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结扎(CCI)后脊髓背角Toll样受体4(TLR4)及脊髓内IL-1β、TNF-α表达的变化,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的治疗靶点.方法: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术后1、3、7、10、14 d观察大鼠热痛阈及机械性痛闻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RT-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印迹观察L4~L6段脊髓组织TLR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ELISA法测量脊髓组织IL-1β、TNF-α表达的变化;以假手组大鼠作为对照.结果:坐骨神经结扎后,大鼠右足热痛闻及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脊髓背角TLR4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脊髓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也明显升高,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坐骨神经结扎可能通过诱导TLR4表达,促进下游细胞因子释放,导致痛阈降低;TLR4有望成为治疗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正>脓毒症是由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循环衰竭,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2])。脓毒症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与炎症因子(如TNF-α、IL-6等)表达过量引起的细胞毒性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炎症细胞浸润及其炎症因子的分泌在脓毒症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参总皂苷治疗对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探讨人参总皂苷治疗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改良Feeney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人参总皂苷治疗组.24 h后处死,采用干湿质量法测量脑含水量,尼氏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细胞形态,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脑损伤大鼠脑含水量明显升高,海马损伤严重,脑组织内TNF-α、IL-6、IL-1β的水平明显升高,IL-10的水平明显下降;经过人参总皂苷治疗后脑含水量明显下降,海马细胞损伤减轻,TNF-α、IL-6、IL-1β的水平明显下降,IL-10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参总皂苷对脑损伤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组织中IL-1β、IL-6、IL-10、TNF-α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对不同海拔地区干眼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不同严重程度和海拔地区的患者泪液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眼症状评分;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泪液炎性细胞因子 IL-1β、IL-6、TNF-α与干眼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高海拔地区患者泪液炎性细胞因子 IL-1β、IL-6、TNF-α均高于亚高原和平原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液炎性细胞因子 IL-1β、IL-6、TNF-α与干眼症状评分、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原缺氧环境会促进干眼症患者病情进展,高海拔地区干眼症患者泪液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越高,临床可通过检测泪液炎性细胞因子 IL-1β、IL-6、TNF-α浓度,评估疾病炎性程度,指导临床开展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细菌脂多糖(LPS)对原代培养的BALB/c小鼠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进行刺激,检测小胶质细胞IL-1b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采用1μg/ml LPS刺激24h,再采用RT-PCR检测IL-1bI、L-6和TNF-a mRNA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经LPS刺激后,细胞因子IL-1bI、L-6和TNF-a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LPS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氯氮平对雄性C57BL/6小鼠血清及其胰腺组织中淀粉酶(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氯氮平(5、10、20 mg/kg)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氯氮平(5、10、20 mg/kg)灌胃,连续灌胃14 d后采血测定各组小鼠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随后取小鼠胰腺组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胰腺组织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蛋白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胰腺组织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氯氮平10、20 mg/kg组血清amylase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01);与对照组相比,氯氮平三组的血清IL-1β水平剂量依赖性地升高(P <0.01,P<0.001);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6水平在氯氮平5 mg/kg组有所下降(P<0.05).氯氮平剂量依赖性地升高小鼠胰腺组织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氯氮平可以升高血清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水平,并增加胰腺组织中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可能是氯氮平使用后易出现高淀粉酶血症乃至胰腺炎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实验性骨关节炎小鼠不同时间不同免疫应激情况下细胞因子的表达. 方法 8周龄健康清洁级C57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小鼠激活免疫系统,1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同时行右侧膝关节DMM手术(即手术部分切除右侧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分别于术后4,8周取膝关节病理标本,进行关节组织切片番红O快绿染色和mankin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13表达情况,RT qPCR检测滑膜组织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以及X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后4,8周,实验组mankin评分、各细胞因子mRNA表达和X型胶原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免疫应激条件下,关节组织中胶原及细胞因子呈现差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危重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IL 8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5 1例危重症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 (ICU)后第 1、2、3、4、5、6及 7d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3mL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 α、IL 6及IL 8浓度。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Ⅲ (APACHEⅢ )每日进行危重症评分。每一观察日的各项指标录入数据库。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 ,TNF α从第 1个观察日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L 8从第 4个观察日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IL 6从第 2个观察日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各观察日TNF α、IL 6及IL 8与各自正常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APACHEⅢ评分从第 1个观察日起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TNF α、IL 6及IL 8与APACHEⅢ评分比较 ,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等基本相似。结论 TNF α、IL 6和IL 8浓度与APACHEⅢ评分一样可作为评估危重症病情及其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炳喜  刘元山  陈剑群 《吉林医学》2009,30(19):2227-2229
