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9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6例,年龄37~75(平均48)岁。本组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史1~14(平均7)a,4例坚持日服降糖药物(磺脲类和双胍类),5例间断使用日服降糖药物;2例坚持糖尿病控制饮食,7例未坚持糖尿病控制饮食;3例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例合并有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腹痛发病时间0.5~3d,9例均有恶心、呕吐、腹痛,但腹痛程度不同,6例有持续性左上腹钝痛伴阵发性加剧,无明显腹肌紧张和反跳痛,3例持续性左上腹钝痛伴阵发性绞痛左上腹压痛伴明显局部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79岁,因反复头晕、多饮、多食10余年。突发意识不清1h于2007年2月24日晚6时许由120送院急救。患者10多年前始就多次因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住院治疗,并于近4年被发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平素尿量约1000毫升,无血液透析史。2007年2月24日晚,家人发现患者意识不清,无抽搐、无呕吐、二便失禁,随即呼救护车。  相似文献   

3.
1病例 农村女患,27岁。停经近40周,呕吐一周,昏迷一天于2005年12月4日入院。该患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2005年3月9日,预产期为2005年12月16日。自怀孕早期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及乏力症状,4个月自觉有胎动。孕期未进行检查。入院前一周,该患自觉胎动停止停恶心、呕吐及头昏,昏迷一天。既往无明显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及肝肾疾病史。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普遍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重视,随着胰岛素的问世、抗生素的发展,糖尿病性昏迷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下降,心、脑、肾血管并发症却明显增高。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较非糖尿病者高3~4倍[’j,故糖尿病性心脏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特别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T。-MIBI心肌动态显像和运动平板心电图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其对糖尿病性心脏病早期诊断的价值。l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对象均无冠心病的症状及异常心电图表现。随机分为如下4组。1.1.l糖尿病1组29例,男16列,女13例。按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非…  相似文献   

5.
现将我院近12a来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1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4岁1例,4~7岁4例,〉7岁5例,平均年龄8.3岁。均无糖尿病家族史。全部病例符合诊断标准。本组患儿均有中重度脱水,以不明原因昏迷入院2例,以呕吐、腹痛等急腹痛就诊者5例.以发热,乏力,厌食伴精神差就诊者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注射用腺苷钴胺1mg,肌肉注射,1日1次。结果:注射4周后症状和体征即有明显改善。结论:腺苷钴胺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而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死亡。本文通过我科2002年2月12日收治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性昏迷患者的及时抢救,正确诊治、精心地护理,使患者转危为安,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及抢救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7岁,主因持续性胸闷、胸痛伴大汗1h,于2004年2月14日17:45急诊入院。于1h前无诱因突然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压榨性疼痛,无肩背部放射,伴大汗、烦躁、心悸,无意识障碍及呼吸困难。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及家族史。2a前患“痛风”,间断服用“秋水仙碱”,病情控制理想。查体:T36.4℃,P76次/min,BP13.6kPa,神志清,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糖尿病是溃疡和坏疽的患者不断增加,我国住院糖尿病是的患病率为1.6%-6.4%,糖尿病肢端坏疽的发病毕为1%~1.7%,老年糖尿病并发肢端坏疽率约占2.8%~14.5%,糖尿病病人下肢截肢的机会是无糖尿病者的15倍。但国外的经验证明,对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是溃疡可以预防,而正确的是护理可使下肢截肢的发生率降低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并做联合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HbA1c为(5.65±0.43)%,FBG为(4.87±0.63)mmol/L;糖尿病组的HbA1c为(9.82±2.41)%,FBG为(9.31±4.86)mmol/L;糖尿病伴有并发症的HbA1c为(11.08±2.16)%,FBG为(10.31+5.86)mm01/L;糖尿病无并发症的HbA1c为(7.64±0.41)%,FBG为(7.78±1.67)mmol/L,糖尿病患者的HbA1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提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HbA1c有关,并且发现糖尿病患者病程的长短以及急、慢性并发症之间的HbA1c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低血糖昏迷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急诊科2000—10~2005—10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2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60-78(平均68)岁。