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残余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聊城市人民医院的L4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行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术前及末次随访于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滑脱度(slip percentage,SP),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析手术前后各参数差值与VAS评分、ODI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8例患者最终获平均1年以上的随访,其中3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残存腰痛症状(VAS评分≥4分);对比术后残存腰痛与无腰痛患者(VAS评分<4分)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发现术后残存腰痛症状患者除PI外,PT变化最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PI外其余各参数的手术前后差值均与ODI、VAS评分改善率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PT变化与临床疗效相关性最强。结论 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残存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具有相关性,其中PT变化与其相关性最强,手术过程中注重改善PT可减少术后腰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及这些参数与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58例无滑脱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胸腰椎后凸角(TLK)、胸椎后凸角(TK)、矢状面躯干偏移(SVA)等矢状位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位参数的差异。以腰椎滑脱率为因变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对照组患者PT、PI、SS、LL、TLK、S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矢状位参数PT、PI、SS、LL、TLK、SVA明显改变,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PLIF治疗,观察组采用TL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疼痛、功能障碍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VAS及ODI评分较低,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PLIF治疗更为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腰椎疼痛感,利于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复位减压360°融合治疗腰椎双节段椎体滑脱后临床疗效及腰椎-骨盆矢状位拟合关系的变化。方法 回顾纳入接受腰椎后路复位减压360°融合内固定术且资料完整的67例双椎体滑脱症患者。记录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腿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腰椎功能障碍(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12个月时,患者腰痛VAS评分由(5.10±0.60)分降至(2.10±0.50)分,ODI由(44.5±2.20)分降至(18.6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前凸角LL由(47.30±5.10)°降至(32.10±6.00)°,骶骨倾斜角SS由(40.30±3.30)°降至(26.80±7.50)°,骨盆倾斜角PT由(34.50±3.00)°降至(13.60±5.0...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57-60+65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临床与影像学(CARDS)分型中各亚组患者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上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L4~5单阶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腰椎正侧位X线或动力位腰椎X线正侧位上滑脱节段椎间隙是否后凸成角分为D型滑脱组和非D型滑脱组(即A、B、C三型)。术前、术后均测量入组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同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术前D型滑脱组LL、PI、SS均显著低于非D型滑脱组,而PT显著高于非D型滑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型滑脱组ODI评分和腰痛VA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D型滑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CARDS分型中D型患者与非D型患者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存在差异,D型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亚型进行探讨,可以推广为临床常用的术前评估分类系统之一。D型患者术前腰椎生理前凸丢失,容易表现出更严重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TLIF(TLIF 组,n=24)与 PLIF(PLIF 组,n=24)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椎间融合成功率、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 功能不良指数(ODI)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TLIF 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 PLIF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 PLIF 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 PLIF 组;术后半年 TLIF 组融合率为87.5%,PLIF 组为95.8%;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两组滑脱椎体术前滑脱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均显著降低,且术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 VAS、ODI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均显著降低,但术后半年两组 VAS、ODI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LIF 与PLIF 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李强松  韩亮 《海南医学》2023,(3):352-355
目的 探讨自锚式前路腰椎间盘切除融合术(SA-ALDF)治疗无神经症状的1度L5峡部裂性滑脱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治疗的72例无神经症状1度L5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行后路环状减压融合术,研究组患者行SA-ALDF。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腰背痛手术(JOA)评分、滑脱相关参数[包括滑脱复位率(RR)、滑脱率(SP)]、腰椎-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ODI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ODI为(8.42±2.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3±2.59)%,JOA评分为(27.44±1.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09±2.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RR为(85.11±7.31)%,明显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创( TLIF)术式与后路椎间融合术式( PLIF)对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施行TLLIF与PLIF的治疗,采用PACS系统分析测量滑脱度( SP)、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结果:TLIF组与 PLIF组的滑脱复位率(ΔSP)分别为(37.34±24.11)%、(68.05±35.19)%,PLIF组的ΔSP显著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7,P=0.016)。结论:PLIF组的滑脱复位率显著高于TLIF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骨性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与特点及各年龄段、性别、体质指数在 正常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之间各骨性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选取实验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degen- 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DLS) 病人( 病例组) 129 例及对照组健康体检 100 例,分别按年龄、性别、体质指数 分组,进行比较骨盆入射角( PI) 、骶骨倾斜角( SS) 、骨盆倾斜角( PT) 、腰椎前凸角( LL) 。结果: DLS 组的 PI 及 PT 均大于对照组( P<0.05) ,而 SS 和 LL 均小于对照组( P<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 1) DLS 组病人的发 病与性别、体质指数及腰椎骨性结构参数等均相关,与年龄无关; ( 2) 因变量为 DLS 组的二分类非条件 logistic 回 归分析提示,BMI 及 PI 增大,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治疗腰椎双节段椎体滑脱后临床疗效及腰椎-骨盆矢状位拟合关系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创伤外科收治的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内固定术且资料完整的67例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记录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腿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计算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12个月,患者腰痛VAS评分由(5.1±0.6)分降至(2.1±0.5)分,ODI评分由(44.5±2.2)分降至(18.6±1.0)分,两者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LL由47.3°±5.1°降至32.1°±6.0°,SS由40.3°±3.3°降至26.8°±7.5°,PT由34.5°±3.0°...  相似文献   

11.
