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TACE联合放疗对无法手术的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无法进行或不愿进行手术的PHC患者120例,分成两组:TACE+RFA组(A组,n=60)和TACE+放疗组(B组,n=60),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和毒副反应,随访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A组和B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46.7%和5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个月和1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方面,两组在上消化道出血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ACE+放疗相比,TACE+RFA治疗无法手术的PHC远期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收集2006年6月—2011年6月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合并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42例(观察组),并筛选同期单纯TACE治疗的患者42例(对照组)。比较2组1、2、3年存活率及治疗前后的临床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和肿瘤影像学的改变。观察组患者肿瘤及门静脉癌栓坏死、缩小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AFP降至正常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且观察组患者1、2、3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动脉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疗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TACE组患者采用TACE术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TACE术联合RFA术进行治疗。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两组患者近期疗效、1年内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的甲胎蛋白(AFP)和体力状况评分(KPS)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联合组患者近期疗效高于TACE组(P<0.05);联合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77.9%高于TACE组1年生存率54.6%(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AFP数值和KPS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的AFP数值低于TACE组(P<0.05),但KPS数值高于TACE组(P<0.05);联合组患者腹痛的不良反应率高于TACE组(P<0.05),但其他各项不良反应均低于TACE组(P<0.05)。 结论TACE术联合RFA术对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比单纯TACE术要好,患者的生存期有所延长,联合术对不能实施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影像引导放疗(IGRT)对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3DCRT组和IGRT组,每组25例。放疗后12周,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定;对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进行远期疗效评定。下肢深静脉造影-计划靶体积(CTV-PTV)外放范围、中位生存时间呈正态分布比较用(x珋±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近远期疗效、毒副反应1级发生率比较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运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α=0.05。结果 IGRT组患者的CTV-PTV外放范围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均明显比3DCRT组小(P<0.05);IGRT组患者的部分缓解率明显比3DCRT组高(χ2=5.02,P<0.05),进展率明显比3DCRT组低(χ2=9.35,P<0.05);IGRT组患者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2%(18/25)、20%(5/25);3DCRT组患者的分别为56%(14/25)、16%(4/25),IGRT组高于3DCRT组(P<0.05);IGRT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比3DCRT组长(P<0.05);IGRT组患者的毒副反应1级发生率76%(19/25)高于3DCRT组56%(14/25)(χ2=14.45,P<0.05),2级、3级发生率低于3DCRT组(χ2=16.01、17.53,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RT较3DCRT更能有效提升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PHC)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的影响。选取肿瘤直径3.0 cm的PHC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TACE治疗,观察组行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肿瘤活性相关指标和肿瘤复发相关指标水平。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甲胎蛋白(AFP)、AFP-L3、谷氨酰转肽酶(GGT)及CA19-9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ACE联合RFA可以更有效地杀灭PHC肿瘤细胞,降低肿瘤细胞转移率,减少术后复发,对于肿瘤直径3.0 cm的PHC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TACE。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thrombus,PVTT)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肝叶切除联合经门静脉癌栓切除或经门静脉残端取栓术治疗PLC合并PVTT13例。其中肉眼癌栓10例,镜下癌栓3例。术后3例仅行门静脉化疗(PVC),3例同时行PVC+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1例术后单纯行TACE治疗,6例术后未做化疗。结果无手术死亡,肉眼癌栓全部取出。术后10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其中1例于术后28 d死于肝功能衰竭,余经护肝治疗恢复;5例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液,予胸腔穿刺抽液后治愈。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60个月。镜下癌栓的3例未复发,非镜下癌栓的9例术后1年内复发6例,行化疗者7例,1年内死亡4例(3例仅行PVC,1例仅行TACE);术后1~2年内复发3例,均为行PVC+TACE者,1~2年内死亡1例。在7例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中,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9%(3/7)和28.6%(2/7)。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PLC合并PVTT的有效方法,术后辅以门静脉化疗及TACE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5例中晚期PHC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TACE组(40例)、RFA组(38例)及TACE+RFA组(47例),观察3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比较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结果 TACE+RFA组总有效率为74.5%,明显高于TACE组的52.5%和RFA组的47.4%(P0.05);TACE+RFA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17.0%、31.9%,均明显低于TACE组(37.5%、57.5%)和RFA组(42.1%、60.5%)(P0.05);TACE+RF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0.2%,均明显高于TACE组(70.0%、47.5%)和RFA组(68.4%、44.7%)(P0.05);且TACE+RFA组中位生存期(26个月)明显长于TACE组(21个月)和RFA组(19个月)(P0.05)。结论 TACE联合RFA可有效治疗中晚期PHC,减少术后复发率并提高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其疗效优于单纯TACE或单纯RFA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PHC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TACE联合PSE治疗。术后采用肝脏CT、超声、肝功能、血常规及甲胎蛋白(AFP)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对26例患者共进行63次TACE、27次PSE治疗,全部治疗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2个月,均生存;23例患者随访6个月,17例生存;13例患者随访12个月,9例生存;8例患者随访24个月,5例生存。结论 TACE联合PSE治疗PHC合并脾功能亢进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对于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而言,手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其治疗方式目前仍有很多争议。笔者总结可切除HCC合并PVTT的外科治疗经验,比较手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此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39例可切除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手术组),16例行TACE治疗(TAC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与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手术组除1例肿瘤广泛侵犯仅取材活检,其余均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19例示切缘阴性;2例术后肝功能不全,经人工肝及其他支持治疗痊愈出院。