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3例癌症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和观察,研究组在常规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疗,疾病知识教育,个别的心理治疗,患者互助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音乐结合肌肉放松训练及内心意念引导等常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仅用常规肿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提示癌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每位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障碍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测查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抑郁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抑郁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按心理检查时单双序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药物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仅用常规药物治疗。每位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用焦虑抑郁量表和测查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并进行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焦虑抑郁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瑞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634-563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效果.方法 对92例癌症患者进行动态心理观察,根据干预组癌症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及时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协助患者控制消极心理,增强信心,积极参与治疗.观察记录心理干预4周后的心理、饮食、睡眠、活动等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在食欲、睡眠、精神状态、对家庭的理解与配合、对癌症的认识、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和面部表情、治疗效果等生活质量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针对癌症患者不同心理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提高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干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探寻最佳的干预方式。方法:乳腺癌患者56例,均经临床和病理诊断发现有骨转移,无认知功能障碍,并对心理干预疗法无抵制情绪。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41例,在常规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患者14例仅采用常规乳腺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43%(6/14),研究组为66%(28/42)。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在疼痛减轻、心理健康、情感作用、社会功能、健康认识方面均有明显改善(r=4.04∽7.46,P&;lt;0.01~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治疗,有助于提高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分型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心理护理;研究组采用心理分型护理干预方法,即在患者治疗前先针对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划分5大类,进行逐一排除,改变临床的心理状态。治疗及护理后6个月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LQ-52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分型护理干预方法对于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护理干预过程中应注意提高护士的耐心与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探寻最佳的干预方式。方法乳腺癌患者56例,均经临床和病理诊断发现有骨转移,无认知功能障碍,并对心理干预疗法无抵制情绪。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41例,在常规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患者14例仅采用常规乳腺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43%(6/14),研究组为66%(28/42)。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在疼痛减轻、心理健康、情感作用、社会功能、健康认识方面均有明显改善(χ2=4.04~7.46,P<0.01~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治疗,有助于提高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护理在癌症晚期姑息治疗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癌症晚期姑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等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疲倦、睡眠等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护理服务在癌症晚期患者姑息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排除宫颈高度病变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淑润栓外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常规使用外用药物。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2组患者均发放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并且评分,将结果进行干预前、后及同期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心理干预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手术室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对不良情绪、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手术室心理支持护理干预,观察2组不良情绪、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SDS、NIH-CPSI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手术室心理支持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癌症患者应用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改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癌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36例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6例行临终关怀护理干预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AC评分及EORTC QLQ-C3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可减轻应激心理,提高其晚期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93例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心理学调查(SAS,SDS),研究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及化疗外,还给予心理支持疗法;对照组不予心理支持.结果2组患者入院初SAS、SDS均无显著差异.经心理干预后,研究组SAS、SDS标准分明显减低,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肿瘤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焦虑和抑郁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女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检测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变化情况、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PB)值较干预前降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女性高血压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机制下的积极刺激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药物依赖患者治疗配合度、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70例MMT药物依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机制下的积极刺激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治疗配合度、心理健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质量(采用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结果:干预后,两组治疗配合度、SSRS评分、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两组SCL-90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机制下的积极刺激干预可有效提高MMT药物依赖患者治疗配合度,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血液肿瘤患者的心理学调查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亚芳  陈洁 《现代护理》2006,12(10):911-912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93例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心理学调查(SAS,SDS),研究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及化疗外,还给予心理支持疗法;对照组不予心理支持.结果2组患者入院初SAS、SDS均无显著差异.经心理干预后,研究组SAS、SDS标准分明显减低,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肿瘤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焦虑和抑郁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96例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变化.将9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出院时抑郁、焦虑程度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够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在眼外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10例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进行心理状态测定。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焦虑评分为11.18分,对照组为11.05分;治疗后观察组为4.21分,对照组为9.67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眼外伤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自助教育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心理状态、疾病认知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1日~2023年1月31日就诊的72例女性SU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仪治疗+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仪治疗+心理自助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疾病认知水平、生活质量[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并统计患者锻炼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疾病知识、日常生活管理知识、盆底肌肉训练知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I-QOL中社交活动受限、心理影响、限制性行为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女性SUI患者在盆底康复治疗期间实施心理自助教育的效果明...  相似文献   

19.
陈春秀  赖伟权  黄淑芬  黄玉玲  黄彩玲 《护理研究》2014,(36):4521-4522,452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监护人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名脑瘫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监护人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及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社会支持评分和依从性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家长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及依从性,有利于患儿得到更好的照顾。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体像障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体像障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体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观察3mo。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观察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研究组心理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t=2.66、3.21,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测评研究组心理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t=2.61、2.54、2.92,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t=2.56、2.89、7.45,P〈0.05或0.01)。对照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体像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