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巩膜瓣下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巩膜瓣下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眼压平均(14.60±5.30)mmHg.与术前(27.60±5.80)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P<0.0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巩膜瓣下隧道式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组织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3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再借助小梁剪在巩膜隧道内直视下完成小梁和周边虹膜的切除。随访3~6个月,并与对照组单纯青光眼32例(32眼)的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较。结果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067)。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疗效好,而且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2例(4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行手术治疗.其中5眼行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另3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眼压正常40眼(95.24%),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视力≥0.3者29眼(69.05%).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控制眼压及提高视力,及时手术是预防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眼发生早期浅前房,2眼暂时性角膜水肿。结论: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预置小梁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出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预置小梁切口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眼发生早期人工晶状体前膜,2眼暂时性角膜水肿。 结论:预置小梁切口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鲁占军  金秀琴 《眼科》2004,13(5):283-284
我们采用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隧道式小切口三联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获得了满意效果,达到了有效控制眼压及迅速恢复有用视力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09/2011-1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6眼。本组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1共5眼,0.1~0.2共11眼,0.3~0.5共53眼,0.6以上17眼。术后患者眼压均降到临床统计正常范围(10~21)mmHg。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减轻了患者多次手术的负担,临床有显著效果,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行改良小切口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69眼)小梁切除术后硬核(Ⅳ/Ⅴ)白内障,行颞侧或颞上方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24mo,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结果:本组65例(69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视力≥0.5者50眼(72%),术后平均眼压为(15.22±3.92)mmHg(1mmHg=0.133kPa),手术并发症为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及葡萄膜炎性反应。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行改良小切口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术后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摘出联合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22例(26眼),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前与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与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比较,除1眼患者术后因视神经萎缩明显、视力无明显改善外,余25眼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946~520mm-2)与术后3个月(920~499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有2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周后恢复;术后1个月黄斑囊样水肿1眼,2个月后消失;术后3个月视力下降1眼,为视神经萎缩引起。术后随访期间未见角膜内皮失代偿、虹膜粘连、后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前评估、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或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对 36例 3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3.6个月 ,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视力均 <0 .3,术后视力 >0 .5者 2 3眼。术前眼压均值(33.15± 9.90 )mmHg(1kPa =7.5mmHg) ,术后眼压均值(13 6 5± 2 .33)mmHg ,2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术后均可见功能性滤过泡 ,术中及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巩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或非超声乳化摘出白内障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降眼压效果好、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切口摘除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视力及眼压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1990~2001年的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108例110眼进行分类观察,其中顳侧角巩膜大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2例62眼,上方透明角膜大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10例10眼,顳侧透明角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例38眼。分别检查视力和眼压并进行比较。术后观察3~24月。结果 三种手术方式术后视力和眼压分别为:术后矫正视力0.1以上者,角巩膜缘组61.29%,透明角膜组50.0%,超声乳化组86.84%。术后眼压正常者,角巩膜缘组88.7%,透明角膜组100%,超声乳化组100%。结论术中避开滤过泡选择顳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眼压稳定。  相似文献   

12.
Two hundred sixty eyes of 195 patients having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ECCE) with insertion of a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Of these cases, 160 eyes had preexisting glaucoma while 100 had no ocular pathology except for cataract. Intraocular pressu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ECCE in both groups and slowly returned to baseline within two years.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was bette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in the glaucoma group. Patients with glaucoma were controlled with less medication after surgery. We believe that ECCE with insertion of a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can be safely performed in glaucoma patients and has a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control of glaucoma.  相似文献   

13.
江航  叶静  朱苏华 《实用防盲技术》2010,5(4):144-145,157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目的和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26例30只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方法进行了回顾,观察术后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周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保持功能性滤泡。结论经过颞侧角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未损伤滤过泡及滤过区,术后眼压正常,可获得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3例2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1例12眼,进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均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结果:术后随访1mo,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平均眼压30.68±7.60mmHg,术后17.83±5.9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平均眼压29.27±5.55mmHg,术后18.12±1.8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间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控制良好者(6~21mmHg)者26眼(72%),局部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控制良好者8眼(22%),总体有效控制率94%,眼压不能控制者(22~30mmHg)2眼(6%); 术后视力提高者32眼(89%),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并发症少; 其在控制眼压方面对于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即小切口三联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38例42眼,行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2.5月,对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后随访视力≥0.5者26眼,占61.9%;0.2-0.4者9眼,占21.4%,视力〈0.2者7眼,占16.7%。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1mmHg)38眼,占90.5%,4眼术后眼压在21-24.38mmHg,用噻吗洛尔眼水滴眼,眼压可控制正常。功能性滤过泡占80.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是既有效,又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20例(2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池及并发症。结果随访平均6月,眼压均低于21mmHg,视力0.2以上者19眼(86.36%)功能滤过泡20眼(90.9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视力恢复快,有效眼压控制较好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杨旭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801-1802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经颞侧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效果。方法:对32例4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用倍诺喜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注射20g/L利多卡因麻醉,行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眼均能达到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0.1者5眼(12.5%),视力0.1~0.4者9眼(22.5%),术后视力≥0.5者26眼(65.0%),所有患眼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有提高。结论: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经颞侧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手术设备,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高眼压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萍  陈惠英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1965-1966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18眼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眼压均比术前用降眼压药的情况下明显下降,11~22mmHg者17例,其中眼压26mmHg者1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不比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结论:在高眼压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增多,但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卫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60-1761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小梁切除术(简称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2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术后观察视力、房角、眼压及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随访4~10mo。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房角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范围缩小,所有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2眼存在功能性滤过泡,主要并发症是前房出血、短暂角膜水肿。结论: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觀察高度近視患者白内障術後的眼壓變化,評價手術方式對其的影響.方法高度近視白内障患者190例,分爲ECCE和PHACO兩組,分别觀察.結果術後随訪中,ECCE組眼壓升高25例,占21.93%,開角型青光眼3例,占2.63%;PHACO組眼壓升高3例,占3.94%,可疑開角型青光眼1例.結論高度近視白内障患者術後眼壓升高存在一過性升高和青光眼發作兩種情况,超聲乳化術後眼壓升高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