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鼓膜双穿刺加压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泌性中耳炎 (SOM )是耳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治疗方法较多 ,疗效各异。 1 991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 ,我科采用鼓膜双穿刺加压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就诊的SOM患者 2 2 1例 ,分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 1 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 SOM)的疗效差异,并分别进行评价.方法 对成人SOM患者86例(92耳)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46例(49耳)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口服头孢他美酯、糖皮质激素、稀化黏素等药物,1%呋麻滴鼻液滴鼻,鼓膜穿刺抽液并注入(地塞米松+a糜蛋白酶),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对照组40例(43耳)采用常规治疗,口服头孢氨苄、糖皮质激素、稀化黏素等药物,1%呋麻滴鼻液滴鼻,鼓膜穿刺抽液治疗.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综合方案治疗成人SOM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Nd:YAG激光鼓膜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及机制,选择药物及其他方法如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等治疗无效的患者32例、36耳,使用Nd:YAG激光鼓膜造孔.患者6~70岁,平均38岁,男21例,女11例.鼓膜造孔平均直经1.64mm,鼓室开放时间平均3.25周,术后每周检查鼓膜及中耳情况,3例3耳第2次鼓膜激光造孔,1耳改置中耳通气管.治愈率94.6%.无继发感染、鼓膜萎缩、瘢痕及硬化、持久性穿孔等后遗症,随访2~13个月无1例复发.提示Nd:YAG激光鼓膜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优于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CG)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 (9耳 )CG患者的临床资料。 8例 (9耳 )均为轻~中度传导性聋 ,鼓膜呈“蓝鼓膜”征 ,鼓室压曲线图为B型 (除 1例鼓膜紧张部穿孔外 ) ,其中 7例 (8耳 )行鼓室探查术 ,开放上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 ,彻底清除肉芽组织 ,有 5例行中耳置管术 ,2例行中耳乳突改良根治术 ;另 1例仅行鼓膜穿刺抽液。结果 :1例失访。 7例 (8耳 )术后随访 0 .5~ 6年 ,6例 (7耳 )无复发 ;1例 (1耳 )复发 ,再次行手术治疗 ,术后 1年无复发。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血性耳溢液及蓝鼓膜 ,应结合CT提高术前诊断率。对CG应采取手术治疗 ,清除病变 ,建立鼓室及乳突的通气、引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鼓膜穿刺、鼓室正压注药、负压吸引的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246例(292耳)采取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鼓室正压注药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病例。结果246例分泌性中耳炎经1~3次治疗治愈率95.5%,46例胶耳经本法一次治愈39例(84.8%)。结论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用鼓膜穿刺、鼓室正压注药、负压吸引的方法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常规治疗(如用药、单纯经鼓室穿刺)效果差、易复发;反复发作者行鼓膜切开置管,因手术复杂、治疗费用高、术后并发症多,患者往往不做首选。我科门诊2001年1月~2003年1月采用经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疗法对30例(30耳)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两种治疗方法的听力及鼓室图变化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6年起我科对 45例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后行鼓室内注药 ,配合鼓膜按摩及滴鼻、口服药物治疗 ,其听力提高及鼓室图由“B”“C”型图转 A型图明显优于 38例未行鼓室内注药组(对照组 ) ,现将两组治疗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治疗组 45例 ( 56耳 ) ,男 2 6例 ,女 1 9例 ;年龄1 0~ 60岁 ,病程 1周~ 1 2个月。 2 1例伴耳鸣 ,纯音测听气骨导差约为 1 5~ 35d B HL,声阻抗检查结果为“B”型鼓室图 46耳 ,“C”型鼓室图 1 0耳 ;鼓室穿刺抽出淡黄色透明稀薄液 42耳 ,白色粘液 5耳 ,黄色粘稠液 9耳。