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济宁市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学安  吴吉英  孙艺 《疾病监测》2003,18(10):383-385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和疫苗相关病例 ,为疫情控制和无脊灰证实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市自1 991年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 ,监测质量不断提高 ,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WHO的规定要求。为更好的做好今后的监测工作 ,保持我市无脊灰状态 ,现将我市 2 0 0 1年报告的 46例AFP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AFP病例的监测资料来源于全市AFP监测系统常规报告和主动监测资料。2 VAPP诊断标准 :按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  相似文献   

2.
2000-2006年济南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以迅速发现输入性野病毒、疫苗变异株和衍生株病例,保持全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按照山东省脊灰监测方案的要求,利用济南市脊灰专报系统,开展AFP病例的监测工作.结果 全市2000-2006年共报告AFP病例1762例(其中本地AFP病例260例,外地来济就诊AFP病例1192例,排除病例310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维持在3.10/10万~4.57/10万之间,发病季节存在6~8月小高峰,0~2岁儿童为重点发病对象,免疫史中全程服苗率达95.38%.病例48 h调查率97.9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6.77%,标本7 d内送达率96.55%,随访表75 d内送达率均为100%.结论 2000-2006年AFP病例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无脊灰证实标准.  相似文献   

3.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区为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地区,标志着我国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维持无脊灰状态是此后工作的重要任务,其关键是要开展高水平的脊灰疫苗常规免疫与强化免疫,保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高效与敏感。现将湖南省2000-2002年AFP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全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监测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今后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方案要求,利用EPI info软件对我市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兰州市2000-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17例,平均报告发病率1.21/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结论:目前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个别县AFP病例监测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连续三年未报病例的县区和基层医生AFP病例知识与报告的了解。……t一…t…㈨㈨0't….t  相似文献   

5.
屠宇平  杨小平 《疾病监测》2005,20(3):167-169
背景 在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消除脊髓灰质炎的决议后,脊灰流行国的数量已从1988年的125个以上减少到2003年底所认为的6个。作为消除脊灰战略的一部分,一个灵敏的全球监测系统得以建立,该系统在15岁(或以下)儿童中捕捉到了相当比例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并通过粪便标本的病毒学检测发现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随着AFP监测的日臻成熟,各国越来越多地将AFP监测的结构和系统运用到其他重点疾病,  相似文献   

6.
杜红中 《疾病监测》2007,22(8):526-528
目的 为了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方法 对1996-2005年宝鸡市监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监测系统质量分析.结果 10年共报告AFP病例162例,男、女性别比1.53:1;5岁以下占53.1%;各月均有病例发生;143例AFP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阳性3例,为疫苗株,1例(PV Ⅰ+Ⅲ型)诊断为疫苗相关病例(VAPP),其余均为排除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10万,48 h内调查率96.3%,合格采样率84.6%,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率85.3%,随访及时率80.9%,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4.7%,主动监测及时率92.0%.结论 1996-2005年宝鸡市AFP监测系统各项指标逐步提高,达到并维持无脊灰状态.但提高合格标本采集率,落实主动监测,是进一步提高AFP监测质量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特征,进一步提高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为制定保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温州市2004-2009年AFP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温州市共报告AFP病例100例,男女病例性别比为2.13∶1。发病率除2004年为0.5/10万外,其余年份在1/10万~1.5/10万之间,均保持在1/10万及以上。14 d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在95.2%~100%之间。除2008年随访率为76.5%,其余年份在87.5%~100%之间。此外AFP等监测指标均达到80%的要求。分离出4例脊灰病毒,均为疫苗株。结论温州市AFP各项监测指标明显提高,AFP监测工作日趋完善,因此做好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提高AFP病例报告的敏感性和及时率,加强AFP管理的督导工作是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对2005年内蒙古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64例,分布在12个盟(市,)的39个旗(县、区,)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38.61%.<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1/10万,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95.4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0.00%,粪便标本7 d内及时送检率86.90%,随访表75 d及时送达率为83.80%.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但个别地区监测质量下降,应继续加强培训和主动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阳泉市1995-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崇义 《疾病监测》2004,19(1):31-33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继消灭天花之后人类即将消灭的第二个传染病,而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是我们监视脊灰疫情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我国取得消灭脊灰巨大成就的今天,我国周边国家仍有脊灰疫情的存在,我们仍需对输入性病例保持高度的警惕。特别是2003年SARS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杭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残留麻痹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谱。方法根据全市13个区、县(市)2001-2008年连续8年的AFP病例监测,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连续8年共有AFP病例181例,无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59/10万~3.09/10万之间。181例AFP病例共残留麻痹21例,占总病例的11.60%。5岁以下16例,占残留麻痹病例的76.19%,病例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主,共12例,占残留麻痹病例的57.14%。结论连续8年的AFP监测表明,杭州市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处于敏感状态。AFP病例中残留麻痹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主。  相似文献   

