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不同应用时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为A组、B组、C组。3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A组在发病24 h内给予醒脑开窍针法,B组在发病7 d时开始醒脑开窍针刺治疗,C组在发病14 d时开始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经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3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活动能力以及残障程度改善情况,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均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OH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MMSE评分、BI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A组NIHSS评分、OHS评分均显著低于B、C组(P均0.05),而MMSE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B、C组(P均0.05),B组和C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A组均显著低于B、C组(P均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最佳介入时机为急性脑梗死病发7 d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和病灶炎性病理生理状况,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使用解语丹联合醒脑开窍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影响研究。方法将选取的68位脑梗死且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针刺组)、B组(解语丹联合醒脑开窍针组)各34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使用Barthel(BI)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来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差异,在接受治疗之后,对受试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①在经过上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与运动功能得大提高,且神经损伤功能得以缓解。(P<0.05);②经过治疗,随访B组患者后发现,B组患者的指标比之A组患者均有所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梗死恢复期且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使用解语丹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有明显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缓解患者的疾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8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和醒脑开窍组,在给予脑梗死恢复期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传统针刺和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疗程4周。采用中医症状积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评价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2组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经颞窗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冲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而BI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醒脑开窍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和治疗4周后的B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组(P均0.05)。醒脑开窍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Vd、Vs、Vm均比治疗前明显加快而PI和RI显著降低(P均0.05),颈内动脉颅内段RI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参数无太大变化(P均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明显缓解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医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梗死侧脑缺血及颈内动脉参数,增加缺血区血供。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76-2178
目的: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将恢复期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和传统针刺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的变化,同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增量分析评价。结果:醒脑组患者的CSS评分减少低于对照组(P<0.05),醒脑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醒脑组较对照组CSS评分每减少1分,少花费813.84元,BI指数每提高1分,少花费190.81元。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更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不同分期脑梗死缺损神经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神经功能恢复期的患者共300例,随后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有150例患者,其中各期患者均有100例,平均每组各期患者50例,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BI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前对各组各期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病程、智力评分及CSS评分等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P0.05);分别在针刺后1、3、6个月两组组各期患者的SSS评分进行比较,治疗组各期患者的S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各期患者的BI指数和BI增加值进行比较,对照组无论是BI指数还是BI增加值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在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神经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越早介入,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越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3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醒脑组)和传统针刺组(传统组)。醒脑组116例接受醒脑开窍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传统组118例接受传统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两组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的改善醒脑组优于传统组(P<0.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34例,对照组予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程为7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神经缺损程度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就诊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及不良反应。结果大脑中动脉血流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提升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速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烧山火针法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肢体麻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烧山火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量表)、神经功能缺失情况(NIHSS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Fugl-Meyer量表各项评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疼痛度)、NIHSS评分及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Fugl-Meyer量表各项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与同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感觉功能评分和关节疼痛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烧山火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在南疆地区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组加予传统针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对病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2.50%(P 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BI评分均有所上升(P 0.01),观察组两项分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南疆地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法针刺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对肝阳上亢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99例肝阳上亢型TIA患者(2017年2月—2019年12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3例。A组接受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B组接受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C组接受醒脑开窍法针刺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比较3组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眩晕、视物昏瞀、半身麻木)、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血液高切黏度(200 m Pa·s)、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结果 3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眩晕、视物昏瞀、半身麻木评分均低于A组、B组(P 0.05);治疗后,C组血液高切黏度(200mPa·s)、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较A组、B组低(P 0.05),而3组红细胞压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脑开窍法针刺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TIA,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方法: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痰祛瘀汤,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QLI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醒脑开窍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结果:治疗组功能恢复明显,有效率达97.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其致残率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中药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5月诊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血脂水平变化、SS-QOL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 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 00%(P 0. 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I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HDL-C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中药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后比较两组NIHS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解溪、承山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尖足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康复运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解溪、承山穴位注射。结果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解溪、承山穴位注射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1)。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解溪、承山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尖足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3例住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评定血液循环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E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ESS评分、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针刺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芪龙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龙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龙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联合上肢机器人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恢复期患者痉挛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信号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常规康复训练),B组34例(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醒脑开窍针"联合上肢机器人),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功能独立性(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差异。结果:经过系统治疗B组总有效率为88.2%(30/34),A组总有效率为70.6%(24/34),B组明显优于A组(P 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FIM、FMA、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B组更加明显(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均显著下降,且B组较A组更加明显(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联合上肢机器人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痉挛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温阳化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醒脑开窍汤口服,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Barthel评分、血清NO、SOD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 86%,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78. 58%(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Barthel评分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SOD水平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NO水平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联合温阳化瘀汤可以有效缓解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NO、SOD水平及神经缺损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