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提高对GST的CT征象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ST的CT和临床表现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共检出病灶14个,均为单发,位于胃体部9例,胃底部3例,胃窦部2例,其中腔内生长3例,腔内外生长7例,腔外生长4例。良性5例,CT所见瘤体最大径均≤5.0cm,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明显均一强化;恶性或潜在恶性9例,CT表现为肿块较大,最大径均>5.0cm,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内见囊变坏死,不均一强化,其中2例发生肝脏转移。结论 CT对GST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书玲  周家凤  刘怀军 《河北医药》2002,24(10):808-809
目的 探讨CT对眼眶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恶性肿瘤1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结果 15例中组织学分类多样,其中原发肿瘤13例,老年及少年多见,占66.7%,CT表现为眶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有明显强化,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结论 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病变形态,大小和位置,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并显示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有很大价值。根据年龄和肿块部位对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判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胃间质瘤15例,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经病理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结果:15例胃间质瘤的主要螺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生长,平扫肿瘤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5例胃间质瘤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2例,肿块最大径都小于5cm,多呈均匀强化;恶性10例(包括低度恶性,高度恶性),肿块最大直径多大于5cm,其内见不同程度坏死,呈不均匀、不规则强化。结论:螺旋CT对胃间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定位,良恶性鉴别,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的CT表现。方法对83例胃癌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纤维胃镜病理证实,CT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早期胃癌CT检查一般不能发现,进展期胃癌CT易于发现,并进行分型、分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腹腔镜下切除经病理证实的4例胃神经鞘瘤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胃体部3例,胃体近胃窦部1例,4例均表现为以腔外生长为主,其中2例位于胃的后壁向后突出,另外2例中1例突向肝胃间隙,1例突向脾胃间隙。肿瘤平扫呈软组织密度3例稍低,2例延时期强化较明显,1例密度尚均匀,门脉期轻-中度较均匀强化;另1例平扫密度不均,不均匀强化;4例均呈类圆形、类椭圆形。1例病灶较大,部分边缘欠光整;另3例边缘均较光整。结论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有其特点,螺旋CT扫描及增强扫描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结构、强化特征,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黄鹤鸣  王木力  吴远勇 《江西医药》2010,45(11):1140-1142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6例GST的CT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胃体9例、胃底5例、胃窦2例,生长腔内型3例、腔外型5例、腔内外型8例。16例GST中,良性5例,直径﹤5CM,呈类圆形,密度均匀;交界性及恶性11例,直径﹥5CM,瘤体内密度不均有坏死,边缘不规则,6例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2例肝转移。GST实体部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10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均明显而持续。GST的直径大小、形状、密度、生长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表现GST一定影像特征,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米志奎  方康晓  张媛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49-1550
目的 探讨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40例资料齐全的肺结核患者的胸部正侧位片及CT表现。结果 (1)肺结核病变主要分布在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其次为上叶前段和下叶各段。(2)胸部CT对肺内隐蔽部位的结核病变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胸部X线片检查。(3)胸部CT对病灶内的钙化、纵隔内肿大的淋巴结以及病变的鉴别诊断明显优于胸部X线片检查。结论 胸部CT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s23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23例中,肿瘤发生于胃12例,空、回肠7例,十二指肠2例,食管和小肠系膜各1例。良性间质瘤5例,交界性2例,恶性间质瘤16例。良性平均直径3.6cm,交界性平均直径4.4cm,恶性者平均直径6.7cm。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平扫:呈均匀等密度7例;肿块周边呈等到密度,中央低密度区15例;混杂密度1例。增强: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6例;病毒灶不均匀强化,其中可见散在囊状坏死17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目前GISTs检查的最佳选择,并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病灶各项特征,多层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3D-MSCTA)寻找肿瘤血管及其他血管变化,显著提高了GISTs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对GISTs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能谱CT对于胃间质瘤及胃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胃间质瘤及10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能谱CT表现、能谱数据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能谱CT扫描模式,获得140 k Vp混合能量图像及最佳Ke V单能量图像。结果最佳Ke V单能量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相比CNR明显增高(P=0.000)。最佳Ke V单能量图像对于病变定位的准确性(94%)高于混合能量图像的准确性(88%);最佳Ke V单能量图像中能更真实地反映病变的CT值,最佳Ke V单能量图像动脉期胃间质瘤病灶内有血管显示的共有9例,占41%,均为高危险度间质瘤,胃神经鞘瘤病灶内未见血管显示;而门静脉期病变内未见明确血管显示,动脉期对高危险度间质瘤诊断的意义较大;胃神经鞘瘤及胃间质瘤均呈延时强化,胃神经鞘瘤动脉期CT值(97±20)Hu至(23±16)Hu,静脉期CT值(145±32)Hu至(30±11)Hu;胃间质瘤动脉期CT值(160±53)Hu至(39±10)Hu,静脉期CT值(191±62)Hu至(44±10)Hu。