TACE组16例肝动脉超选、灌注、栓塞顺利;1例因肝动脉完全栓塞,术后3 d因急性肝衰竭救治无效死亡。手术组8例术后辅助TACE治疗,5例靶向治疗,其中1例I型PVTT患者手术后联合TACE等治疗后仍生存47个月。TACE组13例多次治疗,4例给靶向药物,其中1例II型PVTT患者TACE术后经过7次灌注化疗及栓塞仍然生存25个月。与TACE组比较,手术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成本增加、术后行TACE的例数更少、术后未做其他治疗的例数以及术后AFP恢复正常的例数更多(均P<0.05)。手术组与TACE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2个月与9.5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2%、43.5%、34.8%、17.4%与46.7%、33.3.0%、13.3%、0。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与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VTT分型、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数目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PVTT分型、肿瘤直径、AFP水平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PVTT分型、肿瘤直径、AFP水平直接影响HCC合并PVTT患者的术后生存,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明显好于TACE治疗,尤其是对于可切除HCC合并I/II型PVTT的患者,但治疗选择可能受患者意愿、经济因素等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热灌注(hyperthermic perfusion)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al carcinoma,PH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PHC患者15例,共25个肿瘤灶,病灶大小1~8cm,所有患者均先进行热灌注TACE,然后在CT引导下RFA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本组内放疗处方剂量规定为60Gy,随访观察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6.8个月),全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6%,除1例粒子游走外,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热灌注TACE、RFA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PHC,近期疗效明显,可望成为PHC更有效的治疗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治性切除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PHC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接受根治切除术辅助TACE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50例行单纯根治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A19-9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及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及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血管癌栓形成、CA199浓度等因素与PHC患者术后生存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CA199浓度是影响根治切除术辅助TACE治疗PHC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根治切除术联合TACE治疗PHC,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提高术后远期生存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CA199浓度是影响根治切除术辅助TACE治疗PHC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和毒副反应。方法将6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化疗)和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54.3%,对照组为36.7%,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0.0%,对照组为27.8%,具有显著差异(P0.05)。各主要系统的毒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轻。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可以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减轻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患者给予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22例患者仅应用化疗,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华蟾素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近期疗效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毒副反应减低,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PMCT)序贯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6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拟行TACE治疗;观察组:采取TACE联合PMCT治疗。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均复查相关血液指标及增强CT,观察分析临床疗效,记录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然后随访6、12、18及24个月时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1),随访6、12、18及24个月时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应用TACE联合PMCT治疗可显著提高近期临床疗效,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病人术后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临床对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此1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2组,观察组(56例,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随访3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生存质量评分、中位生存时间、血清肿瘤标志物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67.86%)明显高于对照组(42.00%),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51.79%)、2年生存率(32.14%)、3年生存率(21.43%)略高于对照组(44.00%、24.00%、16.00%),但组间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70.45±0.78)分、中位生存时间(14.65±2.61)个月明显多于对照组(65.56±2.40)分、(12.12±2.23)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NSE及CA199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近期疗效较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更佳,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序贯微波消融(MWA)和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肿瘤直径>5 cm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两家医疗中心收治的61例(潍坊医学院附属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30例、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31例)肿瘤直径>5 cm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序贯MWA治疗设为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治疗和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2)近期疗效。(3)随访和生存情况。(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住院、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治疗后6个月内每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实验室指标、肿瘤标志物、腹部增强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了解患者生存与疾病进展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Pearson校正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个时间点生存率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肝细胞癌患者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为(58±8)岁,年龄范围为43~73岁。61例患者中,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1)治疗和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①治疗情况,观察组患者TACE治疗次数、MWA治疗次数、首次TACE治疗至首次索拉非尼服药时间、索拉非尼服药时间分别为1次(1~5次)、2次(1~4次)、5 d(5~9 d)、24个月(6~72个月),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次(1~5次)、0、6 d(5~9 d)、16个月(6~60个月),两组患者TACE治疗次数、MWA治疗次数、索拉非尼服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01,-7.213,-2.614,P<0.05)。两组患者首次TACE治疗至首次索拉非尼服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3,P>0.05)。