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不排卵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孕。LUFS妇女存在的生育障碍因素已引起医学界对LUFS发病的重视,同时研究者们对LUFS的治疗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现对LUFS的中西医治疗状况及进展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3.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属卵巢性不孕。由于LUFS的发生无明显规律性,明确诊断时卵泡已发生黄素化不能排出,如何对可能发生的LUFS进行干扰,做到预防和有效治疗,是目前妇科生殖内分泌的一个难题。现对近年来LUF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中西医诊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治疗,西医主要以促排卵、卵泡穿刺、手术等为主治疗;中医以补肾中药为主结合针灸或促排卵西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6.
7.
8.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临床主要症状为月经周期延长,有类似排卵表现但持续不孕,多以不孕就诊.但目前本病机制尚未明确,中医认为,冲任失调,肾虚血瘀乃该病的主要病机,肾气旺盛是受孕的关键因素;西医认为其与中枢内分泌紊乱,局部障碍(盆腔手术史、急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药物及心理因素有关,另外,酶或激酶的缺陷及前列腺素的分泌紊乱等也是该病致病因素.常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治疗、人工周期疗法、西药促排卵、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等. 相似文献
9.
经阴道卵泡穿刺术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卵泡穿刺治疗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78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用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当优势卵泡直径达到18mm时,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10000U,治疗组在肌肉注射HCG36小时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行卵泡穿刺,术后人工受精:对照组指导患者于肌肉注射HCG24小时后性生活。连续治疗2~3个周期,并随访其有无妊娠。结果:卵泡穿刺组临床妊娠率为43.59%,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15.38(P〈0.01)。结论:经阴道卵泡穿刺术配合人工受精治疗,能有效提高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zed Unmptured Follicle Syndrom,LUFS)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表现为卵泡成熟但不破裂,卵细胞未排出而原位黄素化,体效应器官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克罗米芬是治疗卵巢无排卵性不育的主要方法,发生LUFS是克罗米芬治疗失败原因之一。本通过对自然周期以及无排卵性不孕患促排卵治疗中发生LUFS行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1.
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指有卵泡发育但未排卵,而出现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黄素化的现象。据报道,本征在药物促排卵的周期中发生率较高,占318%,并可重复发生,重复发生率为636%,也可见于自然月经周期中,发生率占101%[1]。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及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照组单纯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排卵、妊娠和卵泡黄素化不破裂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卵泡排出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卵泡黄素化不破裂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良好的促卵泡破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58-259
总结徐春芳临床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经验。主张当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患者优势卵泡直径达到16 mm时,治以补肾填精、活血化瘀,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连续服用5 d,标本兼治。因个人体质及兼症不同,临证时应随症加减。认为肾虚,冲任虚衰,天癸乏源,化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瘀滞冲任、胞宫,胞脉阻滞不通,从而导致排卵障碍。补肾活血法可使肾精充足,卵子发育成熟,在肾阳的鼓动、冲任气血和畅的条件下有利于卵泡顺利排出,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益肾活血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经促排卵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于卵泡成熟日用中药促排卵汤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黄体生成激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变化、卵巢动脉血流变化、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升高LH和E2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排卵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卵巢动脉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下降(P<0.05)。结论中药益肾活血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有较好疗效,且无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剂量孕激素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黄体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B超监测排卵,观察患者受孕情况,检测雌二醇、孕酮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卵泡发育侧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1%;注射后30h,观察组的孕酮水平明显升高,雌二醇和促黄体生成素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的雌二醇、孕酮和促黄体生成素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的妊娠率为60.98%,排卵率为68.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药物48h 后,观察组的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孕激素能提高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的妊娠率和排卵率,降低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加西药绒毛促性腺激素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8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血府逐瘀胶囊及肌注绒毛促性腺激素;对照组单纯肌注绒毛促性腺激素,治疗1~6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排卵和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卵泡排出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主要是活血化瘀药,与绒毛促性腺激素合用充分达到了增强排卵,促使卵子释放的功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补肾促排卵汤、HCG联合针刺对于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LUF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以补肾促排卵汤、HCG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2例,予以补肾促排卵汤、HCG治疗。通过观察其妊娠率、排卵率及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血清孕酮(P)的检测,对比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LH、E2及P的水平方面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能获得较高的排卵率及妊娠率(P<0.05)。结论 补肾促排卵汤、HCG联合针刺能有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内分泌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阴道B超及血清孕酮为主要手段监测131例不孕妇女、253个月经周期,诊断LUFs患者30例(22.9%),发生LUF周期47个(18.6%),其中13例(43.3%)重复出现。与LUFs有关的临床因素主要有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药物诱发排卵后等。经试验治疗6例(20%)妊娠成功,但尚未能确定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案。讨论了LUFs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探讨性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促排卵周期中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的激素预测值。方法选择自然周期有排卵障碍的99例患者使用克罗米芬+HCG促排,分别在月经周期的第3天(C3)、第10天(C10)、卵泡成熟日(CM)(卵泡直径≥18mm)采静脉血进行性激素六项『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催乳素(PRL)、孕酮(P)I测定,观察患者的排卵结局。结果99例促排患者中正常排卵患者58例(58.6%),LUFS患者41例(41.4%)。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身高、BMI进行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LUFS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3日黄体生成激素(LC3)、C3日孕酮(PC3)、CIO日的促卵泡成熟激素(FC10)与LUFS的发生相关,概率方程为P=e^4.612-0.318LC3-4.074PC3-0.304FC3/(1+e^4.612-0.318LC3-4.074PC3-0.304FC3),方程有效性检验X2=14.679,P=0.002。结论月经周期的第3天的LH、P及第10天的FSH能有效预测LUF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卵泡未破裂黄素化(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为临床征象不显著的不孕症,西医以其客观而可观的数据图像优势,指明了疾病明确诊断的方向。与此同时,中医药也凭借其传统的辨证与针药特色,在疗效上获取了可喜的成绩,补肾促排,是该病辨证论治的中心,针药并用,中西汇通,给予了该病治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