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玲 《当代医学》2016,(34):37-38
目的:讨论研究使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与差异性。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使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进行监测与观察。比较两种监测仪器所得结果的准确性与意义。结果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所得冠心病检出率88.0%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72.0%(P<0.05)。常规心电图检测出房性早搏早发40例,室性早搏早发39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22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19例,短阵室上速8例,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检测出55例,47例,49例,47例,49例,22例,且检测出各类冠心病心律失常例数均显著多于常规心电图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动态心电图对疾病诊断准确率更高并能有效对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更好的指导治疗并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天津市胸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30例,其中试验组65例,诊断方法为动态心电图,对照组65例,诊断方法为常规心电图。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心律失常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8%vs. 70.8%,P <0.05)。试验组患者室性早搏单发、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以及房性早搏单发、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和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情况检出率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动态心电图同常规心电图相比可以更好地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各种亚型,建议在临床中加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为其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在这44例患者中,存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患者有24例,存在室性早搏成对的患者有20例,存在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患者有26例,存在房性早搏成对的患者有18例,存在短阵室上速的患者有16例;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在这44例患者中,存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患者有10例,存在室性早搏成对的患者有6例,存在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患者有12例,存在房性早搏成对的患者有4例,存在短阵室上速的患者有6例。动态心电图在检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等方面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更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的诊断和监测价值.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65例,同时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和监测,其中动态心电图作为观察组,常规心电图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和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采取动态心电图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和指导意义。方法取本院心电图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30例为分析对象,对其同时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房性早搏早发等后归纳动态心电图在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两种心电图检查方式在对患者心肌缺血诊断阳性检出率方面差异并无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房性早搏早发方面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所得数据均有显著优越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动态心电图接受程度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得到较高的诊断灵敏度,且患者接受程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的临床价值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为患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症状的诊断价值以及心律失常症状检出中的准确性。结果动态心电图阳性诊断率,室性早搏二、三联律37.00%、房性早搏早发73.00%、室性早搏成对52.00%、房性早搏成对46.00%、短阵室上速30.00%、房性早搏二、三联律35.00%、房室传导阻滞34.00%、室性早搏早发82.00%;常规心电图阳性诊断率,房性早搏早发48.00%、室性早搏早发53.00%、房性早搏成对24.00%、室性早搏二、三联律17.00%、室性早搏成对20.00%、房室传导阻滞19.00%、房性早搏二、三联律12.00%、短阵室上速16.00%。两种检测方式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敏感性98.72%、特异性92.00%、阳性预测值97.47%、阴性预测值95.83%;常规心电图敏感性92.98%、特异性97.03%、阳性预测值88.33%、阴性预测值92.15%。两种检测方式敏感性与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中,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诊断具有高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同时可以明确病因,从而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经临床诊断确诊的7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在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的诊断符合率方面,动态心电图检查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心房颤动、室速的诊断符合率方面,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上各具优势,但在任意时间点冠脉缺血情况、心律失常发作时间、心律失常发作频率等方面的监测上,动态心电图优势更为显著,可更精准的监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信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的阳性率与临床应用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与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查),每组各51例。对比两组病人的心肌缺血阳性率与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心肌缺血的阳性率达到了92.16%(47/5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51%(3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的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人在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病人心律失常的诊断,相较于常规的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更高、更为准确、灵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1年7月到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测与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概率为66.67%,动态心电图检测阳性概率为68.33%,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检出概率方面,常规心电图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采取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具有准确、快速以及敏感等特点,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梅 《中外医疗》2014,33(6):168+170-168,17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将该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者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通过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动态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62.5%,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60.O%,两者数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房室传导阻滞和房性早搏早发以及室上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54例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为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待检查结果出来后,比较两种检查对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多源性室早、成对室早、短阵室速、室早RonT、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方面比常规心电图检查更为敏感,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发生的心律失常具有检查速度快、检出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心律失常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主要讨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5例,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对照组患者65例,接受常规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成对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随机选取的81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开展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阳性率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的阳性率(90.12%)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70.37%)(P0.05)。动态心电图的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均可发挥出一定指导作用,但后者的临床实践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右束支阻滞、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左束支阻滞、室性早搏二三联和房室阻滞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两种方法对房性早搏早发、心房扑动、室性早搏早发、房性逸搏、房颤等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接诊的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的冠心病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得到证实.患者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式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冠心病阳性检出率为90.00%,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中,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心电图结果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及动态心电图检出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在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检出结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检出结果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重要辅助检测方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42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进行监测,比较其诊断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阳性患者37例,阳性率52.11%;动态心电图组诊断阳性患者48例,阴性患者23例,阳性率67.01%,两种方法阳性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出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及短阵室上速有效率较常规心电图更高(P<0.05)。对室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等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灵敏度与有效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74例冠心病患者,均采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肌缺血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对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及短阵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但对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也属于无创检查,但其也是一种持续性和动态性检查手段,可较全面的反映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而且也能有效的对患者发生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同时操作具有可重复性,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监测,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阳性率和各自的诊断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分别为55.4%和63.1%,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略高于常规心电图,但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对其具体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则可见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40.0%),房性早搏二、三联律(36.9%),室早成对(23.1%),房早成对(29.2%)及短阵室上速(26.2%)等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更高的检出阳性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为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降低猝死等危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69例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69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先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再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二次检查,将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次检查结果中诊断出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性早搏三联律、房室早搏二联律、房室早搏三联律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同时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室速以及心房颤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中使用动态心电图能够更加精准地诊断出患者不同时间段冠脉缺血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李娟 《中外医疗》2011,30(17):85-8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于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75例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DCG)和常规心电图监测,并将2个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单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等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都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该组冠心病病人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程度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尤其是对易引起猝死的恶性心律失常的检出尤为有意义;动态心电图对频发早搏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频发性、多源性、成对早搏、短阵速以及其他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心血管疾病的心电图的观察,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在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动态心电图变化,增加了检出率,也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