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鼠慢性吗啡耐受过程中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糖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n=6):慢性吗啡耐受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吗啡耐受组皮下注射10mg/kg的吗啡。生理盐水组皮下注射10mL/kg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则不予任何处理。各组每天重复用药两次,上午8点钟和下午6点钟,连续7天给药。测定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最大镇痛百分率(MPE%),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脑内皮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糖蛋白阳性面积的表达情况。结果 吗啡耐受组大鼠在第1天的MPE%为(82.50±26.39)%,第3天、第5天、第7天分别下降至(68.33±27.92)%、(46.17±21.50)%和(23.17±15.41)%,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7天吗啡耐受组P糖蛋白阳性面积为(0.82±0.04)%;生理盐水组P糖蛋白阳性面积为(0.53±0.01)%;空白对照组P糖蛋白阳性面积为(0.31±0.08)%,吗啡耐受组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产生慢性吗啡耐受后,大鼠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糖蛋白阳性面积大量表达,而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显示不明显,本研究初步表明P糖蛋白参与吗啡耐受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在吗啡耐受大鼠脑内额叶皮层、海马及下丘脑表达差异。 方法 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吗啡耐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耐受组连续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2次∕d,连续7 d,建立吗啡耐受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同时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建立并确认成功后处死大鼠,取出大鼠海马、下丘脑和额叶皮层组织,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比较两组不同脑区P-gp基因表达。 结果 吗啡耐受组大鼠海马和下丘脑P-gp的表达显著高于同组的额叶皮层(P<0.05),并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同脑区P-gp的表达(P<0.05);而在生理盐水对照组各脑区间P-gp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海马和下丘脑P-gp表达增加明显高于额叶皮层,P-gp表达在吗啡耐受大鼠各脑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30年代ohal及Elliot开展脑片技术以来['],脑片标本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标本可以取材于不同动物的丘脑、嗅球、下丘脑、海马、纹状体、树皮层[2]、甚至脑肿瘤病人的新皮层组织等[3],其中海马脑片的应用时间久、范围广,而视皮层脑片的应用则在80年代才发展起来['J。以下主要介绍大鼠海马及视皮层脑片标本的制作过程及孵育方法。l脑片制作过程1.l海马脑片标本处死动物多使用钝器猛击成年大鼠的胸背部及颈背部使其迅速停止心跳,以减少手术时出血。然后用手术刀沿中线切开头皮,暴露颅骨,并在颈部… 相似文献
4.
孤啡肽对大鼠急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啡肽在急性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热 甩尾观察和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RT-PCR)等方法,对大鼠急性吗啡耐受形成中痛行为,海马孤啡肽(OFQ)mRNA表达进行检测,并通过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受体反义寡聚核苷酸,以抑制OFQ作用,来观察其对急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结果:伴随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海马中OFQ mRNA呈现高趋势。预先以孤啡肽受体反义寡聚核苷酸处理,AMT形成受抑制。结论:OFQ的升高是大鼠AMT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p-gp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测定p-gp在36例骨肉瘤和17例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随访骨肉瘤患者生存时间。36例骨肉瘤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平均19.9岁。Enneking分期ⅡA3例,ⅡB27例,ⅢB6例,并发病理性骨折7例。结果 36例骨肉瘤随访时间平均3.5a,其中存活3a及以上者13例,存活3a以下者23例,死亡病例均因骨肉瘤远处转移全身衰竭致死。36例骨肉瘤p-gp阳性表达率为50.0%,显著高于骨软骨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gp表达在不同Enneking外科分期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存时间3a以上组及3a以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gp表达可能与骨肉瘤作为高度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对骨肉瘤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P-糖蛋白在正常胎儿组织中的表达ExpressionofP-glycoproteininnormalfetustissues李羲,郭先健,王东,李淑平(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呼吸内科研究所)重庆,630037关键词P-糖蛋白;胎儿中图法分类号Q51... 相似文献
8.
