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未干预组,随机分为高危儿干预组60例,高危儿对照组60例,对干预组实施干预,定期体检及智能发育测试。结果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经过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后遗症明显少于未干预组。结论早期干预可促使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2.
傅燕青  覃肖丽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128-129,14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效果。方法分析预防保健所和西乡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危儿86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进行分组,对照组(非早期干预组)36例和观察组(早期干预组)50例。结果观察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MDI和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在高危儿应用可以明显的提高行为发育商,改善其智力水平和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 70例高危儿分为干预组 40例和未干预组 3 0例 ,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 ,两组患儿定期随访 ,以《Bayley智能发育量表》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能发育评估。结果  6月龄开始干预组各年龄段患儿智力发育指数 (MDI)和运动发育指数 (PDI)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 (P <0 .0 1) ;2岁时Gesell智能检查 ,干预组除大运动能区与未干预组存在差异外 (P <0 .0 5 ) ,其他四大能区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 ;干预组康复率明显优于未干预组 (χ2 =7.4,P <0 .0 1)。结论 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效果和模式。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高危新生儿30例(男18例,女12例)为干预组,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模式进行早期干预,同时设立同期的高危儿31例(男19例,女1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围产期情况和环境因素相似。结果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MD I)和运动发育指数(PD 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05);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并能防治神经系统后遗症。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模式简单易行,并易被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对产科登记的高危新生儿180例建"跟踪服务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同时选取80例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一并转至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由儿科医师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对可疑脑损伤儿重点监测并干预指导。结果各组均在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试,其结果显示6个月时高危干预组5方面的DQ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危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言语能和应人能4 个能区的DQ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危干预组的应物能DQ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1岁时高危干预组5方面的DQ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P<0.01);高危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5个能区的D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对照组5个能区的DQ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智能的发育,从产科入手,生后做好随访筛查管理是改善高危儿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180例高危儿按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常规育儿组各90例,对干预组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常规组按家庭常规育儿。2组均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 Ge-sell 发育量表评定,用发育商(DQ)来评估智能发育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常规育儿组5大能区行为发育商(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预防及早期发现高危儿的大脑发育异常,以便早期得到治疗.方法 对811例高危儿进行干预,包括早期治疗干预,随访,监测体格和精神心理发育水平,指导康复训练.结果 未发现发育异常.结论 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使高危因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状况得到改善,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高危儿529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高危儿实施引导式教育进行分组,对照组(非引导式教育组)229例和观察组(引导式教育组)300例。结果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导式教育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以促使智力、运动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早期干预具有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观察其妊娠结局。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产科建档的具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726例)和对照组(708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针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而胎膜早破、羊水过少、GDM、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畸形、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危害母亲及胎儿的健康,对具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引起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钱丽雅 《天津医药》2012,40(9):951-952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为以后的干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单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文化程度、孕前BMI、首珍腰围、首珍腰髋比、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的OR值和95%CI分别为:1.829 (1.250-2.057)、1.589 (1.247-1.900)、2.197 (1.110-4.349)、2.238 (1.798-3.920)、3.015 (1.851-5.192)、2.824(1.621-4.596)。结论:文化程度、孕前BMI、首诊腰围、首诊腰髋比、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是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以后这些人群应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是否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及先兆子痫、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方法:观察240例孕妇,120例为肥胖组(BMI≥28 kg/m2),120例为正常组(BMI为18.523.9 kg/m2)。