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取珍 《解剖与临床》2002,7(4):189-189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以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最多见.瓣膜置换术是通过体外循环将病变的二尖瓣瓣膜切除,代之以人工金属瓣膜.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的新方法.我科1998年5月~2002年4月使用新方法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患者19例.现就本组病例围术期护理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选择已成为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发展趋势。目的:回顾性总结51例心脏瓣膜替换或成形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51例临床资料,共移植旁路血管109支,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10 例,二尖瓣置换14例,二尖瓣置换联合三尖瓣成形8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双瓣置换4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联合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成形7例,二尖瓣成形联合三尖瓣成形5例。结果与结论:置换生物瓣膜者9例,机械瓣膜者31例,二尖瓣成形11例,三尖瓣成形16例;共移植旁路血管109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平均搭桥(1.92±0.73)支;术后30 d内死亡4例。47例顺利出院,其中2例失访,45例随访3-48个月,1例半年后脑梗死,1例于术后1年多死于心脏功能不全,存活的43例心功能改善明显,均可进行一般的生活与活动。综合分析得出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保障心肌再血管化,保护心肌,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二尖瓣返流是心脏疾病最主要的发病之一。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瓣膜修复和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功率显著提高,术前检查变得尤为重要,需要准确地对二尖瓣返流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对于二尖瓣返流的测量方法,讨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和基于超声多普勒图像三维重建的二尖瓣返流定量评价方法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自膨式介入主动脉瓣膜绵羊体内原位置换的可行性和早期效果。方法选用厚度0.1 mm的超微孔ePTFE材料制作成三叶自膨胀型介入主动脉瓣膜。采用雄性绵羊10只,体质量(23.4±1.8)kg。全身麻醉,左侧开胸,经心尖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原位置换术。术后通过心血管造影、经胸心脏超声对介入瓣膜功能进行早期评价。结果死亡3只,另外7只羊手术成功。术后即时心血管造影和心脏超声提示人工瓣膜位置满意,开闭良好,冠状动脉供血良好,无明显瓣周漏。3只羊无或仅有微量反流,4只羊少量反流,峰值跨瓣压差为(2.38±0.60)kPa[(17.9±4.5)mm Hg]。术后随访4周无死亡或Ⅲ°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心脏超声提示4只羊微量反流,3只羊少量反流;人工瓣膜峰值跨瓣压差平均(2.67±0.64)kPa[(20.1±4.8)mm Hg],与术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二尖瓣功能未受影响。结论超微孔ePTFE自膨式介入主动脉瓣绵羊体内原位置换安全可行,早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非侵入性成象对瓣膜性心脏病诊断的有效性已得到证实。然而在初期的核磁共振成象(MRI)和多普勒彩超(CFM)中,两者间血液反流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心室压力差、损伤和柔量等的函数)的关系不能理解。本文的目标是:1)建立可计算机控制的心脏瓣口血液反流的心脏瓣膜模型,  相似文献   

6.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技巧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4例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探讨儿童瓣膜置换的手术指征、瓣膜选择、手术技术和术后抗凝治疗等问题。方法全组14例中10例为先天性心脏瓣膜病变,3例风湿性病变,1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致心内膜炎、主动脉瓣膜菌栓。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二尖瓣置换7例,主动脉瓣置换6例,二尖瓣置换 主动脉瓣置换1例。均采用机械瓣。若合并其它先天性心脏畸形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同期矫治。术后常规应用华法林抗凝。结果本组手术死亡1例,12例心功能恢复至I级,1例心功能II级。发生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均坚持采用华法林抗凝,无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瓣膜功能良好。结论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采用机械瓣效果较好;应用低强度的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二尖瓣双病变和联合瓣膜病变二尖瓣口面积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尖瓣双病变和联合瓣膜病变二尖瓣口面积(MVA)的准确测定方法。材料与方法∶分别用二维超声(2DE)、压差减半时间(PHT)、彩色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截面积(CDF)和椭圆形面积法(CDJ)测定43 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拟行人工瓣置换术患者的MVA,其中合并主动脉瓣反流(MS+ AR) 10 例,合并二尖瓣反流(MS+ MR) 12 例,(MS+ MR+ AR) 21 例,并与手术标本的实测面积(OP)相比较。结果∶CDF法三组均为高度相关;2DE法MS+ AR组为良好相关,其余两组亦为高度相关;PHT法三组虽为高度相关,但在MS+ MR和MS+ MR+ AR组显著低估了OP;CDJ法三组均显著低估了OP。结论∶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反流或同时并主动脉瓣反流但以二尖瓣反流显著时,PHT法明显低估了二尖瓣口面积,而此时应用CDFI测量二尖瓣口血流截面积却不失为一种新的简便而较为准确的定量二尖瓣狭窄的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保留全瓣瓣下结构在瓣膜置换手术中争议不断,对于瓣膜疾病术式的选择尚无统一且可靠标准。目的:探讨分析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促进瓣膜有效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因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要病变合并或不合并主动脉瓣疾病,行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的患者68例,其中保留全瓣瓣下结构11例、保留后瓣瓣下结构35例、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22例。术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比较3组患者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左室舒张期末横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等心功能指标,以及左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各瓣膜功能、瓣周愈合情况;并记录术后3年内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1)保留全瓣瓣下结构组和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组(P <0.05);(2)3组患者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左室舒张期末横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等心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保留全瓣瓣下结构组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期末横径低于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组和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硬质三维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外科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左心瓣膜疾病合并中度FTR患者42例,在接受左心瓣膜心脏手术同时采用硬质三维成形环治疗FTR。对比分析手术前后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室大小和肺动脉压力变化,评估三尖瓣成形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42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前三尖瓣反流均为中度,反流面积(6. 01±0. 98) cm~2,术后三尖瓣无反流患者39例(92. 86%),轻度反流患者3例(7. 14%),无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三尖瓣成形术后右心室均明显缩小(P 0. 05),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P 0. 05)。