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85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P16蛋白、β-catenin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PV感染、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PV、β-catenin和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1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乳腺纤维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69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HPV阳性率为75.36%,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5)。HPV感染与肿瘤分期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肿瘤分期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PV阳性、β-catenin阳性患者2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16蛋白阳性患者高于阴性患者(P<0.05),P53蛋白阳性生存率与阴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感染可能通过调控P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多态性、支原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原发性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7月于运城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152例和肺良性病变患者87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TLR4 Asp299Gly基因多态性,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患者HPV的感染情况,荧光探针定量PCR法检测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TLR4基因多态性、支原体感染、HPV感染与原发性肺癌易感性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TLR4 Asp299Gly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癌组TLR4 Asp299Gly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TLR4 Asp299Gly基因AA基因型患者高TNM分期、低分化程度和存在淋巴结转移比例低于AG+GG基因型患者(P0.05);肺癌组和对照组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34.21%(52/152)、4.60%(4/87),两组支原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45,P0.001),肺癌组支原体感染患者高TNM分期、低分化程度和存在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支原体未感染患者(P0.05);肺癌组和对照组HPV感染率分别为17.76%(27/152)、1.15%(1/87),两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66,P0.001),肺癌组HPV感染患者高TNM分期、低分化程度和存在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HPV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 TLR4 Asp299Gly多态性、支原体感染、HPV感染与原发性肺癌的易感性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中肋骨骨髓微转移,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及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探讨NSCIC骨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的146例NSCLC患者术中收集的肋骨骨髓标本,诊断肺癌骨髓微转移.结果 146例NSCIC患者骨髓微转移阳性率30.82%(45/146).45例骨髓微转移阳性患者中15例(33.33%)术后出现远处转移;101例骨髓微转移阴性患者中14例(13.86%)术后出现远处转移.骨髓微转移阳性患者比骨髓微转移阴性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远处转移率和较低的生存率(P均<0.05).骨髓微转移阳性率与NSCLC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构成、T分期、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术中肋骨骨髓微转移检测可以明确NSCLC预后,了解哪些患者具有转移高风险,从而进行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增多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比较119例血小板增多肺癌患者与123例血小板正常肺癌患者血小板指标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压积(t=14.03,P<0.001)、血小板平均体积(t=10.29,P<0.001)和血小板分布宽度(t=7.58,P<0.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增多与患者的TNM(tumor node metastasis)分期(Z=-5.14,P<0.001)、淋巴结转移(x2=4.25,P=0.039)、远处转移(x2 =6.08,P=0.014)以及是否吸烟(x2=5.42,P=0.020)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分布有差异(x2=4.51,P=0.034);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小板增多的肺癌患者其死亡风险是对照组的1.002倍(RR=1.002,P=0.005).结论 血小板计数的增多通常伴随着血小板形态的异常,且血小板增多与肺癌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吸烟等因素相关,血小板计数是肺癌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HPV感染与原发性肺癌的关联。方法 检测83对匹配的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HPV感染情况。采用HPV高保守L1区PCR扩增和特异探针反向杂交相结合的方法,检测21种临床相关的HPV型别。应用配对 χ2检验分析肺癌与癌旁正常组织HPV检出率差异。应用 χ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吸烟和饮酒情况下肺癌组织HPV检出率差异。结果 7份肺癌组织和6份癌旁正常组织检出HPV,HPV阳性率在肺癌与癌旁正常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在不同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下,肺癌组织HP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福建人群中未发现HPV感染与原发性肺癌发生风险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加帽蛋白(CapG)在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癌细胞转移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S-P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有完整资料的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CapG蛋白表达,分析CapG蛋白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CapG蛋白肺癌细胞胞浆及胞核阳性表达为33.3%(21/63),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抽烟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apG蛋白阳性患者生存率较阴性患者为低(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淋巴结转移及CapG蛋白阳性可显著增加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P<0.05)。结论:CapG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肺癌转移及低生存率有关,可作为临床早期发现肺癌转移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性别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95例NSCLC患者的调查资料,应用χ2检验、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性中位生存期为22.71个月,女性为31.6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层分析显示在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胸腔积液以及是否手术等水平上,女性的生存期均好于男性。Cox回归分析发现吸烟、临床分期、首诊有无转移及有无手术与NSCLC预后密切相关,而性别不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进一步分析性别与NSCLC预后的关联,发现吸烟是影响性别与NSCLC预后关系的最主要混杂因素。