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宇声  彭力 《吉林医学》1999,20(3):131-132
MYO7A基因的突变可引起遗传性耳聋,既有综合性耳聋,又有非综合征性耳聋,其中又包含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性耳聋。为研究此基因突变与先天性聋哑的关系,本文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及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结果发现先天性聋哑患者有MYO7A基因第九外显子突变,其父母为突变基因的携带者,证实其先天性聋哑与比位点突变相关,MYO7A基因的突变分析对遗传性耳聋的临床诊断是  相似文献   

2.
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在已发现的遗传性耳聋中,有70%属于非综合征型听力缺损。据估计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总数在100个以上,目前已经确定了近80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遗传位点,其中23个基因已经被成功克隆。本报道一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该家系中存在2代近亲结婚,共2代13人出现聋哑症状。经遗传分析,该家系的遗传方式与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均不符合,提示此家系中的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可能为线粒体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3.
徐聪  陆家海 《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93-395,400
遗传性耳聋可分为综合征性耳聋(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SHI)和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综合征性耳聋除听力损伤外,还有非听力方面的症状和体征,约占遗传性耳聋的30%;其余70%为非综合征性耳聋,即只有听力损害,不伴有非听力方面的症状和体征。学语前耳聋中绝大多数属于后者。人类约有15种连接蛋白,现已证实有6种与遗传性耳聋有关。迄今,对非综合征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耳聋(ARNSHL)研究较多的基因是Connexin 26(Cx26)基因,它的高频突变与NSHI密切相关,同时Connexin 26基因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DFNA3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DFNB1也有关,故称其为耳聋易感基因。本文主要从基因突变类型、器官和组织的表达,以及引起耳聋的机制和相关的治疗研究加以综述,重点探讨以Connexin 26为代表的连接蛋白与遗传性耳聋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韩跃峰 《医学综述》2012,18(17):2774-2777
遗传性耳聋可分为综合征性耳聋和非综合征性耳聋。在我国GJB2基因突变是最重要的导致遗传性耳聋的因素之一。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非综合征性耳聋中,有50%的患者存在GJB2基因突变。在不同种族中GJB2基因的突变位点不同,中国人以235delC突变最常见,其次为299~300delAT、176del 16bp和35delG。目前发现GJB2基因突变不但可引起遗传性耳聋,还可引起获得性耳聋。现就GJB2基因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耳聋的相关发病机制、临床表型及检测方法等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Alport综合征的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伟光 《医学综述》2002,8(8):446-448
Alport综合征 (AS)自 192 7年被Alport报道了一个伴神经性耳聋的家系后 ,此病逐渐受到重视。此病在国内首先于1978年被报道[1 ] ;此病除被命名为Alport综合征外 ,又被称为遗传性肾炎 ,家族性肾炎 ,遗传性进行性肾炎。Alport综合征并非罕见 ,尤其近 10年来随着肾病基因诊断技术的提高及对该病的重视 ,临床报道逐渐增多 ;该病的基因研究进展迅速。1 AS的致病基因现已发现AS的致病基因为编码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α链基因COL4An ,这些基因不同染色体定位决定其参与不同遗传方式AS的发病[2 ] ;COL4A…  相似文献   

6.
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继  张铁松 《医学综述》2013,19(3):442-444
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造成人类残疾的常见原因,许多聋病发病过程都有遗传因素作用。遗传性耳聋包括非综合征型耳聋和综合征型耳聋。研究表明,至少50%的先天性耳聋由遗传因素导致,非综合征型耳聋占70%,约77%的非综合征型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型耳聋是指听力障碍只是全身多处临床症状之一的遗传综合征,因此通过耳聋基因检测可为我国40%的聋病患者明确遗传学诊断,该文就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3型全基因区的克隆及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为民  魏勇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0):747-749
用酵母人工染色体(YAC)克隆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3型(RP3)基因区并建立酶切物理图谱。方法选用和RP3位点紧密连锁的位标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TC)基因作探针,通过菌落原位杂交法筛选X染色体YAC文库;对筛出的阳性YAC进行长度测定,顺序标志位点(STS)及酶切图谱分析;综合上述数据,对YAC进行重叠排序。结果获得一个覆盖RP3位点,长度为1.6Mb的YAC重叠群(contig);并建立了包括RP3位点范围,酶切位点,CpG岛位置和YAC定位等信息的精细物理图谱。结论本工作为RP3基因的识别和克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中P16基因突变的情况,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3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人(AML)和14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人(ALL)P16基因结构。结果:31例AML中有7例存在突变,突变率22.6%,14例ALL中有2例突变,突变率为14.4%,治疗达到缓解病人P16基因突变消失,恶化病例突变出现,提示P16基因的突变在AML和ALL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非同位素PCR-SSCP技术对6例45,XY女性的SRY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患者SRY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均未发生突变。推测某些46,XY女性患者在其SRY基因HMG盒序列及启动子序列均无突变发生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与性分化有关的其它基因的突变,从而导致性反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苯丙酮尿症(PKU)可疑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11、12(E7、11、12)区域的点突变。方法:应用PCR方法对6例可疑PKU患者的PAH基因E7、11、12区域进行扩增,再用γ-32P-AT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ASO)杂交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其中3例仅与含有R243Q突变的异常探针杂交,不与正常探针杂交,说明其为R243Q突变纯合子。结论:PCR-ASO探针可以特异地与PAH突变位点杂交,是诊断PKU的一种准确、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技术的建立和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能实用于临床应用的检测技术 ,以解决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这一难题。方法 :首先依照临床表现对遗传性耳聋病人进行分类 ,然后确定与各类遗传性耳聋可能相关的致病基因 ,再根据这些基因的突变频率确定检测顺序 ,针对不同的基因结构采用不同的突变检测方法 ;最后对有突变家系的其他成员进行突变检测以最后确立诊断。结果 :通过对 4 0个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2 4个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检测 ,我们发现了CX2 6基因的 2种致病性突变和 6种多态、POU4F3基因的一种同义突变、CX31基因的三种多态。结论 :本诊断技术体系对于遗传性耳聋的基因诊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N-ras基因是ras基因族其中一种,主要以点突变的方式激活。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N-ras的激活与白血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此项工作取材9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以7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进行了N-ras基因点突变的初步研究。研究样本均取自北京的三级医院,所有患者均被所在医院确诊为AML,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7岁。点突变的探测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探针(ASO)斑点杂交方法,人工合成ASO探针4种,长度均为20mer。探测对象为N-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G→A的点突变。为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对一例阳性发现者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研究发现在9例AML患者中,3例发现有N-ras第12位密码子G→A的点突变。对照中未发现相同的点突变但有1例发现携有N-ras第13位G→A的点突变。研究结果提示,N-ras基因点突变,尤其是第12位密码子的点突变,与白血病病因存在一定相关性。N-ras在正常人中的突变情况及其意义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FIELDSTUDIESINTHEDIAGNOSISOFSCHISTOSOMIASISBYMONOCLONALANTIBODYDOT-ELISALonWedan(娄文娴),ZhuXuming(朱旭明),YangShijing(杨士静).Departm...  相似文献   