采用C2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ABC法),检测P-gp在33例肺癌中的表达,在16例腺癌中,P-gp表达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62.5%,14例磷癌中,P-gp表达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14.20%,3例小细胞肺癌中,P-gp表达均阴性,腺癌中P-gp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提示P-gp表达是肺癌产生的在抗药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鞘内注射对癌痛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大鼠模型镇痛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71只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体重230~250g,制备胫骨癌痛模型成功大鼠连续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建立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模型,通过胫骨X线检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及疼痛行为学检测,选取胫骨癌痛模型构建成功的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癌痛吗啡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吗啡组(M组)和氯胺酮联合吗啡组(K+M组)。采用检测患肢足底热辐射痛阈值作为疼痛行为学指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酶联免疫法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脊髓P物质(substance-P,SP)及缓激肽(BK)含量。结果1 胫骨癌痛大鼠连续9天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0mg/kg, 2次/d)可成功建立胫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模型。2 连续7天鞘内注射小剂量盐酸氯胺酮注射液(25μg, 1次/d)联合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致吗啡耐受大鼠热辐射痛阈值较各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3 鞘内注射小剂量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联合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致吗啡镇痛耐受大鼠脊髓SP和缓激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小剂量氯胺酮鞘内注射干预癌痛大鼠吗啡镇痛耐受模型痛阈值及行为学观察再次证实了小剂量氯胺酮的应用可加强吗啡的镇痛效果,同时可一定程度减轻吗啡镇痛耐受的发生。我们研究也表明传导通路中脊髓P物质及缓激肽含量变化是小剂量氯胺酮参与调节吗啡镇痛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研究病史资料完整的26例淋巴瘤者P-糖蛋白表达与临床化疗效果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84例淋巴瘤初诊患者检标本中的P-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84例淋巴瘤组织中有10例P-糖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11.9%;P-糖蛋白阳性着色部位主要在细胞浆和细胞膜外侧,阳性细胞多呈片状分布,在阳性和阴性标本中,可见散在分布的阳性细胞,19例霍奇金病(HD)中6例呈阳性,6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P- 相似文献
11.
离体肺组织切片的制备和孵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离体肺组织切片孵育方法。方法利用肺组织精细切片技术制备肺组织切片 ,以 0 .5mLKrebs Henseleit(K H)缓冲液作为孵育液 ,在 37℃培养箱内分别孵育 1、2、3、4h ,测定肺片的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比色、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率和三磷酸腺苷 (ATP)含量 ,以反映肺组织活性。结果肺片在 37℃培养箱内孵育 1、2、3、4h后MTT比色、LDH释放率和ATP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应用 0 .5mLKrebs Henseleit(K H)缓冲液作为孵育液、在 37℃培养箱对肺片进行孵育时组织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可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孵育方法用于离体肺片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关节炎大鼠吗啡耐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以慢性炎症为基础的吗啡耐受模型。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关节炎鞘内给予吗啡组(A组),关节炎腹腔给予吗啡组(B组),单纯鞘内给予吗啡组(C组),单纯腹腔给予吗啡组(D组)。A组与C组鞘内给予10μg/kg吗啡1日2次,B组与D组经腹腔给予同样剂量的吗啡。以热板法缩爪潜伏期和50%缩爪阈值作为行为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给药后第7天,A组大鼠的行为学指标较B、C、D组有统计学差异,C组与B、D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B、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可以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经鞘内给药制作出吗啡耐受的大鼠模型,而且本模型较以前的模型更加接近于实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后24h海马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及其特点。【方法】选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24h组,复制Marmarou落体打击闭合性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大鼠脑损伤后24h海马中蛋白质表达的改变。【结果】双向电泳分离结果显示,采用pH3~10胶条,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损伤后24h有7个蛋白质点有表达量上的差异,并有2个蛋白质点消失,新出现1个蛋白质点;采用DH4~7胶条,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损伤后24h有7个蛋白质点有表达量上的差异,并有1个蛋白质点消失,新出现3个蛋白质点。【结论】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早期(24h)可引起海马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亲代大鼠配对前经历吗啡成瘾及戒断对子代焦虑样行为产生的机制.