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细胞粘附试验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细胞粘附试验及其临床应用总后西安军工医院(710077)梁维岗近年来,国内以血小板粘附试验临床应用较多,但未见白细胞粘附功能检测的报道。本文建立了体外白细胞粘附试验,并测定了52例正常参考值,对影响其粘附因素作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以血小板粘附试验临床应用较多,但对白细胞粘附功能的检测报道甚少.基于血小板粘附试验过程中,血小板前后两次计数受沉降时间和分布状态的影响,而白细胞在计数池中分布较均匀,并无需控制时间,其结果比较准确.我们利用体外白细胞粘附试验方法检测哈尔滨市52名正常人和心及血管患者白细胞粘附率,并与血小板粘附试验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仪器:使用SA—B型体外血栓形成及血小板粘附两用仪(江西新立技术开发公司产).试剂:抗凝剂为枸椽酸钠,浓度为109mmol/L;使用硅胶塑料试…  相似文献   

3.
改良固相血小板捕获试验*310003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楼基余SachsV1严力行付启华林茂芳林修基固相血小板捕获试验(CPT)是检测血小板抗体的新方法,笔者通过比较研究发现,该法敏感性高于血小板粘附免疫荧光试验,特异性二者相似[1],但其假...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医学工程中,血液流变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至要分支并发展迅速,近年来国内外取得了不少进展。在细胞粘附功能方面,国内用于临床者以血小板粘附试验为多。白细胞粘附功能的研究,国外研究已从基础转入临床,引起极大关注,应用于临床有关疾病的报道日益增多””‘,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使用我们建立的检测白细胞粘附功能的玻球法白细胞粘附试验”‘,对131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初步检测结果并与血小板粘附试验同时作了对比观察,现报告于下:l试验方法白细胞粘附试验方法接参考文献”’执行,白细胞粘附率参考值:(,;一52)24.…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包括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的能力。然而,在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常常是有争议的。这通常是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造成的[1],譬如,静脉阻滞、抗凝剂选择、离心,甚至标本处理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医源性血小板激活,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永春  史敏 《临床荟萃》1998,13(7):321-322
白细胞粘附试验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梁维岗以球形粘附玻瓶法建立了体外白细胞粘附试验。苏樯等以特制粘附管测定白细胞粘附率.都取得了满意效果。我们在做血小板粘附试验的同时利用血小板粘附管测定白细胞粘附功能.并对方法学、健康人和心血管疾病进行实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报告一种比色法测定微孔板血小板粘附试验的方法,其原理为以适量的TritonX—100溶解粘附于微孔板上的血小板,使其释放出酸性磷酸酶,再以对—硝基酚磷酸盐为底物测定酸性磷酸酶活力,计算血小板粘附率。结果表明:血小板对微孔板的最佳粘附量为(0.25~2.0)×104/孔[最佳浓度(0.25~2.0)×107/ml],最佳粘附时间为37℃40~60min,血小板酸性磷酸酶在0.1%TritonX—100存在时,最佳反应时间为37℃60min,精密度试验批内CV4.07%~7.88%,与经典法比较,Y(经典法)=0.9633X(本法)+3.1534,r=0.9742。以该法测得66例成年男女血小板粘附率(%)(x±s)为28.04±12.5。此法操作简单、灵敏,适合有酶联免疫检测仪的单位开展。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栓烷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水平与出血的关系徐开林,潘秀英,鹿照荣,鹿群先,万美蓉,刘翠英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出血的原因除血小板减少外,尚与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粘附率、聚集率及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减低)等有关 ̄[1]。为...  相似文献   

9.
孙健 《临床检验杂志》1996,14(4):194-194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静脉血白细胞吞墨功能观察孙健(南京市鼓楼医院,南京210008)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性粒细胞,吞墨试验白细胞吞墨试验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手段之一[1],已被较多地应用于临床及科研工作中[2~5],临床上对于乙肝患者的诊断、治...  相似文献   

10.
胸腹水过氧化氢酶定性试验龙宪和(仪征市人民医院,江苏仪征211400)根据过氧化氢酶[catalase,简称Cat]以较高浓度存在于红、白细胞和血小板中,或含有呼吸酶的某些细菌中,我们设计了一种简便快速、直接推测过氧化氢酶定性试验来鉴别渗出液与漏出液...  相似文献   

