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优泌乐50联合诺和锐30与单独使用优泌乐50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观察。方法40例初诊或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至联合胰岛索组及优泌乐50组,联合胰岛素组给予早餐及中餐前优泌乐50,晚餐前诺和锐30注射,优泌乐50组三餐前h均给予优泌乐50注射,给予三餐前及睡前血糖监测,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日均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日均血糖和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②治疗12周后,联合胰岛素组空腹血糖控制较优泌乐50组好(P〈0.05),睡前血糖较优泌乐50组差(P〈0.05),日均血糖和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泌乐50组常见睡前低血糖,联合胰岛素组常见午夜低血糖。结论对于应用优泌乐50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空腹血糖控制欠佳,采用睡前诺和锐30注射能更好的控制空腹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从而达到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50)和预混人胰岛素(优泌林30R)治疗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持续12周的随机、开放实验,48例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优泌乐50治疗组和优泌林30R治疗组,治疗12周,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显示接受优泌乐50治疗组餐后2h血糖控制好于优泌林30R治疗组(P〈0.01~0.05);优泌乐50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更少(P〈0.05),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优泌乐50治疗组较优泌林30R组发生率低。结论优泌乐50治疗2型糖尿病控制餐后血糖优于优泌林30R,低血糖发生率低于优泌林30R,同等疗效,优泌乐50治疗组更节省胰岛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优泌乐5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优泌乐50组,B组为优泌林70/30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经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水平相似,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 hPG、HbA1 c较B组下降明显,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优泌乐5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赖脯胰岛素75/25(优泌乐25)与人胰岛素70/30(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优泌乐25组和优泌林70/30组,分别皮下注射优泌乐25和优泌林70/30,监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记录低血糖的次数和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优泌乐25与优泌林70/30均可降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7%和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优泌林70/30相比,优泌乐25能更好地控制餐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时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每天2次注射精蛋白重组赖脯胰岛素25R(优泌乐25)和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30R(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经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优泌乐25治疗组和优泌林70/30治疗组,分别采用每天早、晚餐前注射优泌乐25和优泌林70/30,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比较2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个时点血糖及低血糖发生频率等。结果优泌乐25治疗组的空腹及早、晚餐后血糖明显低于优泌林70/30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泌乐2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优泌林70/30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2次注射优泌乐25较优泌林70/30能更明显地降低餐后血糖及较少低血糖风险,同时更易于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优泌乐50和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优泌乐50组和优泌林70/30组,两组适当加用阿卡波糖或二甲双胍,不用胰岛素促泌剂,每隔3—7d监测4次血糖(空腹,早餐、中餐、晚餐后2h),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及口服药物用量,12周后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晚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次数,胰岛素用量,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上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控制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泌乐50治疗2型糖尿病优于优泌林70/3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优泌乐50和诺和锐30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选择56例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优泌乐50和诺和锐30的交叉对照试验。观察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RI)用量、体重指数(BMI)、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等各项指标的变化,从而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空腹血糖控制水平相似,而优泌乐50组餐后血糖控制优于诺和锐30组,且HbA1c水平更低,RI用量也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泌乐50白天低血糖发生较多(P<0.05),诺和锐30夜间低血糖发生较多(P<0.05)。结论优泌乐50和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均疗效肯定,但优泌乐50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存在优势,胰岛素用量更少,且夜间低血糖事件较少。  相似文献   

8.
