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旨在研究优泌乐50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或病房6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先进行为期10天的优泌灵70/30导入期治疗,导入期期间,两组病人均停用促胰岛素分泌剂,适当加用阿卡波糖,或二甲双胍。然后随机分成A、B两组,两组的一般情况有可比性,且经过10天的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有可比性。A组改用优泌乐50,B组继续应用优泌灵70/30,每隔3天监测血糖谱,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两组酌情调整二甲双胍或拜糖苹,不用胰岛素促泌剂。治疗3个月后,再次将A,B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0天的优泌灵70/30导入期治疗,方案与前面的导入期治疗相同,然后采用交叉研究,A,B两组互换治疗方案,胰岛素总量等量互换,口服药物不变,观察并比较12周,24周后两组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2h-PBG,早);晚餐后2h的血糖(2h-PBG,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发生可察觉的低血糖的次数,以及胰岛素总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从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在血糖总体的控制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餐后血糖的控制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上优泌乐50与优泌灵70/30,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优泌乐50控制餐后2h血糖效果更好,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优泌乐50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存在优势。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优泌乐5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优泌乐50组,B组为优泌林70/30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经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水平相似,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 hPG、HbA1 c较B组下降明显,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优泌乐5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优泌乐25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优泌乐25组,B组为优泌林70/30组,治疗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水平相似,A组餐后2h血糖控制优于B组,且HbA1c下降较B组明显,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优泌乐25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席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39-40
目的观察优泌乐50联合诺和锐30与单独使用优泌乐50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观察。方法40例初诊或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至联合胰岛索组及优泌乐50组,联合胰岛素组给予早餐及中餐前优泌乐50,晚餐前诺和锐30注射,优泌乐50组三餐前h均给予优泌乐50注射,给予三餐前及睡前血糖监测,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日均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日均血糖和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②治疗12周后,联合胰岛素组空腹血糖控制较优泌乐50组好(P〈0.05),睡前血糖较优泌乐50组差(P〈0.05),日均血糖和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泌乐50组常见睡前低血糖,联合胰岛素组常见午夜低血糖。结论对于应用优泌乐50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空腹血糖控制欠佳,采用睡前诺和锐30注射能更好的控制空腹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从而达到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优泌乐25和优泌林30R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口服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优泌林30R和优泌乐25,日2次,餐前皮下注射,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2h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项指标,优泌乐25组为(8.7±1.9)mmol/L和(6.3±1.8)%,优泌林30R组为(13.8±3.2)mmol/L和(8.2±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体质量、BMI四项指标,优泌乐25组分别为(6.8±1.7)mmol/L,15例次,(69.7±8.3)kg,(27.2±3.8)kg/m2;优泌林30R组分别为(6.8±1.9)mmol/L,19例次,(70.5±6.9)kg,(26.8±3.9)kg/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口服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优泌乐25较优泌林30R更能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优泌乐50和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优泌乐50组和优泌林70/30组,两组适当加用阿卡波糖或二甲双胍,不用胰岛素促泌剂,每隔3—7d监测4次血糖(空腹,早餐、中餐、晚餐后2h),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及口服药物用量,12周后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晚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次数,胰岛素用量,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上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控制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泌乐50治疗2型糖尿病优于优泌林70/3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优泌乐50治疗口服降糖药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口服降糖药物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应用优泌乐50控制血糖治疗;对照组应用诺和锐30控制血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控制血糖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3个月后疗效:研究组患者在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次/d皮下注射优泌乐50治疗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好,餐后血糖控制满意,低血糖反应无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曾朝阳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12):1140-1143
目的 观察优泌乐50和诺和锐30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 选择56例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优泌乐50和诺和锐30的交叉对照试验。观察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RI)用量、体重指数(BMI)、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等各项指标的变化,从而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控制水平相似,而优泌乐50组餐后血糖控制优于诺和锐30组,且HbA1c水平更低,RI用量也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泌乐50白天低血糖发生较多(P<0.05),诺和锐30夜间低血糖发生较多(P<0.05)。结论 优泌乐50和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均疗效肯定,但优泌乐50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存在优势,胰岛素用量更少,且夜间低血糖事件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捷诺维(西格列汀)联合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DM2)的临床观察。方法对80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分为单用诺和灵30R组和诺和灵30R联用西格列汀组,每组各40例。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水平(HOMA2-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2-%B)、胰岛素敏感性(HOMA2-%s)指数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变化。结论口服降糖药西格列汀与诺和灵30R联合治疗,能良好控制和稳定老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和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糖、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收缩压、IM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能够通过降低血糖、调节血脂代谢、改善心肌功能和IMT来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 相似文献
13.
高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9):15-15,20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2011年来我院门诊内分泌科治疗的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给予罗格列酮片和阿卡波糖片,定期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罗格列酮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12周之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相对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正常,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美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6):21-22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饮食及运动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餐前口服二甲双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格列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VSC)、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e)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城郊社区2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药情况及解决对策。方法选取社区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48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治疗用药,分析血糖水平与治疗方案的相关性,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1种口服降糖药组、2种口服降糖药联合组、3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联合组及胰岛素组,比较各组间FPG、2hPG及HbA1c。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药物治疗方案呈正相关(r=0.2158,P=0.001),胰岛素组HbA1c显著高于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组HbA1c显著高于1种口服降糖药组和3种口服降糖药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对血糖控制极为重要,应通过健康教育引导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T2DM6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及内中膜厚度(IMT),根据病变程度分为无病变组(A组)30例、有病变组(B组)35例。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记录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血糖标准差(SDBG),并测定IMT,检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①B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HbAIc、SDBG、MAGE、LAGE、MPPGE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组C反应蛋白(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IMT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DM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增强,血糖波动与T2DM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N+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诺和灵N+诺和灵R于睡前及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B组(60例)采用诺和锐30于三餐前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达标后三餐前与睡前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后72 h血糖波动范围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达标后,三餐前及睡前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组血糖达标后72 h血糖波动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B组较A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于三餐前10 min皮下注射,较诺和灵N+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更稳定,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