结论 性别非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NSCLC患者的预后优势主要是由于吸烟状况在性别中分布不均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就诊治疗的年轻宫颈癌患者(≤40岁)110例,对其临床表现、宫颈形态、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脉管瘤栓等病理因素与年轻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患者不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的转移、脉管瘤栓、COX-2、HPV16-E6患者之间的5年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不同的病理类型、肿块大小、健康教育状况患者之间的5年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淋巴结的转移、脉管瘤栓、COX-2、HPV16-E6这些因素与预后有关(P值均0.5),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肿块的大小与预后无关(P值均0.05)。结论临床分期、淋巴结的转移、脉管瘤栓、COX-2、HPV16-E6等为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存活素(survivin)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病例患者新鲜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化分析NSCL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urvivin蛋白、VEGF、HPV表达情况,分析NSCLC患者survivin蛋白、VEGF表达与HPV感染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survivin蛋白、VEGF、HPV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00%(89/100)、96.00%(96/100)、39.00%(39/100)高于癌旁组织(P<0.001)。39例HPV感染NSCLC患者survivin阳性15例,survivin阴性24例,HPV感染NSCLC患者survivin阳性组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淋巴结有转移的占比分别为53.33%(8/15)、46.67%(7/15)高于survivin阴性组(P<0.05)。39例HPV感染NSCLC患者VEGF阳性19例,VEGF阴性20例,HPV感染NSCLC患者VEGF阳性组临床分期为III期、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淋巴结有转移的占比分别为71.43%(10/14)、100.00%(1/1)、90.91%(10/11)、88.89%(8/9)高于VEGF阴性组(P<0.05)。NSCLC患者survivin蛋白、VEGF表达阳性率与HPV阳性率呈正相关(P<0.001)。结论 NSCLC患者survivin蛋白、VEGF表达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感染可能是通过上调survivin蛋白、VEGF的表达,而参与NSCLC患者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咽癌合并EB病毒感染外周血潜伏膜蛋白1(LMP-1)、p53、Ki67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确诊为鼻咽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85例纳入感染组,35例未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患者外周血LMP-1、p53、Ki67表达水平及其与鼻咽癌患者合并EB病毒感染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患者LMP-1、p53和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LMP-1、p53和Ki67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期、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与N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且N分期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远处转移患者阳性表达率高于未远处转移患者(P<0.05)。结论 鼻咽癌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LMP-1、p53、Ki67阳性表达率升高,并与临床N分期、淋巴结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肺癌组织中iNOS的表达,对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iNOS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iNOS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型、TNM分期、肿瘤大小均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iNOS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O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陈金石  李隆玉  李凌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282-428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HPV16/18)感染及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宫颈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8例宫颈腺癌组织中HPV16/18 DNA及p1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腺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48例宫颈腺癌中HPV16/18感染阳性34例,HPV16/18感染率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组织学类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强阳性表达34例,宫颈腺癌在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感染阳性患者中p16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94.12%与HPV16/18感染阴性患者中p16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1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V16/18的感染与宫颈腺癌的进展无关,p16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腺癌病程进展中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有相关.p16蛋白强阳性表达可以作为宫颈腺癌筛查HPV16/18感染的一种免疫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小板(PLT)水平,研究其在肺癌患者术后疗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本院自2007年-2013年收治的196例肺癌患者的CRP、FIB和PLT水平,对病理类型、肿瘤转移及胸腔积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肺癌患者PLT、FIB与CR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水平在脑转移组中升高,FIB水平在肝转移组中升高,CRP水平在肝转移组、肾上腺转移组、骨转移组中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胸腔积液组中PLT、FIB和CR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FIB和PLT能够作为肺癌患者预后有无转移及胸腔积液等的警示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209例肺癌与20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肺癌与肺良性疾病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MIC-1检查前未接受任何治疗。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00例健康志愿者。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清MIC-1检测,以1000 ng/L为MIC-1临界值,血清MIC-1≥1000 ng/L为阳性。结果肺癌患者血清MIC-1为(1151.57±219.05)ng/L,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与健康志愿者(P0.05)。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MIC-1为(1074.25±203.81)ng/L,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的(960.46±184.58)ng/L(P0.05)。肺癌患者MIC-1阳性率为83.3%,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的39.5%(P0.05)。MIC-1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83.3%、60.5%、68.8%、77.6%、72.1%、0.44。MIC-1阳性肺癌患者年龄≥60岁、TNM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较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比例显著高于MIC-1阴性肺癌患者(P0.05)。