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24-2627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浮针温针灸组,每组33例。浮针温针灸组采用浮针结合温针灸治疗,温针灸组采用单纯温针灸治疗,浮针治疗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分别选择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和治疗后30 d评定各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和疼痛评分。结果:浮针温针灸组愈显率81.8%(27/33),显著优于温针灸组的50%(16/32);两组症状积分、疼痛评分在治疗结束后均显著改善(P0.01),并且浮针温针灸组在症状及疼痛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温针灸组(P0.05),且在随访1个月内仍保持较好疗效。结论:浮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温针灸,且长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辅助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单一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浮针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65%,高于对照组的54.84%(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晕针、血肿或者烫伤等不良反应。结论:浮针疗法辅助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纳入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纯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刺结合运动治疗,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VAS评分、ODI评分、疗效及随访。结果:治疗2疗程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 <0.05);对照组疗效低于观察组(P <0.05)。结论:运用手法结合运动针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激痛点结合脏腑推拿对慢性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慢性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伴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均治疗2个月,隔天治疗一次。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包括VAS、PRI、PPI三项)、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及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并于3个月随访时再次比较两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PRI、PPI、ODI、HA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5-HT、DA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患者VAS、PRI、PPI、ODI、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激痛点结合脏腑推拿对于慢性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伴焦虑患者疗效优于单独针刺,其机制可能与脏腑推拿对于神经递质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治疗安全性,并随访12个月,记录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72/78),高于对照组的79.5%(62/78)(P<0.05)。2组治疗后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和疼痛指数、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功能状态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9.7(7/72)%,低于对照组的24.2%(15/62)(P<0.05)。结论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病情,且治疗安全性较高,病情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拔罐联合针刺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针刺组给予激痛点针刺加TDP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肌肉紧张带位置,在肌筋膜线上密集拔罐,同时针刺。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共治疗5次。以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为观察指标,进行疼痛评定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定,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以及1个月后的评分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29/30),高于针刺组的83.3%(25/30),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针刺组的疗效减退,总有效率为40.0%(12/30),而观察组总有效率90.0%(27/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评分有所上升,但观察组的评分较针刺组低(P0.05)。结论:针刺激痛点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联合肌筋膜线拔罐可有更好的远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督脉滞针疗法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探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较好方法。方法:将96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施以督脉滞针疗法,1次/d,30 min/次,对照组饭后30 min口服0.5 g对乙酰氨基酚,3次/d。两组均连续干预14 d。治疗结束后,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后评价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齐同,治疗14 d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82.60%,(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4.3%,对照组为17.4%(P0.05);两组VAS评分、压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后的VAS评分和压痛积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脉滞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短期疗效与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相当,但远期疗效及镇痛效果优于口服对乙酰氨基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拨针疗法配合火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火针治疗,治疗组给予拨针疗法配合火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VAS评分、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12周后两组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拨针疗法配合火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西药组,每组35例。浮针组采用浮针疗法,隔日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3次,2星期为1个疗程;西药组口服塞来昔布(西乐葆),每次200 mg,每日2次,连续服用2星期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压痛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VAS、压痛评分、NDI均降低(P0.05,P0.01);与西药组相比,浮针组患者治疗后这3项指标下降更显著(P0.05);浮针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1%和94.3%,均优于西药组的31.4%和77.1%(P0.05)。结论浮针疗法能够更好地缓解项背肌筋膜炎症状,疗效优于口服塞来昔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治疗顽固性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顽固性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行浮针疗法治疗,并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进行评价,对比治疗前后疼痛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的选词阳性项目数、疼痛指数分(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PPI)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有一例出现皮下血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晕针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浮针疗法是一种治疗顽固性腰背肌筋膜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Sun YZ  Li DY 《中国针灸》2010,30(10):816-818
目的:比较背部阳经透刺结合电针与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差异,探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较好方法。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0例选取疼痛部位的膀胱经第一侧线背俞穴及相应水平的督脉穴自上而下透刺结合电针治疗;西药组30例采用口服布洛芬胶囊治疗,疗程30天。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6.7%(29/30),优于西药组的73.3%(22/30)(P0.05)。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P0.01,P0.05),且改善程度针刺组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背部阳经透刺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热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热针疗法是一种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浮针针刺组)及对照组(普通电针组),每组各30例。通过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评分、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并观察两组有效率情况,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浮针针刺组治疗后的NPQ评分、VAS评分、SF-36评分及有效率均优于普通电针组,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浮针疗法能有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浮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周,分别观察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结束时及3个月后回访时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首次治疗、疗程结束后及3个月后回访两组患者患侧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程度均有改善,且治疗组Constant肩关节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尤其是3个月后回访时(P0.01);两组VAS评分对比,治疗组在首次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但疗程结束后及3个月后回访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特别是在改善关节活动度及早期缓解疼痛方面,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枢经理论指导下的滞针术治疗腰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腰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治疗组在枢经理论指导下施以滞针疗法,每次30 min;对照组在扳机点施以0.25%利多卡因注射,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2个月后运用McGill疼痛量表、压痛积分法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齐同,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89.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个月,治疗组疗效稳定率为93.75%,对照组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压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枢经理论指导下运用滞针术治疗腰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短期疗效与扳机点注射利多卡因相当,但远期疗效及镇痛效果优于扳机点注射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激痛点治疗急性期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热敷组(30例)和膏药贴敷组(30例)。治疗组使用中药热敷腰背部激痛点;对照组使用膏药贴敷局部压痛区域,均每日治疗1次,1个疗程为10 d。采用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表现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中药热敷及膏药贴敷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期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均有一定疗效,均可改善临床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P0.01),但中药热敷组优于膏药贴敷组(P0.05);中药热敷组总有效率优于膏药贴敷组(P0.01)。结论:中药热敷治疗急性期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较好,优于常规膏药贴敷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埋线与普通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本次研究6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接收的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埋线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4.19%,研究组是93.5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在疼痛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埋线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治疗效果,其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刮痧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刮痧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枢经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枢经推拿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推拿,隔日1次,每次20 min,共治疗14次。14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积分及软组织张力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2.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VAS、压痛积分及软组织张力情况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枢经推拿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肯定,且在缓解疼痛、改善软组织张力状态方面优于常规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及推拿科门诊就诊的急性腰扭伤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结合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两组于治疗前后进行腰部疼痛评分(VAS)和腰部活动度评分(ROM),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ROM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VAS、ROM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浮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效果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