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合理的手术范围,盆腔淋巴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对69例临床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对Ⅰa期G1的早期子宫内膜癌,可考虑不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Ia期G2、G3和Ib以上分期,应常规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1991年~1996年我院手术治疗的70例子宫内膜癌,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清扫淋巴结组(32例),未清扫淋巴结组(38例),分析两组的生存情况。结果:行淋巴结清扫术与未行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69%及79%,差异无显著性(P>0.1)。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4%及77%,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淋巴结清扫术并不一定提高生存率,但对术后病理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价值,对78例经诊断性刮宫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34例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广泛子宫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9例,转移率26.5%。随着肌层浸润加深、癌细胞分化程度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增加,腺鳞癌、乳头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为子宫内膜癌的准确分期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4.
徐世强  张国楠  余健  谢瑞梦  石宇  樊英  陈毅男 《四川医学》2000,21(12):1049-1050
目的 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方法及在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83例子宫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例中24例(28.9%)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深肌层浸润、腺鳞癌、乳头状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与低分化肿瘤的淋巴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79.2%、100%、60%、71.4%与60%,说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其密切相关。62例临床Ⅰ期中,13例(21%),盆腔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为Ⅲc期。结论 系统地整块切除盆腔淋巴结,对于宫内膜癌正确分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嘉文  黄丽珍 《广西医学》2002,24(7):1044-1045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标准 ,已经由术前的临床分期修定手术病理分期 ,其中将盆腔淋巴结转移者定为ⅢC期 ,因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已经成为子宫内膜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其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并发症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对于 33例子宫内膜癌手术中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术 ,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淋巴结清扫术方法及其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资料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8月我科及协作医院共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 4 4例 ,均于术前分段诊刮 ,病理诊断。所有病例均接受以手术为主的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究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三明市第一医院子宫内膜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18年4月-2021年3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9例,采用传统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49例,将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两者联合,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将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两者联合,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还可有效增加患者淋巴结清除效果,对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具有重要帮助,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卢琴 《中外医疗》2022,(35):95-9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使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妇科治疗的7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使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情况、生活质量改善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盆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 d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4,P<0.05)。结论 腹腔镜下使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明显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早期子宫内膜癌应用腹腔镜辅助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腹腔镜辅助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辅助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总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恢复状况(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淋巴囊肿、肠梗阻、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辅助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多,可缩短引流管留置的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放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数据库等。纳入早期内膜癌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放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淋巴结清扫组与非淋巴结清扫组的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总体复发率、局部复发率、远处复发率、内膜癌相关死亡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前者高于后者(P〈0.01);术后分期前者提升约10%。②手术+放疗组与手术组的总生存率、远处复发率、内膜癌相关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局部复发率、总体复发率明显低于后者(P均〈0.01);但其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后者(P〈0.01)。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不主张常规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放疗;应根据高危因素选择手术范围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假阴性患者腋窝阳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在腋淋巴结清扫和替代腋淋巴结清扫术以外,探寻一种既可保留腋窝功能,又可不遗漏腋窝阳性淋巴结的新术式的可能性。方法:选取80例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同时行腋淋巴结清扫,将腋窝标本以肋间臂神经最上支为标志分成腋上下两区,并分别病检。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前哨淋巴结假阴性5例,腋窝阳性淋巴结9枚,均位于腋下区。