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免疫调节剂卡介苗素(EBCG)对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60例(66耳)SOM患者随机分为EBCG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西替利嗪10mg和贝莱30mg口服及鼓膜穿刺抽液,其中EBCG组同时给予EBCG注射液0.5mg肌肉注射,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一疗程,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EBCG组痊愈1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3.3%,未出现毒副作用;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5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ECG治疗SOM安全有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141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9例(80耳),采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72例(84耳),采用单孔鼓膜穿刺抽液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3个疗程,分别比较2组患者在各个疗程结束后的疗效。随访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治疗前患者性别、年龄、患耳侧别、病程、听力学检查情况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各因素在2组间匹配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疗程,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往我们采用消炎、滴鼻、咽鼓管通气、去除鼻咽部原发病及鼓膜穿刺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远期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治疗 39例 (63耳 )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39例 (63耳 ) ,男 1 9例 ,女 2 0例 ;年龄 5.5~ 67岁 ,平均 1 7.8岁。发现听力障碍到初诊时间为 0 .5个月~ 2年 ,平均 1 8.3个月。纯音测听 0 .5、1 .0、2 .0 k Hz平均丧失在 30~ 45d B,听力平均损失 36.0 2 d B,纯音听力曲线呈低频下降 ,骨导 >气导 ,声导抗呈 B型鼓室图 ,无镫骨肌声反射。 9例…  相似文献   

11.
我科采用Nd :YAG激光行鼓膜造孔治疗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 45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及分组按下列标准选择病例 :①年龄在 1 8~ 5 0岁 ;②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已行药物治疗 ,鼓膜穿刺抽液 2次以上 ;③纯音测听骨导在 3 0dB以内 ;④排除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窦炎引发的分泌性中耳炎。符合上述标准患者 45例 (5 2耳 ) ,其中男 2 6例 ,女 1 9例 ;年龄 1 6~ 5 2岁 ,平均 3 8岁。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1 5例。激光 1组 (1 7耳 ) :采用Nd :YAG激光输出功率 2 0W ,曝光时间 2s;激光 2组(1 8耳 ) :采用Nd :YA…  相似文献   

12.
渗出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疾病.对难治性患者,临床多采用鼓室置管,反复鼓膜穿刺抽液,激光打孔等方法治疗,我科近年试用鼓膜穿刺加负压吸引加鼓室封闭的方法治疗难治性中耳炎2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鼓膜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对鼻咽癌(NPC)放疗后的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对32例(51耳) NPC放疗后经鼓膜切开抽液冲洗治疗无效的SOM患者进行鼓膜置管和随访,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能、听力及其 他症状的改变进行评估。结果:随访6个月~5年,治愈8耳,治愈率为15.7%,有效41耳,总有效率为96.1%。 7耳(13.7%)咽鼓管功能好转,所有重复置管耳的耳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置管后耳漏发生率为25.5%, 鼓膜穿孔发生率为9.8%。结论:鼓膜置管治疗SOM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对于咽鼓管功能已经严重损害 的患耳,重复鼓膜置管是维持耳功能的可靠手段;鼓膜置管的并发症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8月 ,我科采用程冯 型鼓膜置管器械 (无锡市程冯新科技开发研究所产 ) ,对 1 5例 ( 2 0耳 )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置管术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 5例 ( 2 0耳 ) ,男 1 1例 ,女 4例 ;年龄 4~65岁。其中 4~ 1 4岁 1 0例 ( 1 3耳 ) ,1 5~ 65岁 5例( 7耳 )。