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气颗粒物暴露对高脂高糖饮食大鼠心肌组织与氧化应激相关的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C组)、高脂高糖组(HC组)、大气颗粒物组(CP组)及高脂高糖大气颗粒物组(HP组), 每组12只。采用独立通气笼盒(IVC)饲养大鼠, CC组和HC组饲养于装有过滤大气颗粒物装置的IVC, CP组和HP组饲养于拆除大气颗粒物过滤装置的IVC, 且其内空气成分接近室外空气成分, 染毒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处死24只大鼠, 取心肌组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mRNA和VCAM-1、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C组比, HC组、CP组和HP组的Nrf2、HO-1、NQO1、VCAM-1和MCP-1 mRNA表达水平和VCAM-1、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5);与HC组和CP组相比, HP组的Nrf2、HO-1、NQO1、VCAM-1、MCP-1 mRNA和VCAM-1、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5);与3个月相比, 6个月CP组和HP组的Nrf2 mRNA水平降低(P < 0.05)。结论大气颗粒物、高脂高糖饮食及其联合暴露可引起心肌组织炎症反应, 激活Nrf2通路通过抗氧化作用达到保护心肌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探究白藜芦醇(Res)对PM_(2.5)急性染毒引起的心血管氧化应激损伤和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4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溶剂对照、Res对照、低、中、高剂量PM_(2.5)和Res+低、中、高剂量PM_(2.5)共8组,每组8只。Res+PM_(2.5)组先Res ig 28d,再进行气管滴注(同时ig Res)隔日1次,共4次。末次染毒24h后,10%水合氯醛(TCA)麻醉后,取血,摘取心脏,测定心脏病理切片及氧化指标,分析血脂水平及心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末次染毒后的各组大鼠体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各剂量PM_(2.5)组的大鼠心脏组织匀浆的GSH、GSH-Px和T-SOD均下降,MDA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M_(2.5)组对比,Res各组大鼠心脏组织匀浆的GSH、GSH-Px和T-SOD均升高,MDA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的PM_(2.5)组的心脏脏器系数较溶剂对照组和Res+各剂量PM_(2.5)组增大明显(P0.05),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气管滴注PM_(2.5)可引起大鼠心血管出现病理炎性损伤以及氧化应激等指标改变,Res对PM_(2.5)引起心血管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营养学报,2019,41(4):393-39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维生素E对PM_(2.5)急性气管滴注染毒引起的肺部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玉米油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维生素E(VE)高剂量对照组、PM_(2.5)染毒组(8.0mg/kg·bw)、PM_(2.5)+VE低、中、高给药组(剂量分别为15.0,30.0,60.0 mg/kg)。PM_(2.5)+VE给药组均经VE灌胃28d后,气管滴注染毒PM_(2.5)(同时给予VE灌胃),隔日一次,共3次。末次染毒后24 h,行肺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之后切除肺部,制作肺病理切片,分析测定肺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beta,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大鼠Clara蛋白(clara cell protein,CC16)、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T-SOD)的含量。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的数据[分别为(9.51±0.94)ng/ml,(37.66±4.03)ng/ml,(141.11±15.04)ng/L,(20.84±1.016)nmol/ml,(150.31±5.19)U/L;(5.58±0.20)ng/ml,(231.87±10.02)U/ml]相比,PM_(2.5)染毒组的IL-1β(30.11±0.47)ng/ml、IL-6(99.69±9.49)ng/ml、TNF-α(320.88±12.45)ng/ml、MDA(22.32±0.58)nmol/ml和LDH(378.87±19.61)U/L的释放量升高,CC16蛋白(4.34±0.12)ng/ml和T-SOD(111.81±10.69)U/m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M_(2.5)染毒组相比,PM_(2.5)+VE给药组的各项指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急性PM_(2.5)气管滴注染毒可引起大鼠肺部病理损伤,导致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变化,而VE喂饲对PM_(2.5)引起的急性肺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气PM_(2.5)对大鼠心血管的急性毒性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M_(2.5)低剂量染毒组(10 mg/kg)、PM_(2.5)高剂量染毒组(20 mg/kg),每组8只。