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瑞 《基层医学论坛》2014,(15):1928-1929
目的观察比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8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PICC)和对照组43例(静脉留置针),比较2组患者一次置管后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置管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后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置管后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结论在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化疗中,PICC在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面,都较静脉留置针有着更为突出的优点,是中长期输液治疗一条安全、方便、有效的给药通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文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13-2315
目的:通过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观察,寻求更适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静脉置管方法。方法观察比较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术化疗的60例患者和6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ICC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5%,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111±18)d,锁骨下组留置时间平均(28±6)d,锁骨下穿刺组留置时间明显少于PICC组(P〈0.01);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化疗药物渗透、感染及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保留时间长,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置管方法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6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保证长期静脉给药患者有一条安全通畅无痛性的静脉通路,采用PICC置管术。方法: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并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有效护理。结果:留置PICC导管的所有患者中均未发生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断裂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PICC导管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6.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它简化了中心静脉穿刺的过程,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我科自2006年1~10月为73例患者进行了PICC术。现将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荣  王静 《重庆医学》2007,36(3):251-252
目的 比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两种置管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特点、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液体流速.结果 PICC组成功率95.4%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成功率9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平均操作时间分别11、 23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4%、1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ICC组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113、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骨下静脉置管液体流速明显优于PICC组.结论 两组置管比较各有优缺点,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互补使用.PICC更适合癌症患者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35例恶性肿瘤患者经肘窝外周静脉行PICC插管化疗,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插管成功率100%,导管留置时间10~326d,无血栓形成、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ICC具有操作方便、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对长期化疗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9.
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胸外肿瘤病房于2007年开始使用PICC导管,用于多程化疗及长期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在PICC置管过程及留置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影响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PICC导管异位1例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玲  王敏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08-108
PICC(peripherauy inserl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此技术在肿瘤化疗中较常见,用于多程化疗及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降低了因化疗引起的静脉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在PICC置管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影响患者的治疗,现介绍1例导管异位的护理教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及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拔管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40例行PICC置管或CVC置管患者按照置管方式分为PICC组(n=140)与CVC组(n=100),所有患者均针对拔管因素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PICC组拔管例数显著少于CV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29.06±5.47)d,CV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6.11±6.14)d,PIC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潜能,结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导管留置时间下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并进行PICC置管的393例患者,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3例中50例(12.72%)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并发症;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与导管留置时间和年龄并无直接关系(P>0.05);将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的血栓发生危险因素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的静脉血栓病史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在老年患者中仍有较高的发生率;静脉血栓病史是预测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梁琳  王今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630-1631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护理,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放疗科经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的230例肿瘤患者,对其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为96.09%(221/230),留置导管的时间为15—320d,平均留置时间为91.6d。发生并发症32例,其中渗血11例,静脉炎12例,导管阻塞9例,无全身感染、导管断裂、导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毒性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与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杭州市肿瘤医院行PICC或TIVAP置管的13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方式将其分为PICC组(55例)和TIVAP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前后1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导管相关总并发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因导管并发症拔管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置管后1周,PICC组患者的D-D水平显著高于本组置管前1周和TIVAP组(P<0.05);TIVAP组患者置管前后的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VAP组患者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因导管并发症拔管率均显著低于PICC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PICC组(P<0.05)。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PICC置管后1周D-D水平升高,在该时段应加强深静脉血栓防治管理。与PICC相比,TIVAP对D-D水平影响较小,临床应用效果更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发兰 《当代医学》2010,16(1):121-122
目的探索肿瘤患者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长期留置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3月放置PICC的169例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145例顺利完成化疗,24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导致提前拔管。结论合理的换药时间、标准化的操作程序、严格遵守自我防护是避免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7.
王桂清  容林静  谭超 《吉林医学》2006,27(10):1294-1295
目的: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脑血管意外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75例患者置管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PICC组37例和浅静脉留置组38例,分别观察及比较两种方法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ICC置管成功率94.6%(35/37),浅静脉留置成功率97.4%(37/38)。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浅静脉留置技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浅静脉留置技术组为47.3%,P﹤0.01。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小,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选择536例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例记录是否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52例)和对照组(484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置管方式、穿刺静脉选择、留置时间等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组并发症发生率9.70%(52/536),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最高(4.66%),肿瘤内科是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科室(3.36%)。单因素分析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指数、文化程度、合并糖尿病、穿刺静脉选择、置管分布、置管方式、静脉血栓史、PICC操作护士年资、院外导管护理方式均与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有关(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合并糖尿病、穿刺静脉选择、置管方式、PICC操作护士年资、院外导管护理方式是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合并糖尿病、头静脉置管、巴德塞丁格穿刺、护士操作经验缺乏、院外管理欠缺可能是导致PICC置管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程如虹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96-97,101
探讨认知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按照PICC置管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导管巡查制度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5-2014.4月间我院符合条件并自愿参加实施PICC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的患者2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9例,对照组113例,观察组实施导管巡查制度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PICC留置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巡查制度的实施,可显著增加PICC留置时间,降低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对临床进行PICC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