11.
病理学研究表明,翼状胬肉主要成份是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由其导致相应的病变[1]。近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血管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2]。我们对翼状胬肉组织在体外分泌产生白细胞介素6(IL 6)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多累及血液系统,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近年的研究发现血小板参与了人体内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1],但其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有人曾经观察过SLE的血小板指数测定[2],以期探索其规律性。本文通过观察76例SLE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以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995年至1998年在浙江省中医院住院的活动期SLE患者共76例为观察对象,均符合SLE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4例,女72例。年龄16~51岁,平均32.3岁。根据《实用中医…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白细胞粘附,吞噬,杀菌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患者白细胞粘附、吞噬、杀菌功能的探讨上海静安医学化验所(200041)苏樯,唐愔愔上海纺织局第一医院赵稼薇,蔡冠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况密切相关[1]。一般认为患者随着肿瘤的进展,其免疫力不断下降,且易遭感染。白细胞特别是多形核细胞具...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中药丹参、川芎,对健康人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粘附实验的影响. 结果表明;丹参与川芎对男女性别组的影响是不同的,对白细胞粘附性的影响女性大于男性.对血小板粘附性的影响川芎的作用男女均良好;而丹参对血小板粘附的作用仅见于男性;川芎对红细胞粘附的影响仅见于女性。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中均占重要地位。有关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始于60年代,最初由Born采用透光浊度法测定[1]。该方法在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广为采用,国内外都有多种产品可供选择。其后又出现了全血血小板聚集仪。它利用血小板聚集在电极上从而引起电阻抗改变的原理。最近。国外出现一种新型血小板聚集仪,采用了激光散射粒子计数测定法。该方法最先由日本学者Ozaki所设计与倡导[2],本文将简介其原理与应用。测定原理仪器采用He-Ne半导体激光器,波长为675nm,富血小板血浆(PRP)样…  相似文献   

16.
钙通道阻滞剂的抗血小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钙通道阻滞剂的抗血小板作用武怀珠综述李家增审校多数情况下,血小板活化与胞浆中钙离子浓度([Ca ̄(2+)]i)升高有关 ̄[1]。抗血小板药可通过影响血小板[Ca ̄(2+)]i而发挥作用。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ChannelBlockers,CC...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冷冻保存血小板的制备技术以及制备效果。方法按常规进行DMSO富含血小板血浆悬液制备、冷冻保存与复温;抽样进行质控检测;作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结果质控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2.5×1011个/袋,红细胞混入量≤8.0×109个/袋,白细胞混入量≤5.0×108个/袋。无细菌生长。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血小板粘附试验结果:加入DMSO血小板的粘附率低于未加DMSO的血小板(P<0.05);洗涤后的血小板粘附率与未加DMSO的血小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的DMSO冷冻保存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崔邦铨 《临床检验杂志》1991,9(4):201-201,W012
血小板粘附试验是血小板功能检查的方法之一。采用玻球法检测血小板的粘附功能是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应用无锡分析仪器厂生产的玻球型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个简易的白细胞粘附试验方法。使用该方法测定了正常人参考值并与临床部分病人血小板粘附试验结果作了对比,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仪器1.1 仪器:使用 WJY—3型体外血检形成血小板粘附两用液,设计参数为:(1)转盘直径:55mm;(2)转盘与地平面夹角:90℃;(3)转盘转速:3.7r/min;(4)球形玻璃瓶容积:8ml;  相似文献   

20.
何晓华  吕豪 《检验医学》2007,22(1):81-82
目的 研究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冷冻保存血小板的制备技术以及制备效果.方法 按常规进行DMSO富含血小板血浆悬液制备、冷冻保存与复温;抽样进行质控检测;作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结果 质控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2.5×1011个/袋,红细胞混入量≤8.0×109个/袋,白细胞混入量≤5.0×108个/袋.无细菌生长.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血小板粘附试验结果加入DMSO血小板的粘附率低于未加DMSO的血小板(P<0.05);洗涤后的血小板粘附率与未加DMSO的血小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的DMSO冷冻保存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