PM_(2.5)染毒组大鼠均经气管滴注PM_(2.5)悬浮液,滴注量为1.5 ml/kg,隔天1次,共3次;对照组大鼠气管滴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暴露24 h后,记录大鼠心率及心电图;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心、肺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力;并取大鼠左肺、心尖、主动脉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_(2.5)染毒组大鼠心率下降,心电图ST段与T波发生改变,血清CK、血清及心肌组织中CK-MB活力升高,血清IL-6、CRP含量升高且IL-10含量降低,血清及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升高且SOD活力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组织中MDA含量及SOD活力无明显改变(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各组大鼠肺组织损伤逐渐加重,颗粒物聚集逐渐增多,而各组大鼠心脏、主动脉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PM_(2.5)急性染毒可引起大鼠肺急性炎症反应,进而诱导系统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可能导致心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M_(2.5)对大鼠肺氧化应激损伤及不同剂量硫辛酸(ALA)的保护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M_(2.5)组、低、中、高剂量硫辛酸组。不同剂量硫辛酸预处理大鼠24 h后,气管滴注PM_(2.5)连续3 d,禁食8 h后处死,取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试剂盒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_(2.5)组大鼠体重增重[(63.5±3.69)g]下降;与PM_(2.5)组比较,高剂量硫辛酸组大鼠体重增重[(93.56±4.31)g]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M_(2.5)组大鼠血清SOD、GSH水平显著降低(P 0.05);与PM_(2.5)组比较,中、高剂量硫辛酸组大鼠血清SOD、GSH-Px、GSH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PM_(2.5)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GSH-Px、GSH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GSSG/GSH比值增加(P 0.05);与PM_(2.5)组比较,中、高剂量硫辛酸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GSH-Px、GSH升高,GSSG/GSH比值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PM_(2.5)组大鼠肺组织中SOD、GSH-Px、GSH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GSSG/GSH比值增加(P 0.05);与PM_(2.5)组比较,高剂量硫辛酸组大鼠肺组织中SOD、GSH水平升高,GSSG/GSH比值明显降低(P 0.05)。结论一定剂量PM_(2.5)可导致大鼠肺氧化损伤,硫辛酸对PM_(2.5)导致的肺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气PM_(2.5)对大鼠心血管系统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气PM2.5对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比较PM2.5对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大鼠心血管系统毒性的差异。方法在上海市非工业区采集大气PM2.5,选取SH和WKY大鼠各24只,采用气管滴注染毒方法给大鼠肺灌注不同剂量PM2.5,观察PM2.5对不同机体心血管系统的急性毒作用,测量染毒后动物血清心肌酶学(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压、心率、心电图。结果大鼠PM2.5染毒后,测定大鼠血清心肌酶发现,WKY和SH大鼠血清LDH和CK-MB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且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同时SH大鼠各实验组心肌酶含量除CK-MB的低剂量组外均高于WKY大鼠的相应组含量,表明PM2.5对SHR的心血管毒性作用可能大于对WKY大鼠的作用。此外,两种大鼠肺灌注PM2.5后血压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变,且染毒后大鼠心电图ST段与T波发生改变。结论结果提示暴露于PM2.5对机体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心肌出现缺血缺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交通污染相关PM_(2.5)大鼠亚急性染毒模型,研究其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低、中、高剂量PM_(2.5)染毒组(剂量分别为1.5、6、24 mg/kg)。采用气管内滴注PM_(2.5)混悬液的方式对大鼠进行染毒,隔天染毒1次,共染毒6次。采用中性红比色法测定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G、IgM、IgA水平。结果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下降,24 mg/kg PM_(2.5)染毒组大鼠的肺泡巨噬细胞吸光度(OD值)低于1.5 mg/kg PM_(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下降,各剂量PM_(2.5)染毒组大鼠刺激指数(S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清IgG、IgM、IgA水平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6、24 mg/ml PM_(2.5)染毒组大鼠血清IgG水平低于对照组,1.5、6、24 mg/ml PM_(2.5)染毒组血清IgM、Ig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污染相关PM_(2.5)可能抑制大鼠的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M_(2.5)对小鼠永生化足细胞(HSMPs)的损伤作用及雷公藤甲素(TPL)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PM_(2.5)(0、20、200、400 mg/L)作用于HSMPs 24 