14.
PCR—ASO技术对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突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苯丙酮尿症(PKU)可疑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11、12(E7、11、12)区域的点突变。方法:应用PCR方法支6例可疑PKU患者的PAH患者E7,11,12区域进行扩增,再用γ-^32P-AT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ASO)杂交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其中3例仅与含有R243Q突变的异常探针杂交,不与正常探针杂交,说明其为R243Q突变纯合子。结论:PCR-ASO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近年研究表明位于5q2l的APC抑癌基因涉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而关于其与存在5q频繁丢失的髓系恶性疾病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此文分析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APC的等位基因缺失,并讨论其与髓系表型特异性、临床表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试验(包括PCR+RFLP及PCRSSCP技术),分析MDS和ANLL中APC基因的缺失频率,并以正常人作对照。同时建立一个瘤细胞标本纯度参照体系以降低标本不纯对LOH分析的影响。结果能提供缺失信息的包括9例正常人、22例ANLL和4例MDS。正常组未见1例发生LOH(0/9),MDS组1例RAEB阳性(1/4),而ANLL中LOH阳性的有4例,其中3例为M2:(3/6),1例为M4a(1/1)。统计学证实M2a的阳性率与正常组差别有显著性(P=0.044)。LOH阳性的AML共同点有:(1)中老年人偏多;(2)外周血白细胞数较高,但浸润现象不明显;(3)对化疗较敏感。结论APC基因的异常可能是发生于髓系恶性疾病中粒系异常克隆的一个独立分子事件,代表着一部分具有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SCA1、SCA2、MJD/SCA3CAG三核苷酸扩增突变(CAG)n在中国人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患者的分布频率。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分析了50名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家系(其中患者79例)的SCA1、SCA2、MJD/SCA3(CAG)n。结果在50个SCA家系中,1个SCA家系有SCA1(CAG)n突变,3个SCA家系有SCA2(CAG)n突变,24个SCA家系有MJD/SCA3(CAG)n突变,阳性率分别为2.0%、6.0%、48.0%。2例SCA1患者CAG三核苷酸重复数为53和62次,而正常人为12~36次。7例SCA2患者CAG三核苷酸重复数43~47次,而正常人为22~30次。42例MJD/SCA3患者CAG三核苷酸重复数63~78次,而正常人为15~38次。另有22个SCA家系28例患者,SCA1、SCA2、MJD/SCA3(CAG)n突变检测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中国SCA主要为MJD/SCA3型,属于非葡萄牙型MJD;而SCA1型、SCA2型少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国人脊髓性肌萎缩(SMA)基因缺失特点。方法:应用PCR扩增及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对15例儿童型SMA(Ⅰ型7例,Ⅱ型4例,Ⅲ型4例)和2例成人型SMA进行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第7外显子和神经元凋亡掏蛋白基因(NAIP)第5外显子缺失分析。并对1例有阳性家族史的家系进行了羊水胎儿产前诊断。结果:14例儿童型SMA携有SMN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占93%;2例Ⅰ型SMA携有NAIP基因第  相似文献   

18.
报告2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临床及血气分析的结果。其原始病因以严重感染多见(12例),本组病例均合并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死亡7人,病死率为33.3%。使用血管扩张剂有助于ARDS的治疗,相应减少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ANTITUMORACTIVITYOFIMMUNOCONJUGATESCOMPOSEDOFBOANMYCINANDMONOCLONALANTIBODY¥ZhenYongsu;(甄永苏);PengZe(彭泽);DengYongchuan;(邓甬川)Xu...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情况,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3-8月来自沈阳市和平区残联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240例,患者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后提取被检者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采用晶芯?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对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以及线粒体12S rRNA)的9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240例受检者中,102例存在被检测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44例(18.33%,44/240),SLC26A4基因突变38例(15.83%,38/240),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17例(7.08%,17/240),GJB3 538 C〉T 1例(0.39%,1/240)。明确诊断为遗传性耳聋60例,提示遗传性耳聋42例,占全部耳聋患者的42.5%(102/240)。结论 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耳聋基因携带率较高,对高危人群进行耳聋基因突变的筛查和遗传咨询是防止和控制遗传性耳聋、优生优育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