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血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均减少。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在血液学检查时出现的一种共同表现,可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为了解成人和儿童全血细胞减少在造血系统疾病和非造血系统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现将我院近10a收治的71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象及病因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全血细胞减少症(pancyt openia,PCP)指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因复杂,涉及多种疾病,可见于造血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可见于非造血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笔者宗仲景之方术,成功治愈全血细胞减少症1例,现报告如下。1病案资料患者杨某,女,56岁,2013年2月27日初诊。患者因"乏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免疫机制损伤、造血微环境障碍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导致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血液系统疾病。现代医学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临床疗效也不甚  相似文献   

4.
全血细胞减少在临床不少见,其病因可由造血系统疾病所致,如白血病、再障、脾功能亢进等,也可由非造血系统疾病所引起,如急慢性肝病、结缔组织病、感染等,最初往往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近3 a来收住院的全血细胞减少50例患者的病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5~78岁。最初诊断再障18例,其中误诊10例;最初诊断白血病15例,误诊6例;最初诊断脾功能亢进10例,3例误诊。全血细胞减少诊断标准:至少有2次Hb<100 g/L,WBC<4×109L-1,Plt<100×109L-1。最终确诊为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非造血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象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173例,其中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34例为A组,造血系统疾病患者139例为B组。患者均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和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 2组患者的骨髓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B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值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顺序,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顺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急性白血病、转移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的顺序,红细胞分布宽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常规检查可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凤  王函 《光明中医》2008,23(5):691-69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目前有关再障的发病机制有3种学说,即造血干细胞异常(种子学说)、免疫缺陷(虫子学说)和骨髓微环境损伤(土壤学说)。中医认为再障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AL)是一类基因组发生动态变化的造血干/祖细胞疾病,以异常造血细胞的恶性增殖、分化受阻、凋亡受抑并造成正常血细胞减少为特征.国内目前仍以联合化疗或干细胞移植为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化疗是一种非选择性"损伤性疗法"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损伤大量的正常组织细胞、骨髓造血系统和免疫机构,引起骨髓抑制全血细胞减少造成严重感染及出血.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血液系统疑难重病之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数量下降或功能异常及造血微环境异常致红骨髓容量下降,被黄骨髓取代,从而引起红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可引起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甚至死亡。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分为急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且细胞(CD34+)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骨髓原始细胞形态和数目异常、无效造血及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细胞数目减少,并高风险地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病态造血改变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重要形态学特征,但近来Steensma等报道了少数无病态造血改变的MDS.我们新近也遇到1例患者有三系的外周血细胞计数减少,经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深入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证实其存在8号染色体,三体型异常,但缺乏明显病态造血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血液系统疑难重病之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数量下降或功能异常及造血微环境异常致红骨髓容量下降,被黄骨髓取代,从而引起红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可引起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甚至死亡.笔者跟随肇庆市中医院内科门诊主任老师学习期间,发现采用健脾补肾、气血双补方法辨证论治此类患者疗效较好,现将该病的论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辨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中医学“虚劳”、“血证”、“髓枯”等范畴。本病病情危重、病程长、耗费大,为难治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当兼顾脾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经过长期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西医学目前治疗再障仍以雄性激素为主。治疗有效率雄激素56.1%,...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贫血、出血、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笔者通过查阅近十年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观察研究。现分别从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两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老年患者全血细胞减少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血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是由多种疾病累及骨髓造血或外周血液成分所致。由于老年患者原发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当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容易延误诊断。现笔者对我院199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的46例老年患者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免疫介导的,以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骨髓脂肪化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的感染、出血和贫血。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等免疫抑制治疗是目前治疗SAA的主要措施,但临床上有10%~30%患者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 发病机制复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免疫相关的血细胞减少症所涉及的疾病种类以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92例与免疫相关的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库姆试验(Coombs)、血小板抗体、中性粒细胞抗体、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病理、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体等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疾病划分和鉴别。结果血细胞一系减少的有:溶血性贫血(AIHA)2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93例,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45例;血细胞二系减少的有:Evans综合征14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18例。结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与AIHA、ITP、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Evans综合征相比,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虽有相似之处,但仍有截然不同之点。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是一组由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的原因不明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机体免疫功能紊乱,造血调节因子缺陷,以致造血停滞,骨髓被脂肪组织替代,血液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科重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并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为主要特征.依据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骨髓造血损伤的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中医中药对急、慢性再障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近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甘欣锦  蒋楠 《国医论坛》2006,21(1):13-14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组织减少,甚或造血功能衰竭,并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分急、慢性两型,以进行性贫血及出血,甚或反复感染为其临床特点,归属于中医学"虚劳"(急劳、热劳)、"血证"等范畴.我们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并根据前人的经验,重新归纳了再障的中医病因病机,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