h,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B淋巴细胞癌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p-p38 MAPK蛋白表达;分别加入TPL(0.5、2、4 mg/L)和p38 MAPK通路阻滞剂(25μmol/L SB203580)后,检测TPL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0、400 mg/L PM_(2.5)可明显诱导HSMPs凋亡,HSMPs上清液LDH活力升高,HSMPs内Nephrin及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及p-p38 MAPK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200 mg/L PM_(2.5)组比较,2、4 mg/L TPL可明显减少由PM_(2.5)诱导的HSMPs凋亡,降低HSMPs上清液LDH活力,降低HSMPs中Bax及p-p38 MAPK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4 mg/L TPL组比较,加入SB203580干预可进一步减少由PM_(2.5)诱导的HSMPs凋亡,降低HSMPs上清液LDH活力,降低HSMPs中Bax及p-p38 MAPK蛋白表达,并增加HSMPs中Nephrin及Bcl-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L可减轻PM_(2.5)诱导的HSMPs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PM_(2.5)对小鼠肺急性损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PM2 5的急性毒效应 ,探讨免疫损伤和氧化损伤在PM2 5对肺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昆明小鼠为试验对象 ,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PM2 5组共 5组 ,除空白对照组外 ,其他各组气管滴注染毒 2 4小时后 ,分析支气管肺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 (ACP)、白蛋白 (ALB)、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等含量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IL - 1)活性 ,以及测定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各指标未见明显差异 ;试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肺灌洗液中LDH、AKP、ACP、ALB、NO、NOS、MDA等含量和TNF α、IL 1活性有显著性增高 (P <0 0 5 ) ,SOD含量和肺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下降 (P <0 0 5 ) ,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 PM2 5的吸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 ,从而造成对小鼠肺实质细胞和膜性组织的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附排尘生物制剂对PM_(2.5)诱发大鼠肺部炎症损伤的作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冬季采自郑州市高新区PM_(2.5)。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处理,其他3组按照大鼠体重进行PM_(2.5)染尘处理,染尘结束后,气管滴注组和雾化吸入组分别用气管滴注和雾化吸入的方式连续3 d吸入吸附排尘生物制剂。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总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唾液酸(SA)、IL-8和IL-1β水平,将肺组织切除后,制作病理学切片,观察肺部炎症情况。结果 PM_(2.5)染尘后可致大鼠BALF中IL-8、IL-1β、总蛋白含量、LDH活性、SA水平均显著增加(P 0.05),肺组织病理学切片显示PM_(2.5)染尘处理后肺泡壁明显被破坏,肺间质增厚,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气管滴注吸附排尘生物制剂可显著降低PM_(2.5)诱发的IL-8、总蛋白含量和LDH活性水平(P 0.05),超声雾化吸入吸附排尘生物制剂可显著降低PM_(2.5)诱发的总蛋白含量和LDH活性水平(P 0.05),2组均可观察到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肺间质充血有所缓解。结论吸附排尘生物制剂可以显著减轻PM_(2.5)诱发的炎症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对大鼠呼吸系统急性损伤特征和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PM_(2.5)低、中、高剂量组(2.5 mg/kg、5.0 mg/kg和10.0 mg/kg)。以从苏州市独墅湖高教区某校区采集的PM_(2.5)配制不同浓度的PM_(2.5)悬液,急性染毒大鼠,采用气管滴注法连续染毒3 d。最后一次染毒结束24 h后处死实验动物,固定左肺组织并收集右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检测BALF中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促炎因子TNF-α、IL-8,抗炎因子IL-4、IL-10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钙离子浓度(Ca~(2+)),活性氧(ROS)含量变化。结果肺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PM_(2.5)会引起肺部炎症反应,肺间质增宽,肺泡腔内分泌物增多,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病变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大鼠肺泡灌洗液中酶、细胞因子基本没有变化,仅5.0 mg/kg和10.0 mg/kg PM_(2.5)染毒后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M_(2.5)染毒组钙离子浓度增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5.0 mg/kg PM_(2.5)染毒组活性氧含量升高。