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健宇 《广西医学》2015,(1):117-119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184例,入院时即使用APACHEⅡ和SAPSⅡ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计算死亡危险度、分辨度,比较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的差异。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评价分辨度。结果死亡患者APACHEⅡ、SAPSⅡ评分和死亡危险度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APACHEⅡ预计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SⅡ预计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SAPSⅡ的AUROCC分别为0.900、0.88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Ⅱ和SAPSⅡ都能用于对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其分辨度相近,但APACHEⅡ预计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更接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前白蛋白(PA)、D-二聚体(DD)及Plt动态变化与重症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19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入组第1 d、第5 d,以及出院或死亡前最后一次的PA、DD、Plt、APACHEⅡ评分,按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进行动态观察,并做APACHEⅡ评分和PA、DD及PLT水平动态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入组第1 dPA、DD及Plt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死亡组第5 d及最后一次DD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PA和Plt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DD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A、Plt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DD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A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DD持续高水平与PA、Plt持续低水平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所以联合动态观察PA、DD和Plt对判断病情危重度及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分值量化的形式对矽肺患者急性加重期的预后判断。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矽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入住本院ICU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APACHEⅡ≤10分组,无死亡病例;11~19分组病死率25.00%;20~29分组病死率68.18%;≥30分组病死率为92.86%。结论 APACHEⅡ评分可以用来预测ICU矽肺患者急性加重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水平对危重症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61例,于入院第1天测定血小板水平和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评分),并按患者的APACHEII评分分值将患者分为3组(A组<10分,B组10-19分和C组>20分),分析3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和预后。根据出院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和APACHE评分。结果3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和死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B、C组(P<0.001),C组明显低于B组(P<0.05);死亡组APACHE评分较生存组高(P<0.001),血小板水平较生存组低(P<0.001)。结论血小板水平对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预测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重症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预后相关。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预后不良组CRP值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血脂水平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收集加强医疗病房(ICU)中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脂资料,入院24h内41例患者测得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61例患者只测得TC和TG水平,将各检测值以正常下限为界分为低血脂组(A组)和非低血脂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III(APACHEII、III)及患者实际病死率。结果TC、LDL-C A组的APACHEII、III评分和实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TG A组的APACHEII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而两组间的APACHEIII评分和实际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低TC和低LDL-C患者的APACHEII、III及实际病死率均增高,提示低TC和低LDL-C可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PLT)计数与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检测158例SIRS患者及40例非SIRS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并做APACHEⅡ评分,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病情患者之间的差异,并分析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SIRS组血清D-二聚体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血小板低于非SIRS组(P<0.01).在SIRS组中,预后不良患者D-二聚体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而血小板低于预后良好者,两组间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D-二聚体与APACHE Ⅱ评分明显正相关(P<0.01),血小板与APACHEⅡ评分明显负相关(P<0.01). 结论 老年SIRS患者D-二聚体增高与血小板计数降低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联合观察D-二聚体及血小板计数,同时结合APACHEⅡ评分,对了解SIRS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利娟  谢丹  陈海华  赵剡  夏剑 《重庆医学》2021,50(1):118-12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5日至2月15日该院隔离病房经核酸检测确诊的105例COVID-19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分值分为非重型组(n=22)、重型组(n=37)和危重型组(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前清蛋白(PA)水平检测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平顶山市中医医院61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观察A组31例(重度重症肺炎),观察组B组30例(轻度肺炎),检测比较各组血清D-D、PCT、PA水平。结果观察A组及观察B组血清D-D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A组血清D-D、PCT水平明显高于观察B组,血清PA水平明显低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优良组血清D-D、PCT水平均低于预后一般组,血清PA水平高于预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越严重,血清D-D、PCT水平越高,PA水平越低,可作为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34例重型颅脑伤患者脑水肿期的血浆晶体渗透压水平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脑水肿高峰期和消退期较早期的血浆晶体渗透压低,预后植物人状态和死亡者较预后痊愈和残愈者的渗透压低,重型颅脑伤患者血浆渗透压低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脑钠肽、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重症肺炎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n=48)和存活组(n=68)。