②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无TACE并发症发生;观察组3例患者发生MWA并发症,其中肝包膜下少量出血2例,胸腔积液1例,经保守治疗后均缓解。③索拉非尼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口服索拉非尼2个月后均出现≥1种与索拉非尼相关的Ⅰ~Ⅲ级不良反应,无Ⅳ级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发生手足皮肤反应、皮疹、瘙痒、皮肤色素脱失、腹泻、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发热、疲劳、肝功能障碍、骨髓抑制分别为8、3、4、3、10、18、20、20、20、15、3、2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9、3、3、2、13、19、23、12、21、12、6、2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0.000,0.000,0.000,0.796,0.177,1.082,3.674,0.208,0.435,0.601,0.000,P>0.05)。发生索拉非尼不良反应患者经对症治疗、减少索拉非尼剂量或间断停药后均缓解。(2)近期疗效: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甲胎蛋白(AFP)为16μg/L(3~538μg/L),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AFP为292μg/L(9~642μg/L),两组患者A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4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肿瘤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肿瘤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4、11、6例、0,80.6%(25/31),100.0%(31/31),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13、12、3例,50.0%(15/30),90.0%(27/30),两组患者肿瘤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3,P<0.05);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3,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61例肝细胞癌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0~7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0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28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8例为肿瘤局部进展,4例为门静脉主干癌栓,11例为肝内转移,5例为肺转移;对照组30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13例为肿瘤局部进展,6例为门静脉主干癌栓,6例为肝内转移,5例为肺转移。61例患者中,观察组28例死亡,对照组29例死亡。观察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8.0个月、18.0个月,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5个月、11.5个月,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21,10.506,P<0.05)。观察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37%、20%,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83%、13%、7%,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635,4.623,3.139,P<0.0167)。观察组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40%、27%,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3%、13%、7%,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965,4.900,3.684,P<0.0167)。(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肿瘤最大直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风险比=0.483,6.196,12.646,5.049,2.950,4.791,95%可信区间为0.284~0.823,3.198~12.003,5.031~31.785,2.586~9.858,1.366~6.369,2.507~9.155,P<0.05)和(风险比=0.427,5.804,7.032,5.405,2.925,4.410,95%可信区间为0.248~0.735,3.043~11.070,3.071~16.101,2.685~10.881,1.364~6.270,2.331~8.34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肿瘤最大直径、BCLC分期、肝硬化、HBV感染是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0.183,5.886,17.544,4.702,3.801,95%可信区间为0.090~0.370,2.648~13.083,5.740~53.622,1.928~11.470,1.368~10.562,P<0.05)和(风险比=0.201,3.850,3.843,3.598,3.726,95%可信区间为0.098~0.411,1.761~8.414,1.526~9.682,1.444~8.963,1.396~9.947,P<0.05)]。结论与TACE联合索拉非尼比较,TACE联合索拉非尼序贯MWA治疗肿瘤直径>5 cm肝细胞癌安全、有效。治疗方案、肿瘤最大直径、BCLC分期、肝硬化、HBV感染是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TACE+微波消融(MWA)+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TACE+MWA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TACE+MWA+PD-1(观察组)或TACE+MWA治疗(对照组)的PHC患者各40例,比较组间基线资料、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90.00%和72.5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7.50%和95.0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30.80个月和15.7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23.35个月和6.80个月;观察组OS和PFS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经相关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TACE+MWA+PD-1联合治疗PHC效果优于TACE+MW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外科手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放疗(RT)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7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TACE+RT治疗的37例HCC+PVTT病人和2014-2017年接受外科手术的125例HCC合并PVTT病人的临床资料,倾向性评分配对后,共入组27对病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外科手术组与TACE+RT组的生存时间相近(13.9个月 vs. 14.0个月,P=0.810);外科手术组1、2、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2.8%、33.3%、27.9%和16.2%,而TACE+RT组为56.3%、33.4%、27.3%和17.7%。匹配后,外科手术组与TACE+RT组生存时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10.0个月 vs. 13.0个月,P=0.520);外科手术组1、2、3、5年总体生存率为48.1%、33.3%、16.7%和11.1%,而TACE+RT组为51.6%、31.3%、22.3%和17.9%。按PVTT程氏分型(Ⅰ、Ⅱ、Ⅲ型)进行亚组分析,外科手术组和TACE+RT组的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组中Ⅰ型PVTT的生存优于Ⅱ、Ⅲ型PVTT(19.1个月 vs. 11.8个月,P=0.028)。结论 外科手术与TACE+RT治疗可切除的HCC合并PVTT病人的生存获益相近;手术切除可作为HCC合并Ⅰ型PVTT一线治疗方案,对于Ⅱ、Ⅲ型PVTT病人,TACE+RT可能是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但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自拟抑肺汤联合诱导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92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单纯3DCRT组(RT组50例)和抑肺汤、诱导化疗与3DCRT联合组(联合组42例).联合组在3DCRT治疗前给以2~4个疗程铂类为主的化疗.结果:全组中位总生存期15个月,RT组中位总生存期12个月,联合组18个月(P=0.014).1年生存率RT组为48.6%,联合组为71.2%(P=0.004),2年生存率RT组为20.8%,联合组为37.6%(P=0.041).两组毒副反应相似,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抑肺汤、诱导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NSCLC可延长生存期,但并不增加放射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的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4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胃癌根治术中施行腹腔内温热化疗,23例术中常规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观察术后并发症、毒副反应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和毒副反应基本相同(P>0.05),随访2年,治疗组死亡6例(26.1%),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的13例(34.8%),其中2例肿瘤复发,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例(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可在术中杀死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提高术后生存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