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点、产科和新生儿结局,统计分析相对风险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正常组孕妇比较,肥胖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风险不增加,RR=0.9[95%CI0.623.9 kg/m2)。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点、产科和新生儿结局,统计分析相对风险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正常组孕妇比较,肥胖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风险不增加,RR=0.9[95%CI0.61.4];先兆子痫、巨大儿及妊娠期高血压相对风险分别为RR=0.7[95%CI0.21.4];先兆子痫、巨大儿及妊娠期高血压相对风险分别为RR=0.7[95%CI0.23.3],RR=1.4[95%CI 0.53.3],RR=1.4[95%CI 0.54.3]及RR=12[95%CI 1.64.3]及RR=12[95%CI 1.690.8]。结论:无代谢异常的孕前肥胖并不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及巨大儿风险,但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妊娠糖尿病饮食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和正常孕妇的饮食行为和习惯,研究上海地区GDM患者的饮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GDM的孕妇180例作为GDM组,同期就诊非GDM孕妇180例作为对照组,对妊娠期间的饮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GDM相关的饮食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甜食、豆浆、豆制品、动物食品、荤汤、水果和坚果等饮食习惯与GDM发生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甜食、豆浆、肉制品、水果和坚果等饮食习惯与GDM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饮食习惯和GDM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喜好甜食、动物性食品及坚果是上海地区GDM饮食危险因素;豆浆是饮食保护因素;水果在每日摄入400 g以下时是饮食保护因素,超过400 g是饮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进行早期干预的30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未进行早期干预的30例高危孕妇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妊高征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NBNA评分优于对照组,宫内窘迫、早产、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妊娠结局,对于母体及新生儿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妊娠期糖尿病(GDM)治疗主要包括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等,部分口服降糖药也可安全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本文综述上述各种药物在GDM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复杂,包括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空腹血糖值和1h血糖值异常、肥胖、孕期使用胰岛素、糖尿病家族史、GDM史妇女再次妊娠以及亚裔人群等.本文简要综述影响GDM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以期达到更有效地、更早期地防治GDM产后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对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住院分娩的糖尿病孕妇1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成血糖控制满意组(A组)、血糖控制不满意组(B组),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孕妇羊水过多(33.93%vs.14.13%)、巨大儿(32.14%vs.9.78%)、胎儿窘迫、妊娠高血压疾病(16.07%vs.6.52%)、胎膜早破(37.50%vs.17.39%)、胎儿畸形(7.14%vs.2.17%)、早产(16.07%vs.7.60%)及剖宫产率(64.29%vs 36.96%)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是影响孕妇及围生儿结局,导致母婴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应加强血糖筛查的宣传,对所有孕妇进行糖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早期规范治疗,可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不良影响,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成梅 《安徽医药》2011,15(4):472-473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该院183例孕24~28周孕妇口服50 g葡萄糖行糖筛查,血糖≥7.8 mmol·L-1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以明确诊断.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2.7%.妊娠期糖尿病与不良孕产史、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孕前肥胖或孕期体重增加过快等因素高度相关.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对不同孕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收集观察组(孕周≤ 32周)对比对照组(孕周>32周)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10月,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1 63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分娩时空腹血糖(SMD=-0.37,95% CI=-0.47~-0.27)、产后2 h血糖(SMD=-0.42,95% CI=-0.52~-0.32)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暴露组早产(OR=0.35,95% CI=0.25~0.48)、剖宫产(OR=0.57,95% CI=0.46~0.71)、妊娠期高血压(OR=0.40,95% CI=0.30~0.54)、羊水过多(OR=0.35,95% CI=0.23~0.52)、产后出血(OR=0.41,95% CI=0.26~0.64)和产后感染(OR=0.22,95% CI=0.12~0.38)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巨大儿(OR=0.41,95% CI=0.31~0.55)、新生儿窒息(OR=0.23,95% CI=0.15~0.35)、新生儿低血糖(OR=0.24,95% CI=0.15~0.37)、高胆红素血症(OR=0.29,95% CI=0.18~0.47)和新生儿低体质量(OR=0.31,95% CI=0.20~0.49)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GDM患者孕早期(孕周≤ 32周)开始使用胰岛素更能有效控制产妇血糖水平,降低母儿围产期不良结果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周仁慧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86-186,188
目的 探讨不同孕期终止妊娠对妊娠期糖尿病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待产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分为A组(孕周28~36周)、B组(孕周37~39周)、C组(孕周>39周),统计各组围生儿疾病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巨大儿的发生率.结果 B组围生儿疾病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血糖控制好的孕妇分娩后情况普遍好于血糖控制不好者.结论 严格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在孕周37~39周终止妊娠可以明显降低围生儿死亡、疾病以及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