无糖尿病史者4例(占15.4%),有糖尿病史者21例(占84.6%)。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4年1月~1996年11月共收治大肠癌伴糖尿病患者22例。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59.5岁。结肠癌6例,直肠癌16例。入院前已知有糖尿病者15例,无明显糖尿病症状,经术前常规检测血糖、尿糖才发现者7例。22例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22例大肠癌中,糖尿病伴高血压4例,伴有冠心病1例。1.2手术治疗及结果:手术根治切除19例,剖腹探查行单纯造口3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18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盆腔感染1例,切口裂开1例,无吻合口瘘及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24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不同HBA1c水平及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PAI-1的水平。选49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有大血管病变组的PAI-1水平比无大血管病变组及对照组均升高(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有大血管病变组的PAI-1与年龄、游离脂肪酸(FFA)、体重指数(BMI)和腰臂比(WHR)相关;在有大血管病变组或无大血管病变组中,不同HBA1c水平组间PAI-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相同HBA1c水平病例组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AI-1水平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单纯血糖控制达标,不能有效降低PAI-1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多个代谢因素同时控制可能更有利于预防大血管病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给予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烟酰胺和/或卡介苗、谷氨酸脱羧酶等干预措施,探讨各种方法及联合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①实验于2000-09/200l—06在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糖尿病研究室完成。选用封闭群4周龄的清洁级雌性非肥胖糖尿病小鼠85只。随机将小鼠分为5组,卡介苗组(n=15),烟酰胺组(n=15),卡介苗+烟酰胺组机=15),谷氨酸脱羧酶组机=15),对照组(n=25)。②卡介苗组:30日龄皮内注射卡介苗0.1mL溶液(0.05mg),31~89日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90日龄时干预措施同30日龄时。烟酰胺组:30~90日龄按500mg/(kg&;#183;d)剂量腹腔注射烟酰胺,使用时稀释至0.1mL。卡介苗+烟酰胺组:30日龄皮内注射卡介苗溶液0.1mL(0.05mg),3l~89日龄按500mg/(kg&;#183;d)剂量腹腔注射烟酰胺,使用时稀释至0.1mL,90日龄时干预措施同30日龄时。谷氨酸脱羧酶组:30日龄时按0.5mg/只,每只管饲谷氨酸脱羧酶溶液0.1mL,31-90日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对照组30-90日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自第5周起每周测体质量一次,每日测定各组的饮食及饮水量。非肥胖糖尿病小鼠自出生第90天起,每周用雅培血糖仪测一次尾静脉随机血糖,连续2次血糖≥11.1mmol/L,诊断为糖尿病。(3)确诊为糖尿病后每周测1次随机血糖。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谷氨酸脱羧酶、IA-2抗体。采用光镜观察β细胞破坏程度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每张胰腺切片中随机计数10个胰岛的胰岛炎评分总和。胰岛炎评分标准:共分7级。0分:胰岛周围无淋巴细胞浸润。1分:胰岛周围局部淋巴细胞浸润。2分:胰岛内有部分淋巴细胞浸润,范围〈1/3。3分:胰岛内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范围1/3-1/2。4分:胰岛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范围〉1/2,但未达到100%。5分:全胰岛炎(整个胰岛全部被淋巴细胞浸润)。6分:胰岛萎缩。⑧组间变量比较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结果:在实验期间共有2只非肥胖糖尿病小鼠意外死亡:对照组及卡介苗+烟酰胺组各1只,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24只,卡介苗组、烟酰胺组、谷氨酸脱羧酶组各15只,卡介苗+烟酰胺组14只。(1)4个治疗组小鼠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10/24),8%(5/59),P〈0.01)。烟酰胺组2只、卡介苗组2只、卡介苗+烟酰胺组1只、谷氨酸脱羧酶组O只发病,各组发病率分别为13%(2/15),13%(2/15),7%(1/14),0。②烟酰胺组、卡介苗组与对照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比较,差异不明显,卡介苗+烟酰胺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酸脱羧酶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则为0。