陈贺 《中国实用医药》2014,(36):158-159
目的:观察优泌乐50治疗口服降糖药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口服降糖药物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应用优泌乐50控制血糖治疗;对照组应用诺和锐30控制血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控制血糖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3个月后疗效:研究组患者在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次/d皮下注射优泌乐50治疗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好,餐后血糖控制满意,低血糖反应无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优泌乐50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优泌林组和优泌乐组,优泌林组给予优泌林70/30治疗,优泌乐组给予优泌乐50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的效果和C肽水平情况。结果优泌乐组血糖控制与优必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泌乐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高于优必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泌林70/30和优泌乐50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优泌乐50在改善咦岛β细胞功能方面更具优势,对长期控制血糖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研究优泌乐50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或病房6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先进行为期10天的优泌灵70/30导入期治疗,导入期期间,两组病人均停用促胰岛素分泌剂,适当加用阿卡波糖,或二甲双胍。然后随机分成A、B两组,两组的一般情况有可比性,且经过10天的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有可比性。A组改用优泌乐50,B组继续应用优泌灵70/30,每隔3天监测血糖谱,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两组酌情调整二甲双胍或拜糖苹,不用胰岛素促泌剂。治疗3个月后,再次将A,B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0天的优泌灵70/30导入期治疗,方案与前面的导入期治疗相同,然后采用交叉研究,A,B两组互换治疗方案,胰岛素总量等量互换,口服药物不变,观察并比较12周,24周后两组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2h-PBG,早);晚餐后2h的血糖(2h-PBG,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发生可察觉的低血糖的次数,以及胰岛素总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从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在血糖总体的控制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餐后血糖的控制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上优泌乐50与优泌灵70/30,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优泌乐50控制餐后2h血糖效果更好,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优泌乐50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存在优势。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与低精蛋白胰岛素(诺和灵30R)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长秀霖组和诺和灵30R组,每组30例。长秀霖组每天晚上18∶00点注射长秀霖,诺和灵30R组每天早、晚餐前2次皮下注射诺和灵30R,2组每天早餐前30mim均口服格列美脲3mg。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平均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水平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长秀霖组治疗后C肽升高(P〈0.05),且于高于诺和灵30R组C肽水平(P〈0.05)。长秀霖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6.7%低于诺和灵30R组的23.3%(P〈0.05)。结论该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大致相同,但长秀霖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并有可能改善β细胞功能,故更具有选择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内分泌病区收治的T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以诺和灵R皮下注射治疗,取这10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作为临床观察指标,治疗结束时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组组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HbA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组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HbA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HbA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冬胰岛素能更好的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段成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263-2265
目的:比较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 R(诺和灵30 R)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R)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N)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患者的依从性。方法将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A组患者采用诺和灵30 R治疗,B组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值及达标率和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评价两种方案的的疗效、安全性;并评估两组胰岛素注射的方便性、患者的依从性。结果治疗后A组血糖达标率为70.00%(14/20),B组75.00%(1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 A组低血糖发生率10.00%(2/20);B组5.00%(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5.883、5.248、6.856、7.549,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9±1.0)mmol/L比(4.8±1.2)mmol/L,(6.6±1.6)mmol/L比(6.3±1.8)mmol/L,t=0.085、0.553,均P>0.05];A组患者不按时注射胰岛素发生率1.23%(4/324),明显低于B组的3.58%(23/642)(χ2=4.37,P<0.05)。结论诺和灵30 R方案与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方案均可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临床效果理想且较为安全,但前者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糖达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餐后2 h C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7%vs.41.7%,P〈0.05)。结论与诺和灵N相比,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降血糖效果更为理想,可改善胰岛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单纯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对单纯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和格列美脲,对照组给予双时相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C(HbAlC)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FPG、2hPPG、HbA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2hPPG、HbA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2组PPG、HbAlC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低血糖的比例(1/32)低于对照组(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单纯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优于使用双时相低精蛋白锌胰岛素者,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N+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诺和灵N+诺和灵R于睡前及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B组(60例)采用诺和锐30于三餐前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达标后三餐前与睡前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后72 h血糖波动范围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达标后,三餐前及睡前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组血糖达标后72 h血糖波动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B组较A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于三餐前10 min皮下注射,较诺和灵N+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更稳定,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分别与格列美脲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口服降糖药治疗至少3个月而血糖控制不佳(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选睡前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或诺和灵N联用格列美脲2~4mg早晨一次口服治疗16周。比较甘精胰岛素组或诺和灵N组治疗前后FPG和HbA1c的变化并评估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治疗16周时,甘精胰岛素组和诺和灵N组的HbA1c值分别下降1.9±0.8%和1.8±0.9%(P=0.6864),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下降3.5±1.4mmol/L和3.1±1.5mmol/L(P=0.4373),两组疗效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甘精胰岛素组较诺和灵N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人数(6/14 vs 14/6;P=0.0105)和发生夜间低血糖次数(6 vs 31;P=0.0040)都显著性减少。结论睡前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或诺和灵N联用格列美脲2~4mg早晨口服的治疗方法可使单纯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得到良好的血糖控制。两种方法的疗效大致相同,但甘精胰岛素治疗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故更具选择优势。  相似文献   

18.
吕高友  王春  张沈洁  王学玲  郭凤红 《安徽医药》2011,15(12):1577-1578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预混人胰岛素常规2次皮下注射(常规治疗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其中CSII组68例,采用CSII诺和灵R治疗;常规治疗组60例,分别于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结果 CSII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均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SII组血糖达到良好控制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而且平均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快速、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