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泡穿刺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致不孕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泡穿刺在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所致不孕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LUF致不孕妇女(实验组)72个月经周期进行观察,应用B型超声、LH试纸测定及基础体温测定方法监测卵泡的发育,并对成熟的卵泡穿刺,同时行人工授精。选择30例LUF致不孕妇女67个月经周期未进行卵泡穿刺,也行人工授精(对照组)做病例对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受孕成功率上有极显著差别(P〈0.01)。结论适时卵泡穿刺同时行人工授精是治疗LUF所致不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庄桂霞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200011)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系指卵巢内有卵泡生长发育并成熟,但不发生卵泡破裂和排卵,未破裂的卵泡黄素化,分泌相应的雌、孕激素,使靶器官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这一种未破卵泡黄素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经阴道卵泡穿刺术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可芳  丁丽娟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3):204-204,228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卵泡穿刺治疗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78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用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当优势卵泡直径达到18mm时,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10000U,治疗组在肌肉注射HCG36小时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行卵泡穿刺,术后人工受精:对照组指导患者于肌肉注射HCG24小时后性生活。连续治疗2~3个周期,并随访其有无妊娠。结果:卵泡穿刺组临床妊娠率为43.59%,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15.38(P〈0.01)。结论:经阴道卵泡穿刺术配合人工受精治疗,能有效提高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突击给药对治疗未破卵泡黄素化的疗效。方法 将LUF的病人随机分二组,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结果 在卵泡成熟时注射HCGl万u组LUF复现率35.7%,在卵泡成熟时用HMG150u HCG1万u突击给药组,LUF复现率5.88%。结论 对LUFS的病人在卵泡成熟时用HMG HCG突击给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邹丽华  李莉  赖欣  唐蓉  周晓莉  魏琼 《西部医学》2011,23(5):969-971
目的探讨B超监测卵泡发育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病因学诊断意义及评价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不孕患者阴道B超监测排卵情况,并对其中的24例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患者进行了37个周期的促排卵治疗。结果 81例不明原因不孕的患者有24例(29.63%)表现为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高于对照组的10例(15.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1例患者共监测了132个周期的卵泡发育情况,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的周期占46.97%(62/132),有35例进行了2次以上的监测,20例重复出现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重复出现率为57.14%。结论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是造成不孕征的重要原因之一,B超监测是诊断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的主要方法,B超监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卵泡发育,有利于诊断和治疗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鄢秀梅 《重庆医学》2002,31(11):1105-1105
目的 连续监测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的形态学改变,查找不孕症的原因,从而更精确地掌握不孕症药物治疗及人工授精的时机。方法 使用3.75MH2灰阶时实显像仪,对48例不孕症患者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在子宫内膜增殖的中晚期,26例为小卵泡破裂,13例过度增大未破裂的黄素化卵泡,9例为成熟卵泡并破裂排卵。结论 (1)小卵泡的破裂与过度增长未破裂的黄素化卵泡,对查找不孕症的原因有意义。并对药物治疗不孕症提供参考。(2)掌握成熟卵泡的排卵时间为人工授精提供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7.
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指有卵泡发育但未排卵,而出现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黄素化的现象。据报道,本征在药物促排卵的周期中发生率较高,占318%,并可重复发生,重复发生率为636%,也可见于自然月经周期中,发生率占101%[1]。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黄体血肿与黄素化未破裂卵泡(LUF)的不同超声改变,并观察与血孕酮(P)值的关系. 方法经阴道彩超(TVCD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超声动态观察确诊的黄体血肿(下称黄体组)36例,TVCDS连续监测发现并行动态观察及少部分行卵巢穿刺放液治疗确诊的LUF(下称LUF组)30例,对2组彩超表现与同步检测血P值作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黄体血肿周边血流信号丰富(占94.4%),动脉阻力指数(RI)平均0.48,血P值均明显大于5.0 μg/L.LUF周边血流信号均不丰富,动脉RI平均0.64,血P值均小于3.0 μg/L.结论 黄体血肿与LUF彩色血流显像有明显区别,血流显像受P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工授精联合卵泡穿刺术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不孕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临床治疗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不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将100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不孕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在促排卵治疗后实施人工授精联合卵泡穿刺术治疗;对照组、促排卵治疗后进行正常性生活,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不孕患者治疗后孕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流产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不孕患者围排卵期功能侧卵巢动脉血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人工授精联合卵泡穿刺术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不孕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高妊娠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对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卵巢储备功能评价的价值。 方法 选择不孕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将确诊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者200例作为研究组,其他正常排卵不孕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各卵泡期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6项水平、各卵泡期优势侧卵巢血流参数及围排卵期成熟卵泡血流分级情况。 结果 2组血管化指数、血流指数及血管化血流指数在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围排卵期成熟卵泡血流多为3~4级,研究组多为1~2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血流量低、成熟卵泡新生血管数量少是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血流灌注特点,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更利于早期评价卵巢储备功能,指导临床识别、预测卵泡发育不良及早期排卵障碍。  相似文献   

11.
