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白花泡桐叶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白花泡桐叶的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白花泡桐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9β-三羟基-乌苏酸-28-O-β-D-吡喃半乳糖苷(1,3α-羟基-乌苏酸(2,19α-羟基-乌苏酸(坡模酸(3,乌苏酸(熊果酸(4,23-羟基-乌苏酸(5,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6,3β,28-二羟基-乌苏烷(7,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8,2α, 3β, 19, 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9,2α-羟基-齐墩果酸(山楂酸(10,arjunic acid(11。结论 化合物3,5~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白花泡桐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文达  张坚  谢刚  张承忠  李冲 《中药材》2007,30(2):168-170
目的:对白花泡桐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花泡桐花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diplacone(Ⅰ),3′-O-methyldiplacone(Ⅱ),mimulone(Ⅲ),熊果酸(Ⅳ),β-谷甾醇(Ⅴ),胡萝卜苷(Ⅵ)。结论:这些化合物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白花败酱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彭金咏  范国荣  吴玉田 《中药材》2005,28(10):883-884
从白花败酱草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二碳酸(Ⅰ),正三十二烷醇(Ⅱ),棕榈酸(Ⅲ),齐墩果酸(Ⅳ),aurentiamide acetate(Ⅴ),胡萝卜苷(Ⅵ),β-谷甾醇(Ⅶ),7β-羟基-β-谷甾醇(Ⅷ),豆甾醇(Ⅸ),其中Ⅰ、Ⅱ、Ⅴ、Ⅷ是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Ⅳ、Ⅶ、Ⅸ是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白花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Linn.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白花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花丹醌(Ⅰ),isoshinanolone(Ⅱ),白花丹酸(Ⅲ),β-谷甾醇(Ⅳ),对羟基苯甲醛(Ⅴ),反式桂皮酸(Ⅵ),香兰子酸(Ⅶ),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Ⅷ),3-吲哚甲醛(Ⅸ)。结论:化合物Ⅴ,Ⅶ,Ⅷ和Ⅸ为首次从白花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毛泡桐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DL  Li XQ 《中药材》2011,34(2):232-234
目的:对毛泡桐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毛泡桐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洋芹素(Ⅰ)、木樨草素(Ⅱ)、高北美圣草素(Ⅲ)、3α-羟基-乌苏酸(Ⅳ)、19α-羟基-乌苏酸(坡模酸)(Ⅴ)、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Ⅵ)、乌苏酸(Ⅶ)2、α-羟基-齐墩果酸(山楂酸)(Ⅷ)、胡萝卜苷(Ⅸ)、β-谷甾醇(Ⅹ)。结论:化合物Ⅰ~Ⅹ为首次从毛泡桐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版纳藤黄果实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版纳藤黄Garcinia xipshuanbannaensis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版纳藤黄果实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舍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tovophyllinB(Ⅰ),β-谷甾醇(Ⅱ),熊果酸(Ⅲ),1-十八醇(Ⅳ),isogarcinol(Ⅴ),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Ⅵ),木犀草素(Ⅶ),luteolin-7—O-glucuroaic acid methylester(Ⅷ),胡萝卜亭(Ⅸ),牡荆苷(Ⅹ),β-D-吡喃阿拉伯糖(Ⅺ),蔗糖(Ⅻ)。结论:化合物Ⅰ、Ⅲ~Ⅺ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白花丹参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Ⅰ),隐丹参酮(Ⅱ),丹参酮I (III ),丹参新酮(Ⅳ),柳杉酚 (Ⅴ),丹参醇 A (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 (Ⅷ).结论 化合物Ⅴ~Ⅷ首次从白花丹参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白花败酱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和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1H-NMR,13C-NMR,MS)确定结构。结果:从白花败酱草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得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Ⅰ),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Ⅱ),木犀草素(Ⅲ),槲皮素(Ⅳ),异荭草苷(Ⅴ),异牡荆苷(Ⅵ),8-C-葡萄糖基-7-甲氧基-4′,5-二羟基黄酮(Ⅶ)。结论:Ⅰ,Ⅱ,Ⅲ,Ⅴ,Ⅵ,Ⅷ均是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Ⅳ是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殷志琦  叶文才  赵守训 《中草药》2004,35(11):1205-1207
目的 研究僵蚕的化学成分,并对从僵蚕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的香豆素苷类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应用硅胶、Seph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光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8个化合物分别为:6-甲氧基-7-O—β—D-(4′-甲氧基)吡喃葡萄糖基香豆素[6-methoxy-7-O—β-D-(4′-methoxy)glucopyranosyl coumarin,Ⅰ]、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ergost-6,22-dien-3β,5α,8α—triol,Ⅱ)、棕榈酸(palmidcacid,Ⅲ)、赤藓醇(meso—erythritol,Ⅳ)、甘露糖醇(D-mannitol,Ⅴ)、尿嘧啶(uraci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香豆素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白花败酱抗炎作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赵斌  余娅芳  董小萍 《中药材》2008,31(1):51-53
目的对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抗炎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从白花败酱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9个化合物,目前鉴定出7个,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白花败酱醇(Villosol)(Ⅱ)、槲皮素(Quercetin)(Ⅲ)、阿魏酸(Ferulic acid)(Ⅳ)、熊果酸(Ursolic acid)(Ⅴ)、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Ⅵ)和芦丁(Rutin)(Ⅶ).其中化合物Ⅳ、Ⅴ和Ⅶ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