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后第3、5、7 d时血脑钠肽、乳酸水平变化和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并对血脑钠肽、乳酸水平与APACHE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后第3、5、7 d 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死亡组入院后第3、5、7天 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存活组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 BNP与A-PACHE II评分呈明显的相关性(r=0.846,P=0.00),乳酸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弱的相关性(r=0.364,P=0.00)。结论动态检测BNP水平能更好的预测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而血乳酸动态监测可作为辅助指标,以指导治疗,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血肌酐、肺炎严重程度、血钙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85例,根据入院28 d预后情况分为两组,生存者103例纳入A组,死亡者82例纳入B组,收集性别(男/女)、年龄、治疗前检查患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体温水平与梗死体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458例ACI患者在入院后7天内每2h测体温1次,依体温水平分为高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对两组患者脑梗死范围及治疗2周后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体温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高体温组(P〈0.05),高体温组梗死体积明显高于正常体温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及预后与体温水平有相关性,应重视脑梗死急性期体温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水平及早期动态变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0年5月~2015年5月共收集严重创伤患者50例(记为观察组)、非严重创伤患者50例(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伤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水平,同时根据严重创伤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这两组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并对血小板计数与预后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50例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100×10~9/L以下者占30.0%。伤后24 h、48 h、72 h、第7 d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组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降低会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及时纠正患者凝血功能对其预后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彬  冯琦  姜华 《中外医疗》2016,(24):7-9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水平和患者预后情况之间的联系的相关性。方法从该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住院患者中整群选择重症肺炎ICU患者进行对照试验,一共65例,对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和外周静脉血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①随着病程的延长,两组患者在血液和肺泡灌洗液中的IL-6有所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第7天,可见IL-6与患者预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②随着病程的延长,无效组血液和肺泡灌洗液中IL-10水平有所升高,好转组血液和肺泡灌洗液中IL-10水平有所降低,第4天(10.11±2.64)pg/mL比(3.10±2.49) pg/mL和第7天(18.42±6.22)pg/mL比(2.02±1.02)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患者的IL-10水平变化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结论了解炎症细胞因子与重症肺炎病情的之间的关系,对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诊断价值,从而进一步了解细胞因子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与预后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对62例老年重症肺炎入科时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治疗6h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存活组、死亡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20±1.56)mmol/L及(5.60±1.40)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30±1.54)mmol/L及(5.70±1.39)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的呼吸衰竭发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老年重症肺炎的预后,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抗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疾病预后中的应用。方法:诊断为严重脓毒症的患者78例,收集患者血清,应用化学发光法对IL-10进行检测,收集入ICU 24h内的常规检查并记录APACHE-Ⅱ评分、年龄、性别,记录ICU住院天数,中心事件是28d死亡率。根据脓毒症患者28d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78例纳入研究的严重脓毒症患者,年龄:(64.31±16.68)岁,28d随访期间有37例(47.4%)患者死亡,死亡组患者的IL-10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056,P=0.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IL-10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为62.1%-87.7%,P=0.002)。IL-10对严重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率最佳预测临界值为22.8ng/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83.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IL-10高于22.8ng/ml的患者死亡风险高于IL-10低于22.8ng/ml的患者(P=0.006)。结论:IL-10水平与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结局显著相关,它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情况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贺波 《血栓与止血学》2016,(4):422-423,425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大失血所致凝血功能障碍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ICU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经救治后17例死亡和79例存活,分别作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2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结果存活组Fbg、D-D分别为(3.85±1.64)g/L、(523.56±98.63)μg/L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T(15.16±2.39)s显著短于对照组,PLT(169.34±52.36)×10~9/L高于死亡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与预后的关系,发现Fbg、D-D、PT呈正相关关系,与PLT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大失血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良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