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伟  刘景利  邢巨影 《吉林医学》2009,30(10):925-926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14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2例PICC置管为A组,7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A组留置时间长于B组留置时间;A组静脉炎发生率大于B组静脉炎发生率;A组疼痛率小于B组疼痛率;A组并发症率小于B组并发症率。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周浅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采用PICC建立静脉通路。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2.1%和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和感染的发生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PICC静脉置管,并加强置管与维护过程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李青兆  方海棠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700-700,775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置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化学治疗的应用范围及利弊。方法:60例颈内静脉置管(A组):首次化疗、第2次化疗、第3次化疗者各20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60例(B组):其中,首次化疗、第2次化疗、第3次化疗各占20例。结果:A组静脉炎2例(3.3%),B组静脉炎12例(20%)。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液体流速560ml/h,B组液体流速300ml/h(P〈0.01)。PICC导管的价格是颈内导管的3~5倍。结论:尽管颈内静脉置管较PICC管并发症多,但能达到临床所需的速度,价格患者宜接受。留置CVC或PICC需慎重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和盲穿PICC置管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100例行深静脉给药化疗的肿瘤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对照组50例采用盲穿PICC置管。观察2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是8%(4/50),对照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是36%(18/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能显著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②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37例PICC导管为观察组,39例静脉留置针为对照组。记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化疗所致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③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6%(35/37),对照组为97.4%(38/39)(P〉0.05)。观察组中位留置时间为96天,对照组为5天(P〈0.05)。观察组没有1例发生化疗所致栓塞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而对照组则共有13例发生化疗所致药物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④结论PICC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法并进行效果分析,为临床应用超声技术引导PICC置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技术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肉眼判断置管方式,比较两种方式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成功率(94.9%)高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85.0%),观察组在出血例数和出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3%)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14.4%),而堵管和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成功率方面、出血情况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方式,有助于提高静脉穿刺质量,缓解静脉炎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肿瘤化疗患者使用PICC(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并发症产生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展开治疗的10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常规浅静脉化疗,观察组以PICC置管化疗,对比其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预防PICC置管患上常见并发症,对医师的穿刺技术应该制定高标准,对患者的配合度应该晓之以理,当然还离不开科学的固定,注意消毒和适当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的PICC置管并发症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与常规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8例肿瘤化疗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采用隧道式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比较2组操作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操作中出血量),带管期间并发症(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落、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操作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操作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前PWB、SWB、EWB、FWB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PWB、SWB、EWB、FWB评分均大幅度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隧道式PICC置管操作情况良好,可有效降低并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ICC置管在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后的并发症方面的问题,同时找出出现问题的缘由,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方法:在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随机选择70名患者,并对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浅静脉化疗。认真监控这些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采用PICC置管化疗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是14.29%,出现静脉炎的概率是5.71%,而对照组的概率是22.86%,高于观察组,不同之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置管化疗对肿瘤患者实施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静脉炎的出现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置管方法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6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 将199例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PICC常规置管化疗(常规组)85例,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PICC化疗(观察组)114例。观察2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并评价患者置管后舒适度。结果: 常规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置管后舒适度和首次穿刺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 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PICC置管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小,是肿瘤化疗的理想置管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浅析肿瘤化疗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后出现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同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通过观察48例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记录,同时与对照组48例进行传统的浅静脉化疗患者出现静脉炎几率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静脉炎的几率要比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的传统浅静脉化疗方式相比,观察组进行的PICC置管治疗更加安全,其成功的几率更加高,同时还能够降低出现静脉炎的几率,降低对病人血管的损伤,减缓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宣教提高重视,并且医护人员对PICC置管技术和并发症的预防方式能够掌控,就能够对使用导管的使用时间有效地延长~([1])。  相似文献   

13.
1736例PICC在预防化疗静脉炎中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在预防化疗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在我科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1856例分成3组,其中采用PICC置管化疗共1736例(A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化疗(B组)及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C组)各60例,比较3组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A组、B组、C组发生静脉炎的病例数分别为24、3、8,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38%、5.00%、13.33%,A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01)。结论:PICC可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但置管前必须对影响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分析,留置期间须加强护理,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管道堵塞、管道脱出、局部及全身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依从性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肿瘤化疗科2011年1月—12月住院化疗并符合PICC置管条件的2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月—12月住院化疗并符合PICC置管条件的301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PICC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给予护理干预,对提高肿瘤化疗患者对PICC的依从性,减少PICC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预防5-氟尿嘧啶持续泵入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8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联合全自动输注泵持续化疗,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联合全自动输注泵持续化疗,均按医嘱采用FOLFOX4或FOLFOX6方案给药,两组于5-氟尿嘧啶泵入期间每天均用生理盐水20 ml从侧管进行冲洗管路2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54%和69.04%,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静脉炎的程度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CC置管能有效地预防5-氟尿嘧啶持续泵入所致静脉炎的发生,而且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程度,建议5-氟尿嘧啶持续泵入患者采用PICC置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关护治疗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使用PICC静脉化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全程关护治疗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后的穿刺口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接受静脉化学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PICC穿刺口感染、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静脉化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关护治疗模式可以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乳腺癌接受静脉化学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肿瘤患者的并发症的护理与防治,探求最合理的留置PICC导管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本院160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并观察。结果: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160例,顺利完成化疗,留置时间32~180d,平均74d。结论:外周静脉PICC化疗具有维持时间长,置管成功率高的特点,可降低静脉炎及疼痛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腾  李晓华  罗梅  陈南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37-353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58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与我科室既往60例肿瘤患者(对照组)的PICC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PICC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8.3%和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或鞘蛋白形成和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同时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正确维护导管,规范操作,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和预防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预见性护理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并发症发生率(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陈红莲 《吉林医学》2011,(17):3551-355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配合使用一次性微量输注泵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81例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需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外周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两组都配合使用微量输注泵进行化疗。在按操作规范置管时间内,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疼痛、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静脉炎、疼痛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减少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道肿瘤化疗在使用微量输注泵的基础上,选用PICC置管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轻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