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中转录因子RORγt和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水平及血浆IL-17的表达,探讨Th17细胞特异性RORγt及IL-17的变化在胃癌临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43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标本,40例健康志愿者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患者PBMC中RORγt和IL-17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17的表达;采用直线相关检验方法对健康人群和胃癌患者转录因子RORγt和IL-17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PBMC的RORγt、IL-17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二者呈现明显正相关(P<0.01);胃癌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相比,RORγt和IL-17 mRNA明显升高(P<0.05),此外,血浆IL-17的表达也明显升高(P<0.01).结论胃癌患者PBMC中RORγt和IL-17 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IL-17明显升高,提示Th17细胞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方法检测50例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4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L-17及VEGF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内膜组织腺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中均有IL-17和VEGF蛋白表达,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分泌期内膜IL-17和VEGF蛋白表达均高于增生期,呈周期性变化,而内膜异位症组分泌期与增生期IL-17和VEGF蛋白均呈高表达,失去周期性变化。结论: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IL-17及VEGF蛋白高表达可能与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23、IL-17的表达,并探讨IL-23/IL-17在HT免疫病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例HT患者和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IL-23p19、IL-17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显示IL-23p19、IL-17mRNA在HT甲状腺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1.0154±0.5749、0.5952±0.2513,正常对照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929±0.0242、0.1537±0.0855;两组比较,HT患者甲状腺组织IL-23p19、IL-17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且在HT中,IL-23p19和IL-17mRNA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1,r=0.861)。West-ernblot检测显示IL-23p19、IL-17蛋白在HT甲状腺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IL-23、IL-17在HT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的协同过表达,提示IL-23/IL-17可能参与了HT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h17细胞、Treg细胞及患者外周血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运用流式细胞分析(FACS)技术检测30例结肠癌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h17细胞及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20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IL-23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结肠癌肿瘤组织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进展期肿瘤组织中Treg细胞的比例高于早期(P<0.05),而Th17细胞的比例较早期无明显差异(P>0.05),进展期肿瘤组织中Th17/Treg细胞的比例比早期偏低(P<0.05)。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IL-23、IL-10的mRNA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且进展期与早期结肠癌IL-10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5),而IL-23mRNA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结肠癌病程的进展,肿瘤组织内Th17细胞及Treg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且Treg细胞比Th17细胞升高更加明显。相关细胞因子IL-23和IL-10在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趋势和Th17、Treg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提示Th17、Treg细胞在结肠癌的表达可能与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相关的细胞因子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7在乙肝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件肝病特别足乙肝肝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测定36例慢乙肝、42例肝硬化(Child-pughA、B、C分别为15、12、15例)、34例原发性肝癌、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IL-17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7mRNA水平及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中的IL-17和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IL-17和PBMC中IL-17mRNA.水平在4组病人中表达升高(P<0.01);与其他各组相比,IL-17及mRNA水平在肝硬化中升高尤其明显(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在Child-pugh C组高于Child-pugh A和Child-pugh B组,Child-pugh B组高于Child-push A组(P<0.01).IL-17水平与Child-push分级评分及C-Ⅳ,LN,HA浓度均呈正相关(r=0.582、0.568、0.682、0.764,P<0.01).结论:IL-17在慢性HBV相关性肝病尤其是乙肝肝硬化中表达明显升高,IL-17可能与慢性HBV相关性肝病尤其是乙肝肝纤维化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介素38(IL-38)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选取35例AR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和2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作为AR组和对照组,采集其鼻甲黏膜及外周血液,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局部组织中IL-38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局部组织内IL-38的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38及Th17相关因子IL-17、IL-6的表达,同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分析IL-38的表达与Th17相关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最后以重组IL-38干预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检测Th17细胞的百分比率。结果 AR组局部组织及外周血中的IL-38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h17细胞水平、IL-17及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IL-38表达与Th17细胞水平、IL-17及IL-6呈显著负相关(P0.05);重组IL-38干预后AR组PBMC中Th17细胞百分比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 IL-38在AR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AR中的低表达引起其对Th17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与AR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参与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胃癌患者30例及同一时间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30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癌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IL-17、IL-6和IL-8的表达;用HE染色法观察胃癌患者胃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远离癌组织的胃组织中IL-17、NF-κB p65、IKK-β和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远离癌组织的胃组织IL-17、NF-κBp65、pNF-κB p65、IKK-β和IL-6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17、IL-6和IL-8与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P0.05);IL-17、NF-κB p65、IKK-β和IL-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及癌旁组织(P0.05)。与正常胃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IL-17、NF-κB p65、pNF-κB p65、IKK-β和IL-6表达增加(P0.05);癌旁组织中pNF-κB p65、IKK-β和IL-6表达增加(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IL-17、NF-κB p65、pNF-κB p65、IKK-β和IL-6表达增加(P0.05)。结论 IL-17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刺激IL-6参与胃癌的免疫调控以及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为胃癌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IL-17可能作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呼吸道病毒感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过敏性紫癜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过敏性紫癜组(春夏季、秋冬季各35例),同期选取在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春夏季、秋冬季各3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特异性Ig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并分析过敏性紫癜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过敏性紫癜组呼吸道病毒感染率41.43%,显著高于对照组15.71%(P<0.05);过敏性紫癜组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特异性IgM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紫癜组秋冬季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特异性IgM检出率显著高于春夏季(P<0.05).过敏性紫癜组血清IL-17、IL-6、Hcy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2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及血清IL-27低表达、IL-17和IL-6高表达是影响过敏性紫癜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较高,秋冬季高于春夏季,且血清炎症因子IL-27表达水平降低,IL-17、IL-6、Hcy表达水平升高,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及炎症因子IL-27、IL-17、IL-6均是影响过敏性紫癜发生的因素,提示检测上述指标可能为治疗该疾病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的孕妇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1、IL-22、HLA-G及RORc表达量的检测以及miRNA-21相对表达量的比较,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以及miRNA-21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镇江妇幼保健院的4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子痫前期孕妇20例,正常孕妇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和胎盘组织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1、IL-22、HLA-G、RORc的表达量和相对表达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胎盘组织中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初步证实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女性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1、IL-22、HLA-G、RORc水平之间存在差异,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女性胎盘组织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1、IL-22、RORc、HLA-G水平存在差异。(1)子痫前期患者的IL-17、IL-21、IL-2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子痫前期组的HLA-G、RORc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痫前期组的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项指标之间及各检测指标与临床指标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1、IL-22、HLA-G、RORc水平在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相关指标的监测可能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和监测病情变化,阻断这一途径就有可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促炎因子IL-17A和IL-17F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胃癌组织和26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分析IL-17A和IL-17F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阳性率及中~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01),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理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7,P<0.009)。结论 IL-17A和IL-17F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且其高表达预示预后不良。IL-17A和IL-17F作用机制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