方法 选用8周Sprague-Dawley大鼠(雌雄各半)建立吗啡依赖模型,自然戒断21d后配对分组合笼,同时建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子代鼠8周时,雌雄各5只取脑通过Golgi-Cox 染色观察子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形态情况;另外,子代鼠雌雄再各取5只,深度麻醉后取海马组织作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结果 吗啡成瘾组子代海马CA1区神经元基树突分枝总长度和基树突分支个数低于对照组子代(P<0.05);吗啡成瘾组子代与对照组子代相比,雄性子代鼠共同表达2倍上调的有663个基因,共同表达2倍下调的有449个基因,雌性子代鼠共同表达2倍上调的有350个基因,共同表达2倍下调的有188个基因;其中与情绪行为调节相关的基因有:5-HT2c受体上调7倍,Igf-2上调7.1倍,reelin表达下调3.3倍.结论 亲代经历吗啡成瘾戒断导致子代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发育不良,5-HT2c、Igf-2、reelin等基因表达异常,这可能是子代焦虑样行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和戒断小鼠海马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MT1、MT2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盐酸纳络酮诱发戒断症状。根据小鼠戒断反应中出现的跳跃次数、体重下降等指标评定戒断反应的强度。采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实验小鼠海马MT1、MT2 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吗啡依赖组MT1、MT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吗啡戒断组(P〈0.05),吗啡戒断组MT1、MT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依赖小鼠海马MT1、MT2 mRNA表达增加,纳络酮戒断能够抑制吗啡依赖引起的MT1、MT2表达增加,表明海马MT的表达变化参与了吗啡依赖和戒断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丙泊酚对大鼠脑片不同性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考察丙泊酚对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氧自由基 3种脑片损伤模型的作用效果。方法 建立大鼠皮层和海马脑片的缺氧缺糖、谷氨酸、过氧化氢损伤模型 ,每个损伤实验又分别设立对照组、损伤组、丙泊酚加损伤组 (浓度为 5、5 0及 10 0 μmol/L) ,每组大鼠 4例。采用新鲜脑片TTC染色比色法 ,测定各组脑片TTC染色的变化 ,比较丙泊酚对不同性质脑损伤作用效果。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 ,缺氧缺糖、谷氨酸和过氧化氢明显降低皮层和海马脑片TTC染色吸光度值 (A490 )。和损伤组比较 ,低、中剂量丙泊酚对缺氧缺糖和谷氨酸损伤所致A490 降低无作用 ,大剂量 (10 0 μmol/L)加重脑片TTC染色A490 降低 (P <0 0 1)。 5 μmol/L丙泊酚明显抑制过氧化氢损伤所致皮层和海马脑片TTC染色A490 降低 (P <0 0 1) ,大剂量时该作用消失 (P >0 0 5 )。结论 低剂量 (5 μmol/L)丙泊酚对大鼠皮层和海马脑片过氧化氢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对脑片缺氧缺糖和谷氨酸损伤无保护作用 ,大剂量 (10 0 μmol/L)丙泊酚加重大鼠皮层和海马脑片缺氧缺糖和谷氨酸损伤。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毒蕈碱受体拮抗剂减轻吗啡耐受和依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毒蕈碱受体亚型在吗啡耐受和依赖中的作用。方法热板反应测定SD大鼠(n=63)吗啡镇痛,纳洛酮激发作为SD大鼠(n=77)吗啡依赖模型,腹腔或脊髓鞘内注射选择性M1受体拮抗剂哌拉唑嗪和M2受体拮抗剂美索四氨,观察对吗啡耐受和依赖的影响。结果吗啡耐受大鼠腹腔注射美索四氨(0.25mg/kg)6天后,对吗啡的敏感性恢复,对照组和哌拉唑嗪组动物仍处于耐受状态。鞘内注射6天后,哌拉唑嗪呈剂量依赖方式减轻吗啡耐受,美索四氨可轻度减轻吗啡耐受。美索四氨或哌拉唑嗪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激发的戒断症状。仅大剂量美索四氨可抑制戒断症状。结论毒蕈碱受体在外周以M2受体,在脊髓水平以M1受体为主参与吗啡耐受和依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安君宁对雄性SD大鼠吗啡依赖相关脑区前脑啡肽原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体质量180~220g的雄性SD大鼠,设对照并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后随机均衡分为5组:淀粉正常对照组,吗啡戒断并安君宁治疗12d、30d组,吗啡戒断并淀粉治疗12d、30d组。吗啡依赖模型的建立采用剂量递增10日法(5mg·kg-1·次-1~50mg·kg-1·次-1,2次/d,腹腔注射)。安君宁干预方法:灌胃1g·kg-1·次-1,2次/d;对照组灌等量的淀粉。各组大鼠按预定时间麻醉、灌注、留取脑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s)、前额皮质(PFC)前脑啡肽原(PENK)mRNA水平。结果安君宁干预组与干预对照组相比,VTA、NAs、PFC中PENK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吗啡戒断12d,安君宁干预组VTA、NAs、PFC中PENKmRNA水平分别为(14.74±4.81)×10-2、(16.09±4.94)×10-2、(20.47±7.03)×10-2,而干预对照组分别为(9.74±0.87)×10-2、(5.94±0.91)×10-2、(10.87±3.96)×10-2;戒断30d,安君宁干预组分别为(17.46±8.27)×10-2、(25.73±8.24)×10-2、(26.58±6.29)×10-2,而干预对照组分别为(12.36±6.95)×10-2、(10.31±0.78)×10-2、(19.78±7.08)×102。结论安君宁能促进吗啡依赖大鼠依赖相关脑区前脑啡肽原表达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孕鼠产前应用不同疗程糖皮质激素(GCs),研究后代仔鼠脑组织重量、含水量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了解孕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后代脑发育的影响。方法孕鼠于怀孕第18天开始每天肌注地塞米松0.48 mg/(kg·次),q4 h一次,4次为一疗程,连用3 d;单疗程后期与对照组以同等容积生理盐水代替。仔鼠生后第1天(P1)、P3称脑重,用干湿法测脑含水量;于P3、P7、P42用ISH法测量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在脑海马部位的表达。结果仔鼠胎儿期应用激素后脑重减轻,脑组织含水量却无改变,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下调。结论胎儿时期使用过量糖皮质激素影响仔鼠脑发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