病程 6~ 1 80 d。1 0例患儿行声导抗测试 :1 1耳为 B型图 ,2耳为 C型图。5例成人患者行纯音听阈测试 :低频气导听力损失 2 0~ 40 d B,高频气导听力损失 5~ 1 0 d B,骨导听力 0~ 5 d B。鼓膜穿刺 1 5例抽出淡黄色或粘稠液体 ,诊断为分泌…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本病也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常见方法有药物治疗、咽鼓管通气、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及鼓膜置管等。上述方法的主要弊端是需要反复鼓膜穿刺、通气管脱落、置管时间长所致感染及对日常生活造成不便、穿孔不愈合、鼓膜硬化和胆脂瘤形成等并发症。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耳内镜钬激光鼓膜造孔治疗SOM,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孕妇7例,23~33岁,平均28岁,妊娠4~9个月,平均7个月,产科定期检查结果正常.中耳腔积液右耳4例,左耳2例,双耳1例.7例患者鼻腔黏膜均充血肿胀,耳镜检查5耳鼓膜内陷表现积液征象,3耳鼓膜内陷充血.电测听检查示7例均为传导性聋,声阻抗检查7耳为B型曲线,示鼓室积液,1耳为C型曲线示咽鼓管功能不良.4例、4耳行鼓膜穿刺抽液证实.7例均用1%氯麻液滴鼻,口服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自行捏鼻鼓气,鼓膜按摩及饮水通气(Politzer吹张法)等治疗.4例同时行中耳腔穿刺抽液治疗.7例经治疗后声阻抗检查证实恢复正常7耳,1耳仍为C型曲线,产后症状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放射治疗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在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切开置管术等 ,但容易导致中耳感染、鼓膜穿孔等并发症 ,且未处理咽鼓管的病变。为解决此问题 ,从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5月我们应用纤维鼻咽镜下作咽鼓管置管扩张、抽吸积液、注药的方法治疗该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2例 (116耳 )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均为鼻咽低分化鳞癌 ,颈部淋巴结直径在 5cm以内 ,无远处转移 ,并在1995年 3月~ 2 0 0 2年 4月期间接受单纯放射治疗 ,每例总照射剂量为 6 0~ …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9月~2001年5月,笔者自制通气管和置管针,在鼻内镜下行鼓室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38耳).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病人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11~65岁,病程15 d~11月.其中5例为双耳 发病,28例为单耳发病.4例为住院病人,其余29例为门诊病人.全部病人纯音测听提示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听力下降35~45 dB,平均听阈提高38.2 dB.声导抗检查均为B 型图,镫骨肌声反射消失.11例曾行鼓室穿刺抽液治疗.鼓膜切开后,29耳鼓室吸出淡黄色 浆液,9耳冲吸出粘稠胶状液.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 (SOM)是常见病、多发病 ,不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常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听力下降 ,仅采用咽鼓管吹张 ,鼓室抽液法效果多不够理想。本文采用鼓室加压超剂量注药法治疗效果满意。将资料完整的 186例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 186例 ,男 112例 ,女 74例 ,年龄 6~ 6 8岁 ,其中 6~13岁 112例 ,平均 36岁。病程 12天~ 6年 ,平均 4 .8个月。多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史 ,鼻堵 ,听力下降 ,耳内胀满不适 ,伴 (或不伴 )耳鸣 ,耳镜检查鼓膜浑浊 ,标志不清 ,部分可见液平面或气泡 ,部分鼓膜内陷与鼓岬粘连 ,咽鼓管不通或通…  相似文献   

20.
鼓膜切开置T形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于 1 993年 1月~ 1 998年 1 2月 ,采用鼓膜切开置 T形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 SOM) ,现回顾性分析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SOM患儿 1 0 2例 ( 1 98耳 ) ,男 52例 ,女 50例 ;年龄 4~ 1 4岁。单耳 6例 ,双耳 96例。患儿发病初期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其中 ,并发慢性鼻炎鼻窦炎 1 5例 ,扁桃体肥大 8例 ,腺样体肥大 3例 ,混合性聋 9例 ( 1 4耳 ) ,重度神经性聋 7例 ( 1 2耳 ) ,其中有明确耳毒药物史 2例 ,言语障碍 5例 )。纯音测听 :95例 ( 1 86耳 )言语频率平均听阈 ( PAT)为( 32 .5± 1 7.5) d B,7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