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最具临床意义的也是仍然没有最后解决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有超过正常人5~17倍的中风危险性,房颤的治疗困难,已成为21世纪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多年以来恢复和维持窦律是患者和医生首选的共同愿望.阵发性的房颤如不加以干预可以转变为持续性的房颤,人们对阵发性的房颤的触发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大多数的房颤是可以通过起搏程序以预防的.我们对病态窦房结伴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安置了预防房颤起搏器,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预防阵发性房颤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三维电解剖(Como)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口部消融(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CPVA)是目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之一,对于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的长期成功率分别过88%和70%左右。我院自2003年12月起共对16例房颤患者进行了CPVA术,其中3例为持续性房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风险比较。方法将34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重症(NIHSS评分≥22分),轻症(NIHSS评分≤8分),再将重症患者分为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与非房颤组。轻症患者同样分组,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重症患者中房颤发生总例数明显增多,较非房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症患者中,非房颤例数明显增多,较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脑卒中危险因素中,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房颤患者较血栓形成脑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易造成大面积脑梗死,且病情危重,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同样具有高风险,应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心房颤动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有 3个主要目标 :控制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和预防血栓栓塞形成。本期“心房颤动研究专栏”(简称专栏 )的 1 6篇文章中 ,1 3篇关于房颤的治疗和预防复发。  房颤的治疗是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对有持续性 (非自行终止的 )、阵发性房颤以及经选择的慢性房颤患者 ,转复为窦性心律是理想的终点。  有少数药物 (例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几个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以及胺碘酮和索他洛尔 ) ,能够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但总的说来 ,有效率仅60 %或略高 ,且受其它…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阵发性房颤的转复和窦性心律的维持;(2)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心室率的控制;(3)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近年来,随着对房颤临床和电生理认识的加深以及一些新的药物的出现和在临床上的应用,房颤的治疗有了很多新的进展,有些进展甚至是突破性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胸部皮肤神经活性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总结胸部皮肤神经活性监测在心房颤动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7.03-2017.05在我科拟接受胸腔镜辅助下房颤微创外科射频消融的孤立性房颤患者36例,其中,阵发性房颤20例,持续性房颤16例。在房颤消融术前,应用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采集、分析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比较分析持续性房颤患者与阵发性性房颤患者之间胸部皮肤神经活性的差异。 结果: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1.27±0.27μV(95% CI [1.16,1.41])]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1.00±0.34μV(95% CI [0.87,1.14])](P=0.013),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89.44±19.74bpm(95% CI [80.81,99.17])]也明显快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71.25±12.34bpm(95% CI [66.35,76.36])](P=0.004)。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与心室率呈明显的正相关(r=0.719,P=0.002);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与心室率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634,P=0.003)。 结论:胸部皮肤神经活性可有效用于评估心脏交感神经活性,与心室率变化呈正相关;不同类型房颤,其胸部皮肤神经活性有所不同,持续性房颤的胸部皮肤神经活性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表明持续性房颤的自主神经重构可能较阵发性房颤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对房颤患者药物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7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入院的房颤患者94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35例,年龄(61.79±0.79)岁。选取同期住院既往无房颤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28例为对照组。将房颤患者依据类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63例),持续性房颤组(31例)。检测入选者CRP和PCT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CRP、PCT对房颤、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药物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CRP、PC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CRP和PC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房颤患者CRP水平与PCT呈正相关(r=0.465,P0.01)。药物转复为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组为77.78%,持续性房颤组为51.61%。PCT诊断房颤、阵发性房颤及持续性房颤药物复律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79、0.73,CRP诊断的AUC为0.72、0.71、0.62。结论房颤患者CRP和PCT升高,其检测对预测房颤患者药物转复成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前血浆醛固酮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阵发性房颤患者91例,所有患者入选后行心脏超声、长程心电图和血生化检查,测定空腹清晨窦性心律时血清醛固酮浓度。结果随访18±6个月,86例完成随访,其中15例进展为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组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功能不全和醛固酮水平(302.7±78.3 pg/ml vs 234.3±69.6 pg/ml,P<0.01)与阵发性房颤组有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醛固酮是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前血清醛固酮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指标变化、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率、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及缺血性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DL-C、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DL-C、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缺血性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率、阵发性房颤复发率、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或右心房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检测,探讨两种炎症因子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 59例首选射频消融术治疗方案的心律失常患者,59例患者心脏皆无结构性病变,其中包括房颤患者42例(阵发性房颤24例、持续性房颤18例)、预激综合征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共17例,分别纳入房颤组及非房颤组。术前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左房和右房中血液,并通过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的TNF-α、IL-6水平进行检测,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 在两组比较中,房颤组LAD(36±7)mm显著高于非房颤组(31±4)mm(P<0.01);TNF-α水平及IL-6L水平在房颤组的左、右心房的血清中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依次为P<0.01及P<0.05。在对房颤组中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的组内亚组比较中:持续性房颤血清IL-6(17±9)pg/m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12±5)pg/ml(P<0.05),而持续性房颤及阵发性房颤的血清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心房血清TNF-α、IL-6水平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有相关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心房血清IL-6 水平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有升高趋势,可以作为房颤持续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