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了106例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与儿童组的凝血四项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新生儿组PT、APTT及TT均比儿童组延长,Fib则明显低于儿童组。在新生儿组中,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之间凝血四项结果亦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整个新生儿时期凝血系统呈一个低活性的状态,特别是早产儿各器官未完全成熟,容易有出血倾向,应及时监测凝血指标,纠正凝血障碍,对新生儿出血症及早给予诊断、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ACL-TOP测定4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114例卵巢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采用Beckman Coulter机计数血小板(PLT)。结果卵巢癌患者Fib及PLT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PT、TT水平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Ⅲ~Ⅳ期患者Fib及PLT水平均高于卵巢癌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TT水平与卵巢癌Ⅰ~Ⅱ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的测定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监测血栓的形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183例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凝分析仪检测183例足月妊娠妇女及72例非孕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观察组P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Fb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月妊娠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月窒息新生儿早期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8例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24例足月轻度窒息新生儿和26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在其生后72h内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数目(PLT)、平均体积(MPV)、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数值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足月儿分别与对照组及轻度窒息足月儿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度窒息足月患儿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FB及血小板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D-D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足月窒息新生儿早期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DIC早期的高凝状态,通过监测各项凝血指标,特别是D—D对窒息新生儿的诊治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hromblyzer Compact B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来检测85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早期患者42例和晚期患者43例)及40例健康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水平,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早期恶性肿瘤组TT、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恶性肿瘤组PT、TT、APTT和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晚期恶性肿瘤组PT、APTT、TT和Fib水平也均显著高于早期恶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T、APTT和TT等时间指标的延长提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Fib指标的增高可导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和癌细胞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常规血凝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在妊娠产妇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变化。方法对212例妊娠产妇与245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妊娠产妇的PT、APTT分别为(11.2±1.24)、(31.9±28.3)s,明显短于健康对照组(P<0.05),TT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检测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的状态,保护母婴健康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琳  唐沪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66-167,169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128例胃癌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并与67例胃溃疡患者、84例胃炎患者及6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胃癌患者PT、APTT、TT较胃溃疡、胃炎患者和健康人明显延长(P<0.05),Fib、D-D明显增高(P<0.05),AT-Ⅲ则明显减低(P<0.05).结论 PT、APTT、TT′结果延长,提示胃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Fib、D-D结果增高可致胃癌患者血栓形成和癌细胞远处转移.因此,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对胃癌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本院住院骨折患者167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群16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两组之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骨折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PT、APTT、PL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ib指标骨折患者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早期检测凝血功能变化,可以有助于及早发现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情况,对于预防骨折术中及术后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凝血功能改变及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Sysmex-CA-5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80例妊娠晚期孕妇(观察组)及80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分析比较.对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分娩前与产后3 d的PT、INR、Fbg、APTT、TT进行分析比较.对正常妊娠晚期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与母血(分娩前)的PT、INR、Fbg、APTT、TT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b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 d的PT、INR、APTT均较分娩前明显延长,Fbg明显低于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母体的高凝状态相比,其新生儿处于更明显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82例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判断肝损害的程度和预防肝硬化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公司生产的ACL-9000全自动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82例肝硬化患者的4项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时间显著延长,4项凝血指标都有程度不同的改变,血浆中的PT,TT,APTT明显延长,Fib却明显下降。并且随着患者疾病的加重,肝功能越差,其相应凝血功能也越差。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是人体凝血因子主要合成场所,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异常可加重疾病发展,出现出血和低凝状态。