农村仅次于胃癌。半个多世纪以来 ,肝癌治疗研究取得可喜进展 ,但离攻克尚远。外科治疗占主要地位 ,近年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等也出现了长期生存的PLC病人。本文就目前肝癌治疗现状与展望作一简述。1.肝癌外科治疗进展主要包括早期切除、再切除、二期切除、姑息性外科治疗和肝移植等。手术切除的进步包括切除率的提高 (如Ⅰ段和Ⅷ段肝癌的切除 )、手术死亡率的降低和 5年生存率的提高。( 1)小肝癌切除前瞻性研究提示 ,对高危人群每 6个月筛检 ,结…  相似文献   

7.
张磊  王家平 《医学综述》2014,(8):1392-1394
原发性肝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HCC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仅有20%30%的患者可行手术切除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已失去手术机会的HCC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与系统性全身化疗相比,TACE的不良反应较小,并且可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载药微球、高强度聚焦超声等)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PHC)在我国以及东南亚和非洲各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据估计,这些地区的发病率为西方国家的5~10倍。由于肝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发展迅速,多数病人一旦确诊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并发症严重,早期复发率高,这使得肝癌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近年来的临床观察显示,其发病率不仅未能得  相似文献   

9.
肝癌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权  陈伟强 《医学综述》2013,19(3):457-459
肝癌是众多致命性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癌干细胞亦存在于肝癌细胞中,但对肝癌干细胞的起源、生物标志及其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的机制等问题仍不清楚。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使靶向杀灭肝癌干细胞成为彻底治愈肝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对11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插管肝动脉注入顺铂60-100mg浸泡明胶海绵碎块;碘化油10-20ml,丝裂霉素10-12mg混悬液化疗和栓塞治疗。结果提示反复肝固有动脉或左或右肝动脉插管化疗和栓塞能减少付作用,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为延长抗癌药物在肝脏中存留时间并缓释。作者将18例肝癌病人分成单纯阿霉素注射组,碘化油阿霉素组和羧甲基纤维系的阿霉素组,进行对照研究,测定各组肝静脉的血药浓度变化。ADM单注组峰值较高,下降迅速。Lip-ADM和CMC-ADM两组峰值较低,且延至5min,下降缓惭,与ADM单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对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冷冻方法制成肝癌瘤苗,用于激活TIL。并钭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用于26例肝癌患者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其CD3、CD4、CD8、CD4/CD8比值,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应用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治疗的肝癌患者,其CD3、CD4、CD8、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则明显下降,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治疗肝癌患者,能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报道了9例原发性肝癌结节自发性破裂出血。其漏诊率为21.4%。并对漏诊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凡年龄在40岁以上,不明原因地出现右上腹剧痛、休克、贫血,腹膜刺激征,腹腔抽出血性液体,应考虑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及20名对照者尿中甲胎蛋白(AFP)进行检测。发现PLC患者尿中确有AFP,与血清AFP符合率达90%,而对照的20名中,血清及尿中AFP均阴性,为PLC的防治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肝癌疫苗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对原发性肝癌患者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冷冻方法制成肝癌疫苗,用于激活TIL细胞。对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经肝癌疫苗激活的TIL细胞治疗,检测其治疗前后.NK细胞活性的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应用肝癌疫苗激活的TIL细胞的患者,其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结论:应用肝癌疫苗激活的TIL细胞,能明显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N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多变量存活分析方法(Cox's回归模型)分析了33例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癌,经~(131)Ⅰ标记抗人肝癌铁蛋白抗体放射免疫治疗后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初步结果表明肿瘤直径大小、~(131)Ⅰ单次放射剂量和肿瘤二期切除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其1年和3年生存率肿瘤直径小于10cm者于大于10cm者相比,分别为84%对50%和63%对9%;~(131)Ⅰ单次放射剂量为5.55×10~8~9.25×10~8Bq与大于9.25×10~8Bq者相比,分别为86%对55%和50%对18%;肿瘤获二期切除者与未二期切除者相比,分别为80%对66%和80%对1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61例原发性肝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提示误诊原因主要为:(1)临床表现不典型、没有特殊性;(2)对青年患者缺乏警惕性;(3)医生过于拘泥于既往史。作者提出:必须改变旧的诊断观念,凡临床有不明原因的右上腹痛、乏力、食欲下降、消瘦或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应警惕肝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本研究的36例中晚期PLC患者接受了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每3周重复.使用RECIST 1.0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NCI-CTC 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36例患者共计接受化疗161个周期(4.5周期/例),获得部分缓解6例(16.7%),稳定16例(44.4%),疾病控制率为61.1%,进展14例(38.9%),无病例获得完全缓解;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mOS)为10.8个月,其中疾病获得控制的病例组的mOS为12.8个月,明显优于疾病进展病例组的4.6个月(P<0.01).Ⅲ~Ⅳ度血液学毒性方面,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6%,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1.1%.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轻微.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PLC具有良好的疗效,病人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