结论采自苏州市独墅湖高教区的PM_(2.5)急性染毒可引起机体肺实质损伤,诱导氧化损伤,导致急性炎症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许多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表明,大气PM_(2.5)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PM_(2.5)是雾霾的重要组分,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大气PM_(2.5)的来源、成分及其对人群心血管疾病影响的流行病学、毒理学和可能机制,并提出了PM_(2.5)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PM_(2.5)作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暴露会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因此,优化PM_(2.5)染毒方法对研究其致病机制十分重要。该文介绍了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主要染毒方法,包括雾化吸入法、鼻腔吸入法、暴露式气管滴注法、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等,并指出了每种滴注方法的优缺点。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为暴露式气管滴注法,但该方法为有创操作,存在重现性差、操作繁琐等问题;目前大量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该方法虽精确度较暴露式略有不足,但近几年已有很大改进,是未来气管滴注方法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M_(2.5)对小鼠脑组织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将SPF级雄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褪黑素组、4μg/d PM_(2.5)组、20μg/d PM_(2.5)组、100μg/d PM_(2.5)组、100μg/d PM_(2.5)+褪黑素组,每组8只。各染毒组分别以0.1、0.5、2.5 mg/ml PM_(2.5)溶液进行气道滴注,每只小鼠每天滴注40μl,连续7 d;生理盐水+褪黑素组、100μg/d PM_(2.5)+褪黑素组每天以1.0 mg/ml褪黑素灌胃,灌胃剂量为10 mg/(kg·d),连续7 d。检测脑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 100μg/d PM_(2.5)组小鼠脑组织ROS、MDA、IL-4含量高于对照组,GSH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0μg/d PM_(2.5)组小鼠脑组织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μg/d PM_(2.5)+褪黑素组小鼠脑组织ROS、MDA、IL-4含量低于100μg/d PM_(2.5)组,GSH含量高于100μg/d PM_(2.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100μg/d PM_(2.5)气道滴注染毒可能对小鼠脑组织造成损伤,产生炎症反应,并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介导;褪黑素对PM_(2.5)引起的脑组织氧化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生素EVE对慢性染镉小鼠肾近端小管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镉组和VE组,每组25只。镉组:每周2次经皮下注射氯化镉2mg/kg,给药体积5ml/kg;VE组:同时按10mg/(kg·d)给予VE;对照组:经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个月后,用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化细胞凋亡染色(Tunel法)观察经VE处理的慢性染镉小鼠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细微结构的改变,并作形态计量分析;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对凋亡细胞进行计数。结果经VE处理的慢性染镉小鼠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形态结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与镉组比较有明显不同;上皮细胞核的平均截面周长、平均截面积、平均表面积、平均体积和体积密度等形态参数值与镉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镉组细胞凋亡染色阳性反应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而VE组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VE对慢性染镉引起的小鼠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某复合营养素对大气PM_(2.5)致大鼠急性肺部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PM_(2.5)模型组、低剂量营养素(150 mg/kg)+PM_(2.5)组、高剂量营养素(750 mg/kg)+PM_(2.5)组。营养素组连续预灌胃14 d营养素溶液,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第15天灌胃后除空白组外的各组大鼠气管滴注PM_(2.5)(9.0 mg/kg)混悬液染毒,每隔24 h 1次,共3次,空白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末次染毒24 h后,收集血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和病理切片。分析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水平;肺匀浆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PM_(2.5)模型组的大鼠MDA、ACP、LDH、TNF-α、IL-1β水平增加、SOD活力降低(P<0.05或P<0.01);与PM_(2.5)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营养素+PM_(2.5)组能降低MDA、TNF-α、IL-1β水平及升高SOD活力(P<0.05或P<0.01),高剂量营养素+PM_(2.5)组能降低ACP、LDH水平(P<0.05或P<0.01),并改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论该复合营养素对PM_(2.5)致大鼠急性肺部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气中PM2.5致大鼠呼吸道急性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致大鼠呼吸道的急性损伤及其机制.