目的:探讨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与抑炎细胞因子IL-10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所致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该模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模型组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复制UC模型。观察两组实验大鼠体质量变化、大体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IL-6、IL-10、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大体形态评分、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0.00±0.00与5.43±1.27,1.29±0.49与6.71±0.9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IL-6、TNF-α表达明显升高(102.13±7.12与188.27±11.65,87.39±6.74与121.51±8.56,P〈0.01);IL-10表达明显下降(202.97±12.26与71.40±8.28,P〈0.01)。结论: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与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失衡在TNBS诱导的大鼠U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健康人、西药治疗组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24例治疗前后血浆TNF-α、IL-6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前患者TNF-α、IL-6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后患者血浆TNF-α、IL-6较术前下降(P<0.01),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针灸配合西药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组(P<0.05). 结论 ICVD患者细胞炎性因子增高显著,经治疗后细胞因子下降,针灸配合西药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并评估可量化型小鼠坐骨神经缩窄性神经病理痛模型。方法:用分级坐骨神经结扎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即将小鼠随机分为N0、N1、N2、N4组,暴露坐骨神经主干部位,N1、N2、N4组小鼠分别结扎坐骨神经1、2、4道,每个结之间间隔1 mm;N0组只游离神经,不作任何结扎。通过测定小鼠右后爪热痛阈值,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小胶质细胞OX-42的荧光积分光密度值(IOD),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脊髓白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与N0组相比,N1、N2和N4组术后热痛阈值较术前明显下降,坐骨神经纤维广泛洋葱化改变,轴索溶解或消失,雪旺氏细胞水肿、坏死,异常髓鞘所占比例增加,脊髓IL-1β、IL-6和TNF-α表达不同程度上升;N2、N4组脊髓小胶质细胞OX-42的IOD显著增加。结论:小鼠可量化型坐骨神经缩窄模型呈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坐骨神经不同程度的髓鞘病变、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及脊髓IL-1β、IL-6和TNF-α表达增加;这一模型的建立可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的研究提供更利于准确评估的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纤灵对小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模型肾组织相关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雷帕霉素组和抗纤灵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仅分离肾组织外,其他各组采用Platt 5/6肾切除方法制备CRF模型,雷帕霉素组、抗纤灵组分别予雷帕霉素、抗纤灵水煎剂,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8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F4/80细胞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F4/80阳性细胞,MMP-2、MMP-9mRNA水平明显升高,IL-6、TNF-α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抗纤灵组F4/80阳性细胞减少,MMP-2、MMP-9mRNA水平下降,IL-6、TNF-α含量降低(P<0.05或P<0.01);雷帕霉素和抗纤灵组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纤灵能够减轻CRF小鼠肾组织的炎症反应,抑制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及其配合化疗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逃逸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及其配合化疗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同时观察其对小鼠体重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实验组小鼠血清中的IL-2、IL-10、TGF-β1及γ-IFN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及化疗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制率总体趋势为中药加化疗组单纯化疗组纯中药组,中药加化疗组抑瘤率最高,而单独参芪扶正注射液抑瘤作用并不明显。荷瘤小鼠体内IL-2、γ-IFN均不同程度的低于阴性对照组,而IL-10及TGF-β1均不同程度的高于阴性对照组。单纯扶正中药可增加荷瘤小鼠IL-2、γ-IFN的含量,但降低IL-10、TGF-β1的作用并不明显。化疗可降低IL-2、γ-IFN、IL-10、TGF-β1的含量,而中药加化疗组降低IL-10和TGF-β1的作用优于单纯化疗及单纯中药组。结论:此结果初步证明了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改善荷瘤小鼠体内存在的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阐释了中医扶正培本治则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肥胖相关性肾病(ORG)大鼠脂联素、炎症因子及尿蛋白的影响,探讨血脂康对ORG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血脂康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血脂康喂养12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脂联素、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4h尿蛋白水平及肾脏病理变化。结果:12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IL-6水平升高,尿蛋白排泄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NF-α水平虽有升高,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损害明显。