田伟  王玺  宋泽元  寇剑铭  侯建文  高冲  王娟 《河北医学》2022,(10):1631-1636
目的:探讨经后路开窗减压矫形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DLSS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L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9例DLSS合并L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及对照组(n=54),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LAM)椎间融合IF治疗,观察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术式对患者腰椎稳定性、脊柱矢状面形态、腰椎功能障碍的影响,记录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1年椎体融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卧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腰椎前凸角(LL)、失状垂直轴(SVA)、骨盆投射角(PI)、胸椎后凸角(TK)、骨盆倾斜角(PT)均显著降低,但两组手术前后以上指标差值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脊柱功能障碍评分(ODI)、疼痛评分(VAS)均显著降低,人体功能障碍性程度评分(JOA)、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前凸角升高,且两组手术前后以上指标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L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术后初期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于我科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48例.其中应用MIS-TLIF技术治疗患者23例,应用PLIF技术治疗2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1d及术后1d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并且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进行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节段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K水平、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少于PLI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d血清CK水平均低于PLIF组(P<0.05);两组VAS及ODI评分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MIS-TLIF组术后3d、1个月及3个月时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但6及12个月随访时VAS评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3、6、12个月)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随访均显示手术效果满意,在随访期内均获得较好的融合.结论 与传统开放PLIF术式相比,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经MIS-TLIF治疗28例(MIS-TLIF组),PLIF治疗28例(PLIF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住院时间、椎体融合率和滑脱回复率。结果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6个月VAS、ODI优于PLIF组(P<0.05),PLIF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滑脱回复率优于MIS-TLIF组(P<0.05)。两组术后1年VAS、ODI、椎间融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发生2例置钉位置不佳,PLIF组1例硬膜囊破裂、1例术后短期感觉障碍,两组均未发生节段错误、手术部位感染、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结论MIS-TLIF组较对照组围手术期疗效更佳,术后短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中期疗效相仿,对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4.
秦超  熊健  文文  李志浩  佘远举 《重庆医学》2018,(8):1117-1120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Wiltse入路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正中入路与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奥斯沃斯特里残疾指数评分(ODI评分)、手术前后影像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PK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 及ODI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滑脱角及椎体滑移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椎间盘高度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正中入路相比, Wiltse入路MIS-TLIF术式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更加显著,且操作便捷、术中出血量少、恢复速度快,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e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72例DLS患者(DLS组)及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全脊柱侧位X线片),并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1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结果 DLS组LL、TK、PI和SS分别为(46.760 0±0.721 2)°、(43.080 0±0.560 1)°、(52.850±1.026)°和(39.550±1.090)°,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PT、SVA分别为(24.880 0±0.596 8)°、(24.870 0±0.658 0)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在DLS患者中有明显的差异。LL、TK、SS、PI值可能与DLS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滑脱(DL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诊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DLS患者107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另在同期按照1∶1原则纳入单纯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7例,将其纳入对照组。由骨科专业影像学医生使用X线片拍摄,对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进行收集,包括解剖学参数中骨盆投射角(PI)、胸椎后凸角(TK)及姿势相关性参数中骨盆倾斜角(PT)及骶骨倾斜角(SS)。DLS程度参考SDSG小组制定滑脱分级标准进行判断,并根据结果分成低度滑脱(低PI组、正常形态组、非正常形态组)、高度滑脱(平衡组、失衡组)亚组。结果:观察组患者PI、TK、PT、SS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低度滑脱PI、TK、PT、SS均小于高度滑脱(P<0.05)。非正常形态患者TK、PT、SS均大于低PI组、正常形态组(P<0.05);除PI外,PI组、正常形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衡组PI、PT、TK高于平衡组(P<0.05),SS低于失衡组(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联合不同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LS)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单节段LS合并LSS,将其分为观察组(钽金属cage+自体骨)31例和对照组(自体骨)29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术后卧床休息时间。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滑脱程度、椎间隙后缘高度、腰椎前凸角度。结果2组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前、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腰椎前凸角度术前、术后即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腰椎滑脱程度、椎间隙后缘高度、腰椎前凸角度均明显较术前改善(P < 0.05)。2组术后腰部VAS评分术前、术后即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12个月腿部VAS评分和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腰部VAS评分、腿部VAS评分、ODI均优于术前(P < 0.05)。结论PLIF联合钽金属cage+自体骨移植组维持腰椎前凸角度、腰椎后缘高度,远期腰部疼痛缓解效果优于单纯自体骨移植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观察。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该院的86例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3例。研究组行TLIF术,对照组行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活动功能、腰背部疼痛程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PLIF相比,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行TLIF治疗,患者腰椎活动功能与减轻腰背疼痛程度改善效果更佳,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L5~S1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矢状位参数和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因L5~S1椎间盘突出症行L5~S1椎间融合术的患者34例作为研究组、行单纯L5~S1椎间盘突出摘除术的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腰椎正侧位摄片,测量腰椎矢状位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L1与S1矢状位垂线距离,并评估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年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加。术后3个月两组SS较术前显著下降,LL、PT显著增加,L1~S1矢状位距离由正变负,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术后2年SS较术后1年显著上升,LL、PT显著下降,L1~S1矢状位距离负值变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5~S1椎间融合术后,腰椎弧度减小、腰椎前倾,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患者术前术后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资料完整的20例无症状成年志愿者与20例脊柱侧弯患者,均为男6例,女14例,排除其他脊柱后凸畸形及老年性脊柱退行性变,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全脊柱站立位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骨盆倾斜角(PT)等参数,与健康成人组(20例)比较,并进行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特发性脊柱侧弯术前及术后患者分组并与健康成人对比,PI、PT、LL与S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S均与LL轻度相关,PT与SS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I在正常人、术前、术后均与SS和PT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手术前后的LL均与骨盆参数PI和SS存在明显相关性,术前评估骨盆参数有助于术中确定最适宜的LL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