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我院采用早期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恢复跟骨骨折正常解剖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997~ 2 0 0 1年治疗跟骨骨折 2 3例 ,男 1 8例 ,女 5例 ,年龄 38岁。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1 6例 ,车祸伤 5例 ,其它损伤 2例。采用 Essex- Lopresti分类法 ,2 3例均为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其中外侧跟距关节塌陷型 1 5例 ,全部跟距关节塌陷型 8例。2 治疗方法均采用手术内固定 ,硬膜外麻醉下作跟骨改良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 ,注意保护切口附近的腓肠神经。牵开腓骨长、短肌腱可达距跟关节… 相似文献
2.
跟骨关节内骨折,尤其是素及到后关节面的粉碎型或塌陷型跟骨骨折,现在国内外治疗方法很多,但如何选择更有效的方法,至今仍是探索的课题。我科自1989年8月以来开展了对累及后距跟关节塌陷型、粉碎型龈骨骨折经皮撬拨复位治疗,整复后距跟关节,恢复其Bohler角的方法。随访时间6月~2年半,远期效果均属优良.功能恢复满意。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4例、16足,其中男9例,女5例;左足10例,右足6例,其中双足4例。年龄15~54岁.平均33.8岁。受伤机制约为高处坠落伤.皆为团合骨折,伤时合并脊柱骨折2例,内外踝骨折、趾骨及路骨骨折各… 相似文献
3.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以青壮年伤者最多。多为高处坠落伤所致,大多数的跟骨骨折累及距下关节,属于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常遗留明显的后遗症。有较高的致残率。1999年2月-2004年10月,我科手术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17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距下关节、跟骰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9年7月对21例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距下关节、跟骰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复位跟骨时注意恢复跟骨的长度、高度和宽度,骨凿凿除距下关节面、骰骨关节面和跟骨关节面,如果跟骨有大块骨缺损,取自体髂骨植于缺损处,以跟骨钢板将骨折的跟骨与距骨、骰骨呈整体固定。结果:本组21例随访时间平均18.2个月(6个月~43个月),无行走疼痛,内固定无松动和断裂,切口愈合良好,距下关节、跟骰关节完全融合。结论: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跟骨骨折时,同时融合距下关节、跟骰关节,是一种良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粉碎骨折手术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跟骨粉碎骨折患者72例,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解剖锁定钛钢板内固定组)和对照组(常规钢板内固定组)各36例,将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解剖锁定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功能Maryland足部评分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粉碎骨折,有利于术固定牢固、术后利于关节恢复及功能锻炼等特点,有着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径关节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3例患者,28个径关节跟骨骨折,根据足的X光片表现,将径关节跟骨骨折分为5型28个骨折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平均随访36个月(6~52月)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达71%作者认为径关节跟骨骨折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应选择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对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感染及坏死情况。方法 选取山东省淄博市化建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患者68例,根据其术后皮肤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n=34),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机、操作方法、引流以及跟骨是否为开放性骨折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非感染组伤后(8.6±2.3)d手术明显短于感染组(15.6±1.2)d,非感染组手术时间(53.5±4.6)min明显短于感染组(78.6±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染组患者开放性骨折5例多于非感染组2例,术后引流不充分患者6例多于非感染组2例。结论 对于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患者,充分引流、把握手术时机且规范操作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皮肤感染情况,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3月-2007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9例44足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据Sander分型,Ⅱ型骨折15足,Ⅲ型19足,Ⅳ型10足,广泛外侧入路,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侧位X线透视观察Bohler角及Gissane角,Broden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9~24个月,平均17个月,采用美国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其中优26例,良11例,可5例,差2r例。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复位较满意,固定可靠,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1例,男21例,女10例;单侧骨折19例,双侧骨折12例共50足;年龄(21~65)岁,平均39岁;按sander分型:其中:Ⅱ型4足,Ⅲ型25足,Ⅳ型21足.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1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采用Maryland足郝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8足,良15,可6足,差1足,优良率86%.术后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3例,1例皮肤感染,1例皮肤坏死.结论: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7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7例31足均随访5个月~24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6足(19.4%),良21足(67.7%),可4足(12.9%),优良率87.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外侧"L"形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50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6例,Ⅲ例25例,Ⅳ型19例。均为新鲜骨折。结果:50例患者术后获12~35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无切口和深部骨性感染发生。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出现切口皮缘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术前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分别为(13.9±5.1)°、(104.6±8.4)°、(39.8±3.3)mm,术后分别为(32.5±3.3)°、(124.1±6.2)°、(31.8±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5例,良19例,可6例,优良率为88%。结论:足外侧"L"形入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具有显露充分、关节面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累及距下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引起相关合并症的因素分析。方法应用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并用解剖型钛板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性骨折23例。结果全部随访,平均23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统计疗效。优良率SandersⅡ型为83.3%,Ⅲ型88.9%,Ⅳ型50%。手术合并症主要为切口问题,皮缘坏死率8.7%,感染率4.3%。结论应用解剖型钛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理想。为避免术后切口合并症发生,手术时机应该根据局部软组织情况具体分析决定。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报告25例移位髋关节中心型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其中髋臼横形骨折12例,横形加后壁骨折4例,后柱骨折6例,T形骨折3例。受伤距手术时间5~80d。经手术治疗骨折达到解剖复位18例,满意复位7例。术后随访10~34个月,平均26个月。髋关节屈曲80°~130°,平均116°。认为髋关节中心型骨折块存在旋转移位,主要限制复位的因素是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通过术前闭合整复牵引治疗试验,手术开放复位难度观察及局部病理解剖变化的情况,提出只有通过手术才能将移位的髋臼骨折复位。对于T形骨折前柱的暴露,将传统的髂腹股沟切口改为髂腹切口,强调治疗的重点应放在月状关节面而非整个髋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的不同,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和JOA17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5.3±2.5)分,术后随访末次JOA评分为(12.2±3.7)分,改善率为59%,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