血脂康组脂联素水平升高,IL-6水平下降,尿蛋白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肾脏病理损害减轻。结论:血脂康可下调肥胖相关性肾病大鼠炎症因子IL-6表达,升高抗炎因子脂联素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蛛网膜下腔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痛阈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该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手术制作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CCI+anti-NGF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anti-NGF(10 mg/kg)、CCI模型+生理盐水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给anti-NGF组(n=8)和假手术盐水组(n=8).各组均在术后隔天测定大鼠痛行为学观察术后15 d内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变化.各组在手术后15 d,使用4%多聚甲醛灌流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脊髓L4~5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盐水对照组的机械和热痛阈在3 d后出现明显下降,在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期.术后第7天单次给予anti-NGF能短时间内拮抗CCI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下降,连续给予anti-NGF 7 d后可以使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持续显著高于CCI+盐水组.15 d时CCI+anti-NGF组大鼠脊髓L4-5节段的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结论腹腔注射anti-NGF能有效拮抗CCI大鼠模型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连续注射anti-NGF可以显著的持续改善CCI大鼠模型的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CCI+anti-NGF组脊髓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这可能与anti-NGF持续改善大鼠的痛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刘建国  肖军  褚锋 《广西医学》2010,32(4):389-392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热烧伤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热烧伤诱导小鼠Ⅲ度烧伤模型。氯胺酮Ⅰ组、Ⅱ组、Ⅲ组和生理盐水组,按治疗方案分别给予相应治疗。3d后观察各组小鼠存活率以确定疗效最佳组。另取6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胺酮组和芬太尼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0只,建立烧伤模型。氯胺酮组按最佳方案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A)检测2h、6h、12h、24h时血清IL-6及TNF-α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检测小鼠肝脏、肺脏组织中HSP-70 mRNA水平。结果氯胺酮Ⅰ组、Ⅱ组、Ⅲ组及生理盐水组小鼠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Ⅲ组小鼠存活率最高(70%,P〈0.05),为最佳治疗组;小鼠在烧伤后2h、6h、12h、24h时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P〈0.01);烧伤后12h时氯胺酮组小鼠肝脏、肺组织中HSP-70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小鼠热烧伤后迅速、足量、持续使用氯胺酮可减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提高小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鼠神经病理痛SNI(spared nerve injury)模型机械痛阈、脊髓背角微透析液中Glu含量,以及脊髓背角传入神经Glu阳性终末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模型、和电针组,每组10只.制备大鼠SNI模型.于造模前一天、造模后7d和14 d,测定大鼠损伤侧机械痛阈;d 8开始,电针组2 Hz,1 mA,30 min电针环跳和委中穴进行干预,1次/日,共7 d.d14用微透析收集脊髓背角游离Glu,用HPLC(OPA柱前衍生)测定Glu含量(μmol/μL);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L4、L5节段背角Glu阳性终末的平均光密度.结果 电针可显著显著扭转SNI模型大鼠机械痛阈下降(P<0.01);经电针干预显著减少因SNI引起的脊髓透析液中高Glu(P<0.01);电针组脊髓背角Glu阳性终末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表明电针干预可显著抑制Glu的异常释放.结论 电针对神经病理痛SNI模型有显著镇痛作用,该作用与电针显著抑制脊髓背角传入神经末梢释放Glu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处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为探索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电针治疗组(EA)、脊髓损伤组(SCI)、对照组(SHAM),每组各20只大鼠.EA组接受SCI手术+EA治疗;SCI组接受SCI手术;SHAM组仅接受椎板切除术.在术后24 h,术后7d、14d、21d、28 d取脊髓损伤处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APC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变化.结果 同一时间点不同组之间,少突胶质细胞数目比较,电针组明显高于其他组;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之间不同时间点对比,随着电针时间的增长,细胞数不断增长;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能促使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处远端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时脊髓半横断后脊神经节P物质(SP)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细胞悬液组和微囊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各组脊神经节SP的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第1、2周脊神经节内SP阳性神经元教、阳性细胞百分率、平均光密度值均降低,至第4、8周时逐渐回升.微囊组SP的表达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损伤组、细胞悬液组.细胞悬液组与损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能使SP的表达上调.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可能通过使SP的表达上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兔分级脊髓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与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MEP在判断运动预后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对21只兔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分别用60、120gcf gram×centimeter×force(gcf)冲量打击兔T10-11脊髓,建立不同程度SCI模型,并在伤前及伤后24 h连续记录兔双侧腓肠肌MEP,用Tarlov’s评分衡量兔下肢运动神经功能。结果 脊髓轻度打击伤时,兔MEP波幅明显降低,但恢复良好;中度打击伤时,MEP波幅的下降更明显,且不能完全恢复;重度打击伤时,MEP波均无法引出,至24 h也不能恢复MEP波形。结论 MEP可敏感而准确地反映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监护脊髓功能的手段,并可作为判断运动神经功能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