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开胸植入埋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非开胸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22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ICD治疗适应证包括:17例心室颤动患者和5例顽固性心动过速患者,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13例,扩张心脏病7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2例,22例患者20例成功地植入了非开胸ICD(91%),平均除颤阈值为16.7±4.6J。2例未成功患者因除颤阈值偏颃是改用开胸植入ICD,平均住院时间为7.4±3.3天,并发症为,  相似文献   

2.
68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救治体会山东省立医院(250021)史臣尧近3年来,我科ICU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8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22例,年龄42~80岁。其中室早46例,阵发室...  相似文献   

3.
经静脉非开胸植入单根电极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18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静脉非开胸植入单根电极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此系统除颤器外壳本身作为除颤电极的阳极,表面积为108cm2,阴极为经静脉植入右室的弹簧除颤电极,除颤器埋于左胸前的皮下囊袋内。结果显示18例患者除颤阈值均≤24J,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2.6(2~5)d。平均随访6.4(3~123)月,5例患者接受了除颤器的治疗。非开胸植入单根电极ICD是一种操作相对简单、除颤效果满意的新一代ICD。  相似文献   

4.
介绍非开胸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22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ICD治疗适应证包括:17例心室颤动患者和5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13例,扩张性心脏病7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2例。22例患者中20例成功地植入了非开胸ICD(91%),平均除颤阈值为16.7±4.6J。2例未成功患者因除颤阈值偏高而改用开胸植入ICD。平均住院时间为7.4±3.3天。并发症为:除颤器囊袋血肿1例,心室电极脱位需重新安放1例。在平均随访10.1±8个月中,6例患者接受了ICD治疗。其中4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由ICD成功地除颤;2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由ICD发放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  相似文献   

5.
全国埋置心脏复律除颤器注册登记资料总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埋置心脏复律除颤器注册登记资料总汇自1994年3月国内开始使用经静脉埋置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以来,至1997年12月31日,共有22家医院给43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埋置了ICD,除2例在1996年前埋置外,其余病例均在1996~199...  相似文献   

6.
心脏直视手术医源性失误13例分析于建华李守先李朝晖卢静张供张希全1989年12月至1995年12月在1644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发生医源性失误13例(0.78%),死亡6例(46%),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1~40岁。失误...  相似文献   

7.
46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6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马虎龙王春华孙希林王一芳一、资料与方法老年组:1987年3月至1997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60~69岁40例(87%),70~83岁6例(13%)...  相似文献   

8.
体外无创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附16例分析)严静,金宏义(浙江医院杭州310013)我院于1992年3月~1994年6月应用ZollPD1200型体外无创临时心脏起搏除颤仪抢救16例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24~89(平均56.5)岁。其中心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生理性与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2008年老年患者植入生理性心脏起搏器33例,其中VVIR3例,DDD7例,DDDR19例,CRT4例。同期40例患者接受非生理性按需型起搏(VVI)。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前、术后超声法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分级法评定心功能。记录术后症状改善率、起搏器综合征(PMS)、房颤、栓塞发生率、心衰及死亡等情况。结果生理性心脏起搏显著改善症状、提高心功能和减少房颤发生率,但在减少PMS、栓塞、死亡率方面和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多数合并心功能减退,为保护心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应尽可能采用生理性心脏起搏。  相似文献   

10.
植入埋藏式自动心脏起搏复律除颤器随访一例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房溶娟谢培怡茅尧生裘宇芳胡玉卿沙振球我院和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在1994年11月10日为1例男性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用非开胸经静脉安置埋藏式自动心脏起搏复律除...  相似文献   

11.
阿托品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变异型心绞痛一例薛成相,汤洪患者女,34岁。心悸反复发作4个月加重伴胸闷2天,于1994年2月23日入院。查体:血压12/7kPa(90/53mmHg),心界无扩大,心率46次/分,律不齐,无杂音。心脏B超及X线摄片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采用临床观察和应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29例老年人和46例非老年人DCM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老年人DCM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非老年人低(χ2=5.49,P值<0.05);(2)老年人DCM平均生存期较非老年人长(t值=2.785,P值<0.05);(3)老年人DCM对洋地黄敏感性增加,易发生洋地黄毒性反应;(4)老年人DCM的主要死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而非老年人为室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结论(1)心功能恶化是DCM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主要原因;(2)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较非老年人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高,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84例小儿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均为1991年1月~1997年8月门诊及住院患儿。其中男46例、女38例。初诊年龄4月~13岁,末次随访年龄4~20岁。按患儿是否合并心脏疾病将室早分为功能性早搏和器质性早搏。其中功能性早搏51例、器质性早搏33例。...  相似文献   

14.
心律失常是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增加术后病死率、延长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因素。本文旨在分析非心脏开胸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以利于找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心率变异预测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及HRV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晚电位(VLP)联合应用对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对84例AMI后两周的患者进行HRV时域及频域分析和VLP检测,并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16.75±7.74(4~29)个月(12例失访)。结果表明:①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事件的AMI患者(15例)的HRV较无严重心律失常事件者(57例)明显下降〔SD:3.879±0.355ln(ms)vs4.077±0.281ln(ms),St.Georges指数:3.677±0.569vs3.929±0.358,LF:4.399±1.179ln(ms2/Hz)vs5.041±0.912ln(ms2/Hz),P均<0.05〕。②HRV对严重心律失常事件预测的敏感性为46.7%,高于LVEF(33.3%)及VLP(26.7%);阳性预测值为30.4%,与LVEF(31.2%)及VLP(30.8%)相近。③HRV分别与LVEF、VLP合用,可明显提高阳性预测值(依次为60%和50%)。提示AMI后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及心脏性猝死与HRV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调查及其遗传特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按WHO/ISFC诊断标准对1990年1月~1993年6月诊治的6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家庭成员进行了调查,包括三代内直系血亲261人。68例DCM患者中共发现6个DCM家系,家族性DCM的发生率为8.8%;在上述家系的46名家族成员中共发现18例DCM患者,占39.1%,其中父母5例(27.8%),兄弟姐妹10例(55.6%),子女3例(16.7%)。在总数24例家族性DCM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男女比例为0.85:1,有二个家系患者合并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7.
儿童射频消融复发病例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射频消融复发病例原因分析及处理李虹石继军王慧深潘宝全李渝芬(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州510100)自1992年3月~1996年2月,我科采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49例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5例(10.2%)复发,均再次消融成功。5例儿童...  相似文献   

18.
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方法: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者,男34例,女15例,年龄5~14(平均116)岁。其中行二尖瓣替换术3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5例、三尖瓣替换术2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处理合并的心脏病变。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呼吸衰竭2例,心律失常2例。其中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612%。随访05~13(平均547)年,晚期死亡3例(652%)。结论: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时,人工心脏瓣膜尽量选用成人型号,术后常规行华法林抗凝,并要重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患儿风湿活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米力农(Milrinone)系一种非洋地黄、非儿茶酚胺类新型强心剂,属于磷酸二脂酶抑制剂,具有强心、利尿及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负荷作用。我院自1995年3月至1997年6月,用米力农针剂(山东鲁南制药厂生产)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80例,收到明显疗效,现报...  相似文献   

20.
张金国  高东升 《山东医药》1999,39(21):25-25
1996年1月~1998年6月,我们应用长效、非巯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60例,并观察了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60例高血压病患者,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21±6.01岁(39~69岁);高血压为Ⅰ期16例,Ⅱ期44例;病程11.4±3.1年(3~9年)。超声测定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男>134g/m2,女>110g/m2,左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