结论肺癌患者MIC-1阳性表达与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相关。MIC-1在辅助诊断肺癌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的比值(PL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N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关系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本院138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临床病理学参数和PLR、NLR关系,探讨PLR、NLR和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 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S评分存在相关性(P 0. 05); 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 0. 05); N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存在相关性(P 0. 05);低NLR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高于高NLR组(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R、NLR及PS评分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PLR、NLR能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病情进展、预后的独立因素,即水平增高和病情进展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核因子κB亚基p65表达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84例为研究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乳腺肿瘤组织HPV、BRCA1/2、p65表达情况,分析HPV、BRCA1/2、p65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HPV、p65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BRCA1、BRCA2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HPV阳性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P<0.05);乳腺癌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BRCA1、BRCA2、p65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PV阳性乳腺癌患者BRCA1、BRCA2阳性率低于HPV阴性患者(P<0.05),p65阳性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HPV、p65阳性率上调,BRCA1/2阳性率下调,且相互作用参与乳腺癌的发病与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化疗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HBsAg阳性DLBCL患者47例纳入HBsAg阳性组,HBsAg阴性DLBCL患者70例纳入HBsAg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分期、脾脏受累、淋巴结外器官受累、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分析HBsAg阳性组患者化疗前HBV-DNA病毒载量及化疗后病毒再激活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结果 HBsAg阳性组与HBsAg阴性组性别、年龄、淋巴结外器官受累数量、I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组临床分期Ⅲ~Ⅳ期、脾脏受累比例高于HBsAg阴性组(P<0.05); HBsAg阳性组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为(48.94%)高于HBsAg阴性组(22.86%)(P<0.05); HBsAg阳性组不同HBV-DNA载量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107拷贝/ml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为77.78%(7/9),<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子宫内膜癌(EC)患者癌组织中P53蛋白、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Cdc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EC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5例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HPV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研究组患者EC癌组织及对照组患者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53、Cdc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HPV感染对EC患者癌组织中P53、Cdc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研究组HPV感染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Cdc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52%、40.95%、36.19%,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分化程度的EC患者中,HP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当患者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肿瘤分期较高时,HPV感染率升高(P0.05)。P53蛋白在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的E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FIGO分期较高、出现淋巴结转移时,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Cdc2蛋白在不同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分化程度的E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FIGO分期较高时,Cdc2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HPV感染的EC患者癌组织中P53、Cdc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PV未感染组(P0.05)。结论 EC患者癌组织中存在着HPV感染情况,且HPV感染可能会造成癌组织中P53、Cdc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升高,对EC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角质蛋白(CK)对诊断子宫内膜癌淋巴微转移的意义及影响其检出率的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及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且经一般病理诊断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无转移的淋巴结240枚(实验组1)和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转移的淋巴结440枚(实验组2)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阳性的淋巴结CK检测全部阳性,病理诊断阴性的淋巴结CK检测并非全部阴性,阳性率提高了19.2%(46/240),经单因素分析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病理类型及手术分期均影响其检查的因素(P0.05)。结论:CK能够提高淋巴结阳性的检出率,从而正确行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级,指导子宫内膜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讨论EGF在食管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EGF在50例食管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EGF在50例食管腺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和22%。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EGF表达相关的独立因素(P0.05)本组研究三年生存率59.6%,五年生存率42.5%,预后单因素分析: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短(P=0.010),临床分期高的比临床分期低的5年生存率短(P=0.005),EGF阳性的患者比EGF阴性患者生存时间短(P=0.041),分化程度低的比分化程度高的生存时间短(P=0.006),而与性别,年龄,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大小有无烟酒史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GF在食管腺癌中表达增高,且该表达与食管腺癌的浸润、发展、转移呈现一种相关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食管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