结论:本研究显示前哨淋巴结假阴性遗漏的腋窝阳性淋巴结均位于腋下区,对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补充施行低位腋淋巴结清扫,既可保留肋间臂神经在内的腋窝功能,又可全部清除前哨淋巴结假阴性遗漏的腋窝阳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疗效及对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1月间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5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醋酸甲羟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宫内曼月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VEGF水平及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薄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EGF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给予宫内曼月乐治疗,可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及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降低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张志强 《医学综述》2014,(1):170-171
目的研究和探讨胸腔镜辅助肺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朐县人民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84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3例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对照组41例采取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清除数、累计生存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传统的开胸手术在手术用时为(114.3±21.6)min,低于研究组的(175.7±24.1)min;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318.5±65.7)mL vs(492.2±45.9)mL];研究组的引流时间为(3.4±1.1)d、住院时间为(9.5±3.2)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2±2.5)d、(14.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清扫淋巴结数、累计生存率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进行肺癌淋巴结清扫安全可靠,可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同等疗效,且具有住院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CK19-mRNA在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2006年6月~2007年3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130枚盆腔淋巴结,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CK19-mRNA的表达,取子宫内膜癌癌组织做阳性对照,取5例良性病变的子宫组织及盆腔淋巴结10枚做阴性对照。结果CK19-mRNA在20例子宫内膜癌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在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内膜组织及淋巴结中均未表达。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测仅1例发现癌转移,而应用RT-PCR检测有7例CK19-mRNA呈阳性表达,即可证实有肿瘤细胞的微转移。结论通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中CK19-mRNA的检测,进一步确定其临床病理分期,更有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D)对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ALN)的价值。方法 本组 30例原发乳腺癌患者 ,术前ALN阴性 ,术中注入美蓝 ,前哨淋巴结活检 ;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ALND) ,术后行SLND、ALN连续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30例患者中 ,2 9例检测到SLN ,其中 2 8例的SLN可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 (ALNM)状态 ;假阴性率 11 1% ,总敏感性是 88 9% ,准确性是 96 6 %。结论 应用美蓝淋巴结定位方法进行SLND可以准确预测原发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绘图在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5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或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在腹腔镜监视下将亚甲蓝染剂注射在子宫体四周的浆膜下层,观察并记录蓝染的前哨淋巴结部位、数量。术中所有淋巴结经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检查。 结果 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1.9%(7/59)、灵敏度为87.5%(7/8)、特异度为100.0%(51/51)、准确性为98.3%(58/59)、阴性预测值为98.1%(51/52)。分析前哨淋巴结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一致性,得到Kappa系数为0.924,P<0.001。 结论 前哨淋巴结绘图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可作为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中预测盆腔淋巴结整体转移情况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中前哨淋巴结(SLN)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4例可切除的NSCLC患者,手术切除SLN,并行系统的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切除的淋巴结送常规HE染色检查,联合免疫组化角蛋白染色方法检测是否有微转移。结果24例NSCLC患者的SLN检出率为100%,共找到SLN50个,非前哨淋巴结(NSLN)143个,HE检测发现50个SLN中有31个癌转移,143个NSLN中有27个癌转移。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和根治性纵隔淋巴清扫术切除阳性淋巴结的可能性分别为62%和30.1%。CK19作为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常规HE染色SLN阴性病人的4枚前哨淋巴结2枚有转移,从而使SLNB预测区域淋巴结状态的敏感性从95.45%提高到100%;准确率从95.83%提高到100%;假阴性率从4.55%降为0%。结论SLN可以用于预测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共16例甲状腺癌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淋巴漏的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总结甲状腺癌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淋巴漏的护理观察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检测在乳腺癌诊治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0例女性乳腺癌进行淋巴结清扫,以寿命表法统计生存率,作显著性检验.结果 本组180例乳腺癌中,前哨淋巴结转移41例,转移率为22.78%;全组5年生存率81.11%.结论 前哨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检测不仅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指导术式和治疗方案选择,也有利于掌握淋巴结转移这一重要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研究临床已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区域的转移方式。方法本研究27例病例中,男12例,女15例。均经临床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所有颈清扫标本,在术中被按照所在颈部分区,在术后标注后分别送检。结果病理检查证实:所有颈清标本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数量平均为6.7枚,其中:VI区淋巴结转移数量最多(95%),其次依次为:Ⅲ区(68%),Ⅳ区(57%),Ⅱ区(54%)。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高发于Ⅵ区和Ⅱ区,推荐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方式为侧后颈和前侧颈部的淋巴结清扫,这种清扫方式与原发灶的大小和可触及的阳性淋巴结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