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多发病,常见病,其致残率极高.作者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1月为进一步观察大剂量巴曲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对本院42例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巴曲酶治疗作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大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多发病,常见病,其致残率极高。作者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1月为进一步观察大剂量巴曲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对本院42例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巴曲酶治疗作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应用东菱克栓酶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静滴,最小剂量5 BU/次,隔日1次,共用4次,最大剂量20 BU以后10 BU次/,连用7 d。并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 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 l静滴14 d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残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军  李薇  苏杭 《大医生》2022,(1):25-27
目的 研究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4 h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统计治疗后24 h患者出现出血性转化及未出现出血性转化例数,将其分为出血性转化组(10例)和...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已被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3.0~4.5小时半球脑梗死、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结合神经功能评分分析溶栓和未溶栓对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初步探讨影响静脉溶栓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阿替普酶是目前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但高龄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却很低[1]。人们对静脉溶栓的接受程度低,多是认为静脉溶栓可使出血风险明显增高,但获益却可能不明显。为了探讨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轻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在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4.5 h内入院的高龄(年龄≥75岁)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共54例,  相似文献   

7.
史丽圆  庄妍  孙远贞 《全科护理》2014,12(8):713-714
正急性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健康,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1]。急性脑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超早期恢复脑梗死区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从而改善病人的病情和预后[2],而溶栓疗法是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3]。我院2009年9月—2013年9月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其中男58例,女36例,在常规用药治疗前后分别采血,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增高,治疗后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存在明显变化,对治疗效果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松  田洪  臧巧利  王义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679-1680
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溶解血栓、解除血管闭塞,从而恢复血管再通。近年来,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已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6月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3例随机分为2组,低剂量组140例,标准剂量组143例,采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卡方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病死率,评估急性脑梗死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安全性。结果 (1)2组患者在溶栓24 h、3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12)vs 5(2,10),U=0.361,P=0.718;4(2,11)vs 4(2,10),U=0.118,P=0.906];溶栓后7、28、90 d,2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6%vs 53.85%,χ~2=0.002,P=0.962;64.29%vs62.94%,χ~2=0.013,P=0.911;70.00%vs 72.03%,χ~2=0.06,P=0.807)。(2)2组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率无明显差异(6.43%vs 7.69%,χ~2=0.040,P=0.842),溶栓后90 d内低剂量组死亡11例,标准剂量组死亡12例,2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χ~2=0.120,P=0.73)。结论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和疗效相似,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宋杰  陈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6):117-118,120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按照0.6 mg/kg剂量给药,观察组按照0.9 mg/kg的剂量给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及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醇水平,两组预后良好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丙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4.00%)高于对照组(52.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略高于对照组(4.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0.6 mg/kg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相比,0.9 mg/kg标准剂量给药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仍有较大优势,该剂量可作为首选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速尿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分析不同使用方法的甘露醇对82例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所致并发症的差别。结果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速尿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较单独使用甘露醇要好,小剂量甘露醇组与大剂量甘露醇组之间疗效并无差别,但大剂量甘露醇使用后的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速尿是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邱曼莉 《当代护士》2016,(10):49-51
总结2014年6~12月份入住我院NICU的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治疗后的护理体会。包括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从住院前的准备到住院后的用药护理、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排泄护理、后期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及出院宣教。认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性良好,同时早期发现、及时抢救、严密观察、精心护理也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剂量(0.6mg/kg)与标准剂量(0.9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发病3h内的高龄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替普酶低剂量组(n=21)和标准剂量组(n=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血事件、发病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90d死亡率。结果: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基线NIHSS评分、溶栓24h及溶栓7d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发病90d死亡率以及90d的mRS评分0~2分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类似。  相似文献   

15.
我科1998年4月~2005年3月采用中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将纳洛酮治疗剂量2.0~4.0mg者为大剂量组,治疗剂量为1.2~2.0mg者为小剂量组,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I及N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BI及NDS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及NDS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3.75%,小剂量组为7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差异明显,剂量高者疗效显著,且预后神经损害程度减低、生活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于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纳入预后不良组,选择同期在医院接受溶栓治疗后预后良好的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YKL-40、UCH-L1水平,并分析血清YKL-40、UCH-L1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预后不良组血清YKL-40、UCH-L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YKL-40、UCH-L1高表达是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子(OR> 1,P <0.05)。结论 血清YKL-40、UCH-L1高表达提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8.
杨森  王虎  许静 《临床医学》2009,29(12):15-16
目的观察巴曲酶与长春西汀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与长春西汀。结果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巴曲酶与长春西汀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2001年9月~2002年5月应用丹奥(奥扎格雷纳)治疗急性脑梗死49例,治疗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急性脑梗死94例,男50例,女44例,年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巴曲酶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与常规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巴曲酶治疗后能快速阻止局限性脑缺血症状的进展,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增加梗死后出血发生率。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快速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