12.
陈玫  刘兰芬 《疾病监测》1999,14(2):57-59
随着消灭脊灰目标的接近,实施有效的实验室监测显得越来越重要。AFP病例密切接触者作为脊灰病毒传播的高危人群采集粪便标本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监测,可以增加监测脊灰野病毒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有充分证据表明该地区是否存在脊灰野病毒的循环。现将...  相似文献   

13.
张忠林 《疾病监测》2002,17(11):417-419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是验证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依据。宜昌市于1991年开始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各项措施的实施,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不断提高,各项监测指标达到证实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标准要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自 1993年起连续 8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 ,1997年以来无脊灰临床符合病例 ,标志着徐州市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而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作为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益受到重视 ,现将徐州市 1997- 2 0 0 0年AFP病例的监测质量评价如下。材料和方法1 资料来源 :流行病学监测资料来源于全市AFP监测系统报告调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 ,监测资料来自全市脊灰专报系统。2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经EPIinfo及Excel统计处理。结  果1 AFP报告发病率 …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曲靖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巩固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及时发现输入病例,指导消灭脊灰工作。方法根据曲靖市293例AFP病例监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各年主动监测旬报表,用ACCESS2002开发的数据库“AFP管理系统”及EXCES200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曲靖市1995-2003年共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29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47/10万~1.25/10万,病例呈高度散发,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逐年提高,2000年全部指标达到无脊灰证实要求。结论AFP发病趋于小年龄组,易感人群依然存在;5年出现无病例报告7县次,初次就诊报告率低(39.93%),提示须加强监测系统的管理,加强基层计免工作,提高免疫接种率;AFP病例监测为消灭脊灰工作提供了监测资料和证实依据,脊灰的消灭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何彬 《疾病监测》2005,20(7):375-377
目的分析兴安县1994~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情况和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对有关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方法1994~2004年兴安县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率在0/10万~5.59/10万之间,年均为2.12/10万。除2002年外均达到WHO规定的1/10万以上的要求。病例呈散在分布,无病例发病年龄、性别、时间及地区的分布聚集现象。监测系统48h内调查率、14d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标本7d内送达自治区中心及时率均为100%。所有病例均未分离出脊灰野毒株。结论兴安县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是敏感的,监测质量符合国家要求。继续做好常规计划免疫工作和强化免疫工作,尤其加强特殊人群中儿童的管理是该县保持和巩固无脊灰成果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陈明文  李文  陆沛超  卢然 《疾病监测》2015,30(5):385-388
目的 分析2000-2013年玉林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毒学监测情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对玉林市2000-2013年所有AFP病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在451例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PV)13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9株,分离率分别为2.88%和8.65%;13例PV阳性标本进行型内鉴定,共检出1株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其余均为疫苗相关脊灰病毒,其中Ⅱ型7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PV与NPEV全年均可检出,PV分离率12月较高;全市除陆川县、兴业县外,均检出脊灰病毒阳性病例;各年龄组之间PV分离率以 1岁最高,其次为1~4岁和 4岁组,分别为11.90%、9.60%和4.27%.完成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3次以上全程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低于未完成全程免疫者. 结论 玉林市2000-2013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仍应加强AFP病例的病毒学监测工作,以确保最终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毒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充分发挥脊灰病毒学监测作用。方法 按照《脊灰病毒检验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由国家脊灰实验室用PCR -RFLP法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做型内鉴别。结果2 0 0 3年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 4 3株,分离率为11.6 2 % ;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 4 9株,分离率为13.2 4 %。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特征鉴定,除2株为疫苗变异株外,其余均为疫苗相关株。结论 三种细胞可以提高PV分离率,RD和Hep - 2细胞对提高NPEV的分离率都是很重要的。NPEV的分离率与月份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丁小莲  张世京 《疾病监测》2003,18(5):183-185
消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除保持高水平OPV免疫接种率外 ,加强AFP病例监测 ,采取措施提高其高敏感性 ,及时地发现可疑病例 ,愈显重要。现将我县 1 990 - 2 0 0 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县脊灰监测中心 ,包括疫情资料、AFP病例个案调查资料、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检验结果。2 方法 :以监测及时性和质量控制标准衡量结果。省监测中心结合流行病学临床检查和病毒分离等结果 ,对每例AFP做出最终诊断。脊灰病例诊断采用卫生部脊灰病毒学诊断标准。结  果1 发病概况 :1 9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无脊髓灰质炎后残留麻痹(含死亡)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2012年福建省残留麻痹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0-2012年1822例AFP病例中1790例(98.26%)在麻痹60 天后进行了随访,发现残留麻痹病例295例(其中死亡17例),占16.48%。295例残留麻痹病例中,男童是女童的2.13倍,53.22%的病例2岁;脊灰病毒阳性23例,非脊灰肠道病毒阳性2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1岁发病、免疫史0次和1次、多次就诊、初始麻痹较严重、深部腱反射异常是AFP残留麻痹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对临床医生培训,及时发现AFP病例,对重症病例及时给予合理治疗,是减少AFP残留麻痹病例发生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