采用B超引导下抽吸黄素化未破裂卵泡(LUF)液的新疗法,治疗了2例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取得满意疗效。2例病人均在应用促性腺激素类药物诱发排卵后出现明显腹胀、尿少、呼吸困难等症状,B超发现双侧卵巢增大直径达12cm以上,且见多个网状略区,伴多量胸腹水,诊断为重度OHSS病例。经扩容等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后在B型超声波引导下经阴道及腹部抽吸LuF液,症状显著改善。该方法简单、方便、效果确实,是治疗重度OHSS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2.
疏肝益肾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台证(简称LUFS)指有规律的月经周期,基础体温双相,实际月经中期印泡未破裂为无排卵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是长期引起不明原因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自1993-1996年对106例月经周期正常的不孕患者进行了“B超”监测,发现52例为末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占49.56%。根据B超分型,中医疏肝益肾治疗获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观察对象本组32例不孕症患者均有规则而正常的月经周期,基础体温呈双相。经妇科检查、经前诊断性刮宫、输卵管通液、丈夫精液检查等排除其它原因的诊断原因不明的不孕症。年龄25-3…  相似文献   

13.
方法:治疗组以中药补肾疏肝汤加西药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采用剂量与治疗组相同的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雄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雌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周期排卵率达85.2%,总妊娠率62.3%,未发生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及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LUFS),而对照组周期排卵率达到64.6%,总妊娠率35.3%,有5例并发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治疗组月经恢复率92.1%,对照组月经恢复率7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妊娠率、月经周期恢复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2例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分A、B两组,A组21例,月经干净第3d予补肾活血中药配合B超监测卵泡直径≥18mm用HCG5000u肌注诱发排卵;B组21例在B超监测卵泡直径≥18mm单用HCG5000u肌注诱发排卵。结果A组妊娠率达57.1%;B组妊娠率达23.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中药配合HCG促排卵治疗不孕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来曲唑用于排卵障碍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4月来我生殖中心就诊的排卵障碍患不孕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来曲唑组、来曲唑+尿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组、HMG3个组。分别比较三组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 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syndrome,OHSS)发生率。结果:各组间周期妊娠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多胎妊娠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用来曲唑对排卵障碍有较高的妊娠率,较低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及多胎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孕症妇女自然周期卵泡发育过程中,过早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H)峰与排卵障碍的相关性,为不孕症妇女行自然周期的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衢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不孕症门诊确诊的102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尿LH半定量检测试纸结合阴道超声,检测出102例不孕症妇女共244个自然周期的卵泡生长、内源性LH峰值及落峰时间、排卵情况,依据检测结果分为尿LH峰阳性组、尿LH峰阴性组及过早LH峰组,比较3组的排卵率、未破裂黄素化卵泡(LUF)发生率、周期妊娠率。结果 尿LH峰阳性组138个,尿LH峰阴性组44个,过早LH峰组62个。244个自然周期总排卵率为77.0%(188个周期),LUF发生率为21.3%(52个周期),周期妊娠率为20.9%(51个周期妊娠)。尿LH峰阳性组、尿LH峰阴性组及过早LH峰组的排卵率分别为91.3%、63.6%、54.8%,LUF发生率分别为8.7%、31.8%、41.9%,周期妊娠率分别为29.0%、11.4%、9.7%|其中尿LH峰阳性组的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均高于尿LH峰阴性组和过早LH峰组(P<0.05),尿LH峰阳性组LUF发生率低于尿LH峰阴性组和过早LH峰组(P<0.05),尿LH峰阴性组和过早LH峰组的排卵率、周期妊娠率、LUF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然周期卵泡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过早的内源性LH峰,是导致排卵障碍影响妊娠率的重要因素。临床实践中过早内源性LH峰的出现,可预测提早排卵及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LUFS)的发生,可适时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加强黄体支持,以降低LUFS的发生,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及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照组单纯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排卵、妊娠和卵泡黄素化不破裂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卵泡排出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卵泡黄素化不破裂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良好的促卵泡破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也称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是指卵泡生长至一定时期后,卵泡中的颗粒细胞受黄体生成激素的刺激,卵泡未排出而原位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从而使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据统计,LUFS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生率占5%~10%,而在不孕妇女中约占25%~43%~([1])。1975年Jewelewicz第1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周云芳 《中外医疗》2016,(19):65-67
目的:探讨不孕合并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方案。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在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0例不孕合并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依据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观察组患者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卵泡穿刺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措施后妊娠率、流产率,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方面,观察组(85.71%、28.57%、1.43%)和对照组(57.41%、11.43%、4.29%)具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孕合并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卵泡穿刺治疗,不仅能促进卵泡排出、提高妊娠率,而且手术具有安全简单、无副作用、无创伤等特点,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中西医诊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治疗,西医主要以促排卵、卵泡穿刺、手术等为主治疗;中医以补肾中药为主结合针灸或促排卵西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