动脉期及静脉期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40~140 Ke V各单能量图像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佳ke V单能量图像比混合能量图像能获得更好的病变与肌肉间的对比噪声比(CNR);能谱曲线能直观地显示胃间质瘤及胃神经鞘瘤的延时强化特征,且动脉期及静脉期40~140 Ke V单能量CT值比较胃间质瘤CT值高于胃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6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穿孔部位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手术证实为胃肠道穿孔患者病例45例,在术前分别对其进行X线平片和16层螺旋CT检查,并对这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X线检查与16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11%和91.1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层螺旋CT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对病因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且X线和16层螺旋CT检查资料齐全的病例,把X线、二维CT及三维CT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维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正确率92% (35/38),包括肠肿瘤16例,肠粘连6例,肠套叠5例,肠扭转2例,腹外疝3例和肠石3例。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机械性肠梗阻的显示、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阳 《河北医药》2011,33(8):1183-118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活检病理证实的22例胃癌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 22例胃癌中Borrmann 1型3例,Borrmann 2型6例,Borrmann 3型11例,Borrmann 4型2例。CT表现主要为胃壁增厚及异常强化,胃腔内肿块,溃疡及环堤,邻近器官转移,腹腔与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螺旋CT能清楚显示进展期胃癌的范围、大小、形态及有无邻近脏器及组织转移侵犯,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尤其是对浸润型胃癌的诊断较胃镜检查更有优势。胃壁增厚及异常强化,胃腔内肿块是其最主要的CT征象,逐层分析溃疡周围环堤的境界清楚与否,有利于Borrmann 2型、3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杜维仁 《淮海医药》2007,25(6):505-506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3~2006年经B超、血清淀粉酶以及临床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坏死性胰腺炎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1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坏死和相应的胰外改变,其中合并假性囊肿4例.21例经保守治疗.死亡1例.10例经手术治疗,中型4例、重型6例、死亡0例,余均治愈出院.结论CT检查特别是增强扫描在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临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可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CT表现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大多数为良性肿瘤,表现为边界光整的薄壁囊性肿块,囊性内脂肪密度、牙齿和钙化等是囊性畸胎瘤的特征性表现;内部细而规则的分隔是囊腺瘤CT特点;恶性肿瘤内部呈实质性和混合性,肿块边缘不光整,增强后实质强化明显,并且多见盆腔转移.结论 CT能较好的显示卵巢肿瘤的形态特征,与周围的关系及了解其良恶性,对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癌的CT表现,以提高认识。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结肠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盲升结肠10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及直肠各2例。肿块型14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多数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狭窄浸润型11例,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病灶不同程度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和远处转移。结论:CT对结肠癌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孙胜军 《河北医药》2009,31(6):700-701
肾脏为腹膜后位器官,深藏于肾窝,受到肋骨、腰肌、脊椎和前面的腹壁、腹腔内脏器、上面膈肌的保护,正常肾有一定的活动度,一般很少受损。但是。肾质地脆,包膜薄,周围有骨质结构。随着近年各种致伤因素的增加,肾脏外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肾外伤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合理的初期处理、正确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泌尿系统损伤的预后极为重要,如处理不当,会影响其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CT对肾外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搜集2004—2005年我院收治的46例肾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肾外伤的CT表现及对临床治疗的价值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急性阑尾炎的CT资料并与病理对照。结果30例急性阑尾炎中,单纯性阑尾炎2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例,阑尾脓肿4例。主要CT表现:20例单纯性阑尾炎CT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CT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阑尾周围炎性改变;4例阑尾脓肿CT表现为回盲区软组织包块,其内密度不均,右髂窝及盆腔积液,其中2例并发小肠梗阻;30例中7例可见阑尾粪石。结论CT是显示急性阑尾炎较好的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方法对52例已经确诊的脂肪肝病例行CT检查。测量肝脏CT值,观察肝脏的密度及肝内血管相对密度的变化。结果52例中轻度脂肪肝21例,肝脏CT值35—58HU,平均46HU,18例表现为肝内血管密度呈等密度而显示不清楚;中度脂肪肝15例,肝脏CT值27-42HU,平均36HU,12例表现为肝内血管呈相对高密度;重度脂肪肝16例,肝脏CT值2—26HU,平均12HU,均表现为肝内血管呈明显相对高密度,犹如增强后的CT表现。其中不典型脂肪肝19例,包括肝岛5例7个灶,局灶性脂肪肝8例,不均匀脂肪肝7例。结果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脑脓肿为外界感染通过血行扩散、直接蔓延、外伤感染等途径侵入脑组织所致,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感染,近年虽然本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因其诊断较困难仍有部分缺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病例由于诊断不明确而延误治疗,现将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9年12月68例脑脓肿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