方法将体重180~220g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高、中、低PM2.53个剂量组进行染毒,采用气管注入法,灌注体积0.5ml,灌注后第12d处死大鼠,进行肺泡灌洗液(BALF)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和IgG、IgA测定,并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3种酶和蛋白及IgG、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个剂量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切片有炎性改变,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淋巴细胞增生,3个实验组随剂量增加肺组织炎性病变程度加重.结论 PM2.5可致肺组织细胞和生物膜的损伤,且引起体液免疫应答和局部粘膜免疫.  相似文献   

18.
PM_(2.5)(又称大气细颗粒物)是雾霾天气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成分。目前PM_(2.5)的体内毒理学实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染毒方法:采用空气浓缩富集系统进行吸入染毒、重污染环境下直接吸入染毒、气管滴注染毒、尾静脉注射染毒法。PM_(2.5)的毒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体内的大小鼠肺部和心血管的毒理学效应研究以及体外的机制研究等。此外,PM_(2.5)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现对上述PM_(2.5)的毒理学研究方法及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维生素D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脂多糖(LPS)诱导A7R5细胞Toll样受体(TLR)4表达量最高的浓度和时间点,应用1×10-7mol/L的1,25(OH)2D3进行干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2组,I组:心肌梗死模型组(n=16)、II组:维生素D治疗组(n=16),另设III组:假手术组(n=15)。4w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心肌梗死面积(MIS)及心肌血清酶学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和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F-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在LPS诱导基础上,维生素D处理0、12和24 h后,TLR4、MyD88和NF-κB 的mRNA水平分别为(22.0±5.1)、(15.1±5.1)和(8.0±4.2);(28.8±5.7)、(20.1±4.4)和(14.0±3.7);(25.2±5.3)、(17.7±4.5)和(10.2±3.7);TLR4、MyD88和NF-κB 的蛋白水平变化同mRNA水平一致;维生素D可使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的MIS从(37.89±3.24)降至(12.25±1.34)(P<0.01),并改善心肌血清酶学变化(P<0.01);维生素D能够下调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TLR4、MyD88和NF-κB的mRNA表达,分别从(4.61±0.42) 、(3.81±0.36)和(3.86±0.51)降至(2.73±0.25)、(2.17±0.41)和(1.63±0.39);TLR4、MyD88和NF-κB 的蛋白水平变化同mRNA水平一致。结论 维生素D通过下调TLR4表达及相关的Myd88和NF-κB途径对大鼠的心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氰化钠急性染毒对大鼠大脑皮层损伤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氰化钠(NaCN)急性染毒对大鼠大脑皮层及皮层线粒体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腹腔注射NaCN亚致死剂量(3.2 mg/kg)染毒5、15、30、60、90 min后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大脑皮层和皮层线粒体相关氧化和抗氧化酶系活性;用透射电镜观察各时相点染毒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按Veitch和Dunkley等方法测定不同浓度氰化钠体外孵育大鼠大脑皮层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的活性。结果(1)NaCN染毒5 min后大脑皮层和皮层线粒体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钠钾腺苷三磷酸酶(Na -K -ATPase)、钙镁腺苷三磷酸酶(Ca2 -Mg2 -ATPase)的活性明显下降,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明显增高,以皮层线粒体各指标改变最为显著(均P<0.001)。(2)染毒大鼠神经细胞严重受损,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线粒体等出现严重水肿、空泡化伴有溶解现象。(3)经NaCN损伤后,离体皮层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Ⅳ的活性显著下降(P<0.001),同时引发复合酶Ⅰ活性的剧增(P<0.001)和复合酶Ⅱ活性的下降(P<0.01)。结论NaCN急性中毒可导致大脑皮层及皮层线粒体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失调,抗氧化能力下降,自由基生成增多,ATPase活性下降,并增加了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漏,提示皮层线粒体损伤在氰化物中枢毒作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