各干预治疗组胰岛炎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⑧所有非肥胖糖尿病小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滴度均为0。结论:①在自身免疫性胰岛炎发生前给予烟酰胺、卡介苗及谷氨酸脱羧酶等干预治疗町减轻或延缓非肥胖糖尿病小鼠自身免疫性胰岛炎而减少糖尿病的发病。②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糖尿病的发病与胰岛炎程度密切棚关,当非肥胖糖尿病小鼠胰岛炎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发生了糖尿病。(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水平与糖尿病的发病不呈平行关系。④卡介苗和/或烟酰胺不足通过抑制抗体的生成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的。⑤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与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糖尿病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水疱病是糖尿病少见的皮肤并发症,现将我们所见4例报告如下。 例1 男性,58岁。住院号32388。糖尿病史17年,并发糖尿病性肾病、周围神经病。1992年12月14日起四肢远端易受压部位反复出现大小不等水疱,直径1.0~3.5cm,疱壁薄,疱液呈透明、半透明状,周围无红晕,无痛、无痒。数天至1~2周后水疱破裂吸收,吸收后皮肤色素沉着,无瘢痕。当时空腹血糖波动在2.45~14.05mmol/L之间。水疱发生前后有数次低血糖昏迷发作。 例2 男性,49岁,住院号84196。糖尿病史10年余。并发糖尿病性肾病、周围神经病、腹泻,平时治疗不规则。因低血糖昏迷于1991年2月19日人院。入院后未使用降糖药,多次出现低血糖昏迷。入院第20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治疗中低血糖的发生情况,防止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发生。方法50例维挣胜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糖尿病25例、非糖尿病25例,均采用标准碳酸氢盐无糖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于正常饮食后开始HD治疗,HD期间不进食,分别于透析0、1、2、3、4h检测血糖。结果共有15例患者。HD期间血糖低于4.0mmol/L,其中糖尿病11/25例(44%);非糖尿病4/25例(16%),差异有显著性(P=0.031);7例无任何自觉症状;糖尿病患者中,HD前应用胰岛素者发生低血糖7/9例(77.8%),未使用者发生低血糖4/16(25%)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7)。结论HD过程中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并且不易觉察,糖尿病透析前应用胰岛素者在HD过程中更易发生低血糖。对于HD过程中不宜进食的糖尿病患者HD前应停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 患者,男,43岁。以“发现血糖高3年,浮肿1周,腹胀、气短3天”之主诉入院。3年前体检空腹血糖18.0mmol/L,无多饮、多食、多尿,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口服降糖药(具体不详)治疗。2年前发现尿蛋白+1,血压不详,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予以胰岛素降糖,安博维0.151次/日。1年前血糖控制尚可,尿蛋白消失,改为诺和龙1mg3次/日,格华止0.53次/日,监测空腹血糖在6.0~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10.0mmol/L以内。近1周出现颜面、双下肢水肿,进行性加重并腹胀,气短3天。  相似文献   

18.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5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给予格列美脲1~4mg/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格列美脲治疗12周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1);空腹胰岛素无明显变化,而餐后胰岛素水平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血脂有所改善(P〈0.05),对体重及血压无不良影响;发生低血糖1例。结论: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有效且安全,对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92~2001年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其中5例为门诊患者,1例住院治疗。按照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均为Ⅱ型糖尿病并动眼神经、面神经麻痹[2],排除中枢性面瘫及继发性面神经麻痹。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4岁;糖尿病病程6~15年,合并动眼神经、面神经麻痹病程2~44d,平均23d;右侧2例,左侧4例。主要临床表现:均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发病,一侧的面部神经肌肉瘫痪,同侧重度上眼睑下垂[3],上眼睑不能上举,必须借助额肌的代偿性收缩…  相似文献   

20.
对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37岁。反复口干、多饮、多尿、消瘦2a,加重1个月就诊。1a前患者体检发现空腹血糖14mmol/L,被诊断糖尿病,后间断服用苦瓜素治疗,自觉症状减轻,由于体检无其他阳性发现,一直未做系统检查及血糖监测。查体:BP120/80mmHg,一般情况好,身高174cm,体重67kg,无头晕、手脚麻木、视物不清、胸闷心慌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2.4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