肝硬化凝血因子的检测,对于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出血具有重要意义,并可指导医生合理用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确保母婴健康,防止异常出血和DIC的发生,对孕妇产前凝血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本院住院临产孕妇(实验组)360例与门诊12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临产孕妇组与对照组的PT、APTT和FIB值比较除APT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孕妇抗凝活性减弱,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等产科意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TAG02检测5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52例卵巢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癌患者PT、APTT、TT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卵巢癌患者Fib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卵巢癌患者的TT明显短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理分期患者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测定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其中Fib水平升高对卵巢癌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T较短可能是晚期卵巢癌的指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窒息患儿早期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窒息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足月重度窒息组、足月轻度窒息组、早产重度窒息组、早产轻度窒息组同时选取无窒息缺氧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每组新生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并进行比较。结果足月窒息患儿与对照组比PT、Fg、APTT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窒息程度的增加D-D显著升高(P0.05),而PLT显著降低(P0.05);APTT在轻度及重度窒息早产患儿中较足月患儿显著升高(P0.05),PT在重度窒息的早产患儿中较足月患儿显著升高(P0.05),Fg、PLT在轻度及重度窒息早产患儿中较足月患儿均显著降低(P0.05),D-D仅在重度窒息的早产患儿中较足月儿显著升高(P0.05)。结论新生窒息患儿存在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监测凝血功能对降低因窒息导致的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孕妇分娩前的凝血功能,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0例临产孕妇和130例健康非孕妇女的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健康非孕妇女比较,PT、APTT、TT显著降低,Fib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多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产贝克曼全自动血凝仪(ACL-9000型)检测150例足月妊娠妇女与100例健康非孕妇女凝血酶原时问(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足月妊娠妇女PT、APTT、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FIB极其明显增多(P<0.01).结论足月妊娠妇女血液凝血程度明显高于非孕对照组,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家兔心脏骤停(CA)后心肺复苏(CPR)的基本生命支持(BLS)阶段中凝血-纤溶改变以及抗凝溶栓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交流电诱发CA后对照组只进行BLS,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和肝素进行干预,分别于诱发CA前(0 min)、CA后5、10、15、20、25、30 min时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和D-二聚体(DD).以全部实验动物诱发CA前所测值为样本估计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并看作各个观察指标的参考值范围;两组完全随机化设计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同组内不同时点之间资料的比较采用配伍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组内动脉血PT、INR、APTT的值在CA后CPR的BLS阶段随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TT值、Fib和DD质量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t-PA质量浓度随时间延长不断下降(P<0.05),PAI-1质量浓度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实验组经抗凝、溶栓药物干预后,PT、INR、APTT和TT的值出现明显升高(P<0.05),Fib质量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5),DD、t-PA和PAI-1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PT、INR、APTT、TT、t-PA和PAI-1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明显不同(P<0.05),DD的变化两组相似(P>0.05).结论 在CA后的BLS阶段出现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动态改变:凝血活性增强,而纤溶活性降低.给予溶栓、抗凝药物的干预可以使血液的抗凝作用和纤溶活性增强,有可能逆转凝血-纤溶功能的失衡或保持凝血-纤溶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孕期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希森美康)CA7000血凝仪检测152例正常妊娠中期、妊娠晚期、临产期孕妇和70例非孕的正常妇女PT、AFTT、Fib和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妊娠晚期组和临产组PT、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中期组PT、APTT、Fib和TT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妊娠晚期和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定期动态检测凝血指标,可及时了解妊娠产妇体内凝血功能状况,对于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防治产科并发症(如:DIC)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C肽、胰岛素抵抗(IR)水平与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观察组)及100例T2DM未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PT、APTT、TT、Fib与C肽、I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凝血四项与C肽、I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T、APTT、TT及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Fib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肽水平与PT和APT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2、0.224,P<0.05),IR水平与PT和APTT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3、-0.253,P<0.05)。结论 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C肽水平下降和IR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28例HLD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用血凝仪检测PT、APTT、TT、Fib;血球仪检测PL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胆碱酯酶(CHE)。结果 HL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20.91±8.18、APTT(s)49.21±15.85、TT(s)17.98±3.18均明显延长,ALT(U)73.59±72.38明显增高,但Fib(g/L)1.68±0.68、PLT(×109/L)58.71±33.23和CHE(U)4 934.61±2 161.81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LD患者的PLT和血凝指标均有异常,可从多方面评价HLD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4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仪对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TT、PT、APTT、Fib的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TT、PT、APTT明显延长(P〈0.01),Fib明显降低(P〈0.01),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功能障碍越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及时对此类患者检测凝血指标有利于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