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玮 《甘肃医药》2012,(10):739-740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42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其中22例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设为观察组;2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随访6~12个月,两组术前及术后伤椎平均高度、后凸Cobb角、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伤椎平均高度、后凸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伤椎平均高度、后凸Cobb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与传统手术相当,但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是治疗不稳定胸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刁天华  周富道  张敬标 《海南医学》2014,(12):1818-1820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3例腰椎骨折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伤椎植骨,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同时随访两组患者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Worter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Worter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年后随访时,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及Worter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腰椎骨折不仅具有微创安全的特点,而且可提高伤椎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减少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河源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Quadrant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JOA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畸形Cobb角、疼痛VAS评分、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情况。结果经随访,观察组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对照组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出现内固定失败。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腰椎功能JOA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畸形Cobb角、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在疼痛VA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功能JOA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畸形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方面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Quadrant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来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手术与传统开放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6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23例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对照组23例给予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伤椎高度、Cobb氏角、矢状位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高度、矢状位指数、Cobb氏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脊柱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1年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 P﹤0.05);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有效纠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伤椎前缘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跨伤椎2节段4钉固定,B组为伤椎置钉3节段6钉固定,观察2组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2组手术前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末次随访时的丢失程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术后腰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并减轻其后凸畸形,且远期丢失率低,后遗腰痛轻微,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内乡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其他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4.01±0.35)°比(5.48±0.59)°],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96.54±2.74)%比(90.47±3.39)%],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8.47±1.36)d比(12.58±2.64)d],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98.73±24.25)ml比(212.35±34.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有利于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加快患者术后身心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84例,其中41例采用经伤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43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固定(B组)作为对照。观测患者后凸畸形(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5.7月(12~36月),A组在伤椎体高度术后矫正率、远期丢失率、Cobb角变化值及丢失值、内固定失败率方面明显优于B组,2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且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9.
谢春亮  梁昌详 《河北医学》2016,(7):1116-1118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前后 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矫形影像学效果。结果:两组患者 VAS 评分在手术后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 VAS 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在手术后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之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手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后凸 Cobb 角、矢状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 Cobb 角、矢状位数差值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位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后凸 Cobb 角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切口,降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后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观察组)和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触觉、运动评分,Cobb’s角,伤椎高度及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结果手术6个月后,两组患者触觉、运动评分,Cobb’s角,伤椎高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优于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治疗,可明显解除脊髓压迫,且不会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49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成两组,观察组23例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而采取传统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后伤椎高度的恢复情况,随访观察Cobb角丢失情况.结果 手术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前柱高度变化分别为(40.21±4.83)%和(19.82±3.65)%,Cobb角变化分别为(9.79±3.27)°和(5.02±2.1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Cobb角丢失分别为(1.62±0.42)°和(5.59±1.23)°,6个月时分别为(2.38±0.42)°和(7.65±1.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观察组Cobb角无继续丢失,对照组丢失(8.46±2.08)°.结论 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更好,固定稳定性好,能够保证患者早日下地活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中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胸腰椎骨折治疗的病患40例,给予所有病患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病患治疗前后的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手术前相比,病患术后两周、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以及Cobb角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中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邓州中心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78例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研究组接受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四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影像学参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率、Cobb角恢复值与末次随访伤椎高度丢失率、Cobb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患者予以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恢复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间笔者在东海仁慈医院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4例,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所用时间平均为160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00m L;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出现;分别于术后1周、1年对患者的胸腰椎X线侧位片进行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测量,与术前相比明显好转,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助于伤椎前缘高度的矫正复原、消除伤椎后缘向后移位,固定的稳固性较好,伤椎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9,(8):1021-1023
目的:探讨骨水泥灌注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且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并骨质疏松患者,分别采用骨水泥灌注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52例)和传统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60例),对比分析两组术后3 d、术后3月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伤椎楔变角及腰背疼痛评分,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对腰背疼痛改善情况及预防远期椎体塌陷的差异。结果:采用骨水泥灌注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3 d、术后3月和术后12月时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伤椎楔变角与采用传统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月和12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灌注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效果优于传统椎弓根钉内固定。该固定方法在有效预防骨折术后远期椎体高度丢失、维持病椎的高度和强度等方面有明显优势。患者可较早下地,减少胸腰椎骨折后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梅江涛  戴先文  李宇  贾晓康  周大伟 《吉林医学》2013,34(17):3392-339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后路伤椎及相邻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合并神经症状者给予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经过6~18个月回访,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伤椎高度、Cobb角、椎管矢状径较术前改善,尤其以伤椎高度、Cobb角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行脊柱固定,固定可靠,后凸畸形和椎体高度复位效果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估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及术前后凸Cobb's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后凸Cobb's角大于对照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疼痛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65-67+71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后正中入路治疗,实验组给予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指标、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差异。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20.53±15.69)m L、术后引流量(69.95±17.86)m L、VAS评分(2.43±0.93)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周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运动节段高度的变化规律。方法2002年9月-2004年11月,我院采用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随访3.0—5.0年,平均3.8年。分别测量受伤时、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最近随访时惠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患椎后凸Cobb角。结果微创手术患者在伤椎高度、椎间隙高度、后凸Cobb角上术后各指标均得到明显恢复。随访时,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丢失。结论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恢复了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术后仍存在患椎高度丢失、后凸Cobb角加大。  相似文献   

20.
黄河  李保华  陈旭东  舒春 《四川医学》2014,(8):1016-101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6例,经后路行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并通过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对照组72例,为早期及同期(2008年以前)未通过椎弓根行椎体植骨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两组均在术前、术后行DR及CT断层扫描检查,观察椎体高度的恢复、Cobb角的丢失情况及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弯曲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对照组54例获得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远期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度丢失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行伤椎椎体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可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减少后期椎体高度的丢失,防止后凸畸形的加重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