结论对于合并中度FTR的左心系统瓣膜疾病患者,采用硬质三维成形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策略三尖瓣成形术后的疗效可能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和分析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125例患者分为3组:M组(冠脉病变及二尖瓣病变)75例,A组(冠脉病变及主动脉瓣病变)34例,D组(冠脉病变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16例.心肌保护采用4:1冷含血停搏液,应用单纯顺灌、顺灌逆灌结合、顺灌桥灌结合、顺逆灌和桥灌结合技术.结果 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手术死亡.结论 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和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背景:猪和人的心脏解剖结构特点相似,是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理想模型。 目的:建立滇南小耳猪二尖瓣置换模型,应用心脏超声评估模型建立的可行性。 方法:成年猪10头,均于体外循环下经左心耳径路行二尖瓣置换,人工瓣膜为St.Jude双叶机械瓣,采用3种置换方式,并以心脏超声分析瓣膜置换后2周小耳猪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除1头因麻醉诱导期出现室颤死亡外其余均存活。心脏超声显示3种方式置换瓣膜后2周,猪心脏结构和功能与置换前无显著差异。人工机械瓣膜在猪体内的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相容性均良好,二尖瓣置换前后猪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髂静脉支架成形术对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病变(NIVCL)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 4月~2018年4月我院血管外科22例行髂静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NIVCL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21例左侧髂静脉狭窄,1例右侧髂静脉狭窄,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反流持续时间(VCT)及静脉疾病严重程度评分(VCSS)。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100.00%,术后无支架闭塞、下肢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一期支架通畅率1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1999年9月至2006年9月14例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探讨儿童瓣膜置换的手术指征、辩膜选择、手术技术和术后抗凝治疗等问题。方法 全组14例中10例为先天性心脏瓣膜病变,3例风湿性病变,1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致心内膜炎、主动脉瓣膜菌栓。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二尖瓣置换7例,主动脉瓣置换6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1例。均采用机械瓣。若合并其它先天性心脏畸形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同期矫治。术后常规应用华法林抗凝。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1倒,12例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例心功能Ⅱ级。发生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均坚持采用华法林抗凝,无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辩膜功能良好。结论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采用机械瓣效果较好;应用低强度的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最近成功地为一名严重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了4个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据文献记载,一次手术同时替换4个病变的心脏瓣膜,在我国尚属首次,在世界心脏外科领域为第二例。江苏太仓47岁的农民钱惠明,经长海医院确诊为4个心脏瓣膜,即主动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均有大量细菌侵袭,生成赘生物;这意味着患者心脏所有的4个控制血流的“阀门”已严重受损,引起心脏关闭不全,导致心功能严重下降,贫血、肝肾功能衰退,持续高烧,生命垂危。在进行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身体状况获得短期改善。我国著名心…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原发肿瘤病理学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外检确诊的心脏瓣膜原发肿瘤11例,HE、Weigert—Van Gieson染色观察,同时部分病例加做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心脏瓣膜原发肿瘤较为罕见,仅占心脏原发肿瘤的3%(11/426),其中良性肿瘤占多数(10/11),恶性少见(1/11)。肿瘤类型以乳头状弹力纤维瘤(4/11)和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4/11),血管球瘤1例,血管肉瘤1例,纤维性错构瘤1例。肿瘤发生部位以房室瓣多见,三尖瓣4例,二尖瓣4例,肺动脉瓣2例,主动脉瓣1例。7例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瓣膜肿瘤,4例误诊或漏诊。结论临床对于心脏瓣膜原发肿瘤的诊断比较困难,影像学缺乏对心脏瓣膜原发肿瘤的认识。虽然良性肿瘤的手术切除预后较好,但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而致命,应尽早诊断及手术治疗。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对临床决定手术方式及后期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技日报讯,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介入性心脏病专家近日用一种微创经导管瓣膜置换术,为不能进行“开心”手术的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心脏瓣膜置换。一般患有先天性右心室流出道疾病的病人,要视其年龄而选择采用更换病体瓣膜或生物瓣膜置换术,其一生中需面对数次“开心”手术,无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比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8.
背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引起的心肌损害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对某些高危患者尤为有益。 目的: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对老年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年龄≥60岁择期行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停跳组在中度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不停跳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完成心脏瓣膜置换。 结果与结论:在转机30 min、术中关闭右心房前,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8、心肌肌钙蛋白Ⅰ浓度较转机前时升高(P < 0.05),其中以停跳组明显(P < 0.05)。关闭右心房时两组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增加,以不停跳组增加幅度较小(P < 0.05)。提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以减轻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的心肌损害,该作用可能与减轻心肌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可造成心脏瓣膜严重损害,导致患者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1]。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会造成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甚至梗阻,使心脏的泵血功能受损[2]。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同时存在二尖瓣重度反流、室壁瘤、SAM的情况较为罕见,且相关的麻醉管理鲜有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了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左室室壁瘤患者,于术中监测到SAM,在成功实施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康复出院,现将其麻醉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功能性二尖瓣返流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瓣膜性疾病之一。而目前发现房颤患者往往合并二尖瓣返流,称为心房功能性二尖瓣返流,该类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二尖瓣返流症状往往会得到改善。但房颤与二尖瓣返流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也缺乏房颤合并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患者治疗方案的相关指南推荐。本文就房颤与功能性二尖瓣返之间的联系、相关的评估和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